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村委会运行状况调查报告_第1页
我国农村村委会运行状况调查报告_第2页
我国农村村委会运行状况调查报告_第3页
我国农村村委会运行状况调查报告_第4页
我国农村村委会运行状况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4月19日我国农村村委会运行状况调查报告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中国农村村委会运行状况调查报告——以南康市杏花村为例项目类型:调查报告负责人:付永沛其它成员:柴冬霞、段蓝宇、徐文华指导老师:任军利(教授)二○一三年十月摘要为了探究中国农村村委会运行状况,为中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言建策,本团队在暑期对江西省南康市杏花村进行了为期10天的走访调查,了解了当地农村村委会运行的各方面情况。希望对中国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有所帮助。经过对江西省南康市杏花村村委会运行情况中村委会自身、村委会工作内容以及村委会与村民关系等方面的走访调查与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杏花村村委会在运行的各个方面及在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问题,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为中国解决“三农”问题铺平道路刻不容缓。关键词: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村民关系AbstractToexplorethestatusquoofChina'sruralcompulsoryeducation,theteamsometimeinJune,sixprimaryschoolsinPingxiangCity,Xiangdongvisitingsurveytounderstandthecurrentsituationofruralprimary.Ihopetohelptheruralcompulsoryeducation.Theresultsshowthat:PingxiangCity,Xiangdongruralprimaryschoolstudentsinthelife,learningallaspectsoftheconditionsofpoor,ruralprimaryschoolteachersarenotsatisfiedwiththetreatmenttoday,aswellasteachlesspositive.Althoughthestateofeducation,especiallycompulsoryeducationattentiondeepening,aswellasbecomingthefocusofattentionasthe"threerural"issue,China'snewruralconstructioninarapidstageofdevelopment,butourcountryisstillincompulsoryeducationinruralareaslowerstages.Urgentlyneedtoimprovecompulsoryeducationinruralareasconditions.Keywords:Ruralareas:compulsoryeducation目录TOC\o"1-3"\h\u8844摘要 I11230Abstract II16754一、引言 15132二、调查概况 1108641.调查对象 192432.调查方法 126313.调查内容 23024.数据处理 2159795.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3三、调查分析 25155(一)对村委会自身的研究 2276921.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待遇、学历水平及换届状况 224002.村委会内部职能分工 324423.杏花村的收支情况 327308(二)村委会工作内容 4101361.杏花村石脚下新农村建设点 4802.村委会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度 430308(三)村委会与村民关系 5182751.村委会在调节村民矛盾中的作为 5242922.村民对村委会的认知 619542四、结语 611727五、参考文献 7附件一: 8附件二: 9中国农村村委会运行状况调查报告——以南康市杏花村为例一、引言村民委员会为中国大陆地区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三至七人组成。村委会委员的产生依赖民主选举,每三年选举一次,没有终身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成员不属于国家干部,属于地方自治机构工作人员,理论上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主办理。此项规定改变了过去政府包办一切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可是实际上,中国村委会相关制度并不完善,随着社会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在“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落实方面起关键作用的村委会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这也要求村委会有所作为。为此,本团队利用暑期时间对江西省南康市杏花村村委会运行状况展开调研,以期能够了解中国农村村委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经过调研讨论为中国“三农”建设献言献策,从而为中国农村政治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贡献出一份力量。同时也不辜负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二、调查概况1.调查对象对象:江西省南康市杏花村村委会运行机制、财务状况、人员构成,同时对杏花村村委会的换届状况也进行了调查。一般情况:这里的学校比较具有典型性,学校设施简陋、教学环境落后。在教师中大部分为大专文凭,有些学校甚至还没开设英语课程而且有些课程虽有设置但并不开课。在学生中,有许多的学生为留守儿童,对于知识的接触量甚少,学校大部分学生的普通话不够标准。2.调查方法观察访谈法:对村委会的基础设施状况主要采用观察法。对于村委会委员及部分村民我们也采取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了解村委会的运行机制、财务状况、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文献对比法:我们阅读了与“村委会运行状况”课题有关的调查成果以及这些调查课题所应用到的理论和调查方法。如:在“村委会运行机制”的问题上我们借鉴了许多她人的理论观点,同时把我们的认识与她们的观点进行比较,找出其不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3.调查内容关于江西省南康市杏花村村委会运行状况的调查。经过十天分别对杏花村村委会基础设施状况,工作人员的待遇、学历水平、村委会职能分工、村委会收支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同时对部分村民也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她们对村委会以及村委会工作人员的看法。4.数据处理实际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5.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农村自治组织起步早,因而对其研究也较早。而中国的农村自治机构产生于八十年代后,经过及时年的发展,这种组织既有值得肯定的成绩,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就国内学术界来看,大量有关方面研究成果是出现在几年。例如:1.山西省灵石县县人大常委会就农村支部和第八届村民委员会运行情况进行调研。2.《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期李伟南曾发表《村委会服务功能研究》。3.肖立辉出版了《村民委员会选举研究》一书,对中国农村基层选举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就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村委会选举,影响村委会选举的因素分析,村委会选举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等多个方面对村委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以上几个研究都更侧重于对村委会选举的研究。的确,选举在村委会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但我们的研究更想经过实地考察对村委会自身进行研究,用以补充相关领域研究繁荣不足。三、调查分析(一)对村委会自身的研究1.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待遇、学历水平及换届状况(1)待遇状况工资待遇:根据我们的调查,杏花村除村委书记、村委主任每月工资700元外,其余5名村干部工资均为500元。村委会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平均水平在557元左右。社保待遇:村委会工作人员在职期间,享受免交社会保险的待遇。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杏花村居民年满十八周岁未满六十周岁的成人均要交社会保险,学生及村委会工作人员不必交。杏花村的村委会工作人员在60周岁以后享有55元每月的社保补贴。在任职期间,社保的20%从年费里出,剩余80%由政府补贴。退休金方面:杏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男子年满60周岁,女子年满55周岁方可享受退休金待遇。在这方面我认为制度仍有可通融的地方,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人性化。例如能够设定工作年满十年的村干部即使卸任时未满60周岁,60周岁以后仍可享受退休金。如在杏花村工作十余年的老会计,年满59周岁临退休之际却在去年的换届选举中被换下,因而无法享受退休金待遇。(2)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方面杏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学历水平普遍较低,集中在中学水平。其村委书记有江西农函大[1]的学历。(3)村委会换届困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自樟树村、油坑村和竹坑村三村合并后村委会人员有一次大的变动至今,仅去年换届时有一名成员发生更换,其余六名成员均未变动。这也导致了原本我们想进行对比的近年来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的变化这一设想无法实现。对村委会无接班人的原因我们加以分析后得出如下几个原因:<1>村委会成员工资待遇低,处理的事务杂。<2>村委会成员要求随叫随到,因此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3>该村处于贫困县,大学生村官不愿来此地就职。因此村委会在提高村委会成员工资水平,保障村干部福利的同时也要努力发展经济,让村干部在本村就近找到工作。2.村委会内部职能分工杏花村村委会的成员由村委书记、村委主任、出纳兼妇女主任、村委副书记、村委副主任、民兵营长兼会计和治安主任。由于该村是由三村合并而来,七位村干部分别是原村的村干部经民主选举而来。也因此在分管任务时,该村实行分片管理制度。每位村干部负责管理自己片区(即原所在村)的事务,每月农历逢一、四、七在乡政府开会,平日有事就召开村委会会议。另外,该村各小村有村民小组,负责信息的传达及选举工作。以征民兵为例:在接到征兵通知后,民兵营长在村委会会议中通知各片区负责村干部,其后由该村干部组织本片区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分配任务。同时,民兵营长负责了解杏花村所有适龄人员情况,及时与该人员户主联系。而村民小组每次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村委会每人要给予50元作为误工补贴。这个是村干部无法享受到的。3.杏花村的收支情况尽管近年迎来农民工返乡潮,但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青壮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因而工资性收入一直是杏花村村民收入的一个稳定来源。自三村合并后,随着脐橙合作社、油茶合作社等合作社的逐渐完善,杏花村经济持续好转,村民本地就业比重明显提升,同时村民工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使村民务工收入得以持续稳定的增长。全村人均工资性收入4901元,比增加2565元,增长62.6%,增幅同比提高47.7个百分点,占纯收入比重的42.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首次超过经营性纯收入的总量。分结构看,全村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以本地企业收入为主,全年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3147元,增长16.6%,增幅同比提高13.8个百分点;占工资性收入的84.6%。来自乡村干部和教师等非企业组织得到的收入人均706元,增长12.8%。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754元,增长9.7%,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比上年减少0.6个百分点,,杏花村年费达到9万,比的6.7万上升了41个百分点,比的将近翻了一倍,可见杏花村的经济趋势是飞速向上,并持续稳定的发展的。(二)村委会工作内容1.杏花村石脚下新农村建设点(1)情况介绍杏花村村民委员会于原三村交接处建设一个新农村示范点。该示范点面积为15亩,涉及33户农家,上邻杏花小学,下邻诊所,商店。新农村示范点有众多娱乐设施:篮球场、乒乓球台、简易跑步机、双杆、跷跷板等。老年人活动中心,新村委会也选址在这里。(2)村委会发挥的作用杏花村新农村建设的诸多成果都离不开杏花村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努力。在我们的访问中发现,村委会工作人员由最初的定点,到说服附近居民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来,到最后的督工建设以及示范点的工作安排,都做了很大的努力。鉴于石脚下是处于原三村合并,交通便利,以及邻近杏花小学等多方面原因,最终确立于在石脚下设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经政府审批过后,村委会工作人员开始向附近的村民说明情况,对可能涉及到的农田、房屋的村民一一解说此次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说服共五户人家的流转土地用于建设,游说33户农户对自家进行粉刷美化,对不愿进行粉刷美化的村民,详细地进行政策的解释说明。一番游说过后,竞标施工团队,对施工人员工作进行监督。(3)村委会进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的不足之处在村委会做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村委会工作人员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在走访中,我们还发现,村委会在游说村民流转田地时,由于小部分村民不愿意,村委会工作人员及乡政府下派人员与村民发生了口角,这种手段是不可取的。同时,在我们去参观时发现,娱乐设施附近,杂草丛生,下面的大理石路阶已经看不见了,日常维护和管理有待加强。另外,我们发现村委会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中都存在“形象工程”。如粉刷墙壁。在进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过程中,由于政府经费不足,只能要求示范点附近各户居民将自家的院墙外墙粉刷,且没有分发补助。2.村委会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度(1)杏花村老年人情况介绍当前,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所需的劳动力越来越多,而返乡潮趋势缓慢,农民工也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生活也随之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我们在对杏花村的调查中。了解到该村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大部分是“空巢老人”,导致老年人成为了弱势群体。我们采访了很多老人,75%的老人说没有子女陪在身边,呆在家中很孤独,只有5%的老人在家能够自得其乐。为了改进这种状况,该村的村委会特意在成立了老年人活动中心。(2)老年人活动中心的作用在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立了棋牌室、电视机房、茶室、报刊杂志室。在棋牌室,老年人能够打牌下棋来消遣;电视机房为孤身在家的老人提供了一个场所,与“剧友”们一起讨论电视剧情;对于茶室,现在的老年人都很重视喝茶,午后一杯茶已经成为了这些老年人的习惯。茶室的设立能够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场所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村委会为那些喜爱看书读报的老年人着想,成立了一个报刊杂志室。休闲的老年人经常能够在报刊杂志室里讨论一些时事政治等等。我们调查了部分老年人,对于老年人活动中心,70%的老年人大致上还是很满意的。可是,也有30%的老年人反映,村委会对老年人活动中心还是做的不够好。总体来说,村委会很重视老年人的发展。(3)村委会对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的不足首先,45%的老年人认为老年人活动中心设施太过简陋,虽然里面活动比较齐全,但因设施问题,导致它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其次,25%的老年人认为报刊杂志室中的杂志都不是最新的,她们希望村委会能够经常更换新的杂志。30%的老年人认为这些活动都不能吸引她们,希望村委会能再增加一些活动,比如多举办老年人的比赛等等。(三)村委会与村民关系1.村委会在调节村民矛盾中的作为。(1)村民主要矛盾根据在杏花村的实地调查和问卷反映,村民之间主要存在以下矛盾:生活:部分路段交通不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埋怨村委会办事不得力。家庭:1.子女赡养父母“踢皮球”,争夺父母财产。邻里:1.争宅基地大打出手,“老死不相往来”。2.排挤对外来租借人员。3蓝姓畲族村名与其它民族村民生活习惯有冲突.公共财产:村民对集体资产不了解,村干部也不予以公示,村民自定义村干部私自占有。(2)村委会的措施根据出现的矛盾村委会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具体如下:措施一:改进部分路段的交通,水泥路“网络”覆盖全村,方便出行也改进了环境。措施二:<1>村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赡养老人,并在节假日给五保户老人送去组织及村干部个人的慰问物资。用行动向大家宣传“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对不赡养父母的子女予以批评教育,教育不改的请求相关组织强制执行。<2>遵循老人意愿,根据法律法规,采取“村干部介入”,“书面证据”等方法,明确老人财产归属,避免子女争夺财产。措施三:<1>联合乡镇土地办严格规范宅基地面积范围,从制度上消除宅基地争端,减少邻里争端。村民从此明确自家宅基地划分,邻里之间关系趋于和谐。<2>倡导“村民大家庭”理念,弱化“姓氏家族”观念,与外村租借人员和谐相处。<3>倡导"各民族一家亲",促进交流,相互谅解彼此风俗习惯,不但和谐了村民间的关系,而且增添了村子的文化特色.措施四:根据相关法规和书面证明对公共财产予以公示,明确公共财产。化解村民认为的疑虑,促进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的改进,增进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2.村民对村委会的认知村委会的工作对象是本村的普通村民,因此村民对村委会的认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村委会工作的成效。经过调查得出结论:村民对村委会的认知有限,对村委会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1.村民不熟悉村委会干部的分工,导致有事情时不能及时找到相应的负责人。村委会成员中包括村主任,治安主任,妇女主任等,不同职位的工作内容是截然不同的,对相应工作的熟悉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能做到专门的事情由专门的人管,那么整个村委会的办事效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经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发现,实际上,有大概一半的人不知道村委会几个干部的分工。如果有事情需要村委会做,村民往往是直接到自己熟悉的村干部家里。如果该干部能处理的,一般情况下就直接办了;没有处理权限的,就联系相关的干部,要求村民到相关干部家里进行处理。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有几位比较有名望的村干部特别忙,经常有人到家里办事情,而有些干部由于资历和其它一些原因,往往没有村民找,自然事情就很少。这样一种状况首先是对村委会办事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其次也不利于村委会干部队伍的团结。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村民对村委会认知度有限和村委会成员的产生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基层民主的不健全,使得整个村委会的产生不够透明,缺少与村民的互动,因此村民对村委会也就不可能十分的熟悉。2.村务公开不够彻底透明,村民对村委会产生的参与度不足使得村委会缺少公信力在村委会村部,我们看到了村务公开栏。可是上面公布的还是12月份的相关村务,包括油茶基地项目,脐橙合作社和村里的财政开支等。时效性明显有问题。当我们查阅村里的会计账目和核对相关票据的时候,里面有一些项目是没有票据的,还有一定的缺额。加上村委会的产生就缺少村民的参与,因此村委会缺少必要的公信力。在村里每年的“五保户”评选和其它一些有关福利的工作,不论做的还坏都不可避免的会遭到村民的诟病。其实在“五保户:这一块的工作村委会算是做的比较好了,但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议论,这是村委会缺乏公信力的明显表现。四、结语经过对杏花村村委会自身的研究、村委会的工作内容、村委会与村民关系三个方面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村委会的工作内容丰富,分工明确,可是也有缺陷,村委会应该积极发挥它的长处,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认真更负责地对待村中的每一件事。而至于村委会的公信力不高等缺陷,村委会应该尽量避免事事都是村干部做主,而村民不参与的情况。农村的发展,不但仅是村干部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村民该做的。而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委会应学习与中国国情相似的韩国的新村运动。提高农民生活伦理水平和草根民主的建设,而不是只走形象工程这样的套路。因此综上所述,村委会工作人员应该更进一步地增强管理能力,培养耐心、负责的态度,多与村民沟通,加强村委会与村民们的联系。同时,村民们应该配合并给予支持村委会的工作,多与村委会工作人员的交流,将村委会发展成为更服务于村民的组织。五、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版[2]肖立辉.《村民委员会选举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06-01出版[M][3]杨爱民.《建立和健全有序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运行机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J][4]王雅珍.《村民自治运行中的难点与对策研究》,《长白学刊》第三期[J][5]卢林仁.《新村运动》,《老区建设》,(11)[6]强百发.《中国新农村建设与韩国新村运动比较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