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第4册数学教案备课_第1页
人教课标版第4册数学教案备课_第2页
人教课标版第4册数学教案备课_第3页
人教课标版第4册数学教案备课_第4页
人教课标版第4册数学教案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同学学会计算两步试题的根底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二、编排特点:结合生活情境发觉并解决解决问题,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三、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同学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根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育同学认真观看、思索等良好习惯,初步培育同学在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四、教学重点、难点:1、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2、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留意例题与主题图的关系2、选取联系生活的素材,给同学供应充分利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时机。3、让同学自主选择解答问题的方法课题:解决问题〔例1、例2〕一、教学内容: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1P5)例1、例2二、教学目标:1、根底学问: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同学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根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根本技能:培育同学认真观看、思索等良好习惯,初步培育同学在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3、情感态度:让同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培育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难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四、教具预备:课件、口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学前预备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同学读题说得数。32+1345622716+2345749228+4264202、看土说一说、数一数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的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分别有多少人?数一数,说一说。〔二〕、教学新课1、节假日小伴侣们想去哪儿玩?小组相互说一说问:你在游乐园玩过吗?玩过什么?2、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有什么?能挖掘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相互争论,展现。“我们先来看木偶戏。〞3、出例如1图,“图中的小伴侣在做什么?〞请同学观看画面,提出问题。〔有22个小伴侣在看木偶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个,现在有多少个小伴侣在看木偶戏啊?〕问:可以怎样解决,可以小组合作争论解决。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算法,列式,启发同学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1〕226+13=29〔人〕〔2〕226=16〔人〕16+13=29〔人〕〔3〕22+136=29〔人〕或136+22=29〔人〕〔4〕22+(136)=29〔人〕小结:对于一个实际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你宠爱哪种就用哪种方法。4、出例如2图,学习小括号〔1〕显示面包房图片,说说这幅图意。〔2〕看图小组争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面包房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小伴侣买了22个,又有小伴侣买了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可以怎样解决?a.5422=32〔个〕328=24〔个〕b.54–228=24〔个〕c.54(22+8)=24〔个〕d.…………问: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两步计算〕师:有了小括号先算什么?〔先算括号内的加减法〕小结:要想首先算22+8,就要把22+8用括号括起来,有小括号的,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三〕、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出示接力赛跑图男生有22个,女生有21人,有16人参与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与接力赛?2、果园里一共有90棵果树,其中桃树38棵,苹果树4棵,梨树多少棵?3、看图说图意,解答,集体订正。4、小组争论,完成练习一第4题统计表。〔四〕、全课小结:同学们通过看图,能自己提出问题,还把握了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解决一个问题,真棒!教后记:课题:稳固练习一、教学内容:运用加法和减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P67练习一15题二、教学目标:1、稳固上节课所学的学问,到达娴熟把握的程度。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育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宠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三、教学重难点:1、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培育同学认真观看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育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四、教具预备:课件,口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1、口算:师出示口算卡片,同学读题说得数。2、抢答: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同学抢答。3、听算:老师说算式,同学答复。〔二〕、稳固练习1、复习:〔1〕没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挨次是什么?〔从左向右〕〔2〕带小括号的算式运算挨次是什么?〔先算小括号〕2、练习:第1题: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有多少人没参与接力赛?显示接力赛跑图师:谁来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指名说。问:你会做吗?请小组合作写出算式。指名展现:〔1〕22+21=43〔人〕4316=27〔人〕〔2〕22+2116=27〔人〕问:先算什么?〔3〕2216=6〔人〕21+6=27〔人〕〔4〕2116=5〔人〕22+5=27〔人〕师:小伴侣可以先用自己宠爱的方法解决问题。第2题:练习一第2题,同学先观看,再完成。示图,请小伴侣自己说说图意指名:小伴侣们在收集易拉罐,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一组收集了34个,二组收集了29个,三组收集了多少个?师:你可以选用自己宠爱的方法解决问题。指名解答:〔1〕942934=〔2〕94〔29+34〕=〔3〕……第3题: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走了6只,又走了7只,现在羊圈里有几只?示图,说图意,解答,做为课堂作业。第4题: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B组得分统计表出示表格,问:球赛中的主客场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我们先看中国球队,你知道了什么?〔客场7分,主场比客场多5分〕那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主场12分,总分是19分〕问:其它国家球队的总分你能否计算出来?同学解决。问:观看此表,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第5题:小伴侣今日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小伴侣多大?提示:要先知道什么?〔经过了多少年〕〔三〕、思维训练一枝签字笔8元,一枝圆珠笔5元。小红有20元钱,她买一枝签字笔和一枝圆珠笔,还剩下多少钱?〔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教后记课题:运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运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8—9〕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分析、引导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3、通过小组争论,引导同学自主思索,自主解决问题。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三、教学重难点:1、会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2、自主思索,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四、教具预备:课件,口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学前预备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同学计算。〔二〕、探究新知1、例三〔教材第8页图,电脑显示〕〔1〕看图说图意。〔有3组小伴侣在玩跷跷板,每一组有4人。又来了7人,一共有多少人?〕〔2〕分组争论,列式计算。a.4*3=12(人)12+7=19(人)b.4*3+7=19(人)c.还可以这样计算:6*2+7=19(人)4*4+3=19(人)小结:用乘加和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写成乘加的算式2、做一做。〔教材第9页〕,电脑出示图。老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小鸟?〕104+3=9〔只〕10+34=9〔只〕…………〔三〕、课堂作业设计1、小白兔种了7行胡萝卜,每行8个。预备送给小黑兔10个,小白兔还剩几个胡萝卜?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数一共有多少页?3、妈妈买来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4、小力买了5个练习本,每本2元,他又买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钱,小力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后记:课题:稳固练习一、教学内容:运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练习〔p10—11〕二、教学目标:1、从具体的实际生活情景动身,思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稳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娴熟把握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3、进一步培育同学自主思索,自主解决问题的力量。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育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宠爱数学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1、会娴熟把握有步骤的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2、会自主思索,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四、教具预备:课件,口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1、口算卡片: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同学口算。2、抢算:同学抢答3、解决问题〔1〕一个笔记本8元,一枝钢笔13元。小利买了9个笔记本和一枝钢笔一共花了多少钱?〔2〕一个篮球7元,一个羽毛球4元。小鸣买一个篮球和7个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3〕足球9元一个,小拿了100元买了7个足球,应找回多少钱?〔二〕课堂练习1、练习二〔第10页〕第1题小熊:爸爸,妈妈和我都掰了9个玉米熊弟弟:我掰了6个熊妈妈:我们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2、练习二〔第10页〕第2题兔姐姐:我们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兔哥哥:我们预备送给邻居兔奶奶15个萝卜。兔弟弟:还剩多少个萝卜?3、练习二〔第11页〕第3题动物园的门票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用20元钱买票够吗?4、练习二〔第11页〕第4题观看统计表,小组争论,集体完成。5、思维训练:练习二〔第11页〕第5题〔三〕思维训练1、玲玲去商店买东西,她给售货员2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1〕瓜子每袋4元,假如买了3袋,应找回几元?〔2〕花生每袋8元,假如买了2袋,应找回几元?〔3〕笔记本每个7元,钢笔每枝12元,假如买一个笔记本和议枝钢笔,应找回多少钱?2、买4个玩具娃娃和一个魔方共用35元。每个玩具娃娃8元。那一个魔方多少元?〔四〕课堂小结通过认真观看,同学们根本能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盼望大家连续努力!教后记其次单元表内除法(一)课题:平均分〔一〕一、课程目标:1、使同学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2、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力量,加强同学间的合作沟通。二、教学策略:通过观看、了解生活实例,充分参与平均分的活动。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难点:把握平均分的方法,学会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四、教学预备:情境图,正方形、圆形卡片,小棒教学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图,观看画面。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1〔1〕谈话并争论:我们来关心二〔1〕班小伴侣分春游食品时要留意什么?〔强调每种食品“应当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明确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各小组展现安排结果。〔3〕同学发觉:每分钟的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2、课堂练习:课本第13页“做一做〞。〔1〕先看题,相互说题意,说一说“平均分成5分是什么意思〞。〔2〕用学具代替面包分一分。〔同桌相互检查是不是分成了5分,每份同样多。〕3、教学例2:〔1〕出例如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2〕同学动手分一分。〔3〕沟通,说一说是怎样分的。〔4〕小结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终要使每份份得同样多。4、课堂练习:14页“做一做〞。用小棒分一分,然后展现沟通。三、稳固练习1、练习三第1题。〔1〕动手分一分〔至少设计出两种方案〕。〔2〕展现沟通,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同学相互评价。2、练习三第2题。先明确题目要求再推断。3、练习三第3题。先说一说,再分一分,最终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后记:课题:平均分(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一、课程目标: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熟识。2、培育同学观看、动手力量,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二、教学策略:通过生动的画面,学具的操作,让同学逐步了解了平均分的方法,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熟识。三、重点难点:重难点: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预备:情境图、24根小棒、15个方木快。教学活动:一、预备活动1.把6个小圆片分成3份,有几种分法?(让同学动手摆一摆,指名板演,展现结果。)第一种分法:OOOOOO其次种分法:OOOOOO第三种分法:OOOOOO2.上面三种分法中哪一种是平均分?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几根?(同学动手操作,相互检查。)二、讲授新课1.教学例3。(1)师:同学们你们宠爱春游吗?我们来看看这些春游的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2)呈现租船情境图,让同学说一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租几条船〞的问题。(3)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老师加以强调说明:“每条船限乘4人〞,“24人租船〞。(4)分小组争论:要租几条船呢?(可让同学用小棒分一分。)(5)沟通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明确“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可以分成6组,就要租6条船。〞2.课堂练习。课本第15页“做一做〞。(1)呈现出小动物预备就餐的生动好玩的情境图。同学相互说一说图意。(2)师:有几个小动物预备就餐呢?一双筷子是几根?现在有多少根筷子?够不够分呢?让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在小组内分一分。(3)沟通结果,提问:12根筷子分成了几双?够分吗?三、稳固练习1.练习三第4题。,先让同学观看画面,明确“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和“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让同学“圈一圈〞。最终沟通结果。2.练习三第5题。同学观看画面,了解题意。(同学完成后沟通结果。)3.练习三第6题。引导同学观看、比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同样多〞。)四、课堂小结教后记:课题:除法〔一〕除法的初步熟识一、课程目标:1、熟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2、熟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力量。二、教学策略:从活动入手,引出新知,让同学在活动中有效突破难点。三、重点难点: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难点:“平均分〞活动与除法算式的联系。四、教学预备同学每人12个小圆片、16根小棒。教学活动:一、复习导入1.出示图:〔推断哪幅图是平均分,为什么。〕2.〔1〕把16根小棒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2〕12根小棒,每3根分成1份,可以分成多少份?〔动手操作、相互沟通。〕3.导入:聪慧的同学们,你们情愿关心小熊来分东西吗?二、讲授新课教学例4。1.出例如4: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可以放几个?2.组织同学进行动手操作,指名板演。3.沟通结果。4.板书课题。5.老师板书"12÷4=3〞这个除法算式。同学争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小结: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6.同学动手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3份,一一写出除法算式。7.熟识除号,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让同学读一读算式。三、稳固练习1.课本第18页“做一做〞。观看图后,写除法算式,相互沟通,并读出所写的除法算式。2.练习四第1题。让同学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算式,是怎么看出来的。3.练习四第2题。先弄清题意,明确要把6只苹果平均分给两只小熊。假如同学能直接说出结果可以不让同学动手操作,直接填写出除法算式,并说出除法算式的含义。4.练习四第3题。先请同学看图,相互说说图意,再写出除法算式。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后记:课题:除法〔二〕一、课程目标:1.使同学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并知道除法算式的各局部名称2.让同学体会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3.提高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二、教学策略:通过活动,自然引导同学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熟识了除法各局部名称,至此同学对除法有了一个全面的熟识。四、重点难点:重难点:依据题意写出算式。五、教学预备例5情境图、除法算式卡片、同学每人20个小圆片。教学活动:教学例5。一、复习导入1.出示除法算式卡片,组织同学“开火车〞,读出除法算式。2.昨天我们关心小熊猫分了竹笋,今日小熊猫又遇到了问题,大家情愿关心它吗?二、课授新课1.出示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2.同学观看画面,相互说一说图意。师:共有多少个竹笋?每盘里放几个?3.让同学用小圆片代替竹笋,动手分一分。4.沟通结果。5.师:我们能不能用算式来表示呢?6.明确可以用除法算式"20÷4=5〞来表示,老师强调算式所表示的含义: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5盘.。7.引导同学抽象出20÷4=5的实际含义:把20按每份4个一份平均分,可以分成5份。8.教学除法算式的各局部名称并板书.20÷4=5被除数除数商对各局部名称具体说明.三、稳固练习1.课本19页“做一做〞。第1题:分小组活动,用小圆片摆一摆。第2题,同桌互说。2.练习第4、5题。利用题中实物图,让同学用画圈圈分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完后写出算式并沟通。3.练习四第6题。五、布置作业教后记:课题:除法〔三〕一、课程目标:1、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把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除法算式各局部名称。2、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二、教学策略:通过动手、嬉戏等活动增加同学学习爱好。三、重点难点:重点: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熟识。难点:感知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四、教学预备:文字卡片、题目卡片、小圆片学具。教学活动一、复习导入同学拿出10个小圆片,动手摆一摆。1、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2、10个小圆片,每5个一份,分成了多少份?依据答复,板书:10÷2=510÷5=2让同学说一说每个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二、课堂练习1、练习四第7题。老师把写有文字的卡片呈现给同学,给同学思索的时间,试写,相互沟通。老师板书出相应的算式,让同学说一说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2、练习四第8题。让同学先认真观看实物题,引导同学说出有3份胡萝卜,每份有5根,再让同学试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指明说一说,老师板书。〔重点让同学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3、练习四第9题。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出示题卡,通过抽卡嬉戏练习。4、练习四第10题。先让同学观看画面,弄清小伴侣划船的具体状况:有4条船,每条船有3个人。再让同学在书上填写。最终集体订正。5、22页思索题。第一小问题是同学明确□表示加数,4个□连加等于8,就是4个相同加数连加等于8,同数连加可用乘法计算:〔〕×4=8或4×〔〕=8,所以〔〕里填2,□=2三、课堂总结四、布置作业教后记:课题:除法计算〔一〕用乘法口诀求商一、课程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2、经受探究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二、教学策略:用故事激发同学爱好,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三、重点难点:重点:除法的初步计算。难点:用乘法口诀求商。四、教学预备:情境图、教具〔信箱和信〕每个同学预备12个O卡片。教学活动一、复习1、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说完整。〔〕二得二三三得〔〕三〔〕十五〔〕十二〔〕二十四〔〕十六2、口答,说说是用哪句口诀想出来的。2×〔〕=65×〔〕=5〔〕×6=124×〔〕=8〔〕×4=12〔〕×8=8二、学习新课、教学例11、出示情境图,用生动的语言叙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2、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3、同桌沟通,列出除法算式,板书:12÷3。4、引导:前几节课,我们都会动手关心猴妈妈分一分,假如不动手操作,你能算出结果吗?5、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6、沟通,请同学说一说各小组探讨出的计算方法。老师依据同学的答复,赐予乐观评价,并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7、出例如1第2个问题,让同学列出算式。8、让同学用乘法口诀想商是几,然后指明答复,说说运用了哪句口诀。三、稳固练习1、练习五第一题。先相互说图意,再计算,指名答复怎样求出商的。2、练习五其次题。先让同学依据画面内容,填出:有15只鸽子,3个鸽房,再让同学想:这导题实际是求什么?〔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同学填写完除法算式后,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想出商的。3、练习五第三题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让每位同学当邮递员,把“信〞投进“信箱〞,检查每个信箱中的信是否正确送达,并想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后记:课题:除法〔二〕一、课程目标:1、加深同学对乘法口诀求商思路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2、培育同学的思维力量。二、教学策略:情境引入,激发同学学习爱好,通过争论沟通等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三、重点难点: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难点:乘除法的关系。四、教学预备:情境图,口算卡片教学活动一、复习1、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说完整。五〔〕二十五〔〕十六〔〕三十三〔〕十二二〔〕得八六〔〕三十六〔〕六二十四〔〕十八〔〕十五2、用乘法口诀求商。9÷3=12÷4=5÷12÷2=8÷2=3÷3=3÷1=5÷5=6÷2=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1、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谈话导入,引导观看画面,找出条件。2、收集信息:“每行栽4棵〞“可以栽6行〞。3、依据两个条件提出问题。4、沟通,解决“一共栽了多少棵?〞这个问题。4、小组争论:依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需要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5、相互沟通,老师小结。〔1〕一共栽了24棵树,每行栽4棵,可以栽几行?〔24÷4〕〔2〕一共栽了24棵树,栽了6行,每行栽几棵?〔24÷6〕7、组织同学争论,如何解答,求出商。8、指明答复,说出求商的过程,老师加以小结:可以依据“四六二十四〞这个乘法口诀求出商。9、小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和除数。所以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三、稳固练习1、课本24页“做一做〞第一题先让同学求商,再观看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引导同学发觉每组实际上都用了同一句口诀。2、练习五第4–6题。四、课堂小结教后记:平均分的初步熟识〔一〕学习目标:1、使同学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力量和概括力量。3、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4、是同学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分,求一分是多少用除法。5、是同学初步学会用除法的算式和写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教材解读:"除法的初步熟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得"每分同样多"实例和活动情景,让同学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其次,再建立"平均分"的根底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学情分析:除法概念比拟抽象,不宜被同学所了解,教学是应让同学通过活动自己感知,教学时,要让同学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熟识。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1〕班的小伴侣明天要去春游,他们买了一些食品,请大家看一看,有很多的矿泉水、面包、橘子、火腿肠、糖果、香蕉、巧克力等食品,现在,要把这些食品分给二〔1〕班的每一位小伴侣,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好吗?出示情景图,观看画面。二、新授:1、教学例1。〔1〕谈话并争论:我们来关心二〔1〕班小伴侣分春游食品时应留意什么?〔强调每种商品"应当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明确每一份要分得一样多,各组展现安排的结果。〔3〕说一说。请同学口述操作过程,你是怎样分的?〔4〕想一想。同桌一人那一份,怎样拿才公正?〔5〕总结:象这样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6〕延长:你还知道那些现象是平均分吗?〔同学自由发言〕2、课堂实践。〔1〕先看题,〔2〕相互说说题意,〔3〕"平均分成五分是什么意思。"〔4〕用学具代替面包分一分。〔5〕〔同桌检查〕〔6〕什么叫"平均分"3、教学例2。〔1〕出例如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2〕同学分组争论,〔3〕动手分分。〔4〕相互沟通,〔5〕说说是怎样分得。小结: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终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每一份是3个橘子。4、课堂练习。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生争论,动手分,汇报状况〕三、稳固练习:练习三1、2、3题。同学动手分,展现沟通,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评论。争论:你觉得平均分物体是应留意什么?四、课堂小结: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五、板书设计: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一个的分,几个几个的分教后反思:其次课时:平均分的熟识〔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让同学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使同学更深一层的理解除法的含义。3、把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通过具体情景,使同学娴熟的进行平均分。4、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口头表达力量。5、初步感受"平均分"再生活中的作用,培育同学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把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在大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分析教材同学:教材从同学的生活实际动身,恰到好处的供应了春游时需要租船的情境,又是从情境入手,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同学开动脑筋,让同学在活动中为学习除法打下了根底,“春游租船〞这个过程进一步让同学体验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又强调了从同学亲身体验动身,更好的熟识除法。教具学具预备:学具盒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宠爱春游吗?宠爱去那里春游?〔同学畅所欲言〕〔出示春游租船的问题情景图〕瞧,小伴侣也在春游了,请认真观看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同学观看画面,沟通信息。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学习例3。〔出例如3情景图。〕〔1〕让同学说一说图意,〔2〕明确要租"几条船"的问题。〔3〕分组争论。〔4〕沟通解决的方法的结果。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小结:这个问题实际就是求24里有几个4,24里有6个4,就是租6条船。联系生活,学以至用。你们宠爱小动物吗?它们有事邀请我们关心,你们情愿吗?课堂练习。课本15页的做一做。〔5〕呈现活动图,〔6〕同学相互说一说图意。〔7〕师;有几个小动物预备〔8〕就餐呢?一双筷子是几根?现在有多少根筷子,〔9〕够不〔10〕够分呢/让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在小组内分一分。〔11〕沟通结果,〔12〕提问:12根筷子分成了几双?够分吗?三、稳固练习。练习三第四题。先让同学观看画面,明确"把多少个罗卜平均分给小兔"和"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练习三第五第六题。四、课堂小结。今日我们用平均分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擅长观看,勤于思索,我信任,我们都能很好的解决。五、总结评价六、板书设计。平均分问题一:24人要租几条船?问题二:每条船限成几个人?教后反思: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目标:1、在同学已有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同学理解除法的意义。3、让同学熟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重点难点:1、熟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2、体会除法的含义。教具学具的预备:不同的卡片、红花、才智星教学流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入。1、谈话,〔边讲边出示情景图〕小伴侣,谁知道我们的动物国宝是什么?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问题:京京是一只特别可爱的熊猫。今日邀请同学们去它家做客。于是一大早就去园中挖了好多的竹笋〔贴竹笋卡片〕,他要把美味的竹笋分给同学们吃,瞧!他的伴侣花花、盼盼、亮亮、红红来了。可是,京京该怎样分竹笋给他们?2、提出问题:京京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当放几个?请大家帮京京想一想。3、绽开活动,解决问题。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指名同学上黑板演示。可以有不同的摆放挨次,但无论怎么放,结果都是一样的,再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依据同学答复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二、新授1、引入除法。小伴侣真能干,通过刚刚平均分的活动,关心京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今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种计算方法。〔板书:除法〕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的同样多,是平均分吗?这样就可以用除法计算。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自己的符号+、、*,今日我们在来学习一个新的符号,他就是除号,介绍写法和读法。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12个竹笋可以有什么不同得分法。根拒不同得分法列出除法算式,并读一读。三、稳固练习。1、18页做一做。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同学读一读除法算式。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分是6〕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外两小题。2、挑战园地。第一关"魔法卡片":练习四第一题:练习读法其次关"小帮手":练习死其次题:分一分,算一算。〔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就是分成2份。同学列式,叙述意义。〕第三关"分西瓜":练习四第三题。〔同学争论后列式〕四、全课小结。同学们,今日我们又熟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还学会了它的读法和写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地学习除法,盼望大家能象今日一样表现精彩!五、板书设计。除法+×÷加减乘除号写法: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熟识除法的各局部的名称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教学目标:让同学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依据每几个分成一分,求能分成几分用除法计算。让同学熟识除法各局部的名称,会书写除法算式。教材解读:通过活动逐步把握除法各局部的名称,为同学熟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学问,促使同学对除法产生亲切感。学情分析:除法很抽象,同学不易理解,在教学中,应让同学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熟识。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在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除法,明白了除法的意义及读写法,今日我们连续学习除法的初步熟识。老师出示8个五角星。同学观看,老师演示。〔老师把8个五角星2个一组,分给4个同学〕同学小结。思索:刚刚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相互说说。二、新授1、出例如五:同学观看。老师提问: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分是4个竹笋〕实践操作:用学具摆一摆20个竹笋,把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同学沟通自己的分发。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就是把一个数量依据每几个分一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指导算式的写法。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得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右面。板书:20÷4=5同学争论,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熟识除法各局部的名称。20÷4=5被除数除数商小结:今日我们连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依据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熟识了除法各局部名称。3、练习:课本19页做一做1题。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同学自己动手摆一摆。师:怎样列除法算式?〔同学说过程,并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指名说一说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及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4、课本19页做一做第2题。同学自己说,同桌相互说。三、稳固练习。课本练习四的4、5、6题。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在列式计算。四、板书设计。除法各局部的名称204=5被除数除数商教后反思:用除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例3。教学目标:1、使同学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2、使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接受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3、通过供应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同学感知对数学的爱好,逐步开展同学的数学思维力量和创新意识。4、使同学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娴熟的运用乘法口诀求商。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教材在这里创设了“15人做嬉戏〞的情境,目的是让同学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育同学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同学分析:同学已有了肯定的学问积累,在理解图的根底上能够进行分析、推断、,并能尝试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可以充分放手,让同学自己发觉并解决问题。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宠爱玩什么嬉戏呢?看看,这些小伴侣在做什么嬉戏呢?你看他们玩的多快乐呀。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师:从图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讲给你的同桌听。生1、一共有多少同学?生2、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生3、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2、解决问题。*师:同学们表现真好,提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生:3×5=15师:你能说说这样算的理由吗?*师:你会用学过的学问解决后两个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同学汇报,老师板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15÷3=5〔人〕生: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15÷5=3〔组〕*师: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人,就用15÷3来计算,谁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你能说出15÷3=5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15÷5=3〔组〕呢?同学发言。假如同学没出单位,老师要引导。*师:假如又来了3个小伴侣,每组应有几人?把自己的酸法说给同桌听听。生思索后让同学代表汇报。生:我们是这样做的:15+3=18〔人〕18÷3=6〔人〕生:我们组是这样做的:15÷3=5〔人〕5+1=6〔人〕3、揭示课题。今日我们用学过的学问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只要我们擅长观看,勤于思索,我信任,一切数学问题我们都会解决。4、质疑问难。今日学习的学问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三、课堂练习。1、做一做。请同学观看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同学的爱好。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鼓舞同学依据图中供应的信息,提出不同的外呢体,并解答。2、练习六第3题。四、总结评价。五、板书设计:用除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法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15÷3=5〔人〕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15÷5=3〔组〕教后反思: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课题:锐角和钝角教学目标:1.熟识并学会识别锐角、直角、钝角,把握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推断一个角的方法。2.在经受认角、比拟角、操作角等活动过程中,开展同学的想象力。3.渗透抽象思维力量的培育。教学预备:小黑板、挂图、三角板、硬纸条、铅笔、白纸等。教学设想:一、情景激趣出示教材P37的主题图,要求同学认真观看,并说一说各自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二、设疑引题师:上面的图中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先让同学说一说,然后指名同学上台指一指。问题:上面的角中,不是直角的是什么角呢?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内容──锐角和钝角。[出示课题]三、概念学习1.出示挂图,师解释为“武汉长江二桥〞,图上有直角、锐角和钝角。2.说一说图中哪里有角?〔指名同学在图上指一指〕3.问:学些角的大小一样吗?〔不一样〕怎样比拟它们的大小?让同学充分绽开争论,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出“用直角进行比拟〞的方法。4.老师用红粉笔抽象出“直角、锐角、钝角〞图。在同学认真观看后,老师归纳出:我们把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把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老师边总结归纳,边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推断一个角比直角小,一个角比直角大,另一角正好与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合。5.说一说:在我们教室里,哪里有角?你找到的这个角是什么角?日常生活中呢?让同学就上面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强调:可以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测量进行比拟。师再次演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测量推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四、动手操作完成教材P38页“做一做〞中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同学各自拿出自己的学具,做活动角、折角、拼角、剪角等。广泛让同学参与,然后对于同学做得好的进行展现和表扬。五、练习反响1.小黑板出示练习九第1题主题图,要求同学认真观看。让同学说一说图中有哪些角?并将指出的角用手势在空中比划比划。2.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老师巡察,指导订正。六、学习小结⑴本节课新学了哪些学问?⑵怎样推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教后记:课题:锐角和钝角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同学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2.能用三角板拼出角和图形来,进一步稳固角的有关学问。3.培育同学洁净、整齐的绘图习惯。教学预备:小黑板、主题图、2把三角板、白纸等。教学设想:一、复习1.什么样的角叫锐角?什么样的角叫钝角?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这些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推断的?二、学习画角〔练习九第3题〕1.尝试画角。让同学各自拿出学具,要求他们画出自己宠爱的角来,并在小组内展现,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一个什么角?然后要求他们拿出三角板,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拟一下,看是否是自己想画的角。2.指导画角。老师用三角板或直尺画出几个角来,并强调画角的步骤。就画出的角指名同学观看并说一说画的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同学答复后,老师用三角板的直角比拟推断一下,评价同学说的是否正确。3.按要求画角。让同学拿出直尺、三角板和白纸、铅笔。老师分别要求同学画出锐角、直角、钝角,画完后,指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集体展现评价。三、用三角板拼图活动1.熟识三角板。老师分别拿出有一个角是30º的直角三角板和两个锐角都是45º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简要地向同学介绍一下,然后让同学各自拿出自己预备的2幅4个三角板学会识别,并摸一摸它们的角。2.自由拼图。让同学仿照教材P40页的第4题第4幅图的思路,自由地拼一拼。启发提示同学:我们可以把两个相同的三角板拼角,也可以把2个不同的三角板拼角。争论:同桌拼出来的角是怎样的角?并说一说:各种角的关系。[老师有意识地拿出各组同学中拼出的有代表性的图形进行展现,并适当指出这些角之间的关系,对拼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四、生活中的数学1.大屏幕出示教材P40页“生活中的数学〞主题图。要求同学认真观看。2.说一说图中哪里直角?〔指名同学答复〕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3.分组争论:生活中在哪里能看到钝角、直角和锐角?向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将发觉有新意说得好的同学推举到它班,向全部同学说一说。老师准时评价鼓舞。教后记:课题:平移和旋转〔一〕教学目标:1.使同学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2.通过练习,使同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预备:方格纸、铅笔、自制教具、小房子卡片。教学设想:一、情景感受1.出示“升降机〞和“观光缆车〞的挂图。2.老师转向推拉窗前,演示推拉窗平行移动窗门。二、沟通研讨1.说一说。让同学说一说上面三幅画面说的是什么?2.启发。老师向同学指出这就是平移现象。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平移现象?4.争论:怎样的事例才是平移?5.归纳:平移是一种运动,物体平移时,本身的方向不转变。三、活动探究〔在正方格上平移〕1.观看。用〔画有小房子的〕幻灯片在放大了的方格纸上演示平移的过程。要求同学认真观看,其中主要演示向上平移和向右平移的情形。2.争论。⑴平移是按哪两个要求进行的?〔向什么方向,移动多少格〕⑵移动多少格格不入是什么意思?〔每一个点移动几格,不是中间的空处是几格〕3.操作。让同学拿出预备好的方格纸和小房子卡片,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平移。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移得对不对,老师及进评价指导。4.练习。⑴让同学完成教材第41页方格纸上的填空。〔向左平移6格,向下平移5格〕⑵说一说方格纸上右图怎样平移,小房子就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四、实践操作完成教材P42页上方的“做一做〞1.想一想:怎样才能使鸭子的移动是平移的呢?先让同学争论,然后老师指导启发同学可在教材上的鸭子底部向右画一条横线,以这条横线为基准,画出的鸭子就是平移得到的。2.画一画。先让同学剪下教材第129页上的“小鸭子〞,然后平移仿照画下小鸭子图,还可让同学着色。3.比一比。同学画完后,可让同学相互展现,比一比谁画得整齐、美观。五、练习稳固1.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1、2题。老师准时指导有困难的同学,突出检查同学对于“平移几格〞的含义是否能正确理解,不能误角为“平移了几格〞就是“两个图形之间的空将是几格〞。2.完成练习十第4、5题。第4题要突出强调物体的平移,本身的方向是未转变的,这两题都是2次平移,2次平移更能说明这一点。六、全课总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教后记:课题:平移和旋转〔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操作体验初步感知旋转现象。2.能说出一些生活中所见到的旋转,知道旋转是一种运动,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具轴所作的圆周运动。3.提高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教学预备:主题图、自制教具、小线绳、剪刀、大头针。教学设想:一、学习例21.出示教材P42页例2主题图三幅画面,要求同学认真观看。2.说一说图说的是什么?先让同学在各小组内拟一拟,然后指同学讲一讲。3.师:上面三幅图中的物体都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旋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旋转现象。4.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有旋转现象?[先分组争论,然后集体沟通说一说。]二、做一做、拉一拉完成教材P42页下方的“做一做〞1.让同学用剪刀剪下教材P129页的三色小圆片〔课前预备好也可〕,指导他从用大头针在小圆片正中心穿一小孔,双着穿进绳线。2.让同学将绳线转成,两手拉着线的两端,用力拉一拉,就会发觉快速旋转后,看到的是圆片变成了一种颜色了。3.老师个别辅导动手力量稍差的同学。三、稳固练习1.小黑板出示教材P43页练习十第3题主题图画面。2.说一说图中有几幅画面?各讲的是什么?3.小组争论,合作完成,集体形成推断的理由。4.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说一说推断的理由。5.老师评价鼓舞。四、嬉戏活动1.拼一拼。〔教材P45页练习十第6题活动〕⑴动手剪下教材第131页的学具。⑵想一想,拼一拼。⑵拼出的图形是什么?2.拉一拉〔教材P45页练习十第7题活动〕⑴剪下教材第133页的图片,仿照第7题形式做成学具。⑵想一想:有多少种搭配图案?⑶第2个同学一组,开展“拉一拉〞活动。3.转一转。⑴剪下教材第135页的8个扇形圆片,指导同学用大头针仿照练习十第8题的形式做成学具。⑵想一想:有多少种搭配图案?⑶每2个同学一组,开展“拉一拉〞活动。3.转一转。⑴剪下教材P135页的个扇形圆片,指导同学用大头针仿照练习十第8题的形式做成学具。⑵想一想:有多少种搭配图案?⑶转一转,看看图形错乱地搭配是否特别好玩。五、新课总结〔略〕教后记:实践活动课剪一剪活动目的:1.通过剪纸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培育同学的动手实践力量,以及初步的形象思维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3.同学通过亲自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胜利的喜悦,提高学习的爱好,体验数学学问用于生活实际。活动预备:老师事先剪好教材上的各种图形;师生每人均预备剪,硬纸片〔2张以上〕,铅笔等。将同学按3~4人一组分成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设想:一、学剪一个小纸人1.老师出示事先做好的4个小纸人连在一起的图案,让同学观赏。2.激趣。师:图形上的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并且是并排排列的,好玩吧!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好,我们今日就来学习剪这些图形。3.老师出示一个小纸人的图形,沿中线对折,让小人重合为半个小人。问:要剪一个小纸人,怎样剪得又快又好看?4.启发引导同学拿出一块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片,将其对折,然后在这一半的纸上仿照教材P46页样子,用铅笔画出半个人,用剪刀把多余的局部剪出来,拆开图形,看是否是一个完整的人。5.争论:为什么只画半个不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那么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或4个、8个小人呢?[在争论沟通中引导同学回忆上学期对称图形的学问。]二、学剪并排排列小纸人1.启发师:刚刚我们只画了半个不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那么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或4个、8个小人呢?2.争论让同学分组争论,怎样才能剪出2个或4个连着并排的小人。[争论中可让有思路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操作。围绕同学争论的结果,老师边示范边引导同学进行具体操作:⑴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长平均分成8份,〔有7条折痕〕折成如教材第46页上方右图的样子。〔也可对折两次〕⑵用铅笔仿照教材P46页中间向左图中那样画出半个小人。〔其中留意指导同学小人的中线应为都是折痕的那条边,胳膊要画的始终延长到纸的边缘〕⑶拿出剪刀剪下半个不人以外的多余局部。〔提示同学留意平安〕⑷绽开图形,看是否是4个小人并排地连在一起,并且相互展现,比一比准剪得好看。三、学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活动1.老师启发。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剪一个小纸人,剪4个并排连在一起的小纸人,那怎样才能剪出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呢?2.具体操作。老师边示范边引导同学仿照教材第47页上方的步骤,剪出4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图形。并相互展现和评比。3.问题探讨。师:在上面的活动中,为什么开头剪出的是4个并排在一起的小人,后面剪出的是4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呢?让同学广泛绽开争论,发言沟通,启发同学把前面学习的平移和旋转联系起来。四、拓展延长师:刚刚我们剪出的都是4个小人,你还想不想剪出更多的小人来呢?请大家自己动手剪一个8个小人的图形。让同学自己动手完成,不作统一要求,放手让同学自己选择剪并排或是剪围攻成一圈的8个小人图形来。剪完后,展现给大家观赏。对剪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舞,指导动手力量稍差的同学。五、活动总结1.同学谈活动体会。2.老师归纳:依据图莆的对称,把纸折成相等的几份,只需画出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纸人和围城一圈的小纸人。排成一排的人,就像小纸人在平移,围成一圈的小人就象小纸人在旋转。第四单元表内除法〔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48页主题图,第49页例1及下方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2题)教学目标:使同学经受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娴熟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预备:大屏幕出示教材第48页主题图及练习用的算式卡。教学过程:一、复习1、背诵7、8、9的乘法口诀(横着背,拐弯背)2、口算(出示口算示),说说是怎样想商的?7x2=30÷5=5x7=24÷6=7x8=4X7=3x7=8x2=8x8=5X8=9x2=20÷4=3x9=9X9=36÷6=3x9=6x9=18÷3=4x8=6÷2=二、教学主题图1、大屏幕出示教材第78页主题图。在同学观看时,要求他们从上到下观看整幅图,并思索:①图中的小伴侣们在干什么?(在为庆祝自己的节日而作预备)(1)从上到以下图中一共有几个画面?(3个)(2)这3个画面分别说的是什么?(第一小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其次小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第三小组带来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2、师:依据这一情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同学先分组争论,相互议一议,在小组中尝试提出问题,然后全班沟通汇报,对于同学中提出的问题,老师有代表性地选择是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如“平均每行挂几面?〞、“平均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等板书在黑板上。3、引入新课:师:上面同学们提出的3个问题;要用什么法计算呢?(除法)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新内容: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出示课题)4、教学例1(1)大屏幕出示主题图的第一个画面图。要求同学认真观看。教材第49页例1情景(2)出示问题:“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问:怎样列式?(56÷8)怎样计算?(3)分组争论56÷8的计算方法。老师可提示同学回忆在其次单元中学习的用26的乘法口诀示商的方法,引导同学探讨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求出商56÷8=70(4)出示问题:“要是挂成7行呢?〞列式:56÷7=,让同学说出商,并说一说想商的思路,用的是哪一个口诀。三、练习反响1、完成教材第49页下方的“做一做〞。(1)7x4=8x2=9x6=(2)指名同学答出结果并说出由此引出的两道除法算式:7x4=288x2=169x6=5428÷4=716÷2=854÷6=928÷7=416÷8=254÷9=6师:它们各是用的哪句口诀?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1)分组完成第1题。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完成左边9题,二组完成右边9题,看哪个组完成得又对又快,然后交换左右两边的算式,再比一次。(2)竞赛形式完成第2题。老师仿照此题形式多设计几组题做成课件,由几个小组选派代表参与竞赛,分别在电脑上操作,看哪个组关心小兔很快过了河,多进行几轮,最终以各小组的总成果评出优胜小组。四、新课总结引导同学归纳由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就是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同一句口诀可以写成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教后记:其次课时教学内容: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一)(教材第5重页、52页练习十一第37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同学进一步把握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娴熟、精确?????地计算表内除法。教学预备: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一第7题的主题图及第3、4题的算式图。教学过程:一、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要求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完成。完成后大屏幕出示正确的连线结果,让同学对比检查,订正错误的地方。2、同学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把结果写在小猪吹的泡泡的算式里,集体沟通评价。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1)大屏幕出示:4x口=366X口=4232÷口=848÷口=6(2)同学观看后说一说题意是什么?(3)老师启发:13就是要求的一个数,我们把它叫做未知数。要求出口里填的数,如“4x[3=36'’,可以这样想:4和几相乘得36,4x9=36,所以方框里填9。又如“32÷口=8〞,32除以几商是8,结合前面的学问我仍知道就是看8乘几得32,4x8=32,所以口里填4。(4)同学完成其它几题,指名同学算出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1)大屏幕出示:“将以下算式填在适宜的()里。〞35÷742÷67x772÷836÷6()>()>()>()>()(2)争论:怎样完成这道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在同学争论后,让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同学归纳出解题思路:要比拟算式的大小,就是要比拟算式的结果(积或商)的大小,因此应先求出各算式的积或商,比拟出大小后再填空。(3)评价订正。三、提高练习完成练习第十一第7题。(1)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一的第7题主题图,读懂文字。要求同学认真观看。(2)完成图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指名同学说说题中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的?怎样列式计算?24÷3=8(台)24÷6=4(人)(3)拓展。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同学先分组争论、思索,提出问题,说给同组的同学听,然后要求各组将提得好的问题向全班沟通,口述解题过程。四、练习总结(略)教后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二)(教材第52—53页练习十一的第8—12题)教学目标:1、通过除法计算及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口算练习,提高同学计算的速度和精确?????度,树立同学“加、减、乘、除我都会算’’的信念。2、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使同学学会收集分析情景问题中的数据信息,能正确地运用精确?????的数量关系解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教学预备:CAI课件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一的第9、11题主题图。教学过程:一、计算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的第8题、第10题。第8题是求商的练习,第10题是求除数的练习,也是用除法。让同学完成,将答案直接写在课本上。指名答复结果,集体评价。2、分组以竞赛的形式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四种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大家都会做吗?(会)现在我们开展分组计算竞赛。(2)大屏幕出示四组加、减、乘、除的计算题(老师适当增加题量)48÷645÷556÷849—3063÷935—76X732上48+927÷354÷972÷88X954+1756+846+374595X62397X80X2040÷881÷936÷4要求同组同学合作完成一组算式题。以全对和速度快的小组为优胜,赐予表扬,订正错误。二、解决问题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大屏幕出示第9题主题图。要求同学认真观看,并说一说题中说的是在哪里?题中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争论沟通后明确:此题说的是小伴侣们到电影院看电影买电影票一事;问题是:“1张电影票8元钱,40元钱能买几张票?’’列式为:40÷8=5(张)2、完成练习十一第11题。(1)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一第重重题主题图。(2)说一说图中说的是什么?小伴侣们在干什么?图中有哪些数据?(3)出示问题:“获胜队员每人可得几本书?〞(4)师:要求出获胜队员每人可得几本书,必需先求出什么?(拔河的两个小组中每组各有多少人?8人)(5)列式计算完成。指名同学板演,集体订正。(6)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同学在思索后,乐观发言,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就学习中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指名同学口述解答结果。三、练习总结(略)教后记: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材第54—55页例2、例3及“做广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2、使同学经受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是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3、使同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学预备:老师预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同学每人预备小棒20根,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各20个。•教学过程:一、复习“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同学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思索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在全班沟通。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沟通,使同学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索过程,同时唤起对“倍〞概念的回忆,知道“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老师依据同学的答复出示课件(或在黑板蔓示):互互互厶厶厶厶厶厶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Ⅱ5根。二、教学例21、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观看图(2),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7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重5里面有几个5.915是5的几倍?同学思索后,点名答复,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含义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同学列式解答。然后老师板书:3x6=18(2)自主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同学思索,并列式解答。后馈时,请同学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3、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晰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老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①摆好两行三角形。第一行:AAAAAAAAAAAAAAAA其次行:AAAA②思索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③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厶的个数是其次行厶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2)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让他们完成以下练习。用学具摆一摆:①12是3酌4倍;②12是4的3倍。同学操作时,提示他们思索:在第①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②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争论、沟通。三、教学例31、耻导同学自己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课件动态出示题意:先出示舞台上有35个人唱歌,台下5个观看的情景,然后示出7位跳舞的同学。提问:依据这个场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提出的问题或许比拟多,但肯定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老师可从中摘录下来,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人数是观众的几倍?2、引导同学自己解决问题。(1)以小组为单位,争论如何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的问题,在小组争论的根底上,请几位代表在全班汇报本组的分析过程和计算结果。(2)在同学分析、推理的根底上,引导同学总结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根本分析思路(以本例为例进行总结):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就是求35是7的几倍——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3)让同学应用根本分析思路解答“唱歌的人数是观众的几倍〞的实际问题。3、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1)引导同学观看图中情景,有序地数出跑步的练武术的人数。(2)解答第2题。(3)对于第(2)题,可引导同学提出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的问题。四、课内外练习1、根本练习。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同学作业时,老师应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关心他们排解思维障碍,学会运用分析的方法,树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念。2、综合应用。冬生骑车观看家乡的变化。江边村鹅湖村(1)想一想,说一说“千米〞表示什么?(2)冬生从岭下村到下溪村用了1小时,从下溪村到上溪村要几小时?从上溪村到鹅湖村要几小时?(3)从江边村到鹅湖村大约要几小时?(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教后记:第五课时教学内容:用除法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同学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2、娴熟地运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提高分析问题,把握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力量。教学预备:CAI课件预备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二第3、6、7、8主题图,为同学每人都预备第4题印在纸上的涂色卡、表格和彩笔等。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二第5题口算题8x672÷940÷85x745÷56963÷724—854+656÷837—97+44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上面的口算。二、操作研讨练习十二第4题1、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画有圆片的涂色卡主题图和题目中的两点要求。2、让同学拿出自己同样的卡片,先数一数在第一行中,蓝色圆有多少?红色圆片有多少个?要求红色圆片是蓝色圆片的多少倍怎样列式。指名同学答复,集体订正。16÷2=83、指名同学读一读第(2)问的要求,让同学先说一说题意,待全部同学明白了题意后,再让同学各自说一说自己想怎样涂色。4、指导同学涂色。师:刚刚同学们有很多的想法;但题中只有3行可供我们涂色,另外你所涂的图形要能提出可用除法解决的问题。那么究竟有多少涂色方法呢?我们不妨先来研讨填出下表: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你想提出的问题l172163456789结合同学最开头涂色前的不同想法,引导学•生将表的第2列填完整,并让同学思索:表中是否把我们上面的各种想法都包含在内呢?(是)让同学拿出彩笔,完成涂色,涂完一行,依据自己涂的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沟通,然后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在上表的第3列坦克,老师准时指导有困难的同学。三、情景应用题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1)大屏幕出第3题情景图。说一说问题情景中说的是什么?(2)出示问题:“2号运发动跳的是3号的几倍?〞要求同学完成,指名同学上台板演,集体订正。(3)出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同学认真思索并提出1个或2个问题,在小组内相互沟通。然后集体沟通汇报,并要求同学就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2、仿照上面形式完成练习十二的第6题、第8题。其中第6题和第8题的第2问,老师留意启发同学应先算什么?四、集体研讨综合应用题1、大屏幕出示练习十二第7题统计图和统计表。要求同学看清条形统计图,明确每格表示2个单位,然后在统计表中填上每种活动参与的人数和三种活动参与的总人数。2、出示问题:(1)游泳的人数是跳绳的几倍?(2)跑步的人数是跳绳的几倍?要求同学完成这两个问题,指两名同学上台板演,集体订正。3、出示开放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让同学分组争论,沟通自己提出的问题,由组长收集并向全班推举本组提得比拟好的问题。然后全班集中沟通汇报,并让不同的同学分5懈答出上面各组提出的不同问题,集体评价订正。五、练习总结(略)教后记:第六课时教学内容: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材第59页例4,练习十三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同学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稍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2、使同学初步了解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应用题以及理解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挨次,会按从左到右的挨次进行运算。教学预备:CAI课件大屏幕出例如4及练习十三第1.\2题情景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大屏幕出示口算题)5x716÷421÷79x828÷430÷572÷89x964÷83x948÷64X72、列式计算。(1)5个4相加是多少?(2)64是8的多少倍?(3)48里面有几个87(4)6乘9积是多少?二、新课1、问题情景。大屏幕出例如4前后两幅情景图。要求同学认真观看。2、合作研讨题意。(1)让同学分组研讨,在组内相互说一说“第一幅图中有几条船?每条船上有几个人?〞“其次幅图说的是什么意思?要解决什么问题?〞(2)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沟通,说一说图意和题意。沟通后,老师了解看是否还有同学不理解题意,对不理解题意的地方进行补充讲解。3、自主尝试解答。(1)让同学各自思索,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尝试进行解答。对于有困难的同学,老师可启发同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让同学沟通汇报各自的解答算式,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结合同学说的思索过程,老师板书出:6x4=2424÷3=8(辆)4、启发拓展。师:能将6x42424÷3=8合并成一个算式吗?引导同学得出:6x4÷3=24÷3=8(辆)问:算式6x4÷3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