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山西省晋中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山西省晋中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山西省晋中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4页
山西省晋中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晋中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5题)1.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体裁是()A.A.散曲B.套数C.诸宫调D.杂剧

2.《报刘一丈书》是一篇()A.书信体记叙文B.书信体议论文C.书信体抒情文D.书信体散文

3.

9

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4.本文在记叙马伶与李伶第二次较量时所用的方法是()

A.顺叙B.倒叙C.插叙D.分叙

5.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祭祀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是

A.《国殇》B.《楚辞》C.《九歌》D.《九章》6.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A.王熙凤B.贾母C.薛宝钗D.贾政

7.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学说经典是()

A.《论语》B.《诗经》C.《大学》D.《中庸》8.《日出》(节选)的情节结构特点是A.A.回顾式写法B.片断式写法C.闭锁结构D.开放结构9.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A.A.《雾》《雨》《电》

B.《家》《春》《秋》

C.《灭亡》《新生》《寒夜》

D.《雾》《春》《秋》

10.词人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A.A.南唐B.北宋C.南宋D.北宋南宋交替之间11.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第一人是A.A.谢灵运B.陶渊明C.王维D.李白

1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都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B.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是《雷雨》《日出》和《茶馆》

C.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的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D.沈从文的《边城》生动地展现了浙东小镇淳厚古朴的民风

13.《山居秋暝》是一首

A.边塞诗B.爱情诗C.山水诗D.田园诗14.“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A.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

15.《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性格特征是

A.贪婪狂妄B.老谋深算C.褊狭昏聩D.恪守孝悌二、填空题(10题)16.鲁迅的散文诗集是《__________》,散文集是《__________》。

17.屈原创造了“__”这一新的诗歌形式。

18.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__________,无韵之__________。”

19.朱熹对诗人_________的评价是“天性民彝之善,”“忠君爱国之诚心,不辨自显”。

20.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作家是__和__。

21.“十家租税九家毕,_________。”

22.李商隐,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

23.杜丽娘是汤显祖著名的戏剧作品《____________》中的人物。

24.朱光潜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__________家。

25.韩愈主张文以载道,柳宗元则主张__________。

三、判断题(5题)26.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27.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通过“杀霸陵尉”等情节表现了李广的性格弱点。()

28.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贤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科学公理、规律等。()

29.《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30.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四、文言文阅读(3题)31.这段话中,包含并演化出的两个成语是什么?32.梁惠王自认为“尽心”,为何却“民不加多”?

33.这段文字运用何种论述方法阐明观点?效果如何?(2分)

五、现代文阅读(3题)34.阅读下面作品片断,回答下列各小题: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这段话可划分为哪几个层次?(2分)

35.在本片段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6.(一)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30~32题: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悄悄的我走了”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六、作文(1题)37.创新是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的品质,请以此为话题,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C解析:《九歌》是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共11首。因此应选择C项。

6.D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D贾政。贾政是严父形象,也是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他原期望宝玉能光宗耀祖,但宝玉却违背其意志;他的内心是“恨铁不成钢”,因此气急之下说出这一番话是在情理之中的。

7.A

8.B

9.B

10.D

11.B

12.C

13.C

14.B

15.B

16.野草、朝花夕拾

17.楚辞楚辞

18.绝唱;《离骚》

19.屈原

20.韩愈柳宗元韩愈,柳宗元

21.虚受吾君蠲免恩

22.义山;玉溪生

23.牡丹亭牡丹亭

24.文艺理论家

25.寓言

26.N

27.Y

28.Y

29.N

30.Y31.“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32.其“尽心”只是在发生灾荒时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没有彻底实行仁政。

33.运用正反对比,两相对照的方法阐明明观点。鲜明深刻地突出了“大同”、“小康”各自的本质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差异。而“大同”、“小康”与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的潜在对比就更加鲜明深刻。

34.这段话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从“因此我们在目前”到“每斤八文的孩子”为第一层;从“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到“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为第二层。35.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做“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的现实处境。作者指出正是封建专制的愚民统治造成了民众奴性十足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也使得广大民众长期处于被奴役的地位。36.可以理解为诗人不愿张扬来康桥寻梦一事,更不愿让人知道个人复杂难言的情感。他与康桥的告别是深沉而又含蓄的。

37.大胆创新,敢辟新路切苹果历来都是竖着切,人们从来都如此,谁也不曾想过横着切,而且还会认为横着切是错的。可是一个6岁的孩子却横着把苹果切开了,因为他脑子里没有"横着切是错的"这样的框框。于是人们就看到了苹果的横断面上的那个由果核组成的五角星。可见,如果不改个切法,人们永远也发现不了这个五角星的,所以,这个小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被固有的思维定式所束缚,另辟蹊径,别有洞天。故事中的这位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切法大喊"切错了",这不正是当今一些被固有的思维定式所束缚的代表吗?他们不知道另辟蹊径,别有洞天,因此,不能创新有所进步。所以,改革者就一定要抛弃旧观念,旧做法,大胆创新,另辟新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敢于从新的角度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出现新的结果,才能有所进步。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做事方法经过人们多年的重复,在人们头脑中固定下来,大家墨守成规,不再想着另选一种方法,因而事情永远是老样子。其实这些旧有的方法,也许并不是最好的,只不过大家都这么做而已。在这种时候,想要发展进步,这种旧有的观念就成了绊脚石,它会阻碍我们的前进。举个圆珠笔的例子说吧。圆珠笔刚发明的时候,芯里面装的油较多,往往油还没用完,小圆珠就被磨坏了,弄得使用者满手都是油,很狼狈。于是很多人开始想办法延长圆珠的使用寿命,用过不少特殊材料来制造圆珠,但是珠子仍然在笔芯中的油没用完时就坏掉了。因而很多人认为圆珠笔将被淘汰。就在这时候,有人抛弃了改进圆珠的作法,改换思路,把笔芯变小,让它少装些油,使油在珠子没坏之前就用完了。于是,问题解决了,圆珠笔大行于世。由此可见,在某些时候,旧的思维定式不能解决问题,就一定要改换想法,另辟路径。改革开放的现实也能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总抱着市场经济不是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