网络环境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_第1页
网络环境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_第2页
网络环境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_第3页
网络环境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_第4页
网络环境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4月19日网络环境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网络环境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三门六敖中心小学姚菊青网络环境中,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一、教师要树立加强自身信息素养培育的意识,积极学习网络方面的知识,拓宽自身知识结构和视野,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网络技能。多从网上搜索一些有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站和信息资料,并定期推荐给她们,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二、教师培养自己敏捷的观察力、较强的判断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能够从众多的信息当中迅速选择所需的有价值信息,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了解她们的心理需求,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加强小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传统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严格自律,不把虚拟的网上不良行为带到实际生活中,把遵守网络伦理规范与传统道德规范统一起来,形成健康良好的网络品德。三、教师要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她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那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她们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她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面发展的上进心。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经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她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6-.6)

一、课题的提出1、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学生健康发展需要;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有上升的趋势,据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精神研究室对湖南省的调查,4-16岁儿童中各种心理问题的患病率为14.89%。根据1月1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内地上网总人数为1.11亿人,这其中16.6%是十八岁以下的孩子,比7月就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美国PEW互联网络与美国人生活项目组调查显示,而且有64%的青少年承认,她们在网络上做一些不想让父母知道的事情。小学生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再加上自制力较弱,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浏览不健康的内容等。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2、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家庭教育困境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很多家庭购买了电脑,并联上了宽带网,可是家长发现孩子对电子游戏是如此着迷,还有网络世界的精粹和糟粕并存,让家长对网络不放心起来。担心孩子受到网上有害东西的影响,怕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可是面对这些问题时,家长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把电脑锁起来,有的甚至干脆不买电脑。可是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孩子对网络的痴迷让家长很是头疼。3、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推向深处的需要;现在各学校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是随着电脑课的开设,以及网络的普及,学校面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有了新的变化,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如果学校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须重视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4、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当今社会网络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发展中人的素质提高必须适应网络社会的需要。5、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研究条件已经具备;我校成为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以来,在每个年级都开设了信息课,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有了很大飞跃,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上都经过了计算机高级考试。而从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了湖南省卫生协会唯一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合作基地。教师具备了很好的研究能力。6、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具有借鉴意义;现在社会上对心理健康比较重视,有了很多成果。但由于小学开展此类研究较少,对于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示范性。我校开展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将以小学为载体,融合教师、家长、医生与社会力量,合作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对其它小学开展此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借鉴意义。基于以上几点,我校提出本课题方案,开展研究。二、概念界定(一)有关概念网络环境:环境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即围绕人类的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这里网络环境是一种社会环境,指的是互联网的影响下的社会环境,与互联网有关的一切因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索、自我感知为主线,以她助、互助、自助为机制,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我教育活动。(二)课题界定1、凡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影响的网络环境因素都是我们要考虑的范围,将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因素对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都要进行研究。2、除了要考虑网络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业、儿童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育论,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科学的、适时的和适度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团体辅导、个别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加强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建设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以心理辅导室为中心的学校心理教育阵地,建设和发展学校、社会、家庭综合型心理教育网络是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保障。三、研究目标与内容1、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平台,为教师、家长、学生提高一个信息平台,促进自主学习发展;2、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开放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家长、老师和专家能经过这个开放平台进行平等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3、研究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经过对网络环境下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4、研究学校、家庭、社区综合心理教育网络模式,调动各种因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四、理论依据(一)政策法规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经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二)

心理学依据: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她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她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网络上生动丰富的网络信息与资源让学生对其有着浓厚兴趣。在生活中,小学生的地位是被动,被支配的,不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角色也是固定的。而在网络中小学生能够任意扮演角色,能够不用顾忌的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能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做自己的主人,让学生有成就感。(三)系统学依据:系统不是各组成部分的机械相加,而是体现各组成部分在系统中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要素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当然还包括学生自己,只有将各要素的组合结构达到优化,整个系统的功能才能优化。因此要研究怎样将各方面因素有机组合起来,能有效调整各因素之间内容结构关系,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五、研究方法1、了解网络环境下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测量法和实验法;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平台、交流平台的建设,主要采用文献法和资料整理法;3、研究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探索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采用个案法和经验总结法。六、研究原则1、开放性和包容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是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信息,提供交流平台的地方,应该是能容纳各种资料和各种思想的平台。2、科学性原则。该研究是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因此必须在科学原则指导下开展研究,避免出现研究方向偏差或出现重大失误。3、实用性原则。该研究最终是为了能成为一个探索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因此必须具有能适用于其它学校,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七、研究进展1、建立了网络平台,经过对教师、学生、家长的培训,帮助她们能方便使用该平台,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基础;学校在芙蓉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开通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网”,网站共有七大部分,包括心闻中心、心理美容、心育中心、心咨中心、心论中心、档案中心、心语留言板。这些版块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网站的建设中来,并根据老师上传信息的数量、质量拿出专项经费给予工作奖励,以此提高教师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将心理网的链接挂到了学校首页显著位置进行推荐,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编制印发了网站使用帮助说明页,发给每一位老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师们积极向网站提交资料,并经过网站这个平台交流学习,如经过一些网上提交的心理教育案例的浏览,使广大教师得到了相互借鉴和提高。(1)心理网提供心育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知”是“行”的基础,学生理解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后,就能够用以指导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达到“无师”自通。因此我们让学生上网到这些栏目学习,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而忘返,促使学生在愉快中正确认识自我,自觉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例如在“心理美容”栏目中,收集了怎样交朋友、怎样克服考试焦虑等的内容,学生经过上网浏览,网上聊天谈体会,互相交流,互相感染,更加深切懂得怎样想、怎样做才对、才好,怎样想、怎样做是不好的。另外我们鼓励学生经过看报纸杂志、上其它网站等途径去获取更多有益的心理知识,并带回来充实学校德育网的资源,让全校同学共同学习。在“心情故事”中,我们收集了许多有趣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寓心理教育于其中,学生非常喜欢阅览,并互相知会,共同品评,形成同学间的良性影响。在“游戏测试”中既能够由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也能够让学生自行测试,经常进行心理状况的调查了解,能够及时做好心理调整,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情绪,愉快地开展学习生活。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不少学生是家里的“小太阳”,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心理测试,她们认识了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的不足,学会了宽容、不计较,学会了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摩擦。人际关系融洽了,班集体凝聚力增强了,成为互助互爱的温暖大家庭,孩子们笑了,家长放心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根据小学生知之不多,涉世不深,而受现代迅猛发展、复杂多变的社会影响和紧张学习、脱离父母生活的影响,存在问题不少,但又有了隐私意识的特点,在网上设立了“心语留言板”。学生不论在家在校,都能够到这里倾诉心事,由心理辅导老师或家长在网上进行答复,克服了学生不愿当面倾诉的弊端,密切了学生与老师、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增进了感情,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得到了很好的调适。如今聊天室和留言板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2)转变家长观念,指导家庭心育,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长教育水平的高低,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家长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深刻的烙印和影响。现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如果家长不按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一味地用传统的权威教育、暴力教育或娇纵溺爱,孩子不但难以成材,甚至难于成人。观念是行为的指南,家庭和家长教育首先要转变和更新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为了转变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引导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一个优良的家庭育人环境,我们“家庭心育”栏目,提交了一些关于现代家教观、怎样正确教育孩子的文章、名人名言及名人教子的故事等供家长参考,让家长从中学到育儿经验和理论,克服错误的做法,协助教师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困难,提高孩子承受挫折、正确交往等的能力。在这个栏目内,还收集大量的开展家庭心理教育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让家长自学,不断提高家教水平。(3)促进心育资料规范化、系统化心育资料是庞大、琐碎的,需要长期积累,不断总结、归类、更新充实,才能逐步规范、完善,利用网络快捷方便的特点,我们把心育计划总结、课题研究、论文经验等内容挂在网上,促进了我校心育资料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增强心育工作的时效性、长效性。也使得研究的经验得以共享。

以上是我校进行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探索和尝试,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把学校心育与德育、各育密切结合,积极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家长、社会的教育力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我们将更深入、更有效地探讨新时期儿童心理教育辅导方法,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向更高的台阶。2、对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如:网瘾)开展教育干预,如问题很难解决,则借助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医院力量进行治疗,配合以教育手段进行干预;八、研究成果1、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网充实了心理网的内容。我校建立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充实了心理信息平台的内容,并把使用的对象由原来的本校学生扩大为面向全芙蓉区的小学生,提交了一些案例、量表、辅导方法等,内容涉及面广,全面丰富,也添加了一些实用、简捷的心理调试方法。使有需要的学生能在信息平台中了解自己的心理小问题,不感到恐慌,并能运用上面提供的方法进行自我辅导、调适。截至5月底,全校教师累计提交信息近1339条。2、开辟了一个新的心育平台,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我校将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相关资料发布到了该网站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同时广大教师在熟练的操作中也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平台,为教师、家长、学生提高一个信息平台,促进自主学习发展;4、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开放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家长、老师和专家能经过这个开放平台进行平等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5、研究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经过对网络环境下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6、经过一年多的网站建设,在心理健康教育网的影响下,学生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很多来到学校的嘉宾、领导、专家都纷纷表示,育华学校学生精神面貌很好。经过我们的量表测试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明显变化。在对家长的调查中,76.4%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了进步,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达到60%,36%的家长表示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注意力集中都有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收获。九、思考及困惑:下一步我们将开启网上心理检测研究。1、为全校学生建立电子版的心理健康档案,收集学生心理现状数据,由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湖南卫生协会等专业机构指导学校对网络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统计;2、及时发现学生中不良心理健康问题,检测结果能够直接反馈给相关老师或家长发现出个别问题;3、对检测的原始数据加以分析、统计、了解本校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4、在专家的指导下,从心检系统的原始数据出发,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或帮助。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动态的,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面对这个重要而且专业性很强的内容。我们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可是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研究。比如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我们如何将网络与其它方面结合协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值得进一步挖掘。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经过小学生心育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个别咨询等服务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依托学校的在相关课题研究上的优势,将心理研究成果共享,并经过网络的宣传,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丰富学校的特色内涵!

[学生心理]关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分析及对策[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04-2119:37

共790人浏览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的信息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网络时代。网络的应用已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特别是我市的中小学校,从小学起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而且不少家庭也为孩子购置了电脑,让学生参加各类网络学习班,运用网络学习知识、接受信息。可是从网络刚一兴起,老师、家长就发觉它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正确对待中小学生上网,又成了老师家长们亟待解决的“课题”。对于小学生来说,精彩多变的网络已成为她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和创新思维的平台,这是当代教育分享科技进步成果的表现。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小学生在享受网络带给的丰富精神大餐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其负面的影响,迷恋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甚至色情网络的事却时有发生。

一、现在小学生上网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对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的影响、迷恋网络的原因,我们于9月,对学校五、六年级的学生上网情况作抽样问卷调查,测查结果如下:

1、上网的目的:在调查中发现,有62%的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玩游戏,有20.4%的学生是在聊天。只有9.4%的学生上网是查资料,而且在查资料的同学中还有一部分是找动画的相关资料的,还有约4.8%的学生有意或无意地进入一些不良的网站,如黄色或暴力网站。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有很多同学都是经过电话申请qq、冲值q币等。

2、上网地点:上网地点比例较高的是在网吧,占总数的52%,其次是在家里,占总数的29%。其它地方只有19%。这说明现在上网的地点依然还是在公共网吧里,很多学生上网并不被家长或者学校老师所知道。

3、上网时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学生上网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放学回家时,平均每星期上网时间为2——3小时,做到有节制与适度;但有15%的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每星期上网时间至少7小时,几乎是天天想去。

4、了解网络:在调查对像中都已经上过网,可是有40.2%的学生对网络知识了解很少,6.8%的学生对网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上网玩游戏和聊天感兴趣。

5、上网的经济来源:大多是来自于父母给的零用钱或压岁钱,有部分学生有过是向同学借钱上网的经历。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个别学生有时经济来源不明的。

我们还在调查中发现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上都会上网,熟练上网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且男生多于女生。对于上网的感觉,有85%的学生觉得开心、舒畅、爽、刺激。可是父母懂得网络知识的不多;对于孩子上网,持支持、理解态度的很少,大多家长是“见网色变”,禁止孩子上网。

因此传播网络文明,引导学生建康正确上网,不但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学生学会网络技能的同时,要教育学生健康文明上网,传播网络健康文明的环境,建立起一个绿色、安全、健康的网络天地、绿色信息通道。

二、上网对小学生的影响

就上网本身而言,当然并没有错,关键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在某些方面,上网也就类似鸦片,适量自然(科学)能够治病救人,但多了就容易产生依赖性,影响工作学习,但上网与鸦片又不同,前者产生的是生理依赖,后者则是一种精神依赖。

网络让我们缩短与世界的距离,让我们了解世界,网络以最快的速度给我们提供信息,信息时代不让学生学习和利用网络显然是不明智的。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

可是那些沉迷于聊天和游戏的学生,痴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她们,平时懒得跟同学或者朋友交往、交流,跟家长、老师的交流,不但耗费了金钱、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和人际交往,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

不健康上网给小学生带来的危害性比对成人大得多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启蒙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网络,作为新的传媒渠道,为小学生带来了更加丰富多采的精神生活,同时网络上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刚好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因而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吸引力,而虚幻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让她们找到发泄的地方。迷恋网络世界,长期以往,她们会逐渐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心理,逐渐丧失社会交往的技能,甚至有意识地逃避社会现实,情感更趋于冷漠,容易形成孤僻、内向、不合群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1、对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她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她们的课余生活。可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再加上信息传播任意性,形形色色思潮、观念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小学生有极大诱惑力,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隐蔽性使小学生在网上极易放纵自己行为,完全按照自己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也不可否认的,因为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网络对她们的影响远远超过对成年人的影响,网络道德问题也日渐突出。部分小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说谎是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能够毫无顾忌。网络让学生道德弱化,抱着网上没有人知道我是谁的心理,让她们缺乏社会责任感,为她们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2、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人的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基础之一,还是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不良的上网习惯会使一些自制力弱、性格孤僻、度量太小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人格障碍,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觉醒时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希望把自己的愿望、爱好、欲念、习惯、利益经过网络来一一实现。在虚幻的空间里“创造”一个你想要的自己,却不必顾及后果。而且你的行为能够不符合社会规范,能够不负责任,撒慌、欺骗、伤害她人习以为常,,缺乏罪责感和羞耻心。于是,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对任何人或事都不爱护也不忠实,行为冲动,犯错后既无后悔之感,又不能从中吸取教训。这是人格障碍的一种。再如上网玩游戏或聊天,上瘾后必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课业。有的性格孤僻的青少年在网上找到“知己”,从而沉溺其中,远离周围伙伴,变得更加孤僻。而且网上聊天室中骂人的现象很多。小学生心理承受力和心理不成熟,却又好胜,现时中的礼貌用语在网上有时便会变成一纸空谈。可见,互联网是不易控制的传播不良文化的渠道之一,三、对策

1、加强学校建设,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好、搞好校园网上的资源,加强德育板块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控制、净化信息资源。多给学生提供有教育意义积极向上的网站,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学生的作品展等,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站建设当中,充分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得实践的成功体验。再如利用班会课、团队活动课开展“文明上网”系列教育活动,如举办“远离网吧”签名宣誓活动等,经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使学生在数字化、虚拟化网络中,在没人监督环境中能够慎独,增加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审视、识别有害信息能力。

2、加强教师对学生健康上网的教育和引导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网络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意识的引导她们选择健康、适宜的网上内容,对网上垃圾进行有效的批判。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了解她们的心理需求,结合时代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喜好,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并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使她们在娱乐中受到健康文化的熏陶,从而降低学生娱乐生活中对网吧的依赖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3、端正家长对上网的认识,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进行家庭教育。

学生上网,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外。家庭、社会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对于网络,家长要趋利避害,正确对待。大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对网络不甚了解,过多干预子女上网,这样做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学生的反叛心理。正确的做法是本着关心、理解、沟通的原则,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引导,让孩子主动、自觉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只有在孩子自身,包括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建立起抵制聊天和游戏的“防火墙”,才能将孩子从网络的“陷阱”里救出来,从而使她们从互联网中吸收健康、有益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转】网络环境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上传:黄新红

更新时间:-7-2017:08:16

【转】网络环境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转载自

江苏胡正虎最终编辑

江苏胡正虎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它不但丰富了信息资源,而且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时间。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她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此,分析和研究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寻趋利避害的教育对策有着重要意义。一、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形式与人际交往方式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排解不良情绪的巨大空间,但也催生了许多心理问题,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一)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信心,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网上各种网站、校园网的论坛、社区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施展才华的新天地,不但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经过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来认识、调节自我心理状况以及与她人的关系,提高自信心,使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能培养青少年独立的探索精神,为她们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青少年爱上网,上网的最大乐趣在于能在虚拟时空中探索未知领域,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网络社会是一个充分自由和开放的社会,人们既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取信息,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制造信息,还能够无节制地传播信息,致使网络社会资源异常丰富。不同信息之间的交流、碰撞乃至融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传统教育信息源相比,她们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她们不再被单一的一种信息、观点、价值取向牵着鼻子走,也不再拜倒在任何权威的脚下,她们能够对各种信息、观点、价值取向做出比较,发现其中的异同、优劣、善恶,也能够做深入地探究、思考和反思,为自己的合理选择找到根据,从而逐步发展起独立思考、评价、选择的自主性人格。

3、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途径。中学生面对学校、社会、家长等诸多的压力,使她们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而情感表示和宣泄在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的虚拟匿名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表示和不良情绪宣泄的新途径。在实际的生活中,青少年的情感并不能无拘无束地表露,总是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总要面对自身生存的情感氛围。而在网络社会中,她们能够无话不谈。只要遵守网络协议,网络就会乖乖地按照指令运行,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喜欢做的事,说自己愿意说的话,和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尽兴聊天,从而获得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实现的情感体验。

(二)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每当一种新技术出现后,它就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既让人欢喜也让人忧,它在对青少年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1、网络交往导致青少年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网络交往方式的间接性、交往角色的虚拟性、交往行为的直接性和交往关系的平等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对交往的需求,使其在交往过程中产生自我实现的感觉,且这种理想化的感觉非常容易上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在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交往方式的改变将导致人的诸多方面的相应改变。因沉溺于网络交往而产生的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会进一步演化为对现实情感的麻木以及正义感和道德感的缺失,甚至到最基本的事实和道德判断能力的丧失。因此,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所造成的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对青少年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

2、网络使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垃圾信息大行其道,青少年的信息选择能力、是非判别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污染”的对象。网络具有高度的隐蔽性,上网的人都缺少“她人在场”的压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这在客观上易于导致青少年网上道德感的弱化,而这种弱化会有可能波及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使一些青少年是非观念淡薄,道德意识减弱,道德水平下降,缺乏自我调控力。

3、网络信息的泛滥,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我迷失,在人格的形成发展上出现障碍。健康的心理是与健康的人格密切相关,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迷恋于网络中的青少年,由于对新事物的易接受性和本身认知分析能力的欠缺,对电视、网络等媒体文化中渲染的各种信息,容易不加辨别,盲目吸收,甚至盲目崇拜。同时,由于过度崇拜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另外,有的青少年由于接受了网络黑客神通广大的渲染而迷恋电脑网络,最终荒废了学业。同大多数人相比,迷恋网络的青少年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她们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客观地把握自己,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而最终导致自我的迷失,出现人格发展上的障碍。

二、经过网络环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越性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我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优越性:

(一)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灵活新颖,简便易行中学生是接受新生事物最快而且最具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一个群体,网络的新颖和富于变化对她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而实际上由于时空条件的限制,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依然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来看,心理知识、心理技术的传播与心理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课堂教学和心理门诊中师生的交谈以及书籍、活动等媒介的运用,这些媒介的传播广度与辐射面十分有限,而且速度也较慢。由于学生只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与空间中被动地接受心理辅导与教育,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就大大降低,她们不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来选择适合的课程和学习内容。而且,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操作方便、简捷,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师生的教与学。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强调互助性,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换、心得交流、互帮互助。传统教育模式下这些要求都大大受到限制。

(二)网络环境为师生互动,坦诚沟通提供平台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人机互动性强,学生能够经过论坛、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等实现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互动和坦诚相待,能够以求助者或助人者的身份出现。这就充分体现了心理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有助于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她们的合作精神。而且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学生对于隐私问题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充分表露自己,消除对心理咨询的“不安全感”,这无疑能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三)网络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能将许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不受时空限制地实现资源共享。青少年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听取不同心理专家的意见,避免因知识或经验的局限性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另外,在网上实现心理教育信息的交流、共享与普及,对学校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人士都十分便利,能够大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网络环境构筑了学校、家长、社会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密切配合的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网络为学生提供自主自助的平台,形式活泼、效果及时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往往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比传统的信函、电话、报刊、广播、电视等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都更有优势。而且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服务项目,能够带着问题到网上寻找答案,也能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在网上与大家交流、分享或分担。所有这些对喜欢新奇、追求独立的青少年学生都具有无比的诱惑力,同时充分地体现了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教育”和“自我帮助”的本质特征。另外,网上心理服务具有即时性,学生不论何时都能够寻求到它的帮助,这种帮助特别对那些心理困惑者、心理障碍者可能更为必要、及时而有效。

三、如何让网络成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网络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有关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认为,对待网络,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撒手不论。应该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尽可能地减少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一)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当前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偏重于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经常为网上所传递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和自由交往的形式所吸引,可是对于网络对自身素质的影响、网络对社会道德的冲击、网络对人类生活的改变等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因此,应在中学生中大力普及网络知识,提高她们对网络的科学认识,使她们认清网络对心理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危害性,自觉树立网络心理健康观念。同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倡导网络道德自律,教育她们在网上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以校园网为依托,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创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积极开发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能够丰富自己的校园网资源,指导学生正确上网;增加教育信息资源,推荐好的网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密切相关的网站,而且能够将网络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建立各学科网站、在网上发布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同时电子邮件、留言板、论坛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延伸了教学空间。学校还能够经过网络利用在线留言板收集学生对学校的建议及学生关注的问题,学生能够在留言板上匿名发言,诉说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喜、怒、哀、乐,同时教师还能够经过留言回复的的方式为学生解决问题,在校园网平台上,教师还能够创立相关的德育网页、心理健康网页,让校园网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使她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能够借助校园网这个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网络知识竞赛、网上科技知识问答、网上新闻调查等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充分激发上进心和创造性。

(三)启动心理素质教育,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的教育,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体系,着力于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对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她们学会正确处理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各种关系。能够由心理辅导的专职人员、学校有关负责人组成心理辅助组织,成立学校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咨询人员和必要、规范的咨询场所、设备等,加大心理教育的宣传力度,广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增强学生心理保健意识,提高个人心理求助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利用网络快捷、保密性好和传播面广的优势,设立心理咨询网站,发布健康有益的信息、言论和知识,牢牢地吸引学生,给学生积极有益的东西,提高其自身免疫力和判断力,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同时,开辟诸如“心理健康常识”、“心理保健聊天室”、“心理测试”等栏目,进行网上行为训练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四)加强对网络的使用监督,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虽说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她们毕竟还不完全成熟,部分青少年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思想认识上还未达到成熟的地步,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它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人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帮助青少年明确网络的工具性质,加强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监督。特别要解决好上网“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而且提供必要的监督保证,使她们健康地使用网络。青少年一般只是利用课外的业余时间上网,但如果将课余的所有时间全部投在“网上”而忽略了读书、参加体育锻炼等其它重要活动,那就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除了监督以外,加强对青少年课外活动的指导管理,使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培养其多方面的兴趣,提高青少年参加课外活动的质量,是防止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减少网络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高尚情操,提高个人自我控制能力,是促使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的重要条件。我们相信,经过正确的上网教育,使青少年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成为网络技术的主人,让网络活跃在青少年生活中,而不是青少年沉溺在网络生活中,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四、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知识、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消极和不良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加强网络德育,促进学生上网自律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中的各种信息本身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例如,网络中有不少“黄色垃圾”对青少年学生的毒害是巨大的,一些网络游戏、网络博彩对青少年学生有着无比的诱惑力,有的学生对此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这些都严重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判断能力,增强对网络的“免疫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她们从道德她律走向自律,意识到自己不但是网络的使用者,更是网络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另外,全社会应加强网络立法,倡导网络文明,积极开展各种网上健康活动,努力形成健康文明的上网氛围,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本身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引导学生把握好上网的“度”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有节制地使用网络,不能沉湎其中,无心学习,甚至出现上瘾的现象,这将使学生丧失时间感,睡眠大大减少,生活节律混乱或颠倒;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免疫力功能变弱等,这必然影响身体健康,容易产生内向、孤僻的性格,做事急躁、冲动,容易把事情理想化、美满化,变得不现实。长期经过网络与人交流,实际上是一种人机对话的状态,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图、文、音、像),强化了学生看的接受方式,而弱化了学生想的思维方式。网络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可是她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当这些学生深陷网中不能自拔的时候,她们又怎能有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绪去完成学业呢?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在这一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前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获得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但由于诸多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错位和各种竞争带来的压力,少年儿童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说谎、自私、任性、焦虑、抑郁、耐挫力差、攻击性强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挠。因此,学校应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经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以保证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一、优化教师素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学生能够怀疑父母,质疑朋友,但很少有人否认教师。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不但仅是教师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更主要的是我们教师的奉献精神和人文素养吸引和教育了学生,以至于影响了学生的一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素质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做到一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要认真学习,广采博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内涵,这样不但能够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而且能够在教育和引导学生时能引经据典,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知识的传授、思想的启迪;二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既能因材施教,激活每一个学生努力向上的内在动力,又能以长者的风度,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的言行,以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她们愿意把老师当作朋友,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这样,我们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教育的主动地位,让一些潜在的矛盾消除在萌芽之中。三是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教育她们,处理好学生日常心理问题,解除学生心理疑难,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二、走进学生心灵,用教师的爱陶冶学生的情操现在,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似乎越来越感到困惑: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有的很自私,有的攻击性强,有的一会儿张狂,一会儿又郁郁寡欢……她们在宣泄什么?她们有什么不满?她们到底需要什么呢?或许,在这种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孩子的眼睛被迷惑了,孩子的心被扰乱了。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除了满足她们的物质需求,关心她们的考试分数以外,对孩子又了解多少又关怀多少呢?她们缺少的是正确的引导,是内心深处的爱抚与慰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教师要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从关怀爱护入手,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今年,我到一个班上去顶替语文教学,开始由于不熟悉,课堂上面对众多举手的学生,我只能照着花名册点名字。一次,当我点到卢宇飞这个名字时,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我感到很奇怪,在同学们目光集中的地方,我看到一个男孩子低着头慢吞吞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面对我的提问,她除了茫然地看了我一眼以外,就再也没有抬起头来。这时,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她是我们班上最笨的学生,我们老师从来就不喊她回答问题。”听了这话,我的心一阵颤栗,再看看这个孩子,头低得更很了,我只好先让她坐下来。下课后,我找到了班主任和其它任课教师了解情况,老师们普遍反映,她大脑迟钝,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单元测试从没有及格过,平时下课也很少出去玩,大都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而且说和她差不多笨的还有两个同学。最让我感到寒心的,是在下一次的上课时,我对同学们说,认为自己是笨孩子的请把手举起来,话音刚落,我竟然看见三只小手从深埋着的头颅的旁边颤巍巍地举了起来。我的心像被针扎一样难受,人莫过于心死,这几个孩子不但老师同学们把她们看作另类,就连她们自己也从心里承认了自己的愚笨。面对这种情景,我激动地告诉大家:“孩子们,在老师的眼里,你们没有美丑、优劣之分,你们都是那样聪明漂亮,成绩不好,是因为前面有些知识没有掌握好,并不是自己愚笨的原因。”这时,我瞥见刚刚举手的三个孩子有的悄悄地抬起了头。于是,我便逐个走到她们的身旁,拍拍她们的肩膀,摸摸她们的头说:“人,要想让别人瞧得起自己,首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要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在以后的课间时间,我尽量地和她们在一起,及时帮助和鼓励她们,让她们感受到老师是爱她们的。而且想办法从她们身上发现优点,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们,让她们逐步地树立信心。面对从未得到过的表扬,三个孩子脸上开始挂上了笑容,学习成绩也慢慢地有了提高。针对这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作为老师不是给她们施加压力,强迫她们花更多的时间把学习成绩赶上去,而是要走进她们的心灵,尽可能地发现她们身上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让她们知道自己也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帮她们树立自信心。相信,只要给她们一缕阳光,她们也会露出灿烂的微笑,给你一个灿烂的回报。可见,我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去暖化她们冷漠的心,我们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三、搭设教育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净化心灵当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不能立足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系统的思考和规划,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门课程,甚至寄希望于开展一两次活动,请一位心理资深教育专家举行一两次讲座。殊不知,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绝不是每周上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听一两次讲座就能实现的。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说教上,而应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融入生活,在实践中让她们得到心灵的熏陶,在参与中引导她们合理释放自己,进而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行。近年来,我们注重搭设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陶情、益智、健体的同时培养了健康的心理品质。一是突出主题活动。我们依据学生年段特点,把对学生的教育与月重大节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月一个教育主题。如三月份的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展“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学生为母亲送上一份礼物,从今天开始培养自觉做力所能及家务事的好习惯。活动期间,既有宣传教育,又有行为成果展示,使学生不但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中得到具体体现。二是活跃课间活动。学生课间活动是培养学生交往能力,释放自己心理的最佳时间。我们一是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或几个同学选择一样课间有益的活动器材,参与一种有意的活动,如有的学生准备的跳绳,有的学生准备的呼拉圈,有的准备的羽毛球等等,学生在课间充分地利用这些器材,三人一组五人一伙地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二是鼓励教师在课间与学生共同参与娱乐活动,这样不但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做有益的活动,而且密切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三是建立学校、班级两级课间活动引导机制,学校文明导行岗坚持课间挂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不良行为给予引导纠正,班级设立的文明导行员、安全保护员、卫生保洁员,坚持对本班学生的课间活动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三是发展特长活动。学生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就会减少心理的压抑感,甚至避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产生。我们鼓励学生每人都要有一样兴趣特长。一是坚持在每周二下午开展学生兴趣特长培训活动,如“书法、绘画、器乐、球类”等,做到指导规范,效果明显;二是定期开展学生兴趣特长展示竞赛活动;三是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选择参加一项兴趣特长参加培训。用健康有益的爱好,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四是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发展能力,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我们在银纺公司、交警大队、消防大队、车桥公司、南河电厂、防疫站和赵湾中心小学等地建立了七个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学生到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我们带领学生到我县最边远最贫困的山区小学——赵湾中心小学去体验生活,和那里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让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充分享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独生子女们,亲身感受到大山里孩子生活的艰辛,学习的勤奋。学生们不但在体验中培养了战胜困难的耐挫力,而且山区孩子的贫困艰难生活也震撼了她们幼小的心灵,使她们自愿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加强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群体,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四、整合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中健康成长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我们注重整合学校、家长、社会教育资源,让家长素质的提高,社会民众的关注与学校教育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近年来,我们一是坚持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全员培训,让她们了解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接受新的教育子女方法,构建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明确自己在子女教育成长中的地位,从而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注重架设教师与家长沟通,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形成教育的合力,我们经过“老师家长月交流卡”,设立“教师网络信箱”、“校长信箱”、开展“学期征求家长意见”活动,广泛地与家长接触,让学校、老师了解学生在家及在社会上的系列表现,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使教育不留空档,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始终在有效地监控之下,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学生不良心理和行为的滋生。三是调动社会力量,关注弱势群体孩子。当前,由于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和人才流动的开放性,给传统的家庭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留守儿童、单亲孩子、孤儿等特殊群体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一方面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关心她们学习的同时,采取完善心理咨询体系,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等多种办法,引导和关心她们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我们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社区联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为这些弱势群体的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使她们在物质上得到必要的满足,精神上得到最大的慰籍,让她们在同一蓝天下共享快乐,健康成长。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学校要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作出最大的努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进步学生适应能力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三,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局面的安定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总目标:进步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她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具体目标:是学生不断正确熟悉自卧冬增夸大控自卧冬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题目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她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卧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进步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一,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二,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三,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一,教育性的原则教育性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留意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二,全体性原则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尽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题目。三,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进步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四,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指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五,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留意学生活健康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题目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六,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七,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经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八,保密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充分熟悉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进步的教育活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一方面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一方面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进步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进步的重要途径就是――培训。经过培训,一方面取得证书,另一方面还要有从事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否则,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尽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分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间从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原文3800多字)《教育部文件》教基[1999]3号[学校工作案例]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体现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可持续发展负责的基本精神。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办一所人民满足的学校,首先就应该是重视学生完善人格,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按照《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的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心理教育研究。为开发学生心理潜能,进步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个体品质与群体气质。几年来,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注重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使学校的每一次教育投进和教育行为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发挥了作用。1、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针对我校学生群体的特点,制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诚于做人、笃于实践、恒于求知、”的校园精神,把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纳进德育工作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共同发展、个性发展、文明发展、全面发展”的学校德育目标。并留意开发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推出了《文明发展手册》《学生自救手册》《心理培训教材》,把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建康发展,放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来,从办学思想上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2、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首先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进手,给与一定的投进,于建立心理咨询试冬订阅相关的办刊书报,制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图板。无论是专职心理教师还是兼职心理教师,学校对其工作的特点给予承认,享受相应的待遇,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建设上有了实实在在的物质保证。咨询室的建立,(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机制上的保证)从学校机制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证,心理教师利专心理咨询室的(这个)舞台,开展了一系列如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长大档案、组织各种专题培训、针对心理题目比较突出的同学为家长提出很多指导和帮助的活动。3、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建立一支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队伍,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提供思想和人力的保证。第一,从构建队伍角度出发,努力打造自己的心理教师队伍。我们经过参加区市级的心理教育专题培训,培养了一部分具有心理健康辅导能力的教师。(6人经过培训获得了心理辅导证书)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应对学生心理题目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现实,,学校专门引进了专业心理教师,逐渐完善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结构。第二、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探讨。经过在班主任工作中加气化器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指导,德育处在班主任培训中加大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开展心理教育个案研究等方面的力度,郑芳老师《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学校生活健康基本心理特征》、肖红老师《净化心灵,健全人格》、余春梅老师《用爱打开心灵的枷锁》等30余篇论文获得市区级各级奖励。班主任在工作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意识不断增强。苗翠云、葛玉红二位班主任老师还曾担任心理教育辅导教师的具体工作。为了进步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学校还适时推出张殿华、程安等部分老师的班级心理辅导观摩课、研究课,为更好的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提供鉴戒。第三、从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角度出发,摸索出学生心理辅导员群体的建设的道路。根据我校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在工作开展中,不断挖掘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教育的模式。成立“学生心理互助小组”,建立心理联络员,在参与中进步自己、影响别人,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开展更加贴近学生,更轻易走进学生的心灵。心理健康互助小组开展了针对毕业年级特点的“我们为你加油、五十中以你为荣”的心理加油站活动,心理教师还组织她们参加心理联络员专题培训、参观首师大心理系等活动,教育文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享好文◆4、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阵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比如坚持数年的每周二“午检10分钟”的健康知识讲座、在校园网上开通“心灵驿站”网页、在学校宣传橱窗中开辟“心灵之窗”专栏、各班在德育处计划安排下举办心理教育专题板、为教师发放《心语小报》等形式,从内容、方法、途径方面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5、留意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进步教师的心理题目的预防意识和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的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对班主任进行班级心理辅导讲座、检查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的心理健康课程学习等措施,进步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教育改革不断深进和新课标的推进工作中,留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创造宽松环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努力避免师源性心理健康题目的发生。在区级教研员两轮听课的信息反馈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加强知识技能学习中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出现了围绕新课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二、开放办学,促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使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特色。1、利用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平台,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题目,每年学校最少举办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