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_第1页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_第2页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_第3页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_第4页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版五班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1、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景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现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爱好

老师:同学们暑假生活过得很开心吧?

同学:开心!

老师:老师这儿收到一位同学在暑假中拍的照片。〔课件出示:没有对话框的主题图〕说说照片中的小伴侣在做什么?

同学看图介绍略。

老师:小伴侣们的暑假生活真丰富,我们先到这张照片中的菜市场去看看。

课件出示:放大稍作修改的买菜图,增加有关整数乘法能解决的问题,如:买每千克茄子6元,买17千克多少钱等内容。

老师:阿姨们在买菜中遇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能帮他们解决吗?

同学依据情景图列出算式:6×171.7×60.3×120.8×35

老师:选择这些算式中会算的进行计算。

同学计算后让同学说说选择了哪些题算,估量会消失以下状况。

假设1:同学除了第1道整数乘整数的题能计算外,其余小数乘整数的题都不会计算。

假设2:有局部同学已经能计算小数乘法。

假设同学会计算小数乘法的题目,那么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会这样算?假设同学不会算小数乘整数的题,那么按以下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老师:大家都会算6×17,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同学答复略。

老师:看看大家都不会算的题是什么样的题?

同学:都是小数乘整数的题目。

老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争论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合作沟通,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老师:我们先来思索买西红柿的问题红柿,买6千克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学问来解决呢?

同学思索后,组织同学在小组内沟通,然后进行全班沟通。

可能同学会想出以下方法:

同学1:我是用加法来计算的,由于1.7×6就是6个1.7相加,即1.7+1.7+1.7+1.7+1.7+1.7。我算出来的结果是10.2元。

老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同学:可以。

学转化成用“角〞做单位是17角,17×6等于102角,最终再把102角转化成用“元〞做单位的数是10.2元。

老师:老师对这种解决方法很感爱好,同学们分析一下,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什么?他是采纳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引导同学争论这个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计算。他采纳的是“转化〞的方法。

老师:对了,这个同学采纳的是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除了用“角〞来计算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以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把这个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做?

同学争论扩大10倍就变成整数了。

老师随同学的答复板书:

1.7×6=17×6=

扩大10倍1

7

×6×6

老师:是这个意思吗?

同学:是。

老师:转化成17×6后同学们会计算了吗?〔同学:会〕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

同学计算后,在视频展现台上展现同学的作业。

老师: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这个同学做得对吗?二是102是不是1.7×6的结果?假设不是1.7×6的结果,应当把102这个结果做什么处理?

指导同学争论后答复,让同学明白102是17×6的结果,要把这个结果转化为1.7×6的结果,还要把102缩小10倍。

老师:能说说为什么要缩小10倍吗?

同学:由于我们扩大10倍变成17来乘的,要使它的结果不变,应当把算出来的积缩小10倍。

老师随同学的答复板书:

1.7×6=10.217×6=102

扩大10倍1

7

×6×6

缩小10倍102

老师:谁再来给大家解释为什么要把102缩小10倍?

同学答复略。

老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宠爱哪一种?为什么?

同学争论后答复:我宠爱先把因数扩大成整数来乘,再把积缩小相同倍数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比拟简便。

老师:老师也赞同你们的意见。我们把大家的意见总结一下,就是把小数

扩大几倍,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来做,乘完以后,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那么像这样的

算式大家会算了吗?

同学:会。

老师:在这个菜市场里〔指情景图〕选择一个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来解决。

同学自由选择问题解决后进行全班沟通,老师随同学的汇报进行板书,并抽几个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7×6=×12=3.60.8×35=28

1.71235

老师:观看这些算式中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觉什么?

同学:因数中有一位小数,算出来的积也是一位小数。

老师:就是说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同样多。依据这样一个规律,你觉得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引导同学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看因数中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教学例2

老师:刚刚同学们在买菜中学到了解决小数乘整数的方法,真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位小伴侣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教科书例2情景图〕

同学:他们在计算一箱糖果的质量。

老师: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同学:能!

同学思索并解决问题后组织全班沟通,老师依据汇报进行板书或者由同学直接板书,如下:

0.25×60=15

0.25

×

60

15.00

沟通中可对同学作以下引导:

老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认为需要留意什么?

同学1:这里的小数位数是两位,不能把小数点点错了。

同学2:我认为与60相乘时,不要把60后面的0忘了。假设忘了,积的小数位数就不精确?????了。〔可以让同学结合板书进行讲解〕

……

三、稳固运用

老师:刚刚同学们说得特别好,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中你能不能留意这些呢?下面就来试一试。

(1)课堂活动。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同学不计算,依据规律直接填空〕

四、课堂小结

老师: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收获?

引导同学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谈谈收获,感受胜利。

五、拓展延长

〔课件出示:未修改的单元主题图〕

老师:选择一个自己宠爱的问题来解决。

同学选择问题,解决后沟通。

老师:为什么小芳家水费的问题没有同学解决呢?

同学:这是小数乘小数的问题了。

老师:对!小数乘小数又怎样计算呢?生活中还有哪些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索,我们以后再来进行沟通。

【简评:这节课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留意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教学内容,这样结合同学实际设计教学既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又能让同学感受到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二是重视把同学活动建立在同学原有的认知根底上,教学中采纳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同时消失的方式,让同学通过比照发觉原有学问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需要学习新的学问,从而产生认知需求。三是重视同学对小数乘整数算法的探究过程,同学对算法的理解经受了“初步感知——加深理解——运用升华〞的过程,这样不但表达了教学的层次性,还能关心同学对算法的理解和把握。四是留意主题图的运用,首先运用主题图中同学熟识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然后用主题图中的问题来进行新学问的探究,接着又回到主题图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问题,最终利用主题图为同学再造认知冲突,给同学留下思维的空间,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长到同学实际生活中。】〔本案例由卞小娟供应〕

小数乘整数(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把握小数乘整数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同学学会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出示练习:计算以下各题。

16××13

7.5×13

同学完成并汇报。

老师: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上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同学说出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也比拟接近,它们的积也比拟接近。

老师:今日我们连续学习小数乘整数的有关学问。〔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例如3的情景图〕

老师:要求这幢教学楼大约长多少米,怎样列式?

同学:用每步的长度乘所走的步数,列式为92×0.39。

老师:这道题需要精确计算出教学楼的长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从题中的表达可以知道,这里不需要精确计算出教学楼的长度。

老师:怎样约是多少呢?

假设同学能估算,就请同学讲一讲估算的方法。以下是按同学不能正确估算设计的教学方案。

老师:同学们学过整数乘法的估算。能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请大家小组内合作争论解决这个问题。

同学分组争论、解决问题并汇报解决方案。可能会消失以下几种状况:

同学1:我们小组是把92看做90,90×0.39=35.1,所以92×0.39≈35.1〔m〕。

同学2:我们小组是把0.39看做0.4,92×0.4=36.8〔m〕,所以92×0.39≈36.8〔m〕。

同学3:我们小组是把92看做90,把0.39看做0.4,90×0.4=36〔m〕,所以9

2×0.39≈36〔m〕。

老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会

有这么多不同的估算结果?

同学:在估算时,有的是用一个因数的近似数来乘的,有的是用两个因数的近似数来乘的,所以估算结果不一样。

老师:谁的结果更接近精确?????数呢?为什么?

同学:通过笔算,我发觉结果最接近精确?????数。

老师:哪一种估算快一些?为什么?

同学:我们认为把92看做90,把0.39看做0.4,这样估算最快。

老师:今日学的小数乘整数的估算与整数乘法的估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学1:小数乘整数的估算是把小数看做最接近精确数的整数或比拟简洁的小数再计算。而整数乘法的估算是把整数看做整十、整百……后再计算。

同学2: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把比拟简单的计算变成比拟简洁的口算。

老师:对。这就是估算能化繁为简的关键所在。在估算时,我们要

依据实际状况来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大家能用刚刚所学的学问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例3的情景图,条件改为“假设每步大约是0.43m呢〞〕

同学解决问题,再汇报估算的方法。

老师:在估算小数乘整数时,要留意什么问题?

同学答复略。

老师:大家说得很好,在估算中你们能不能留意这些问题呢?下面就来试一试。

三、稳固练习

同学解决练习一第7题。

同学先估算,然后在小组内沟通估算方法,再全班沟通。

四、课堂总结

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要留意哪些问题?

同学自由总结。

五、拓展应用

〔多媒体出示第6页第8题〕

老师可以先引导同学明确题意,理解“上月读数〞、“本月读数〞和“实际用量〞之间的

数量关系。弄清怎样由“上月读数〞、“本月读数〞算出“实际用量〞,再引导同学计算应当缴多少水费。

【简评:该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联系生活实际,关注了估算情景的营造。让同学体会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强化同学的估算意识,激发同学学习估算的需求。二是在估算的方法上,提倡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放手让同学去思索,可以把92看做90,也可以把0.39看做0.4,不同的思索方法可以导致不同的估算结果,不同的结果反映了不同的估算精确度,是需要结果精确度高一些还是需要估算速度快一些,要结合详细的生活实际来思索,这正是估算敏捷性的详细表达。】〔本案例由熊斌供应〕

小数乘小数〔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例1和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景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

2.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培育同学的探究力量。同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而且效劳于生活,感受小数乘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现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揭示课题

老师:星期天,五(1)班两位同学分别测量了自己教室里的黑板和学校操场边大黑板的长和宽。(课件出示测量情景:五(1)班教室里的黑板长、宽分别是3.1m和1.2m;操场边大黑板的长、宽分别是12m和3.1m)

老师:怎样求这两块黑板的面积?

同学:用长乘宽就得到黑板的面积,算式是3.1×1.2和3.1×12。

老师:这两个算式中,哪个算式是我们前面学过的?能算出来吗?

同学计算,老师巡察,检查同学的把握状况。

老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3.1×12的?

同学:计算时,把3.1看做31,用31×12=372,再把372缩小10倍得37.2。

老师:把3.1×12看做31×12来计算,运用了什么方法?

同学:运用了转化的方法。

老师与3.1×12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同学:3.1×12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老师: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的内容——小数乘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尝试计算,探究计算方法

1教学例1

老师:小数乘小数又该如何计算呢?大家是否都能用“转化为整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同学:能。

老师:怎样把小数乘小数的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整数?下面请为例,4人为一组争论,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同学合作争论,尝试计算。

争论后,同学一边在视频展现台上展现自己的计算过程一边汇报。同学说思索过程时,重点归纳出把3.1看成31,原数扩大了10倍,把1.2看成12,原数扩大了10倍,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所以算出积后,要把积缩小100倍。老师随同学的答复板书:

老师:计计算3.1×12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同学:相同点是都要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乘。不同点是3.1×12中只有一个因数需要转化成整数两个因数都需要转化成整数。

老师:假设每道小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都这样想:两个因数各扩大了多少倍,积扩大了多少倍,然后再缩小相应的倍数得到原来的积,是不是有些麻烦呢?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引导同学发觉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同学:因数中一共有多少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老师:大家能利用发觉的规律解决这个问题吗?456×37=16872,你能立刻得到4.56×37的积吗?4.56×3.7,0.456×3.7呢?

老师:通过尝试计算我们已经摸索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那谁能说一说小数乘法可以怎样算?

同学答复略。

老师:刚刚大家总结出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真不错。下面我们连续看他们还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例如1的第2问。

老师: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同学:能。

同学思索并解决问题,全班沟通。

2教学例2

老师:学会了小数乘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例如2情景图)。

老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同学解决,老师巡察检查。

老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中,要留意什么?

同学答复略。全班完成后,请同学板书。

老师:835×18的积的末尾有0,是点上小数点再去掉0呢,还是先去掉0再点小数点?

同学:先点上小数点后再去掉0。

老师:为什么?

引导同学争论出在这个算式的整数积里,0只起占位的作用,因此在点小数点时,这个0是占了一个位数的;假设先去了0,再把整数积缩小1000倍,实际上就缩小了10000倍,其结果就不正确了。

老师:谁来总结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

同学: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假设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小数点,再去掉小数末尾的0。

三、稳固运用

老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1)练习二第1题、第2题。

(2)计

四、课堂小结

老师:今日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答复略。

老师: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小组争论,尝试计算,找到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盼望你们把学到的数学学问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简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抓住新旧学问的连接点,为新学问的学习架起认知桥梁。通过同学比拟3.1×1.2和3.1×12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同学剖析新旧学问的分化点,发觉新旧学问的联系和区分。这样通过比拟和辨析,就能抓住新学问的关键所在,思索如何在原有的学问根底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主动地把握新学问。二是重视对同学探究过程的引导。同学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经受了“尝试计算——探究规律——应用规律——总结方法〞的过程。在老师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同学的探究力量得到了开展。】〔本案例由熊斌供应〕

小数乘小数〔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0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以及练习二中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把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2.经受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培育同学探究规律、发觉规律的数学力量。运用发觉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洁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布置同学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小数乘小数的问题,并解决。

同学汇报收集到的数学问题,老师依据汇报引导同学回忆有关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知识。如:

同学1:昨天我用小桶在一个坏了的水龙头下接了1时,得到了4.08kg的水。大家能算出一个坏了的水龙头一天要白白铺张掉多少水吗?

同学解决后汇报。

同学:用4.08×24就等于97.92kg。

老师:能说说你是怎样计算4.08×24的吗?

同学答复略。

老师:得到这个数据你们有什么感想?

同学:要珍惜每一滴水,节省用水。

老师:这个同学发觉的数学问题真有意义!还有不同的数学问题吗?

同学答复略。

老师: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都用到了前面学的哪些学问?

同学: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

老师:对了,用这些学问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老师可以随着同学答复的生活情景出示新的学习内容〕老师这里也发觉了一个坏水管,它每时吨的水,这根水管从坏了到抢时,在这段时间里一共漏掉多少吨水?这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引导同学列出算式:0.25×0.14=。

老师:这是什么乘法?

同学: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老师:今日我们就要连续争论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老师:同学们会计吗?

由于同学对这个问题没有作深层次的思索,估量同学都说会。这时老师可以请同学先算一算。

老师:计算中发觉什么新的问题了吗?

假设同学说没有问题,那么请同学说一说怎样处理它的乘积的;假设同学发觉了问题,那么请同学说一说发觉了什么问题。该教案按后一种设想备课。

老师:发觉了什么问题?

学数乘法计算,算出的积是350;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4位小数,从积末尾数4位数时,积的位数不够。

〔同学一边汇报,老师一边板书〕

0.25×0.14=

问题:积的位数不够。

老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用上一册学的有关小数的学问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同学借助原有的阅历思索。设想同学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知道用0补位,另一种是不知道用0补位。假设不知道可以让同学通过看书来了解。以下按第1种状况设计。

同学:可以用0来补位。

老师:怎样用0补位?

引导同学结合四班级下册学习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局部内容思索。

同学:在积的前面加0。

老师:应当加多少个0呢?

同学争论后,估量有两种答案,加1个0或者加2个0。

老师:能说说你为什么主见加1个0吗?

同学:由于现在的积是3位数,要从积的末尾数出4位点小数点,只要加1个0就行了。

老师:你为什么主见加2个0呢?

同学:由于加1个0,只能保证小数点后面有4位小数,小数点前面还要加1个0,表示个位上一个也没有。

老师:你们赞同谁的意见呢?〔同学表态后〕你们加1个0试一试,看能不能保证小数点后面有4位小数?加2个0呢?

同学试后答复略,老师结合同学答复板书:

0.25×0.14=0.035〔吨〕

老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呢?

同学争论后答复:我知道由于工人叔叔抢修得快,漏掉的水并不多。我还知道小数局部差一位时,要添两个0;小数局部差两位时,要添3个0……

老师:回想一下,刚刚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同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中,当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

规律

(1)探究纯小数相乘的规律

老师:像这样的题,同学们会做了吗?请同学们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试一试〞。

同学完成后汇报,老师可随同学汇报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汇报中重点关注同学怎样用0补位的问题。

随同学的答复板书:0.17×0.02=0.0034,0.43×0.12=0.0516,0.05×0.25=0.0125,

0.37×0.28=0.1036。

老师:观看这些算式的因数和积,你有什么发觉?

指导同学观看、思索,小组争论后发觉:

同学1:这些算式都是纯小数相乘,而且用整数乘法算出的积的位数都需要用0补位后,才能点小数点。

同学2:我发觉两个纯小数相乘,它们的积都小于1。

老师:是不是全部的纯小数相乘的积都小于1呢?大家可以任意写一个纯小数相乘的算式来试一试。

同学用算式检验后发觉,只要是两个纯小数相乘的算式,其积必定要小于1。

老师:同学们的发觉真不错,这样一个规律对我们有什么关心?

引导同学说: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纯小数相乘时,假设计算出的结果比1大,用刚刚的规律就能推断这个结果是错误的,就是说用这个数学规律可以对我们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老师:对,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关心我们对乘积进行估量,从而检验计算结果。

(2)探究因数大小变化引起积的大小变化的规律

老师:除了刚刚我们发觉的这个规律外,在小数乘法中还有一些特别好玩的数学规律,想去发觉吗?

同学:想!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0页课堂活动第2题红色显示〕

老师:先计算,再把计算的积与较,你发觉什么?

同学计算,再组织同学小组争论、汇报。

同学:我发觉积积比3.2大。

老师:为什么会消失这个现象?估量与什么有关?

同学争论后答复:估量与另一个因数有关。并猜测另一个因数小于1时,它的结果小于3.2,另一个因数大于1时,它的结果大于3.2。

老师:把另一个因数换试一试,看你的猜测对不对。

同学换后验证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0页课堂活动第2题中的0.72×12,1.05×12,其中12用红色显示〕

老师:用刚刚得出的结论猜测这两道算式的积哪个大于12,哪个小于12。

同学猜测后,请同学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测。

老师:通过刚刚的学习,你发觉一个什么规律?

引导同学说出:两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它的积要比另一个因数大;当一个因数比1时,它的积要比另一个因数小。

三、课堂小结

老师:今日我们探讨了哪些问题?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引导同学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学问,并对这些学问进行梳理,使之条理化。

四、运用稳固

1.练习二第3题

要求同学运用规律,不计算直接完成,再通过计算进行检验。

2.练习二第6题

要求同学运用规律直接进行推断,然后再改正。

3.练习二第5题

同学用自己宠爱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简评:本节课有以下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关注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用同学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小数乘法的数学问题来揭示课题,不但能防止单纯的计算练习给同学带来的厌倦感,而且还能让同学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运用中加深同学对算法的理解。二是重视同学对学问的探究过程,对例3的教学重点突出了“用0补位〞的意义,引导同学思索“为什么要补位?〞“怎样补位?〞等问题,这样同学经受了这类问题的探究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同学对学问的把握水平。三是留意同学对数学规律的探究和运用,同学通过对因数和积的比照、观看发觉规律,不但增加了同学探究规律、发觉规律的力量,而且从发觉的规律中打破了同学的一些习惯思维,提高同学敏捷应用学问的力量。】〔本案例由卞小娟供应〕

小数乘小数〔教学片断〕

老师:大家能计吗?能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吗?

学别扩大10倍变成37×64=2368,再把2368缩小100倍得23.68。所以3.7×6.4=23.68。

老师:把2368缩小1000倍得多少?缩小100000倍呢?

老师:把2368缩小100000倍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同学:2368的位数不够?

老师:怎么解决的?

同学:在2368的前面添0补足,得0.02368。

老师:对,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时,假设位数不够,在数的前面用0补足。

老师:大家会计吗?

同学:会。

老师:那么大家用我们前面学过的学问来解决吧。

老师巡察,了解同学计算中消失的问题。

老师:计算中消失了什么新问题?

学别扩大100倍变成25×14=350,再把350缩小10000倍时,我不知道小数点该点在什么位置?

……

老师:大家计算出积,在点小数点时,发觉了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

老师:我们用前面学过的哪局部学问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同学:可以用刚刚复习过的“把2368缩小100000倍时的方法〞来解决。

老师:运用旧学问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以后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新学问。同学解决“把350缩小10000倍,在前面用0补位〞。

老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做的?

同学1:把350缩小10000倍,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350中已经有3位,我就在前面添1个0,在0的前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小数点的前面添1个0,得0.035。

同学2:我是这样积有4位小数,而350已经有3位,我就在前面添1个0补足,点上小数点,再在小数点前面添1个0。也得0.035。

同学3:我是这样想的,要保证积有4位小数,而小数点的前面还需要有1个0。所以我在前面添2个0,再点小数点。也是得0.035。

……

老师:哪位同学的方法比拟简便?从他们的发言中,你明白了什么?

同学: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中,当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

老师:现在我们用刚学到的学问来计算这几道题。〔课件出示第9页试一试〕

【简评:本片断有以下特点:一是关注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同学原有根底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新学问的生成点,该片断重点引导同学在学习中遇到新问题时,运用旧学问来解决,教给同学运用旧学问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二是关注同学经受获得学问的过程,表达同学的主体作用。同学亲身经受了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探究规律的过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力量。】〔本案例由熊斌供应〕

小数乘小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4、例5以及练习二中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把握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方法,小数连乘的运算挨次和计算方法。

2.使同学养成结合详细的生活实际来思索估算方法的习惯,培育同学思维的敏捷性。

3.体会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运用发觉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洁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老师:同学们,爱心中队的19名队员星期天乘船去探望王奶奶,可他们动身时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队员来到河边,河边的小船上写着“准载800kg〞和中队长说“平均每名队员重39.9kg〞。提问“爱心中队的19名队员一次乘船过河平安吗?〞〕

老师:要答复“19名队员一次乘船过河平安吗?〞这个问题,主要是从哪方面考虑?

同学:主要是看19名队员的体重之和是否超过小船的载重量。

老师:用什么方法推断最快呢?

〔同学小组内争论〕

同学1: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39.9×19=758.1〔kg〕,758.1kg<800kg,所以一次过河是平安的。

同学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39.9≈40,40×19=760(kg),760kg<800kg,我们也认为一次过河是平安的。

同学3: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39.9≈40,19≈20,20×40=800〔kg〕,我们也认为一次过河是平安的。

老师:三个小组的结论都相同,但是哪种方法推断最快?同学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没有必要精确地计算出19名同学的体重?

同学争论后答复:没有必要,只需要估量这些队员的体重是否小于800kg就可以了。

老师: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依据实际状况详细分析。下面同学们来到集市,预备给王奶奶买肉,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例4稍作修改的情景图〕

老师:从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同学1:每千克肉9.8元。

同学2:队员们要买的肉重1.9kg。

同学3:队员们带了20元钱。

同学4:这20元钱够不够买这块肉?

老师:解决“这20元钱够不够买这块肉?〞这个问题,需不需要精确地计算出这块肉毕竟需要多少元钱?

同学:不需要。

老师:怎样很快就能知道20元钱够不够?

同学:可以通过估算。

老师:这就是今日我们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板书:小数乘小数的估算〕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

老师:同学们学过小数乘小数的估算吗?能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请大家小组内合作争论解决这个问题。

同学分组争论、解决问题。汇报解决方案。可能会消失以下几种状况:

同学1:我们组是把9.8元看做10元,10×1.9=19〔元〕,19元<20元,带的钱够买这块肉。

同学2:我们组是把1.9kg看做2kg,9.8×2=19.6〔元〕,19.6元<20元,我们觉得带的钱够买这块肉。

同学3:我们小组是把1.9kg看做2kg,把9.8元看做10元,10×2=20〔元〕,但我们仍旧觉得带的钱够买这块肉。同学4:……

老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估算结果?谁的结果更接近精确?????数呢?为什么?

同学答复略。

老师:哪一种估算快一些?为什么?

同学答复略。

老师:虽然大家的估算方法不尽相同,但在估算时,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同学:都是把不是整个、整十、整百的数看成是整个、整十、整百的数后再估算。

老师:对。这就是估算能化繁为简的关键所在。

老师:大家能用刚刚所学的学问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例4稍作修改的情景图,问题是买4.2kg肉大约需要多少元钱?〕

2.教学例5

老师:爱心中队中小明的妈妈在野生动物园工作,小明从妈妈那里了解到以下信息。〔课件出示:例5的情景图〕

老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同学1:梅花鹿身高多少米?

同学2:长颈鹿身高多少米?

老师:怎样求长颈鹿高多少米?

同学:0.7×2×3.5。

老师:0.7×2的结果是谁的高度?为什么要再乘3.5?

同学答复略。

老师: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同学计算。老师巡察指导。

老师:计算小数连乘时,一般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老师:同学们能计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同学计算、汇报。

同学1:我是这样计

=31

同学2:我是这样计

=3.1×〔4×2.5〕

=3.1×10

=31

老师:哪一种算法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老师:通过刚刚的学习,你有什么发觉?

同学:我发觉整数连乘中的乘法结合律,在小数连乘中同样适用。

三、反应练习,拓展应用

老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学问,老师现在考考你们。

(1)练习二第7题第2排题。〔重点检查同学估算的方法是否合理〕

(2)练习二第8题。同学用自己宠爱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3)小检验员。〔课件出示练习二第10题〕要求同学学会从发票中猎取有价值的信息,能抓住有联系的两个数量解决问题。

四、归纳小结

老师:从今日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同学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学问,并对这些学问进行梳理,使之条理化。

【简评:本节课有以下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联系生活实际,关注估算情景的营造,让同学从估量“20元钱够不够〞的现实情景中体验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二是在估算的方法上,放手让同学去思索,可以把9.8元看做10元,也可以把1.9kg看做2kg,不同的思索方法可以导致不同的估算结果,不同的结做2来思索,估算出的结果19就比拟接近精确?????值,但是估算起来要简单来估算,很快就可以估算出结果是20,但这个结果的精确度就要差一些,是需要结果精确度高一些还是需要估算速度快一些,要结合详细的生活实际来思索,这正是估算敏捷性的表达。】〔本案例由熊斌供应〕

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14页例1、例2、课堂活动以及练习三中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积的近似值的意义。使同学学会依据实际需要,自己确定应当保存几位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保存肯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经受数学学习的过程,能运用数学活动中发觉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洁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老师:你们回家查阅了上个月家里用了多少水吗?知道我们当地每吨水多少元?

同学1:每吨水1.75元。

同学2:我们家用了6吨。

同学3:我们家用了5吨。

……

老师:怎么计算你们家应当缴多少水费?

同学:知道每吨水的单价,用单价乘用水量就得总价。

老师:现在算一算你们家上个月应当缴多少元的水费。

同学解答、汇报。

老师:李奶奶家也该缴水费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出例如1情景图〕

老师:你能帮李奶奶算一算该缴多少元水费吗?

同学解答,老师巡察了解同学解答状况,选择不同解法的同学汇报,估量有以下几种解法。

同学1:我是这样算的:1.75×8.5=14.875〔元〕,所以李奶奶该缴费。

同学2:我是这样算的:1.75×8.5=14.875〔元〕,14.875元≈14.88元,所以李奶奶该缴费。

老师:现在消失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大家想一想,你赞成哪种?为什么?

同学1:我同意第1种答案,由于我计算出的结果也是14.875元。

同学2:我认为第2种答案正确。由于14.875元就是14元8角7分5……我认为应当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所以李奶奶该缴费。

老师:大家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究竟选择哪一解法呢?这就是我们今日要争论的内容“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体验感悟

老师:刚刚大家计算出的结果,为什么必需求近似值呢?

同学1: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在收付现金时,通常只能算到“分〞。而5厘钱没方法付,所以要把小数点后面第3位这个“5〞收起来,约等于14.88元。

同学2:我认为可以把分以下的钱省略,约等于14.88元。

同学3:我认为应当把“分〞以后的数作为“1〞收起来。

……

老师:大家认为哪一种建议好?

同学分组争论、汇报。

同学:用“四舍五入〞法比拟好,由于这样对自来水公司比拟公正,可以削减公司的损失。

老师:都同意这种方法吗?

同学:同意。

同学4:我认为应当约等于14元。

老师:请你说说自己的理由好吗?

同学4:现在日常生活中收付现金时很少用到分。比方买菜时,几分的零钱人家一般就不收了。

同学5:我认为必需保存两位小数,我的妈妈在税务部门工作,她们工作中一分钱也不能少收。

同学6:对,假设每人少收几分钱,全国就会少收很多钱。

同学7:我认为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只不过应当依据实际状况而定。

老师:对,这位同学说得对,计算钱的数额时,要先计算出应付的钱数,然后可依据实际状况打算应保存的小数位数,较小的钱数可保存两位或一位小数,较大的可保存整数〔特殊状况除外〕。

老师:你们能用这些发觉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同学:能!

课件出例如1后面的两个练习,同学解答。

三、拓展应用

〔课件出例如2的情景图,问题中不消失“得数保存一位小数〞〕

同学列式。

老师:0.47×3286的积有几位小数?你认为积保存几位小数比拟合理?

同学分组争论,汇报。

同学:我认为积保存整数较合理。由于零点几千克对于榨出的总油量来说影响不大,不需要特别精确。

……

老师:我同意大家的意见,在这道题中,省略的数不影响对3286kg油菜子出油量的猜测和推断,为了简便,我们可以把积保存整数。能计算这道题吗?

学数是47,四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我们没学过。

老师:像这种较大数的计算,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算。

同学用计算器解答例2。

四、归纳梳理

老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发觉?

同学1: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是先求出积,再依据要求一般用“四舍五入〞法保存小数的位数。

同学2:计算小数乘法时,要依据实际需要或题目的要求取积的近似值。

同学3:较大数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来算。

……

五、稳固延长

〔课件出示第14页课堂活动的情景图〕

老师重点引导同学分析、争论“应当保存几位小数〞,让同学明确求积的近似值是生活的需要。

【简评:这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从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同学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学在老师创设的生活情景中,体验到求积的近似值是生活的需要,使同学体验到数学学问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从中培育和丰富了同学的数学情感。二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打破了教科书的束缚,制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在例1的教学中,没有局限于原题中的“保存两位小数〞,而对现实生活中有时采纳“去尾法〞求积的近似值的合理性也进行了争论。既熬炼了同学的思维,又更加深刻地体验到“求积的近似值是生活的需要〞。】〔本案例由柯绍梅供应〕

积的近似值〔教学片断〕

老师:今日又到了张奶奶缴水费的时间了〔多媒体课件出示情景图〕,从这幅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老师随同学的答复板书:“张奶奶这个吨水〞、“每吨水1.75元〞。〕

老师:能依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老师随同学的答复板书问题〕

老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争论“奶奶应缴多少钱〞这个问题。有谁能依据题意列出算式?

〔同学会列出:1.75×8.5=〕

老师:为什么这样列?

同学:知道每吨水的单价,用单价乘用水量就得总价。

老师:能算出结果吗?

同学算出结果是14.875元。

老师:请你们钱帮奶奶缴水费。

同学开头试钱。

老师:你发觉了什么?

学钱。

老师:为什么?

同学:由于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分以后的钱就不能拿出来了。

老师:该怎么办呢?

引导同学先思索再小组争论,争论后同学也许有这几种看法:①把“分〞后面的数全部去掉;②把“分〞以后的数作为“1〞收起来;③用“四舍五入〞法。

老师:你们觉得哪一种建议好呢?

同学争论后答复,指导同学得出这样的意见:用“四舍五入〞法比拟好,由于这样对大家都公正。

老师:这个建议的确不错,那结果该保存几位小数呢?

同学:结果该保存两位小数。

老师:结果保存两位小数后该是多少呢?

同学依据前面找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知道保存后的结果应当是14.88。

老师:很好!请大家在算式上写上结果。大家知道写结果时要留意些什么吗?

指导同学说出:写结果时要留意用“约等于〞号,由于这个结果不是精确结果,而是个近似数。

老师:对了,我们这节课要争论的内容就是求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

老师:通过这个例题的探讨你发觉了什么?

引导同学小组争论出这样两个结论:①求积的近似值是生活的需要;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是:先求出积,再依据要求一般用“四舍五入〞法保存小数的位数。

老师:你们的发觉真了不起,老师也赞同你们的发觉。你们能用这些发觉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同学:能!

老师:在课前你们都调查了自己家本月用水的吨数和我们本地的水的单价,请同学们用这些信息和本节课学到的学问算一算你们家本月该缴多少水费。

解答完后抽几个同学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同桌同学相互检查订正。

【简评:本教学片断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强调同学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通过缴水费这个现实情景让同学主动发觉问题,然后充分地让同学争论,从而自己探讨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增加了同学学好数学的信念。二是教学设计贴近生活,教学前让同学调查本地的水费,从同学身边的问题入手,既提高了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又让同学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本案例由郑继供应〕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从中把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2.感受所学学问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加同学学好数学的信念。3.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培育同学初步的规律思维力量。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现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并会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这节课我们连续争论怎样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比拟简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查看自然?气表多媒体课件出例如1,引导同学理解题意。老师:像这样的计算自然?气费的问题,城镇的孩子每家每个月几乎都要遇到。同学们关心你的爸爸妈妈计算过自然?气费吗?假设同学计算过,可以让同学说一说他是怎样计算的,然后按他的叙述一步一步地分析计算自然?气费的方法。假设同学没有这方面的阅历,老师那么可以作如下的引导:老师:计算自然?气费包括查看自然?气表和计算自然?气费两个步骤。下面我们先来看第1步,怎样查看自然?气表。多媒体课件放大自然?气表。老师:我们把自然?气表放大以后,你能看清自然?气表上的数吗?同学:能。老师:自然?气表上每天都显示着数,你看到的这个数就是你家用自然?气的总数;随着你家自然?气用量的增多,这个数也在不断地变大。我们把这个数称为自然?气表上的“读数〞。老师板书:读数。老师:现在你能看清表中的读数是多少吗?同学读表中的数。老师:现在图中显示的是两个自然?气表的读数,书上告知我们分别叫做“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你知道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鼓舞同学凭借自己的阅历答复,假设同学答复有困难,老师那么告知同学,上月读数就是上个月表中显示的自然?气用量,本月读数就是你看表这每自然?气表上显示的用气量。老师:你知道在生活中,“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是由几个自然?气表中显示的吗?让同学明白两个读数都是在同一个自然?气表中显示的,只是显示的时间不同。书中是由于不好表示才画了两个自然?气表,不能理解成两个读数是在两个自然?气表中分别读出的自然?气用气数。老师:为什么不同的时间读出的自然?气表中的数不同呢?假设要计算一个月的用量,你认为应当在哪两个时间内读自然?气表中的数。让同学理解一个月的自然?气用量就是用这个月的用量减去上个月的用量,所以要精确?????地计算出一个月的自然?气用量,应当在每个月的同一天查看自然?气表。比方上次是9月7日查看的,这次就应当在10月7日查看,这样两个时间之间刚好相差一个月,因此就能比拟精确?????地算出一个月的自然?气用量。老师:我们看看这幅图就能更好地理解两个读数之间的自然?气用量了。

【简评:这个教学环节重点引导同学理解什么是“读数〞、“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由于不同地区的同学的生活阅历不一样,所以教学中作了两种预设,假设同学有这方面的阅历,就让同学起来当小老师,老师采纳追问的方式,关心同学深刻地理解上述概念;假设同学没有这方面的阅历,那么由老师引导同学理解上述概念。教学中一些根本的概念由老师直接告知同学,例如什么叫“读数〞,而后面延长的概念〔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那么由同学自己去理解,这样既表达了老师的引导作用,也表达了同学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还对这些读数是几个表显示的、两个读数分别在什么时间读比拟精确?????等问题进行了追问,通过这些追问丰富了同学查看自然?气表的阅历,为计算自然?气费作好根底性的预备。教学中还用线段图直观地展现了上月读数、本月读数和本月自然?气用量的关系,理解这个关系后同学计算自然?气费就不很困难了。】

2.教学计算自然?气费

老师:我们知道了如何查看自然?气表以后,下面我们思索的该是怎样计算自然?气费了。看看题中告知了我们哪些计算自然?气费的条件。同学看题后汇报:自然?气每立方米1.3元,还告知了我们自然?气的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老师:凭借同学们的生活阅历,你觉得应当怎样计算自然?气费呢?引导同学说出:每立方米的单价×这个月自然?气的用量=这个月的自然?气费。老师:在解决问题的这个数量关系中,哪些条件是已经知道了的,哪些条件还不知道?应当怎样求?让同学理解每立方米的自然?气单价是知道的〔1.3元〕,但这个月自然?气用量不知道,应当先求自然?气用量。老师:依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你知道怎样求自然?气用量吗?引导同学说出用本月读数减去上月读数,就是本月自然?气的用量。老师随同学的答复逐步完成下面的板书:老师:依据我们分析的数量关系,现在可以计算出这个月的自然?气费了吗?〔同学:能〕把它计算出来。同学解答后,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在视频展现台上展出,并让同学说一说这样算的理由,全班集体订正。

【简评:这个教学环节重点抓同学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应用分析法一步步地进行追问,通过追问不但让同学把握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还从中学到了初步的规律推理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把握,对于同学的进一步开展是有利的。教学中还采纳把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板书出来的方式,指导同学有条理地解决问题,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稳固练习

1.做一做老师: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得不错,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完成“做一做〞吗?同学完成后汇报。

2.练习四第1~5题。同学在作业本上完成后,老师批改。

四、课堂小结

老师:这节课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在解决问题中,应当要留意些什么?同学答复略。

〔本案例由郑继供应〕

解决问题〔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例1。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出例如1。老师提问,在这一题中,是否有你不理解或不了解的词呢?由于自然?气表上的读数离某些同学〔特殊是农村同学〕的生活有点远,估量他们会提出“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这几个词不太明白。对于这样的提问,教学中应对的方式是:假设班上有孩子熟识自然?气表上的读数这方面的学问,就让孩子自己讲,讲得不对或缺乏的地方老师再改正和补充;假设班上没有孩子熟识,就由老师直接介绍。在理解“读数〞以后,老师引导同学探讨:我们应当怎样求小华家7月份应缴多少自然?气费呢?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争论得出:7月应缴的气费=自然?气单价×7月自然?气用量。同学抓住了这个主要关系后,老师追问:在这个关系中,哪些量是题中直接告知了的,哪些量不能在题中直接找到?同学不难发觉:自然?气的单题中直接告知了的,7月份的自然?气用量不能在题中直接找到,要求7月应缴的气费,就要先求出7月的自然?气用量。老师连续追问:怎样求7月的自然?气用量呢?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7月自然?气用量=本月读数上月读数。同学搞清晰这些关系后,老师让同学依据自己的想法算出7月份应缴的气费。同学依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并解答,老师巡察关心有困难的同学,全班完成后集体展现汇报。在汇报时,同学可能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分步计算,先算实际用量是多少立方米:506478=28〔吨〕,再算7月份应缴多少钱:1.3×28=36.4〔元〕。另一种是写综合算式:〔506478〕×1.3。对于写综合算式的同学赐予鼓舞,但此处不要求全班同学把握。不管是哪种写法都要同学说清晰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在解决完这个问题后,老师还应引导同学进行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用到了哪些学问?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关键是什么?引导同学争论这些问题,使其明白:我们学习的数学学问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最关键的一是要理解题意,特殊是题中不理解的词,要消退这些障碍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二是在分析时要抓住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在这个关系的指导下确定详细的解题方法。……

【简评:本教学片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方式,同学对自然?气“读数〞的了解程度不同,依据不同同学的实际状况采纳不同的方式关心同学消退词语理解上的障碍,然后再分析解题方法。二是突出解决问题的重点,引导同学找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再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进行详细的解题活动。三是留意反思。通过反思让同学理解在解决本类问题时的关键是什么,教给同学学习方法,有利于同学的进一步开展。】〔本案例由郑继供应〕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连续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并从中把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让同学感受所学学问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加数学学习的自信念。

3.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培育初步的规律思维力量。

【教具学具】

老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老师:同学们平常乘坐过出租车吗?可能大多数同学都乘坐过出租车。老师:你乘坐出租车时,是怎样付费的呢?由于各地状况不同,出租车的起步价也不同。这里按起步价是5元来组织教学。可能有的同学说短距离时每次5元,有的说坐得越远钱就越多。老师:王叔叔乘坐出租车去看展览时,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帮他解决遇到的问题。老师揭示课题,板书题目。课件出例如2。

【简评:从贴近同学生活的情景引入,让同学感觉数学问题就在身边,表达了数学的“生活化〞。生活化的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同学争论的欲望,为新课的学习供应学习动力方面的支持。】

二、新课教学

老师:在这个问题中,那些词理解起来比拟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分析。估量学计费〞这句话时,比拟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假设有同学理解起步价,可以让同学先说,然后老师再作补充;假设没有同学能说清晰,老师再结合前面同学坐出租车的阅历来做解释,要让同学明白:不是每次坐出租车都是只付5元,只有当你坐的距离没有超过2km时才收5元,这就叫起步价。超过2km以后的路程就要在起步价的根底来收费,坐得越远收的钱就越多。老师在讲解的根底上引导同学画图理解:

在同学理解了题意以后,老师连续追问:你认为在求王叔叔坐20km一共要付多少出租车费时,该怎样来算呢?同学先思索,再合作沟通。引导同学争论出以下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1:一共要付的费计价路程的出租车费方法2:一共要付的费计算+起步价里少算的钱同学争论后,老师抽同学在全班汇报。并说清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算。第1种算法在图上表示得很清晰;重点理解第2种算法,让学来计算,起步的2km就只算了1.2×2=2.4〔元〕,和起步价5元相比,少算了52.4=2.6〔元〕。所以,假设每千米都按1.2元算,就会少算2.6元,应当加上这2.6元,才是应当付的出租车费。老师:顺着这样一个解题思路,接着应当怎样分析?先分析第1种计价路程的出租车费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条件是已经知道的?哪个条件还不知道,怎样才能算出这个不知道的条件?同学争论后答复:起步价是已经计价路程的出租车费计价的千米数计价路程的出租车费。老师随同学的答复板书:老师:能像分析第1种解法一样分析出第2种解法的详细解题步骤吗?鼓舞同学像老师那样一步一步地进行追问,分析出详细的解题步骤。然后抽同学汇报,在同学汇报的过程中,老师通过一步一步地追问,板书出以下的解题步骤:

老师:假设这两种解题方法都对,那么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同学:应当是一样的。老师:请单号组的同学选第1种方法算,双号组的同学用第2种方法算,看算出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同学计算后答复,是一样的。老师抽同学两种解答的作业在视频展现台上展现,让同学说一说详细的解答过程,看看结果是否一样。老师:两种方法的解题结果是一样的,说明白什么?让同学理解虽然两种方法不一样,但是都能计算出相同的结果,说明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

【简评:这个教学环节关注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关注同学对一些不熟识的词的理解。比方“起步价〞,就采纳了老师结合同学的生活阅历介绍的方式关心同学理解这些生活中的术语,消退同学在理解题意上的障碍。二是采纳图解法的方式关心同学直观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三是强调同学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充分理解题意和直观图的前提下让同学分析出解决问题主要的数量关系。四是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用解法一的分析作示范,引导同学地分析出解法二的解题方法。五是既让同学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又让同学感受解题过程的严谨性,让同学从中把握多种策略的解题方法。总而言之,这个教学过程在关注同学的认知起点、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同学学习的主体作用方面,都作了细心的支配,有肯定的借鉴作用。】

三、练习稳固

老师:像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课件出示第20页练习四第8题〕同学们能像刚刚一样进行分析解答吗?

同学完成后,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老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解决问题方面的学问?

同学答复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6,7,9题。

〔本案例由郑继供应〕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页第1题及练习五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系统整理,沟通本单元学问的联系,关心同学形成整体认知结构,提高同学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把握水平。2.让同学把握一些整理学问的方法,形成准时整理学问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视频展现台。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学问

老师:本单元的学问我们已经学完了,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学问呢?

老师引导同学回忆出本单元的学问,并完成下面的板书: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小数口算方法

估算方法

笔算方法

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积的处理——积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

学问应用——解决问题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可以分成3个局部,其中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是争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积的近似值争论积的处理方式;应用小数乘法的学问来解决问题属于学问应用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简评:用树形图的方式,沟通学问的内在联系,关心同学形成单元学问的整体认知结构;教学中又把所学内容按“计算方法〞、“积的处理〞、和“学问应用〞这3个方面进行归纳,使同学对学习内容的熟识更加系统,加深同学对所学学问的理解。】

二、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复习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是怎样的呢?

引导同学说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先依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老师: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哪些不同的地方呢?我们通过这两道题来看一看。出示右图。

同学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两道题都要算273×25,只是在计时,还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然后在积中从右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从而让同学明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除了要计算正确外,重要是要数清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

老师:这样的题你们会算吗?

出示0.36×35,4.3×0.28,3.16×0.17。

同学完成后,抽几个同学的作业在视频展现台上展现订正。在这里要特殊留意0.36×35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