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期历史必修三半期考试题(人民版含答案)_第1页
高二上期历史必修三半期考试题(人民版含答案)_第2页
高二上期历史必修三半期考试题(人民版含答案)_第3页
高二上期历史必修三半期考试题(人民版含答案)_第4页
高二上期历史必修三半期考试题(人民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上期历史必修三半期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60分,每题3分)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寓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加科学C.朱熹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2、韩非出自荀子门下,成了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然而,司马迁说,韩非喜欢刑名法术之学,源于传说中黄帝和春秋时期的老子。由此可见:A、把韩非作为法家集大成者是有争议的B、战国百家的思想相融,源于学者的师承关系C、老子主张小国寡民,韩非主张中央集权,所以司马迁的说法错误D、战国时期百家思想已有兼容并蓄的现象3.宋人项安世说,“学诗当学杜(甫)诗,学词当学柳(永)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他认为杜诗柳词A.是诗词艺术的巅峰代表B.有直抒胸臆的特点C.注重道德教化功能D.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4.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①科举制度的实行②城市商业的繁荣③印刷技术的应用④中外交流的扩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论述了技术应用在西方和中国的不同命运。这充分说明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利害参半B.古代技术成了近代迷信的帮凶C.技术运用的社会条件至关重要D.技术伦理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6.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奴才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留奴才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留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学武二百余人,其数不为不多。——清·杨枢《奏陈兼管学务情形折》A.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D.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7、下列有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B.先后主张或实践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等政治方案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D.体现了先进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8、“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近代中国持这一观点的应是: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洋务派C、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玕D、19世纪末维新变法的领导人9.《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A.建国初期,国家十分重视教育扫盲教育的开展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左倾错误扩展到教育界C.“文革”期间,教育发展的停滞D.1977年人们对恢复高考的迫切心理10、1912年,红学会研究者陈范盛赞贾宝玉的思想品德,认为“可以为共和国民,可以为共和国公务员,可以为共和国议员,可以为共和国大总统。”说贾宝玉的言论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论文臣死谏、武将死战一节,骂尽无爱国心之一家奴隶;论甄宝玉一节,骂尽无真道德之同流合污;论禄蠹则恨人心龌龊也;论八股则恨邪说充塞也;论雨村请见则恨交际浮伪也.”这说明:A、陈范旨在大力肯定贾宝玉的政治才能B、《红楼梦》中含有反封建思想C、陈范的用意是大力抬升红学研究的地位D、《红楼梦》是一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巨著11、胡汉民认为:“同盟会未尝深植基础于民众,民众所接受者,仅三民主义中之狭义的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于此。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据此可知: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有限的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有其历史必要性③以上文字可能写于1905年同盟会成立之时④胡汉民否定三民主义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12、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这话:A、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可操作性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C、很快运用在建立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上D、加大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1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A.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14、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异?(4分)据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来推断差异原因.(2分)

(3)综合四则材料概述近代思想解放的过程。(4分)答案:(1)材料一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是君主立宪。

(2)材料三明确主张君主立宪,材料四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只是上书言事而已。康有为依靠皇帝来变法。

(3)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4分)23.图说历史: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产生了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观察下列三幅图片资料,结合史实回答问题。(选做题10分)图三图一图二图三图一图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回答:(1)根据图片资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三幅图各撰写一个解说词(应包含时间、事件、影响等)。(3分)(2)三位伟人各自的重要思想是什么?这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各有何地位和作用?(4分)⑶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何时提出的?其内容、意义各是什么?(3分)答案:⑴图一: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图二:1928年春,朱德等率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图三: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⑵思想及作用: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后期的新三民主义比起旧三民主义又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行动指南,成为指引中国共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