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明达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18-2019年明达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18-2019年明达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18-2019年明达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18-2019年明达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明达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论语》选段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

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

也已。”(《论语•雍也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

12、请选出以下错误的一项(3分)

A.孔子认为子贡对“仁”的要求脱离现实,这样来理解“仁”对孔子宣传仁道很不

利。

B.孔子认为“仁”是“礼”的思想基础,“礼”是“仁”的具体表现。一个是内在的

主体,一个是外在的功用,两者紧密结合。

C.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有了仁德,就能正确对待富贵贫贱以及其他一切遭遇。

D.孔子认为实行仁德既要靠自己,同时也靠别人来完成,应内外相结合。

13、以上三则材料中,孔子从哪些角度来论述“仁”?(4分)

第2题:阅读下文,完成第14〜16题。

朱碧潭诗序

(明)王慎中

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

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

遂学为诗,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

易之,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

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谓之曰:“何物可憎,徒演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

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

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为礼,君无

所不敢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

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

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

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

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

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

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

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

哉!

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

予一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

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

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易:

惊讶、觉得奇怪

B.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款:诚恳、恳切

C.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病:担

心、忧虑

D.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区区:

小、少

15.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朱碧潭对诗歌痴迷的一项是

①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

②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

③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

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

⑤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⑥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朱碧潭年轻时曾登临匡庐山,游赏赤壁,观览古圣贤隐居逃世歌啸咏唱的遗迹,志

气有所启发,于是学习做诗。

B.朱碧潭在吏人带领下前去见知府时,知府走下座位施礼迎接,朱碧潭虽然没觉得有

什么不敢接受的,但是还是很有礼貌的行礼之后才坐到上宾之座。

C.朱碧潭以一介布衣同知府相交,导致大家的毁谤妒忌,虽然知府不是因为他的诗写

得好而与他交往,但朱碧潭的诗因此逐渐被人们知晓看重也是事实。

D.朱碧潭刻苦专心地做诗,死后作者为其诗作序。作者说并不希望因此使朱君的诗歌

流传后世,这是作者谦虚的说法。

17.(1)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2分)

②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4分)

第3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乞骸骨、指的是封建社会,官员乞求死后自己的尸骸能够回归故土.

B.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司.

C.古代描述官员职务时,“入”指调入京城为官,“出”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做

官.《张衡传》中“出为河间相”以及《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的“出”都是这个

意思.

D.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

的专称.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第4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

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

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

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鹭奇其才,累召

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

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

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

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

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

丸,而蟾蛛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

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

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

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

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

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

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嬲滁等著作东观,撰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上

言请衡参论其事,会并卒,而衡常叹息,欲终成之。及为侍中,上疏请得专事东观,

收捡遗文,毕力补缀。又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又以为王莽本

传但应载篡事而已,至于编年月,纪灾祥,宜为元后本纪。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

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

追恨之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

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追恨之

B.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

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追恨之

C.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

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追恨之

D.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

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追恨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于三辅”意为在三辅一带游学。“游”与“观太学”的“观”意思一样。汉朝

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B.“举孝廉不行”意为张衡被举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汉朝由各地学校向中央举荐

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C.“阳嘉元年”中的“阳嘉”,是汉顺帝的年号,文中的“永和”“永初”是汉代

帝王的年号,用以纪年。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常见的纪年方法。

D.“上书乞骸骨”意思是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

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为人谦虚,洁身自守,辞谢了多次征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

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

B.传记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规模、形体、文饰以及制作过程的精细、测定时的效

验,做了井然有序的说明介绍。

C.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张衡狠狠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

后,他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极明智的决策。

D.最后一段是补叙的内容,其中说到张衡分条上奏指出司马迁、班固所写的有十几件

事与典籍不相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②上言请衡参论其事,会并卒,而衡常叹息,欲终成之。

第5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

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B:“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鳏生说我曰:'距

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日:“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日:“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

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

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

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

“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

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去不义亡:逃跑

B.足以当项王乎当:对等,比得上

C.自来谢项王谢:感谢

D.不如因善遇之因:趁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为击破沛公军

C.长于臣嘉为先言于秦王

D.人有大功而击之伏尸而哭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形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常以身翼蔽沛公

10.下列对选段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得知项伯密报后,第一时间来到刘邦面前,向他提出“谁为大王为此

计者”“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两个问题,表现出作为谋臣把握分寸的能力和注

意技巧的意识。[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

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连几个“为之奈何”,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

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工于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

一面。

D.刘邦借项伯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

地尊敬。来到鸿门后的一番道歉之辞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11.阅读下面文言短文,翻译划线句子。(共6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分)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分)

第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岫胪千里,旌旗蔽空,配酒临江,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蜥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

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

吾与子之所共食。”

(选自苏轼《赤壁赋》)

2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高

B.举匏尊以相属劝酒

C.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引

申为轻易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停止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托遗响于悲风②游于是乎始

B.①其声呜呜然②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

C.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②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①固一世之雄也②下饮黄泉,用心

一也

2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用法的一句是()

A.哀吾生之须臾B.凌万顷之茫然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D.引觞满酌,颓然

就醉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月明星稀”句,是因为由眼前的明月自然引起的联想,表现曹操当年建

功立业的雄心,又为后文写曹操失败伏笔,先扬后抑。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的景物描写,采用铺陈排比

手法,作者描写的情景不在眼前,而是写想象,写古战场情景。

C.客人关于英雄不再、生命短暂以及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的议论,表现了一

种虚无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另一个方面。

D.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

观和人生观,因此,他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

状态。

第7题:

第8题:《荆轲刺秦王》(13分)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

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

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

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

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

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接

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

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

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

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

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

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愿举国为内臣:(2)荆轲顾笑武阳:

(3)秦王还柱而走:(4)轲自知事不就:

12.下列全都直接表现了荆轲勇敢的一组是()(3分)

①秦武阳色变振恐②荆轲顾笑武

阳,前为谢

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⑥倚柱而笑,箕踞

以骂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第9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7题。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有文武才略,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隋末,署庞玉

行军兵曹。李密寇东都,玉战败,大亮被禽。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

大亮,引与语。遂定交。

高祖入关,走亮自归,授土门令。方岁饥,境多盗贼。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

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间出击盗,所至辄平。贞观初,出凉州都督。时

突厥亡,帝进欲怀四夷,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首领拜将军、中郎将,列

五品者赢百员。又置降胡河南。诏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以绥大度设、拓设、泥

熟特勒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峙粮债口赈其饥。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

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日求安,未之有也。臣以为诸

藩请附者,宜羁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怀德,永为簿臣。河西积困夷狄,州县萧

条,加因隋乱,残耗已甚。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晦,此中国利

也。”帝纳其计。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会讨吐谷浑,为河东道行军总管,与李

靖俱出北道,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俘其名王,获杂畜数万。拜右卫大将军。

晋王为皇太子,帝诏大亮兼右卫率,又兼工部尚书,身三职,宿卫两宫。每番直,常

假寐。帝劳日:“公在,我得酣卧。”尝以张弼脱其死,及贵,念有以报之。时弼为

将作丞,匿不见,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识诸涂,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

受。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张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帝为迁弼中郎将、

代州都督。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十八年,卒,年五十九。将敛,家无

珠玉为含。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帝哭为恸,谥曰懿,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

注:古代丧葬之礼俗:以米及具填死者口中,谓之“含饭”。天子、贵族可含珠玉

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省:xing,探视,问候

B.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绥:安抚

C.劝垦田,岁大熟劝:鼓励

D.而多弼不自伐也伐:夸耀

5.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李大亮“文武才略”的一组是()(3分)

①为剑南道巡省大使②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③间出击盗,所至辄平

④每番直,常假寐⑤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⑥家无珠玉为含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亮知恩图报。显贵时,总想着如何报答曾免他一死的张弼,甚至想把自

己的官职爵位全让给张弼,受到皇上的称赞。

B.大亮忠心奉主。每次轮到他值班,只是坐着打吨,太宗慰劳他时说:“有

你在,我能睡个安稳觉。”

C.大亮有文武才略。他曾上书皇上停下安抚未归附的部族的工作,使边地的

百姓能从事农业生产,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议。

D.大亮为官清廉。去世后,为他穿衣入棺时,家里拿不出珠玉给他含在嘴

里,只能在棺中放普通之物了。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5分)

(2)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5分)

第10®:

第1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8—12题。(8—H题每题3分,12题5分,

共17分)

自余为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

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

之下。其高下之势,呀然洼然,若堆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

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博为类。悠悠乎与颍气俱,而

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

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外与天际际:边界B.到则披草而坐披:披露

C.攒蹙累积攒:聚集D.引觞满酌引:

引进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悠悠乎与歌气俱相与枕藉乎舟中

B.徘徊于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

C.凌万顷之茫然句读之不知

D.施施而行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10、下列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顺流而东也

A、吾从而师之B、东望武昌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小学而大遗

11、下列句子所属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师不必贤于弟子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何为其然也?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分)

②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

第1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9分)

方国珍,黄岩人。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力逐奔马。世以贩盐浮海为业。元至

正八年,国珍杀怨家,遂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琨亡入海,聚众数千人,劫运艘,梗

海道。

太祖已取婺州,使主簿蔡元刚使庆元。国珍谋于其下曰:“江左号令严明,恐

不能与抗。况为我敌者,西有吴,南有闽。莫若姑示顺从,藉为声援以观变。”众以

为然。于是遣使奉书进黄金五十斤,白金百斤,文绮百匹。太祖复遣镇抚孙养浩报

之。国珍请以温、台、庆元三郡献,且遣次子关为质。太祖却其质,厚赐而遣之;复

使博士夏煜往,拜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弟国瑛参知政事,国班枢密分院佥事。国珍

名献三郡,实阴持两端。煜既至,乃诈称疾,自言老不任职,惟受平章印诰而不。

太祖察其情,以书谕口:“吾始以汝豪杰识时务,故命汝专制一方。汝顾中怀

叵测,欲觇我虚实则遣侍子,欲却我官爵则称老病。夫智者转败为功,贤者因祸成

福,汝审图之。”是时国珍岁岁治海舟,为元漕张士诚粟十余万石于京师,元累进国

珍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分省庆元。国珍受之如故,特以甘言谢太祖,绝无内

附意。及得所谕书,竟不省。

吴元年克杭州。国珍据境自如,遣间谍假贡献名觇胜负,又数通好于扩廓帖木

儿及陈友定,图为掩角。太祖闻之怒,贻书数其十二罪,复责军粮二十万石。国珍集

众议,郎中张本仁、左丞刘庸等皆言不可从。有丘楠者,独争曰:“彼所言均非公福

也。惟智可以决事,惟信可以守国,惟直可以用兵。公经营浙东十余年矣,迁延犹

豫,计不早定,不可谓智。既许之降,抑又倍焉,不可谓信。”国珍不听,惟日夜运

珍宝,治舟楫,为航海计。

九月,太祖已破平江,国珍乃遣子关奉表乞降。太祖览而怜之,赐书曰:“今者穷蹙

无聊,情词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遂促国珍入朝面

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

选自《明史•列传十一》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藉以观变藉:凭借B.贻书数其十二

罪数:数次

C.拜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拜:授予D.既许之降,抑又倍焉倍:背

11、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

数岁卒于京师

B.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

数岁卒于京师

C.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

数岁/卒于京师

D.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口/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

岁卒于京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国珍杀死仇家获罪,他与兄弟方国璋、方国瑛、方国琅一起逃亡到海上,

聚集数千部属,开始抢劫过往船只。

B.方国珍能洞悉周边形势,江左难以对抗,吴、闽又构成威胁,所以只能表面

顺从,以此为契机来观察形势。

C.朱元璋不但没有接受方国珍的人质,而且还给予厚赐送还人质,另授予方国

珍兄弟数人官职,想借此探听他的虚实。

D.方国珍屡屡食言,朱元璋对其有怨恨,但还是赦免了他的罪过,并封赏他食

禄而不赴任的虚职,显示出君王的器量。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煜既至,乃诈称疾,自言老不任职,惟受平章印诰而己。(3分)

(2)汝顾中怀叵测,欲觇我虚实则遣侍子,欲却我官爵则称老病。(3分)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

第13题:

第14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

赤壁之战

司马光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日:“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

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

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

甲,北面而事之!“权目: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

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

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

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缩’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

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

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

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

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日:“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

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

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

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日:“诸人持

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请为将军筹之。将军禽操,宜

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

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

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目:“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

与此案同!”乃罢会。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进,与操遇于赤壁。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选自《语文读本1》,有删改)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鲁肃俱诣孙权诣:拜访

B.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机:关键

C.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从:跟随

D.因拔刀斫前秦案斫:砍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B.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C.今数雄己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D.今数雄己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明察形式,说话讲究艺术。他先用激将法激孙权,而后指出孙刘方面

有实力,曹操方面有诸多不利因素,劝孙权坚定抗曹的决心。

B.孙权手下的人物对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态度不同,他们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张

昭为代表的主降派,一派是以鲁肃、周瑜为代表的主战派。

C.鲁肃面对众人之议却默然不语,是因为其早为自己做好了战后的打算一一跟

随曹操,一样能够享受高官厚禄,可见其高瞻远瞩,老谋深算。

D.周瑜主张抗击曹操,态度坚决。他劝说孙权坚定战胜曹操的决心,自己则有

必胜的信心,果然在赤壁和曹操刚一交锋,就占据了上风。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4分)

(2)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3分)

(3)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3分)

第15题: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回答8—11题。(12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

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

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

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

愚。主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

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

(《师说》)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从师学习,求师

君子不齿不屑一提

B.蚓无爪牙之利动物的尖爪和牙齿

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用心一也用的心思

D.而绝江河横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践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

B善假于物也不拘于时

C其皆出于此乎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或师焉,或不焉

10.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A.而耻学于师B.蚓无爪牙之利

C.句读之不知D.学于余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分)

译: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题:

第17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9分)

武昌九曲亭记①

(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②,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③,陂拖蔓延,涧谷深

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东曰寒豁。依山临壑,隐蔽松杨,萧然绝俗,车马之

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

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

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

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

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

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日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

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

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

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

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

不洒然④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

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①武昌九曲亭:据《清一统志》载,九曲亭在武昌县西九曲岭,为孙吴遗

迹,宋苏轼重建,苏辙有记。②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武昌诸山:

指樊山,又名袁山。④洒然:惊异貌。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绝:隔绝

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易:轻视

C.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适:到

D.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席:坐

10.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③子瞻每至其下,辄

睥睨终日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⑤撷林卉,拾涧

实,酌水而饮之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②④⑤⑥D.①②

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事情,阐发了苏轼“适意为悦”

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于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的气概。

B.文章第一段首先交代了苏轼好游武昌诸山,并于此建亭,然后指出苏

轼在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说明苏轼在失意中善于自得其乐。

C.文章第二段具体说明重建九曲亭的经过,含蓄地赞美苏轼此举兴废利

众,符合天意,而苏轼本人也从中获得了极大乐趣。

D.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

相融,浑然一体。文章最后议论苏轼所追求“适意为悦”,不计较个人的功利

得失,处世为人''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委婉地说出了苏轼建亭的目的。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3分)

⑵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3分)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3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给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日未远乎异而舍

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刘基《郁离子》)

第18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12分,每题2分)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知州性褊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若水固争不能得,辄曰:“当

陪奉赎铜耳。”已而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州官皆以赎论。知州愧谢,已而复然,前

后如此,数矣。

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参军鞠(审讯)之。录事尝贷

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

从而加功,罪皆应死。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上,州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

矣,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

罪耶?”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孰观其狱词耶?”留之且旬

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日诣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狱

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惊曰:“安在?”若水困密送女奴于知州。

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见汝女识之乎?"对日:“安有不识也?”因从帘

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

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趣诣若

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

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因辞曰:“若水但求狱事正,人不

冤死耳,论功非本心也。”知州叹服。录事诣若水叩头愧谢,于是远近翕然称之。

1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劾:揭发罪状

B.留其狱数日不决狱:牢房

C.录事诣若水叩头愧谢诣:到……(拜见)

D.孰观其狱词耶孰:仔细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知州性褊急褊急:指气量狭小,性情急躁

B.当陪奉赎铜耳赎铜:指用钱赎罪

C.或为元谋元谋:原谋者。元通“原”

D.富民不胜榜楚榜楚:指刑杖拷打的痛苦

13.“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把案件压下了将近十天,知州屡次派人追去都不听

B.把他们留下来将近十天,知州屡次派人追去都不听

C.把他们留下来将近十天,知州一再催促都没用

D.把案件压下了将近十天,知州一再催促都没用

14.“微使君之赐”、“或从而加功”在原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如果不是你的恩赐/有人跟着当了帮凶

B.如果不是你的恩赐/或者从中得到好处

C.要不是您暗中恩典/或者从中得到好处

D.要不是您暗中恩典/有人跟着当了帮凶

15.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钱若水在审理富民一案中不惧上司威逼、

同事责难的一组是()

①若水固争不能得。②留其狱数日不决。③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④今数人当死,岂

可不少留,孰观其狱词耶?⑤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