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里夫人的事迹故事7篇_第1页
关于居里夫人的事迹故事7篇_第2页
关于居里夫人的事迹故事7篇_第3页
关于居里夫人的事迹故事7篇_第4页
关于居里夫人的事迹故事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关于居里夫人的事迹故事7篇居里夫人的事迹故事篇1居里夫人是在波兰出生、长大的。那时的波兰正处在俄罗斯的统治之下,玛丽从小就尝够了做亡国奴的滋味,她私下里接受了许多反抗侵略的思想,从心底喜爱着自己的祖国,她宣誓要为了祖国的__而学习。在玛丽很小的时候她妈妈就去世了,父亲因为亡国失去了工作,仅靠以前的一点积蓄和在家给别的孩子上课挣点钱养活她们,家里的生活特别艰苦。艰苦的环境磨炼了玛丽姐妹的意志,在学校里,他们都是最优秀的学生,深受老师喜爱。玛丽中学毕业了,由于才学出众,她获得了金质奖章。可是她却不能连续上学了,因为沙俄统治下的波兰,大学里面是不收女学生的,到巴黎上学,家里又拿不出那么多钱。要知道,同样获金质奖章毕业的姐姐已在家呆3年了,去巴黎上学的愿望还没有实现。玛丽回到了家里,父亲因供不起女儿上学难过地落下了泪,玛丽一边劝父亲,一边想着办法。她和姐姐商议 先由她做家教,供姐姐读书,姐姐毕业后有了工作就可以供她读书了。就这样,姐姐拿着全家人凑起的钱迈向了巴黎,玛丽一边学习一边挣钱,终于在1891年也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玛丽到巴黎后,先是住在姐姐家,因为姐姐家离校较远,为了节省时间且有一个更为清静的学习环境,玛丽搬到了学校四周的一间小阁楼上。阁楼条件相当艰苦,冬天又无法取暖,玛丽常常被冻醒,她不得不起来,把全部的衣物都盖在身上,有时甚至把凳子压在身上增加重量。玛丽生活极其简洁,每天仅以几片面包充饥,有几次连这也忘了,正在读书,突然昏倒,多亏同学发觉通知了姐姐。玛丽的姐姐为此操透了心,玛丽自己却为这事发笑了。全部的艰苦条件,丝毫没有影响玛丽的学习。她每天总是早早地第一个来到教室里在前排座位上坐下来,专心听老师讲课,晚上10点钟图书馆的灯熄灭了,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回到自己的小屋,煤油灯又常常是亮到了夜里两三点钟。短短的两年,她连续获得物理学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这个穿着破旧毛衣、脸色苍白的女孩于1893年以第一名的成果从巴黎大学毕业了。玛丽没有因成果优异而满意,她要再接再励,连续攻读,摘取人类历史上第一顶属于女性的博士桂冠。就在这时,玛丽遇见了法国优秀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共同的抱负,两人走到了一块,他们相爱并且结合,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从朋友那儿借来一间破旧的贮藏室,居里夫人把它打扫了一翻,又用__时积攒的钱购置了一些必需的仪器设备,两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居里夫妇把凡是能够找到的化学试剂、矿物一一进行了精心的检测,发觉沥青铀矿具有明显的放射性,他们判定该矿中含有某种放射性新元素。居里夫人在简陋的条件下对几十千克的沥青铀矿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终于找到了这种具有放射性的新元素,玛丽用她的祖国的名字命名了这种新元素,这就是“钋”。“钋”找到了,居里夫妇却没止步,因为在提炼“钋”的过程中,他们发觉分别出的钡化合物具有更为剧烈的放射性,据分析这是又一种未知的放射性元素。他们把这种元素称为镭。居里夫妇向世界公开了这一发觉,因为没有人亲眼看见过镭,许多人对这一发觉持怀疑态度。为了证明镭的存在,居里夫妇投入了更加艰苦的奋斗,他们要提炼出镭来。没有试验工厂,他们向朋友借了一间破木棚作工厂;没有资金购买贵重的沥青铀矿,他们买来了廉价的废矿渣。居里夫人穿着一身油污的工作服,不停地出入院子和屋子之间,她时而在院子里加煤烧火、熔炼矿渣,时而在屋里结晶浓缩物,20多公斤重的容器居里夫人不断的要搬进搬出。无论寒冷还是酷暑,居里夫妇没日没夜地干着,几万次的提炼,整整4年的奋斗,1902年,他们梦寐以求的镭盐终于被分别出来了。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了历史上第一个女博士学位。同年,他们夫妻又荣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一个女性,她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成长,她的名字被亿万人传颂着。居里夫人的事迹故事篇2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觉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居里夫人胜利背后的故事战火下的童年激发了她求知的欲望,居里夫人幼小的心灵就懂得了“压迫会产生抵制”、“学问就是力气”。居里夫人于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市,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她的父母都是老师,失业后承包了学生食堂,年幼的居里夫人也要帮助做饭,在压迫中降生,在铁蹄下长大的小玛丽不明白为什么波兰的孩子不准学波兰话,不准看波兰书,还要在沙俄监察员的监视下学习。父亲和哥哥告诉她:“压迫会产生抵制”、“学问就是力气”,唤起她追求学问和提高学习成果的剧烈愿望。从此,小玛丽的心窝里,就埋下了对祖国喜爱、对侵略者憎恨的感情。为祖国解放而学习的念头,在她的脑海里翻腾着。中学毕业后,她当了家庭老师。但是渴求学问的愿望从未转变,但带着殖民枷锁和封建镣铐的波兰,大学是不收女生的,所以她梦想去巴黎学习物理和化学、姐姐幻想到巴黎学医,他们一点一滴地积蓄着去巴黎求学的费用。最终姐姐先到巴黎去,她留在波兰挣钱供姐姐上学。玛丽不仅刻苦自学,而且不辞辛苦地到波兰农村给孩子们讲授科学学问,到工厂女工中传播波兰文化,而这样做是随时都有可能被密探们发觉,被沙俄监察员抓走的。可是玛丽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念头:为被压迫的祖国服务,为祖国的解放而学。正象她给自己一位童年时代的朋友的信中所说:“我用尽了力气来应付这一切,再接再励……我有一个最高原则:不管是对人或者对事,都决不屈服!……”五年后,姐姐获得了博士学位,玛丽来到巴黎索尔本学院求学,穿着破旧衣服,住着简陋小屋,用面包和茶水充饥。大学的图书馆紧紧地吸引着玛丽,一次,她忘了吃饭晕倒在图书馆。玛丽象块贪欲的海绵,拚命地吸吮着学问的乳汁。遗忘吃饭,对于玛丽来说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每晚离开图书馆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在煤油灯下连续用功,始终到后半夜两点钟。当她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又被冻得不得不爬起来,把自己全部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全部穿上,再重新躺下。艰苦的生活,刻苦的学习,弄得这位年轻的姑娘面色苍白、容颜憔悴。在索尔本学院的学位考试中,玛丽以她优异的成果获得了物理学硕士第一名。有名学者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在我所认识的全部有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人拒绝为他的任何创造申请专利,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居里夫妇发觉镭以后,当百万法郎、灿灿的金质奖章向她微笑的时候;当胜利、荣誉、庆贺象潮水般涌来的时候,表现了他们具有名贵的品质:毫不夸耀,虚心忘我!一位报社记者前来采访她,想把她的事迹报道出去。她坚决地回答:“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的‘个人’。”有几位朋友劝他们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玛丽·居里代表她的丈夫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不应当这样做。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他们把这个宏大的发觉交给工业界和医学界广泛利用,并不谋求个人的任何私利。巨额的诺贝尔奖金,对于一向清贫的居里夫人来说,并不希罕它,而是把大量的奖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女友、试验室的助手、没有钱的女学生、教过她的老师、资助过她的亲属。许多朋友责怪她没有把这笔财产留给自己的孩子,而她给孩子们留下的却是那独立不羁的精神和鄙视功利的高尚品德。1914年当德国侵略军逼近巴黎的时候,居里夫人带着大女儿毅然走上了反侵略战争的战场。居里夫人研究用汽车上的发动机发电,在汽车上安上一套爱克斯光射线设备。士兵们亲切地叫它“小居里”。一天早晨,居里夫人乘坐的那辆“小居里”突然发生了事故,跌进了路旁的战壕里,居里夫人被擦伤、摔昏了,这可把年轻的司机吓坏了,再也不敢开汽车。居里夫人开始刻苦学习驾驶技术。几个星期后,她又成了一名合格的司机。从此,居里夫人亲自驾着汽车,不知疲乏地从一个诊疗站跑到另一个诊疗站,一下车,就投入了透视、照像的紧急战斗。几十年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试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使她的血液慢慢受到了破坏,患上白血病。她还患有肺病、眼病、胆病、肾病,甚至患过神经错乱症。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为了能参与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她曾带病回国参与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惧怕,坚韧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终一息,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仍旧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试验室里的工作情况,替她校对她写的《放射性》着作。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宏大的科学事业。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品行之高尚。居里夫人用神圣的母爱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居里夫人的事迹故事篇3波兰有位小姑娘叫做玛妮雅,学习极其用心。不论周边如何喧闹,都无法转移她的留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嬉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用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摸索她一下。她们静静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旧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用心读书,专心学习。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宏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居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从1935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便利。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始终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困妇人”。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的事迹故事篇41895年7月26日,28岁的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后来人们习惯称她为居里夫人)与皮埃尔·居里在巴黎结为夫妻。他们的婚礼非常简洁,新居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般豪华。房子是一座坐落在巴黎郊外渔村的农舍,家中除了一张平凡的床之外,还有一张平凡的桌子、两把平凡的椅子,再没有别的家具。或许你会认为,居里夫人的夫家太穷,买不起家具,或认为居里夫人过于节俭,舍不得花钱。其实不然,在结婚前,皮埃尔的父亲就准备送一套高档家具作为儿子的结婚礼物,但被居里夫人婉言谢绝了。对此,皮埃尔很不理解,觉得家中只有两把椅子实在太少,想再添置,以免家里来客人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劝阻说:“友爱的皮埃尔,椅子多几把是会带来便利,但客人坐下后,我们要花费许多无谓的时间来应酬。与其这样,还不如两把椅子好,你一张,我一张,没有外人打扰,我们可以一心一意做试验、搞研究,你不觉得这样挺好吗?”听了夫人的诉说,皮埃尔方才明白她的一番良苦用心。于是,他遵从居里夫人的意见,没再增添一把椅子。果然,当人们来到居里夫人家里,见到连一把坐的椅子也没有,只得匆忙告辞。因为他们不同意自己坐着却让居里夫妇站着,也不同意自己站着以俯视的方式跟居里夫妇讲话,这都会让他们很不拘束。少了俗事的纷扰,居里夫人得以全身心地工作,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科学研究中,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科学界的神话。居里夫人的事迹故事篇5波兰有位小姑娘叫做玛妮雅,学习极其用心。不论周边如何喧闹,都无法转移她的留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嬉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用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摸索她一下。她们静静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旧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用心读书,专心学习。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宏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居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从1935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便利。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始终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困妇人”。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淡泊名利居里夫人天下有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突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教女有方”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生疏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观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颜色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骑车、骑马。继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获诺贝尔奖之后,由居里夫人培养成才的两对后辈也相继获得诺贝尔奖: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她与丈夫约里奥因发觉人工放射物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荣获1956年诺贝尔和平奖。居里夫人的事迹故事篇6玛丽·居里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也是最聪慧的一个。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非常有限的中学数理老师,妈妈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峻的传染病,是大姐照看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布满了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特别坚强的性格。玛丽从小学习就特别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剧烈的兴趣和特别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到处表现出一种坚韧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果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学问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剧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非常喜爱父亲试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布满幻想,她急迫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究。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老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预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剧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果却始终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艳羡,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布满信念地参与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2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果,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老师皮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果,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意已取得的成果,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居里夫人的事迹故事篇71903年11月的一天,英国伦敦皇家学会把该会的最高奖赏——戴维奖章,挂在一对年轻夫妇的胸前,以表彰他们为人类发觉了一种极其宝贵的放射性元素——镭。这对年轻夫妇,就是举世有名的科学家居里夫妇——彼埃尔·居里和他的夫人居里夫人。夫妇两人望着纷纷前来庆贺的人们,同时流出了热泪。人们只知道发觉这种稀有元素的意义,可有谁知道他们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尤其是居里夫人,她不仅是镭元素的主要发觉者,更主要的是,她有着别人没有的困难的历程。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少年的玛丽,虽然家境贫寒,但非常好学,16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果毕业于华沙女子中学,并获得金质奖章。但那时的波兰,已被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女子没有上大学的权利。家境贫困,又无力到国外求学,因此只好到乡下当了5年家庭老师。在此期间,她省吃节用,积了一点钱预备到国外求学。1891年的冬天,这个年轻波兰女青年只身踏上了去巴黎的旅途。虽然这时天气很冷,但这位女青年的胸中,蕴含着一股渴望的烈火,因为,她马上要到有名的巴黎大学学习,这是她多年梦寐以求和为之奋斗的抱负。现在,她的抱负就要变为现实,怎么能不激动呢!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之后,这位贫困的波兰姑娘每天上课来得很早,总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全神贯注地倾听教授讲解。下课之后,除吃饭之外,不是到试验室搞试验,就是到图书馆读书。很快,便成为全班中最优秀的学生,备受老师的重视和同学的尊敬。在生活上,玛丽因经济拮据,过着特别艰苦的生活。她在学校四周租了一间又小又矮的.阁楼,忍受着夏天的闷热和冬天的寒冷。为了挤时间学习,常常几天不做饭,只吃现成的涂上黄油的面包。晚上为了节省灯油,就到四周图书馆看书,始终到图书馆关门后,才回家点起小煤油灯,伏案学习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去休息。由于长期劳累,再加上养分不良,玛丽得了贫血症。有一天,她与一位同学刚走出教室突然头晕腿软,晕倒在地,在场的同学吓了一跳,赶忙把她送到四周的一所医院。玛丽的姐夫是这家医院的一位医生,当他闻知此事慌张赶来时,玛丽已经清醒过来,他赶忙替玛丽检查,心中马上明白了。“这几天你吃些什么东西?”姐夫问。“这几天……吃什么……饭呀!”玛丽慌张答道。“真是饭吗?!”姐夫又问了一声。玛丽什么也不说了。后来,姐夫才了解到,这几天,玛丽为了节省钱去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品,每天只吃一把小萝卜和半磅樱桃。同时,为了赶功课,每天睡不足三个小时。就这样,这位贫困的女学生,终于以她超人的吃苦精神,于1893年夏,以第一名的好成果在物理系毕业,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次年夏天,又以第二名的成果在数学系毕业,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学成毕业后,玛丽本想回波兰为祖国服务。但由于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才决定留下工作。1895年,玛丽和居里结婚,以后,人们称玛丽为居里夫人。就在这一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觉了一种能透过固体物质的X光射线。第二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又发觉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与X光线相像的奇异的射线。这种奇异的射线,对玛丽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使她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她认为,这是个绝好的研究课题。于是,就同丈夫彼埃尔商议 。“这个课题虽好,可难度太大,研究起来怕是不太简单”彼埃尔关切地说。“这我知道,”玛丽笑道:“正是因为它有难度,我才去选择它!”看着妻子专心而坚决的面孔,彼埃尔没说什么,开始为妻子奔东忙西,做起筹备工作,经过彼埃尔的多次努力,才在他原来工作过的理化学校借到一间又寒冷又潮湿的小工作间。自己也放下正在研究的课题,同妻子一道进行工作。可试验条件太差,屋顶漏雨倒不要紧,最麻烦的是仪器太少。但居里夫人根本不把这些外在条件放在眼里,因为她知道,科学研究方面的难度比这些更大,她心中关心的只是她的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她发觉能放射出那惊奇光线的不只有铀,还有钍,可见贝克勒所发觉的光线要比铀放射的光线强得多。因此,她做出大胆推断:还有一种物质能够放射光线,这种新的物质,也就是还未发觉的新元素,只是极少量地存在于矿物之中。居里夫人把它定名为“镭”,因为在拉丁文中,它的原意就是“放射”。当时许多科学家并不相信,认为居里夫妇只是一种假设,甚至有人说道:“假如真有那种元素,请提取出来,让我们瞧瞧!”要提炼镭元素,需要足够的沥青铀矿,而这种矿很稀有,价格又很昂贵,他们可根本无法得到。这件事后来传到奥地利,飞快得到奥地利政府的支持,赠送他们一吨已提取过铀的沥青矿残渣,这才开始了提取纯镭的试验。经过3年多的艰苦工作,居里夫妇终于在1902年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