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学期女生防校园欺凌暨心理知识讲座_第1页
春季学期女生防校园欺凌暨心理知识讲座_第2页
春季学期女生防校园欺凌暨心理知识讲座_第3页
春季学期女生防校园欺凌暨心理知识讲座_第4页
春季学期女生防校园欺凌暨心理知识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季学期女生防校园欺凌暨心理知识讲座春季学期女生防校园欺凌暨心理知识讲座预防校园侵害暨心理知识讲座咸丰县民族中学2016春校园安全关系到每一位同学的切身利益,没有人身安全谈何学习谈何理想。今天我们就来一块探讨校园安全这一话题。一、校园暴力的几种表现(一)打架斗殴。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通常是一些品德较差的大同学,自以为有力气,就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来殴打校内外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这伙中学生及另一伙中学生相互殴斗的现象,也称为学生打群架。中学生打架斗殴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声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不难发现,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发生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1)放学时。中午或傍晚放学,特别是周末中午,一些及校内学生有联系的校外少年,还有辍学的不良少年,站在门口寻找机会打架。同时,大批学生出校时易因发生碰撞而引发打架。(2)考试结束时。每个学期期末考试后,老师忙于批改试卷,学生普遍松口气,一些不良学生就惹是生非,易发生打架斗殴。(3)秋季开学时。新生刚入学,学校老同学串联的,其中有因过去的“仇恨”而算账的,往往采用暴力攻击的手段来解决。(4)课外娱乐活动时间。不少学生喜欢到校外去网吧、玩电子游戏和相聚郊游等。由于社会活动场所管理不严,人员复杂,学生之间常因争输赢、争地盘而发生冲突,导致打架斗殴。(5)节假日。由于休息时间,有的学生家长又不在家中,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就跑到外面去,易发生打架,甚至相约互斗。(二)强索钱财。这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校园暴力现象,往往发生在中小学校门口或附近地区,大年龄的中学生向低幼学生强索钱财,以暴力相威胁,逼迫低年龄学生交出零用钱或学习用品等,并不准他们告诉学校和家长。此类事件不仅摧残了被袭击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而且造成许多家长人心惶惶,担惊受怕,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三)毁坏物品。有的中学生由于心中的不满、怨恨等情绪,通过毁坏物品来表现和发泄。在一些中学生里可以看到被学生破坏的课桌椅、墙壁、门窗等,其中一部分就是有的学生发泄情绪实施攻击的结果。这类攻击行为的目标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四)争风吃醋。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早熟使早恋现象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而早恋给青少年的成长和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往往会因为追求的目标而产生嫉妒、排挤甚至仇恨的心理。小小的矛盾因为缺乏沟通和引导而酿成打架甚至凶杀等暴力事件。(以前多限于男生之间,而现在女生也经常会卷入此类问题中)(五)心理障碍。青少年攻击行为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这就是由于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所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具有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的意识障碍、幻觉和妄想作用、情绪情感激烈等。在这种异常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易及他人发生冲突,引起攻击性行为,给他人造成轻重不等的伤害,极端严重的可以致人死亡。比如常见的少年多动综合症,表现为多动、多话、任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比较严重地影响学习和生活,并会干扰社会秩序。有多动综合症的少年,常有攻击性行为,有突然发怒、行为冲动的表现,甚至有明显的暴力攻击行为,在生活中常及人吵架和打架。这些攻击行为不是一般的品德障碍,而是在精神障碍的情形下发生的,所以我们应给予特殊的注意。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校园暴力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暴力病态在向校园延伸的结果。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会给在校青少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青少年一旦形成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将是非常危险的隐患。这种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造成的校园“恶瘤”,如果不在校园内得到应有的遏制,那么以后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更昂贵的代价。(一)家庭暴力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大多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他们大多受到极度贫困、父母离异甚至家庭暴力等负面的刺激。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形成“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采用暴力去欺凌弱小,一方面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还可借此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可见,缺乏关爱、缺少管教是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二)暴力文化误导是产生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有报道显示:校园暴力犯罪呈现出团伙化、暴力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特点。他们作案前有预谋,整个过程之周全、手段之残忍,让成年人都叹为观止。他们是从哪儿学到这些“知识”的?答案出乎意料又不出所料:正是一些小说和影视剧、网络游戏甚至是新闻报道教会了青少年如何犯罪!一些出版物甚至某些新闻报道,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将犯罪分子的犯罪过程描写得格外详尽。什么手段、什么药物、案后现场如何清理……应有尽有,一清二楚。为了追求商业利润,一些不良的书商,把漫画化了的暴力图书一本本塞给孩子们;一些无知的影视制片人,把神化了的暴力英雄包装成偶像一个个贩卖给孩子们;一些无耻的游戏开发商,把虚拟了的血腥暴力制成游戏碟一张张推销给孩子们。现在的孩子,看到了太多的枪杀、武打的暴力场面,而当看得太多时,神经就麻木了,再血腥的场面也会习以为常。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就有可能做出类似影视作品、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行为还不以为然。未成年人正处于发育阶段,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对部分影视作品或书籍中所宣扬的江湖义气、以暴制暴和暴力英雄不能正确认识,而是错误地认为,暴力英雄是无所不能的,江湖义气是可歌可泣的,黑帮英雄才是社会的强者。所以往往先好奇,再崇拜,然后去模仿。这样影视作品的影视力就被无限放大了。比如,我们政治课中曾经学过:有些学生由于受某些影视作品或者网络游戏的影响,盲目模仿其中角色的行为,经受不住诱惑,而做出了过激的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很多的遗憾。(三)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是产生校园暴力的又一重要原因。校园暴力表面看似是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影。据有关部门调查,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其中独生子女又占大多数。很多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就是小皇帝,得到太多的宠爱而又缺少管束,刁蛮专横、唯我独尊,很多事都习惯按自己的想法或方式去做。这正是攻击性性格形成的重要心理依据。三、如果遇到校园暴力该如何面对校园暴力给学生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且长久的。铲除校园暴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一)我们要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初一时咱们对生命的价值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生命的孕育、生长是一个多么宝贵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凝聚了太多人的爱及付出,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甚至是更多人的.他人的生命也是一样的,初一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权.要持关怀、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另外,人生活在一个社会里应该是平等的、公正的,相互之间应该是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同情,而施暴正是违反了这一基本原则。(二)不做逆来顺受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这样议论:“遇到这种事儿,给施暴者一点儿钱就是,犯不着挨顿打。”“对这种人,咱惹不起躲得起,少理他们那一套就是。”“像他们这种‘大错没有,小错不断,气死公安,恼死法院’的人,你反抗又能怎样?弄不好还会越陷越深。”大多数学生遇到勒索就乖乖给钱。事后,他们不但不敢告诉家长或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在破案过程中找到他们时,他们也不敢出面作证。实际上,正是受害者这种软弱的态度,助长了施暴者的威风,据调查,常有个别学生,为满足自己上网、玩游戏机和吃零食等欲望,强行向低年级的学弟、学妹索要“零花钱”。他们一般看准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低年级学生下手,“成功”之后,就一直盯着这些“软柿子”反复拿捏。假如碰到稍有反抗的,他们就会给他“颜色”看看,直到被欺负者顺从为止。除“零花钱”外,他们还会向一些弱者强行索要自己喜欢的文具、手表、自行车等物品。令人担忧的是,逆来顺受的学生们长期忍气吞声,除使财物遭受更多的损失外,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同时,由于精神长期处在恐惧状态中,他们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情绪不稳、心情压抑、学习积极性锐减。所以我们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我们初二的时候曾经学到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一方面不要因为遭遇了暴力而感到害怕,软弱是无济于事的,要敢于及各种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采取暴力对抗的形式,而要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依法灵活的进行斗争。最好的办法是依靠老师、家长的力量,依靠法律的权威。(课件)对暴徒要勇敢,既轻视又果断。既沉着又善战,能打赢不手软。打不赢就谈判,已正义属防范。打伤他不用管,法律责不承担。施暴者无真胆,怕张扬怕报案。(三)远离不健康的影视节目、网络和出版物。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在现实中却基本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还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实际上,我国对影视作品中的暴力没有分类,更没有因为其中有暴力内容而限制孩子观看。作为我们青少年要自觉遵守规定,不进营业性的网吧和游戏厅,不去接触带有暴力色彩的一切东西,从自身做起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对不健康的东西说“不”(初二时也学过怎样抵制不良诱惑)。(四)不要以暴力制暴力“他们能抱成团儿,我们为什么不能?”“他找人打我,我也找人打他,看谁能打过谁。”“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迟早我会让他在我手里栽跟头!”这种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那些长期忍气吞声的学生,这种心理更加明显。面对校园暴力,受害的学生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自然是愚蠢的,因为它不但不能让暴力远离自己,反而会使暴力离自己越来越近,直至使自己完全滑进暴力的泥潭中无法自拔。这种恶性循环的链条越长,校园暴力的发展越迅猛,其影响也就越恶劣。话虽这么说,以暴制暴的所谓“黑道原则“,还是悄然侵入了学校,占领了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阵地。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一些学生开始“拜把子”,在此之后,如果再受人欺负,他们就不再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而是通过拜了“把子”的兄弟或姐妹自行解决。同时,一些学生在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后,也往往会依赖“拜把子”后形成的团伙力量,变本加厉地在低年级同学身上寻找“补偿”:勒索他们的财物,向他们收“保护费”。(五)未雨绸缪,及早防范。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及暴力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班级的正气,学校的正气。每个同学都要树立正气,这样才会形成班级的正气,学校的正气。所有同学必须努力做到“十要十不要”:(一起大声读出来)①要举止文明,不要口出脏话,随意骂人。②要自尊自爱,不要自以为是,盛气凌人。③要尊重他人,不要出口伤人或戏弄同学。④要团结互助,不要欺弱怕强。⑤要礼貌待人,不要打架斗殴。⑥要强身健体,不要喝酒、吸烟。⑦要友谊为重,不要早恋。⑧要参加有益活动,不要看不健康的影视图书。⑨要遵守秩序,不要围观、起哄。⑩要加强法纪学习,不要个人意气行事,我行我素。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合力,校园暴力这颗毒瘤就一定会被铲除,我们的校园定会成为孩子们的成长乐土!每个同学都要树立正气,这样才会形成学校的正气,这就要求我们同学要按中小学生守则要求自己,养成举止文明、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好品德和好习惯。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让你我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抛弃迷茫,把握航向,做到人人互尊、人人互爱,扬理想风帆敲平安心钟.奏响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幸福人生的美好乐章!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地长大成人,成为党和国家的有用之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宁和民族的命运。处于长知识长身体打基础阶段的中学生,如果出现早恋,必然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严重的甚至还会失去理智,并做出违法、违纪、违规和道德的事情来。因此,早恋是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的障碍,是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道路上的绊脚石,必须及时清除。掀起早恋的面纱今天跟大家谈一个新鲜的问题,说是新鲜的问题,其实内容并不新鲜,大家都听说过。说它新鲜,是因为把这个问题在课堂上讲,对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环境来说是新鲜的。那就是家长、老师和同学羞于出口的问题——早恋问题。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在课堂上谈早恋问题,有点不适应的感觉。而在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并且有的还出现了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回避这个问题是不行的,越回避越不利用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待早恋问题,中学生是很蒙眬的。为了弄清有关早恋的内容,我们必须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初步地认为它。对待早恋问题,我一直持的态度是,不要随随便便地把“早恋”这顶帽子往中学生头上扣。 谈早恋,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早恋。什么是早恋呢?顾名思义,早恋就是过早地谈恋爱,是青少年过早地发生或发展的恋爱现象。判断一个人的恋爱是否过早,按照社会学的理论,有两个参照系:一是谈恋爱的年龄和法定最低婚龄相差的程度。我国《婚姻法》规定,男性达到22周岁,女性达到20周岁才能结婚。如果你谈恋爱了,你谈恋爱时的年龄离法定的结婚年龄越远你就越早。法定婚龄是说结婚时的年龄必须要达到法律规定的年龄,但并不是说到了这个年龄就一定要结婚。现实中,有的人因为工作、生活的原因,很迟很迟才结婚,也还有人终生不嫁不娶。二是生活自立的程度。生活自立,通俗地说你要有生活来源,至少要能养活自己。恋爱、结婚是要负责任的,一个连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的人,凭什么条件去恋爱、结婚?参照以上两个标准衡量,十七八岁的高中生谈恋爱都应算是早恋,因为他们的生活既不能自立,年龄也远远不到法定最低婚龄。中学生还在求学,学习费用、生活费用都要靠父母供给;我们年龄还小,这样的年龄是学习的最好年龄。在这个时候,如果你真的恋爱了,那无疑就是早恋。怎样看待男女生的交往大家知道,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之间,这包括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这个阶段处于青春发育期。学生一般是在初中进入青春期的,但是在高中仍然待续青春期的发育。进入青春期后,慢慢会出现第二性征,所谓第二性征是指性发育的外部表现,比如男同学开始长胡须了等等。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如对自我的关注增强,对异性的好奇增强等等。他们想了解另一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想了解在异性眼里自己是怎样的形象。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异性有好感,对异性有倾慕之心,总想接近异性,愿意和异性交往,这是一种生理机能的逐步成熟在青少年身上反映出来的青春萌动意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出于好奇和模仿心理,谈不上什么深厚的感情基础。这样的行为往往是幼稚的、群体的、混乱的和盲目的。由于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还很肤浅,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常凭着一时的冲动而表露衷情,十之八九没有肯定的结果。在我们的头脑中,的确存在着这种把男女同学间的正常交往,神经过敏地当作“恋爱问题”来对待的现象,这些过于简单的判断和伴随而来的过激做法,往往会引起青少年的反感。由于男女生的交往是一种正常的交往,所以我们要坦诚地面对,在交往过程中不要出现一些不得体的表现。男女生交往不得体的表现大致分为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炫耀型。这种类型的人以男生居多,他们喜欢在女生面前吹大牛,摆阔气,把自己装扮成英雄。第二、多情型。这种类型的人自作多情,一厢情愿地讨好异性,哪怕对方给自己一人微笑就想入非非,这样的人缺少自知之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第三、紧张型。这种类型的人内心深处产生了想接近异性的意愿,可又拼命地否认、压抑它,觉得这种想法是下流的、不应该的,故而在及异性的交往过程中紧张,局促不安。青少年应该如何及异性交往虽说男女生的交往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在交往过程中也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使我们的交往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正确适度把握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们要做到“三宜三不宜”。第一、交往宜泛不宜专。及异性同学的交往要尽可能地广泛一些,对周围的异性同学都普遍地交往,而不是专门同某一两个异性同学交往。特别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单独及异性同学在一起的机会,如果经常单独和异性同学在一起,就容易使自己过早地陷入感情的漩涡。第二、交往宜短不宜长。及某一异性同学的交往时间不宜过长,要尽可能地短一些。在及异性同学的交往中注意时间短些,范围广些,接触面宽些,就可以了解各种禀赋、气质的异性同学,这会使人有更多的受益,变得更为成熟。第三、交往宜疏不宜密。前面说的“短”及“长”是指时间的长短,这里说的“疏”及“密”是指次数的多少。男女同学的交往频率要疏一些,次数要少一些,不要老想着及异性同学接触或者只喜欢及异性同学交往。由于青少年心理的发展,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关心、爱慕和接近的心理及行为,这些心理和行为都属于正常现象,我们对此不必大惊小怪,不必进行干涉。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正确区分“友情”和“爱情”。友情姓“友”,是朋友之间的友好交往,友情往往是开诚布公的,具有多向性的特点;爱情姓“爱”,是自己和所爱者之间的心心相印,爱情往往比友情隐蔽,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当你及异性接触的时候,如果你渐渐地感到对方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分开后就会思念,心中涌起和对方在一起的热望,那么就应该引起注意,因为,你可能已经越出友情的界限,跨向爱情的禁区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你可能已经开始早恋了,或者你有早恋的倾向了。早恋的原因中学生出现早恋或者早恋倾向,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内部的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外部的社会原因。(性)早熟是中学生早恋的生理原因。早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成熟,较之同龄的历代人提前达到了习惯认为的生理标准。由于营养条件、居住环境、社会信息化等原因,青少年的青春发育期提前了,生理上的变化随之会带来心理上变化。心理原因。由于生理上的变化,使得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学生一方面性意识萌发,好奇心变强,模仿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由于识别能力较差,在许多方面显得比较幼稚,客观上形成了“成人的身材,幼稚的心灵”。早恋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理早熟,心理迟熟”的矛盾所导致的。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促使中学生早恋的外部原因。一是社会上男女青年恋爱的影响。生活中,中学生很容易看到男女青年的恋爱,比如自己的亲属、周围的人,这些人的恋爱情景往往会在他们头脑中留下印象,对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模仿和向往。二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电视、报纸、杂志、小说等等,这些媒介当中很容易看到男欢女爱的内容,看的多了,刺激了心理上的需要。三是一些黄色、淫秽的照片、电影、书刊的影响。现在的信息传播渠道很多,中学生只要有心就很容易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接触的时间长了,会腐蚀自己的心灵,会对自己产生消极的影响。早恋的危害性对于中学生早恋或者有早恋倾向,我们一贯都采取禁绝的态度,因为早恋会给中学生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带来许多障碍。第一、恋爱会占去不少的学习时间,使人精力分散,影响学习和进步。青少年时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正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应该集中精力在德、智、体各方面发展,为今后的一生打下坚实基础。如果把大好的光阴白白浪费在谈情说爱方面,那简直太可惜了。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可以补救挽回的,但虚度了青春年华,是无论怎么也不可能再追回来的,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第二、有80-90%的早恋者思想情绪出现波动,处于不稳定状态,这给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处于早恋这种情绪状态中,情绪的变化往往受对方的影响,对方笑了你会高兴,对方严肃了你会痛苦。而对方的一颦一笑,可能是自然的流露,而你很有可能因此喜怒无常。第三、在早恋的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集体活动开始冷淡,及同学关系也逐渐疏远。人际关系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人情商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学生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同学关系。早恋的同学往往忽略了同学关系的培养、建立、稳固和加深。第四、由于社会舆论持否定的看法,使早熟者感到威信降低,自尊心受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处于早恋的同学,他们知道自己这么做不好,会受到他人的反对,而又放不下来,心理老是处于矛盾当中,久而久之,会影响心理健康。第五、会伤害父母,影响家庭和睦。做父母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恋,一旦知道孩子早恋了,他们会难受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把精力和时间用在学习上,只要你好好学习,父母会为你创造一切条件。第六、早恋最严重的后果是极个别道德观念淡薄、意志脆弱的孩子可能犯两性关系的错误,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青少年犯罪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早恋引起的。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一旦介入早恋就容易被人利用,出现不良的后果。总之,早恋会使中学生青春夭折,葬送前程,影响家庭幸福,是必须禁绝的。已经早恋的同学一定要从早恋中尽快地解脱出来,有早恋倾向的同学一定赶快消除这种心理倾向。【案例】玛丽•居里的故事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科学家,出生于波兰。1891年到法国进入巴黎大学读书,在巴黎大学,她两年内连续获得物理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1903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因对放射现象研究有突出贡献,居里夫妇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于发现了钋、镭并提炼出纯净的镭,居里夫人于1911年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使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小时候的名字叫玛丽。玛丽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支付不起上大学的费用。她为了挣钱到巴黎去上大学,就到乡间一个有钱人家去当家庭教师。这家的大儿子卡西密尔爱上了她,她也爱上了这位漂亮的大学生,两人陶醉在初恋的甜蜜之中,并计划结婚了。当时,玛丽还不满19岁。但是由于卡西密尔的父母坚决反对,卡西密尔的决心动摇了。当时,玛丽内心非常痛苦,曾有过“向世界告别”的念头。可是,突然的打击拨开了热情的迷雾,玛丽终于意识到,由于自己年轻,这场恋爱完全是感情占主导位置。她还不懂得怎样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也没有学会怎样从本质上去认识人。她看到了对方和自己在性格上的差异,原来热恋的对象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可爱了。终于,理智和意志使她摆脱了个人的苦恼,保持并坚定了向科学进军的生活目标。后来,玛丽去巴黎求学了,在追求科学的共同战斗中,找到了自己最好的伴侣皮埃尔•居里,他们共同为人类做出了贡献,也得到了幸福。这个故事对我们青少年朋友是很有启发的:年轻的时候,对闯进自己生活的异性,要用理智来调节自己的感情,决不能做感情的奴隶,任随感情来摆布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