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
1.古诗文阅读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一开头,便展现出一幅瑰奇雄伟的海天一色图卷。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
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奠定了基调。
B.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转”“舞”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
者。
C.“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此词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极具浓厚的想象色彩,充分显示了词人性情中浪漫温婉的一面。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嗔视桑梓(zi)吹毛求淞(cl)汗流泱背
B.匮乏命弱(ymg)浪篡波平(li*n)眼花隙乱
C.登拉慰箫(jie)屏气凝神(blng)钟灵毓秀
D.磕绊军息(zhi)入不敷出(住)栩栩如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名人传》中叙述了德国的贝多芬、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和俄国的托尔斯泰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B.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责封建孝道的虚伪
和残酷、将“肉麻当作有趣”。
C.通常人们在信尾写上“此致敬礼”,这个“此”是代指后面的“敬礼”。
D.《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是宣扬革命精神的音乐史诗,是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
的重要作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中国制造要与世界接轨,离不开大师级工匠高超技艺的支撑。
C.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D.汉十高铁全线贯通后,武汉至襄阳的运营时间大概差不多要缩短1个小时。
5.请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名句、作者或作品题目。《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悲情,点明主旨的句子
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
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相间,互相映衬的诗句是o
的《游山西村》这首律诗的“,”这两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
出许多希望。白居易的《》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谁家新燕啄春泥”。
6.阅读下面作品选段,回答问题。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
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
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
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1)以上内容中的“老弟”指的是。
(2)结合作品,选段中“冒牌的英雄主义”指什么?主人公最后所选择的真正的“英雄主义”又是怎样的?
二、阅读
7.文言文阅读
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巴夏蓊郁,秋疏薄,冬黯
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②,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气象正矣。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
近者玩习不能究一川径隧起止之势。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盖身即③山川而取之,则
山水之意度见矣。
——节选自郭熙(《林泉高致》)有改动
(注)①融怡:暖和。②斩刻之形:形容过分雕琢刻画的风格。③即:靠近、接触。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1)画见其大意(一)
A.目似瞑,意暇甚(《狼》)B.此中有真富(《饮酒》其五)
(2)远望可尽(一)
A.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B.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
(3)盖身即山川画取之()
A.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B.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3.细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赏析。
作者通过观察景物特点进行作画的。如春天的山影浅淡如同美人的微微一笑,(1),(2)一,冬天的山惨淡无色
就好像睡着了没有精神。画家这样创作旨在告诫我们⑥______»
4.画家李可染创作山水画的技法之一是让科学规律服从于艺术规律,其效果是追求景与情的巧妙结合,以期达到意境
的独创性。郭熙的山水画能达到“山水之意度见矣”,他的创作技法和效果与李可染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选文的
具体内容简要阐述。
8.文言文阅读。
给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其微言大义,苟非工大积久,能见本体。(清•黄宗羲《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
()
A.精妙,微妙。例: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列传》)
B.如果没有。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细小,微小。例:岭蟒微草,凌冬不雕。(《梦溪笔谈》)诸郎中执兵,皆啄殿下。(《荆轲刺秦王》)()
A.10,旧的。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职迹。(《兰亭集序》)
B.陈列,摆列。例:山肴野藏,杂然而前职者。(《醉翁亭记》)
C.陈述,陈说。例:恐惧不敢自惨。(《荆轲刺秦王》)下列哪个年龄段与“低偻握事”中的“提携”差不多?
()
A.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B.黄发奉驾,并怡然自乐
C.枣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D.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飒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
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糅②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株化(rou):通“棵”,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
多次,表概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朗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学不可以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甲)(乙)两文的作者认为“学不可以已”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甲文作者因此而克服了怎样的困难?请就选文内容
加以概括。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守“拙”求进
①在中国文化中,尚拙是一大特点。“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
守拙的推崇。的确,做人守拙,以拙求进,往往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读书求学之拙。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笨功夫,实现了学养质的提升。“不积珪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干事创业之拙。不下苦功、不打牢基础,就不可能在事业上采撷到成功的
果实。“功成不必在我”,是为官从政之拙,惟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才能获得人们心灵深处的掌声。
③“责守明则谋政专,勤于正事必疏于邪门。”被誉为“组工干部榜样”的王彦生是一个坚持原则、淡泊名利、
拙于交际的老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这样评价自己:只顾埋头拉车,拙于人事交往。
凡勤于正事者大都会“拙于人事”,他们—交际能力差,——心扑在学习和工作上。这样的拙使他们远离世俗的诱
感,名利的困扰,专心致志做事。可以说,守拙体现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④守拙还体现为一种坚韧执着的精神追求。袁隆平放弃城市的生活,选择艰苦的农学,扎根稻田数十年,心无旁
鹫进行水稻杂交研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非凡的奇迹。34年前,年逾六旬的山西农民石双砚立志要开荒种绿,他每天
起早摸黑,刨石板、种树苗,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带领村民把遍地荆棘、一片荒凉的苍龙岭改造成了绿意葱笼的“常
青林”。当初,在很多人看来,他们的选择并不明智,但他们最终凭借“绳锯木断,滴水穿石”的坚韧精神实现了梦
想。
⑤把守拙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能排除世俗的干
扰,靠真本事立身,靠干实事进步。可见,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
⑥与拙相对应的是巧。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并不排斥巧,但巧应该是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无数质拙的积
累。一些人梦想成功,却不愿与拙为伍,而偏爱与巧同行。不愿辛勤耕耘,总想着一蹴而就、一鸣惊人。企盼天上掉
馅饼;不想凭自身努力证明自己,总想着投机取巧,寻求“责人”提携相助,甚至干出种种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勾
当。“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走捷径,耍滑头,不仅于事业无补、与成功无缘,最后还把做人的原则
和本分也丢了,弄得个被人不齿的结果。
⑦有人说,若要行远,必先修其近:若要登高,必先修其低。近不修,则无以行远路;—,―o显然,其修主
要还不是体力上的,而是心力上的。有志者区别于投机者的就在于有志者总是凭着自己的心力去做事,不浮不躁,不
骄不馁,最终赢得胜利。
⑧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信守天地良心。如是,我们不仅会获得内心的宁静,
抵达心中的梦想,不经意间自己也会成为一道风景。
1.结合文章内容,下列与第②段画线句意思最相近的项是—
A.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B.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阅读第③④段,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③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凡勤于正事者大都会“拙于人事”,他们—交际能力差,——心扑在学习和工作上。
(2)下面的事例应该放在③④两段中的第一段,理由是:一
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拒绝了权威人士的拜年,拒绝参加国宴,不想让杂事影响自己的工作。
4.结合文意,在第⑦段模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近不修,则无以行远路;。
5.第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具体阐述。一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安塞腰鼓
刘成章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地。
喉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他们身后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起过。
但是:
看!一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
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舔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贱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吭奋了。使人想
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电!使人想起:事暗了天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
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枣树的山涯上,山涯蕃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
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片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
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地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
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灼着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
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震动很大)
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胡栗
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
存在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
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它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了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赠暗()期栗()萼然().杂()
②根据括号里的解释在文中空白处填写一个成语。()
③下面句子中找出四个错别字,然后改正过来()()()()
使舔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贱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吭奋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枣
树的山涯上。
2.本文“看!——”后面几大段描写打安塞腰鼓的情景,着重表现了哪些方面?(写出4点。每点不超过5个字)
3.这篇散文中,(1)作者写安塞腰鼓,为什么要写黄土高原的厚土?(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这一句
话的作用是什么?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的材料是按照打腰鼓前一一打腰鼓的过程——停止之后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的。
B.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意即听了安塞腰鼓,使人想起千军万马急行军的情景。
C.“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意即观众在欣赏安塞腰鼓艺术时专心致志,抛弃了一切世俗杂念,灵魂得到升华。
D.“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意味着安塞腰鼓的沉重鼓声可以催发新生命的诞生,这个新生命就是中国的现
代化。
E.“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简直像来到了另一个星球”,写出了经过强烈音响刺激之后,猛然静
下来的真实感受。
三、应用
1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中国哪座城市的人最幸福?由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
历时三个月,涉及全国104个城市300个县,进行10万户入户调查和覆盖8亿网民央视网络问卷调查,被誉为全球最
大规模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2月5日在北京权威发布:在104个城市样本中,武汉荣登“中国最
具幸福感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榜首。这是武汉连续第三次当选“中国十大幸福城市”。为提高同学们对“幸福武汉”
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学校开展以“建设幸福武汉''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作为武汉的一名中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可以为建设“幸福武汉”做些什么?请仿照例句写出三条建议。
例: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2)你要在“共建幸福武汉”的主题班会上发言,在演讲稿中,你需要用一段话来阐述参与建设幸福武汉的重要意义,
请以100〜120字的篇幅表达出来。表达中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符合演讲稿的语言特点。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按要求作文
跨入青春的门槛,让我们去追求远大的理想,感受读书的快乐,走进美丽的家园,分享爱心的温暖,放眼自然与
社会,触摸科学与时尚……人生的每次经历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精彩。我们静静地用心体会,生活也许因阅读而精彩,
也许因歌声而精彩,也许因友爱而精彩,也许因和谐而精彩……
请以“生活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D
【解析】
D项”充分显示了词人性情中浪漫温婉的一面”对诗作赏析有误。应该是充分显示了词人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2、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
整个词语的意思。ACD三项正确。B项修改为:羸弱(16i)、眼花缜乱。
3、C
【解析】
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此”字是概括全文,了结全篇,指的是信的内容。
4、B
【解析】
A.搭配不当,应改为“晚年的杨绛先生”;
C.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在“有关部门”后加“是否”;
D.“大概”与“差不多”意义重复。
故选B。
5、(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4)
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
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
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辕,莺。
6、(1)保尔(保尔•柯察金)
(2)“冒牌的英雄主义”指保尔因疾病缠身,失去了战斗能力,产生了自杀的念头。最后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
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
用硬纸板做成的框子写,后来自己口述,请人代录。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终于出版了!保尔拿起新的式器,开始了新的生活,真正的“英雄主义”是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精神。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
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块坚强钢铁(是指他
的精神)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的壮大、
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成长为钢铁战士,成为“钢铁”。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
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文本叙写的是保尔的一次精神危机。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出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了
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文本中的“冒牌的英雄主义”是指保
尔•柯察金因为当时保尔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又找不到工作,内心深感绝望而要自杀的想法。经历这次之后,
保尔重新振作起来,尽管双目失明,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最终成为真正的“英
雄主义者”。据此概括作答。
二、阅读
7、1.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
2.AAB
3.夏天的山是鲜美的翠绿,秋天的山是明净的如同美人的面妆,或画画的视角借用雾气的不同特点来描写四
季山峦景色。或不同季节的山水画给人带来的画意与美感应四时而不同。或自然界四时都有丰富的美景可观。或
只要捕捉景物的大致意趣,就有了画的独创之美。
4.郭熙技法之一是“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创作效果能达到四季的云气之态度就活灵活现了;技法之二是“画
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创作效果能勾勒四季的烟雾之景色就纯正了。可见,在艺术上,郭熙与李可染类似,都
让科学规律服从于艺术规律,推崇云雾和山水画的意境与大致意趣,追求景与情(境)的统一,让山水画的意境具有
独创之美。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
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自然山水的阴晴,远望可以穷尽,而从拘狭切近处就
不能看见它明媚晦暗、隐藏显露的迹象。故停顿应为: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
2.(1)A与例句都是“神情”。B意趣。(2)A与例句都是“大约”oB可以。(3)A表顺承。B与例句都是“表修
饰”。
3.本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取。根据“春天”这个季节不难找到句子“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然后按
照“山影浅淡如同美人的微微一笑”分别写出夏山的苍翠和秋山的明净即可。不同季节的山水画给人带来的画意与美
感应四时而不同。
4.考查分析比较能力。“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是郭熙对山水画创作提出的一个美学命题,它要求山水画“体道”o
通过对“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的描绘,让山水画的意境具有独创之美。表现自然对象全
幅生动的气韵,强调形神兼备,创造意境,技法上要求笔墨浑融,虚实结合,从而表现大自然的生命精神。与李可染
类似,作画要遵从自然规律,为的是追求景与情的巧妙结合,以期达到意境的独创性。
【点睛】
翻译:自然山水中的川流涧谷,通过远望去摄取它的走势,通过近看去摄取它的形质。自然山水的云彩烟气,四季不
同:春天融洽和乐,夏天茂盛浓郁,秋天疏远淡薄,冬天阴沉昏暗。画时如果能抓住它的气象,而不斤斤计较于雕琢
刻画形状,云彩烟气的形态状貌就会活起来。自然山水的烟雾岚气,四季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时如果能抓住它的整体意趣,而不执着于刻画形迹,烟雾岚气的景象就会正而
不偏。自然山水中的风雨,在远处观望可以把握,如果从近处把玩就不能探究它错综复杂、起始止息的形势。自然山
水的阴晴,远望可以穷尽,而从拘狭切近处就不能看见它明媚晦暗、隐藏显露的迹象。
8、(1)A(2)B(3)B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的义项。A项加点词与题干句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都是“精妙,微妙”之意。(2)考查文言实词
的义项。B项加点词与题干句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都是“陈列,摆列”之意。(3)考查文化常识。B项词语所指的
年龄段与“低偻提携”中的“提携”差不多。“提携”与“垂髻”都是指儿童。A“加冠”:男子二十。C“束发”:十五
岁。D“期颐”:百岁高寿。
9、1.①借②已经③介词,比④停止
2.①抄完后,(我)跑着把书送回去,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3.即使愚笨的人,不停地学习,最终都会有所收获(或“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广博地学习就能使自己智慧明
达(或“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克服了得书、求师、叩问之难。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注意:既:已经,到了。于:这
里是介词,比。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
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
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
有:走:跑,这里意为“赶快”。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己:自己。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第一问可由甲文和乙文末尾句“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则
知明而行无过矣。”理解作答。第二问:“计日以还,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从侧面表现了作者的得书之难。“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表现了求师之难、叩问之难。
【点睛】
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
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
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
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
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
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
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乙】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
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
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
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10、1.D
2.做人守拙,以拙求进,往往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3.不是(并非)而是(只是)③这个事例写的是钱钟书为了工作淡泊名利,拙于人事交往,第③段
的观点是守拙是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事例和第③段的观点一致,而第4段的观点是守拙是一种坚韧执着的精神
追求,事例于观点不一致,
4.低不修则无以登高山
5.选文主要论述了不愿与拙为伍,投机取巧的人与成功无缘,与前文的论述形成对比,与第⑦段中关于有志者和投机
者的论述形成照应,更全面更有力的论证了本文的观点:做人守拙,以拙求进,往往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意思的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是“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鸟欲高
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意思是人想要上进求得更多知识,就要先把书读好;“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
寒”指读书不一定非要每天加班加点读到三更半夜,最害怕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
知难”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会的知识太少了,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一章三遍读,一句
十回吟”强调了反复诵读的重要性,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相似。故选D。
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
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
概括。本文在第一自然段的末尾提出了中心论点,摘抄下来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
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3.(1)此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充关联词语的能力。要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逐层分析,推断句子的层
次。阅读上下文可知,“交际能力差”并不是因为“勤于正事者”“拙于人事”,而是因为他们的精力没有用在这些
方面,所以应该用“不是……而是……”这组关联词。(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之间对应关系的能力。议论
文往往运用多个论据,它们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因此具体的作用也各不相同,要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作答时首
先弄清楚材料是什么论据,可论证什么观点,与哪段的观点相符,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从“拒绝了权威人士的拜
年,拒绝参加国宴”可知,这个例子是从“淡泊名利”的角度进行论证的,应该放在第③段。
4.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
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从“若要登高,必先修其低”可知,与“近不修”对应的应该是“低不修”;
“行远路”对应的是“登高山”。
5.此题考查的是段落的作用。从“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并不排斥巧,但巧应该是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无数拙
的积累”可知,对“巧”有错误认识的人与成功无缘。这一段是从反面论述应该守拙,使论述更全面。
11、1.①huizhanmorong②惊心动魄③恬溅亢崖
2.示例:热烈的舞姿。巨大的力量。沉重的鼓声。强烈的震撼力
3.(1)说明安塞腰鼓的豪放雄奇有其地域原因。(2)反衬黄土高原才能产生这样的艺术
4.CD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1)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
拼音写成英语字母。本题作答要注意多音字“颤”和易错字音“冗”的读音。(2)“惊心动魄”的意思是:形容使人
十分惊骇紧张,震动很大。(3)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
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舔静一恬静;飞贱一飞溅;吭奋一亢奋;山涯一山崖。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本题作答结合文本中的相关文字来概括作答。“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
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一
热烈奔放的舞姿;”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巨大
的力量;“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沉重
的鼓声;“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
能量!”——强大的震撼力。据此分析作答。
3.试题分析:(1)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显示作品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②衬托人
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推进情节发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④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⑤抒发思想
感情,袒露作者胸怀。作者描写黄土高原的厚土,衬托安塞腰鼓的豪放雄奇的特点,也提示了安塞腰鼓拥有地域特点。
(2)考查对表现手法作用的分析。对比手法是文章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通常是把XX与XX进行鲜明地对比,突
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作者写“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将“黄土高原的雄
浑壮阔”与“多水的江南的柔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安塞腰鼓的豪放雄奇,揭示了黄土高原才能孕育这样的艺术。
据此理解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意即观众在欣赏安塞腰鼓艺术时专心致志,
还谈不上净化人的灵魂。D项,从文章内容看,“这个新生命就是中国的现代化”的说法脱离了文本内容,属于牵强
附会,过度拔高。据此,答案为CD,
三、应用
12、(1)在班级中乐于助人,让同学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在班级内组织主题班会,学习幸福武汉的重要性。(2)
建设幸福武汉,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社会的美好,让每个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电影艺术解析视与听》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光谷职业学院《C#程序语言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钢结构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光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物抗震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vc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
- 江西理工大学《新闻节目播音主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及其计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0中国碳酸甘油酯市场应用趋势预测及投资竞争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二亚砜(dmso)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建议研究报告
- 项目执行合同书范本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详解)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修订解读
- 校医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奥特曼过关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复习篇(原卷版+解析)
- DBJ-T13-483-2025 预拌流态固化土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