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考试(初赛)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1页
2023年贵州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考试(初赛)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2页
2023年贵州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考试(初赛)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3页
2023年贵州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考试(初赛)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4页
2023年贵州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考试(初赛)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贵州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考试(初赛)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1.关于“基因表达”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A.某些基因的产物是蛋白质B.某些基因的产物是RNA分子C.过程总是涉及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D.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具有时空表达模式【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使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表现为表型的过程,基因上携带有遗传信息,经过基因表达后可以控制生物性状。【详解】A、某些基因表达过程涉及转录和翻译,最终产物为蛋白质,A正确;BC、基因表达也包括基因转录成互补的RNA序列的过程,故某些基因的产物是RNA分子,基因表达过程并非总是涉及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B正确,C错误;D、真核细胞中由于存在核膜,细胞核基因先转录成mRNA,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再翻译成蛋白质,可见某些基因表达具有时空表达模式,D正确。故选C。2.生物信息学广泛应用在生物组学的大数据分析上,下列生物组学及其对应的实验技术不正确的是()A.基因组学/DNA-Seq技术B.转录组学/RNA-Seq技术C.蛋白质组学/Edman测序技术D.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信息学是利用应用数学、信息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研究生物学的问题。生物信息学基本上只是分子生物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体,是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的科学。它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同时也将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详解】A、基因组学用到技术有DNA-seq、RNA-seq、ChIP-seq,基因芯片等,A正确;B、转录组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细胞中所有RNA的表达和调控的学科,常用RNA-Seq技术,B正确;C、Edman降解测序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的技术,C错误;D、双向电泳技术是一种等电聚焦电泳与SDS相结合,更高得分辨的蛋白质电泳检测技术,可以用于蛋白质组学得研究,D正确。故选C。3.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详解】据图分析: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区别在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被动运输部不需要;主动运输一般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被动运输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肾小管腔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为主动运输。肾小管腔Na+进入上皮细胞顺着浓度梯度,为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也是顺着浓度梯度,为被动运输,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物质运输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4.钠钾泵每消耗一分子的ATP()A.向细胞内转运2分子K+,细胞外转运3分子Na+B.向细胞内转运2分子Na+,细胞外转运3分子K+C.向细胞内转运3分子K+,细胞外转运2分子Na+D.向细胞内转运3分子Na+,细胞外转运2分子K+【答案】A【解析】【分析】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钠钾泵就是主动运输过程中的载体蛋白。【详解】钠钾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溶胶的一侧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而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结构可利用ATP,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这个过程中,通过钠钾泵向细胞内转运2分子K+,细胞外转运3分子Na+,使神经元恢复为静息电位;

故选A。

5.糖类是植物呼吸作用的直接底物,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种子贮存的脂肪在萌发时必须转化为糖才能被利用,这是通过脂肪氧化及()途径完成的。A.乙醇酸氧化途径B.乙醛酸循环C.戊糖磷酸途径D.三羧酸循环【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经酶催化成丙酮酸、NAD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经酶催化成二氧化碳、NAD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NADH和氧气经酶催化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乙醇酸途径,可以使磷酸乙醇酸中75%的还原碳以3-磷酸甘油酸的形式进入卡尔文循环,不能氧化脂肪,A不符合题意;B、脂肪在萌发时必须转化为糖被利用的过程是通过脂肪氧化及乙醛酸循环途径完成的,B符合题意;C、戊糖磷酸途径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方式,不能氧化脂肪,C不符合题意;D、三羧酸循环首先由乙酰辅酶A(C2)与草酰乙酸(OAA)(C4)缩合生成含有3个羧基的柠檬酸(C6),经过4次脱氢(3分子NADH+H+和1分子FADH2),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最终生成2分子CO2,并且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过程,不能将脂肪氧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B。6.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共穿越几层生物膜()A.5 B.6 C.7 D.8【答案】B【解析】【分析】线粒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也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进入叶绿体基质中参与暗反应过程。【详解】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出线粒体,两层膜(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出叶肉细胞,一层细胞膜,进入另一个叶肉细胞,一层细胞膜,进入叶绿体,两层膜(叶绿体是双层膜结构),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2+1+1+2=6层,B正确。故选B。7.在家兔实验中,阻断一侧颈总动脉的血流,可引起血压升高,其机制是()A.阻断颈总动脉,外周阻力增大B.脑组织缺血、缺氧、二氧化碳增多,使缩血管中枢兴奋C.因缺氧、二氧化碳增多刺激了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D.颈动脉率压力感受器牵张刺激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颈动脉窦是一个压力感受器,适宜刺激是血液对动脉血管壁的机械牵张,通过感受动脉血压的改变而调节循环。颈动脉体是一个化学感受器,适宜刺激是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比如:血氧、二氧化碳、血液pH值等,从而对循环和呼吸系统产生调节作用。【详解】实验中夹闭家兔一侧的颈总动脉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感知的血压降低,感觉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引起心血管中枢兴奋,经交感神经引起心跳加速、心肌收缩力增强,引起家兔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ABC错误,D正确。故选D。8.水稻叶与小麦叶的结构比较,其主要的差异是()A.水稻叶为异面叶B.水稻叶主脉由多个维管束组成,具有通气组织C.水稻叶的维管束鞘由单层细胞组成D.水稻叶的上表皮具有运动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水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代表种为普通小麦是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小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或生物质燃料。【详解】A、水稻和小麦都为等面叶,A错误;B、水稻主脉由多个维管束组成,具有通气组织,不含叶绿体,小麦叶脉是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靠近近轴面,韧皮部靠近远轴面,外围有两层维管束鞘,内维管束鞘细胞小,外维管束鞘细胞较大,具叶绿体,B正确;C、维管束鞘指部分或全部包围在维管束周围的单层至多层细胞构成的机械组织,水稻叶的维管束鞘由多层细胞组成,C错误;D、小麦和水稻叶的上表皮都具有运动细胞,D错误。故选B。9.动物的行为发展会受到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下列哪一组实验最适合用以验证行为发展如何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A.同卵双胞胎在相同的环境成长B.异卵双胞胎在相同的环境成长C.同卵双胞胎在不同的环境成长D.异卵双胞胎在不同的环境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动物的行为发展会受到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即受到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详解】若要验证行为发展受后天(环境)影响,则应保证所选材料先天相同,但后天环境不同,即遗传物质相同,但生活环境不同。同卵双胞胎起源于同一个受精卵,他们具有相同的基因和染色体,故最适合用以验证行为发展如何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南瓜的大型成熟叶片以14C标记,记录某一叶片在一段时间内放射性自显影的变化如下图,则最先成为源的叶片区域为()A.叶柄 B.叶尖 C.叶基 D.叶脉【答案】B【解析】【分析】在叶原基形成幼叶的过程中,首先是顶端生长,使叶原基迅速伸长呈锥形,然后是边缘生长,形成叶的雏形,分化出叶片、叶柄和托叶几部分。如果是具托叶的叶,则托叶分化最早,且生长迅速。【详解】叶片输出光合产物最早开始于叶的尖端,以后逐渐向叶片的基部发展,直到整个叶片转变为输出同化物的源,B符合题意。故选B。11.引物酶的功能是()A.合成一小段DNA,为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提供3’-OH末端B.合成一小段RNA,为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提供3’-OH末端C.合成一小段DNA,为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提供5’-OH末端D.合成一小段RNA,为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提供5’-OH末端【答案】B【解析】【分析】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3’-OH末端连接单个脱氧核苷酸,不断合成子链。【详解】引物酶的作用是催化引物的合成,它能在复制起始位点按照与模板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短片段RNA,为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提供3’-OH末端,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相比原核细胞复杂主要是因为()A.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双层膜B.真核细胞的基因数量更多C.真核细胞需要控制细胞特异性的基因表达D.真核细胞的基因组含有很多重复序列【答案】C【解析】【分析】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的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核膜是双层膜,将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相比原核细胞复杂主要是因为真核细胞需要控制细胞特异性的基因表达。3、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DNA重复序列主要类型:高度重复序列:重复几百万次,一般是少于10个核苷酸残基组成的短片段。如异染色质上的卫星DNA,它们是不翻译的片段。中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为几十次到几千次。如rRNA基因、tRNA基因和某些蛋白质(如组蛋白、肌动蛋白、角蛋白等)的基因。单一序列:在整个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或少数几次的序列(也称为单拷贝序列或单拷贝基因)。实验证明,所有真核生物染色体可能均含重复序列而原核生物一般只含单一序列。高度和中度重复序列的含量随真核生物物种的不同而变化。【详解】A、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双层膜,核膜的作用是将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A不符合题意;B、真核细胞的基因数量更多,不能解释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相比原核细胞复杂,B不符合题意;C、真核细胞结构比原核细胞复杂,生命活动也比较复杂,真核细胞需要控制细胞特异性的基因表达,因此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相比原核细胞复杂,C符合题意;D、真核细胞的基因组含有很多重复序列,这些序列未必表达,也未必影响基因的表达,不能解释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相比原核细胞复杂,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用于核酸序列分析的酶学方法中,利用的是()A.限制性酶切位点的特异性B.不同碱基的结构差异C.DNA聚合酶识别不同核酸序列的专一性D.DNA合成或合成终止所释放的特殊信号【答案】D【解析】【分析】限制性酶能特异性识别一小段脱氧核苷酸序列,只能切割特定的磷酸二酯键。【详解】A、限制性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只能切割特定的磷酸二酯键,不能用于核酸序列分析,A错误;B、不同碱基的结构差异,不属于用于核酸序列分析的酶学方法,B错误;C、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将脱氧核苷酸连接在DNA子链的3'端,不能识别不同核酸序列,C错误;D、DNA合成或合成终止所释放的特殊信号是核酸序列分析的酶学方法利用的原理,D正确。故选D。14.乳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中,通过测定,得知在最适反应条件下,在0.1ml酶样品的作用下,每10分钟有0.3摩尔的丙酮酸分子被还原为乳酸,则1ml酶样品所含的酶活力国际单位(IU)数为()A.3,000 B.30,000 C.300,000 D.3,000,000【答案】C【解析】【分析】酶活力国际单位(IU)指的是每分钟催化1u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为一个活力单位。【详解】酶活力国际单位(IU)指的是每分钟催化1u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为一个活力单位。根据酶活力单位的含义可知,1ml酶样品所含的酶活力国际单位(IU)数为0.3×106÷(10×0.1)=300000,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关于罗伯逊易位,以下哪一种陈述是正确的()A.罗伯逊易位也可以叫做中心粒融合,其结果导致两条(近)端中心粒染色体的近似完全融合B.罗伯逊易位发生在两条只有单臂(或两臂长度比例极其悬殊)的染色体之间,造成(近似的)染色体合并C.罗伯逊易位发生在两条等臂(或两臂长度比例接近1)的染色体之间,造成(近似的)染色体合并D.上述A和C都是正确的【答案】B【解析】【分析】罗伯逊易位,又称着丝粒融合,这是发生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一种易位现象。【详解】A、罗伯逊易位,又称着丝粒融合,A错误;BC、两个同源或非同源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部位或其附近部位发生断裂后,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粒处接合在一起,形成一由长臂构成的衍生染色体;两个短臂则构成一个小染色体,小染色体往往在第二次分裂时丢失,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长臂数不变,但短臂数减少两条,故罗伯逊易位发生在两条只有单臂(或两臂长度比例极其悬殊)的染色体之间,造成(近似的)染色体合并,B正确,C错误;D、综合AC选项分析,D错误。故选B。16.下图DNA双链分子中,DNA连接酶作用的位点是()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详解】A、由图可知A点缺少一个核苷酸,不是DNA连接酶作用位点,A错误;B、B点缺少五碳糖和磷酸,有碱基,不是DNA连接酶作用位点,B错误;C、C点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C点是DNA连接酶作用位点,C正确;D、D点是碱基之间的氢键,不是DNA连接酶作用位点,D错误。故选C。17.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A.心室收缩期延长B.等容收缩相延长C.心室射血期延长D.心室舒张期延长【答案】B【解析】【分析】心室收缩期分为等容收缩期和射血期,射血期是指当心室继续收缩使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血液循压力梯度冲开半月瓣进入主动脉。在心动周期中,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周期长度是相同的。心动周期和心率成反正。动脉血压升高即心肌的后负荷增大,导致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详解】动脉血压升高后,左室舒张未期压力和动主脉压之间的压力差值增大,在收缩期为了达到及超过主动脉压,等容收缩期会延长,而射血期则会缩短,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澳大利亚的袋狼、袋猫、袋飞鼠、食蚁袋兽、袋鼹、小袋鼠等动物与亚欧大陆上的狼、豹猫、鼯鼠、食蚁兽、鼢鼠、老鼠等动物除了有袋与无袋的区别外,他们之间在其他形态和习性上都非常相似。这种进化现象属于以下哪种进化形式的典型例子()A.平行进化 B.辐射进化 C.趋同进化 D.趋异进化【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进化是指生命体在漫长的时间里,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生物本身的遗传变异而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详解】A、平行进化(parallelism)指亲缘关系很近的生物各自适应于相似的生活环境而独立发展成形态上相似的进化现象,平行进化的结果产生异物同形,分析题干中两类动物由于地理隔离,独立发展成形态习性相似的现象,属于平行进化,A正确;B、辐射进化也称进化辐射,指一旦一个物种获得了某种关键特征,就获得了打开自然界中不同生态灶或适应区大门的钥匙,从而导致大量新生特征和物种的涌现,与题干不符,B错误;C、趋同进化(Convergentevolution)即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改变,题干中相似的生活方式是结果,不是原因,与题干不符,C错误;D、趋异进化:“趋异”即分道扬镳的意思,它是指最初由一个共同的祖先适应于不同的环境,向着两个或多个方向发展的进化过程,题干是形成相似的习惯,与题干不符,D错误。故选A。19.假设一个基因型为AAbb和基因型为aaBB植株杂交,用得到的F1进行自交,产生F2后代,那么两个基因之间的图距为()cM。表型植株个体AB102Ab46aB50ab2A.20% B.15% C.18% D.25%【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图距是指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距离的数量单位。【详解】后代中数目最少的类型占子代总数的比例为2/(102+46+50+2)=0.01%,就是AB/ab型的比列,这个是个单交换。这个植株自交,产生Ab/aB,Ab/ab,Ab/AB,AB/aB,AB/ab五种类型。单独看配子的产生就可以了。产生AB、ab2种配子的概率是相等的,因为一次交换,产生了AB,必然也产生了ab,那么,0.01%这个比例就是这2个概率的乘积。即AB的概率的平方,或者ab概率的平方,就等于0.01%。所以AB或者ab的概率就为0.1即10%。假设有100个配子产生。要计算A-a和B-b两个基因座之间的距离C,C=最少配子的类型/总的配子类型。即AB和ab,C=0.1×2=20%。故选A。20.除去五大经典的植物激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植物激素,这些植物激素在近年来越发的受到重视,比如油菜素甾醇,关于这种植物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R通过木质部进行大规模长距离运输B.BR的促伸长活性与IAA接近C.BR有效的促进了种子的萌发D.BR可以促进韧皮部的分化【答案】B【解析】【分析】油菜素甾醇(BR)是一类具有高生理活性的甾体激素,在植物中含量低。油菜素甾醇在花粉、花药、种子、叶片、茎、根、幼嫩的生长组织中均有较低浓度的广泛分布。【详解】A、BR可以在邻近的根细胞之间进行短距离交换,而不能通过木质部进行大规模长距离运输,A错误;B、油菜素甾醇(BR)被称为继生长素,与生长素有类似的生理作用,如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调节主根和侧根发育等,B正确;C、油菜素甾醇的生理功能包括促进细胞的扩张和分裂、促进导管的分化、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影响花粉的发育和其育性,C错误;D、油菜素甾醇可以促进木质部分化、抑制韧皮部分化,D错误。故选B。21.丙硫氧嘧啶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作用环节是()A.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B.抑制肠黏膜吸收碘C.抑制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碘捕获D.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答案】A【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丙硫氧嘧啶类药物治疗甲亢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抑制碘氧化、酪胺酸碘化,以及碘化酪氨酸的偶联,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A符合题意;BCD、丙硫氧嘧啶类药物不抑制肠黏膜吸收碘,不抑制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碘捕获,不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大学生24人,夏令营野餐后3小时许,出现轻重不等的集体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软弱无力,并有向上发展趋势,但神志清醒,无发热,个别严重者全身乏力,吞咽和呼吸困难,视觉模糊。野餐食物均为自带即食食物,未经烧烤,有罐头鱼、肉、果酱以及面包,蛋糕,瓶装和易拉罐饮料等。初步诊断为肉毒梭菌中毒。根据生理学知识,试问肉毒梭菌毒素影响突触传递的环节是()A.阻滞末梢处钙通道B.阻碍突触蛋白磷酸化C.灭活与着位有关的蛋白D.抑制重摄取而耗竭递质【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包括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影响已释放递质清除的因素和影响受体的因素三大类。肉毒梭菌毒素属于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

【详解】肉毒梭菌中毒多见于食用污染的肉类和海鲜,尤其罐头制品后。本食品中毒案例中野餐罐头食品可能过期或污染,加之未经加温处理,肉毒杆菌毒素含量可能较高,中毒症状亦符合肉毒梭菌中毒的表现。肉毒梭菌毒素阻滞突触传递的作用环节是灭活与囊泡着位有关的蛋白,从而阻滞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最后阻断神经传递从而引起肌肉麻痹,故C正确,A、B、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3.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A.体积 B.表面积 C.数量 D.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答案】D【解析】【分析】正常成熟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碟形。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有变形能力。衰老红细胞可塑变形性的能力会下降。【详解】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会影响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该比值越大,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牵涉痛是指()A.内脏痛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B.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C.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D.内脏及腹膜受牵拉时产生的感觉【答案】A【解析】【分析】牵涉痛是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内脏痛,进而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它是疼痛的一种类型。发生牵涉痛时,患者感到身体体表某处有明显痛感,体表不一定会出现实际的损伤。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如心肌缺血时,人体常感到左肩和左上臂疼痛。【详解】A、牵涉痛的概念是是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内脏痛,进而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现象,A正确;B、牵涉痛是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内脏痛,不是外来的伤害性刺激引起的,B错误;C、牵涉痛跟内脏疾病有关,有病变的内脏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来自内脏的传入神经纤维除经脊髓上达大脑皮质,反应内脏疼痛外,还会影响同一脊髓段的体表神经纤维,传导和扩散到相应的体表部位,而引起疼痛。牵涉痛不是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C错误;D、牵涉痛跟内脏疾病有关,有病变的内脏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来自内脏的传入神经纤维除经脊髓上达大脑皮质,反应内脏疼痛外,还会影响同一脊髓段的体表神经纤维,传导和扩散到相应的体表部位,而引起疼痛。牵涉痛也不是内脏及腹膜受牵拉时产生的感觉,D错误。故选A。25.已知某个蛋白质是由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不考虑其翻译后的化学修饰,推断其分子量和对应的mRNA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A.分子量24kD,长度600ntB.分子量22kD,长度603ntC.分子量24kD,长度603ntD.分子量22kD,长度600nt【答案】B【解析】【分析】mRNA上三个相邻碱基对应一个氨基酸,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详解】氨基酸残基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已知某个蛋白质是由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故分子量为110×200=22kD,mRNA上三个相连碱基对应1个氨基酸,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故mRNA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00×3+3=603nt,ACD错误,B正确。故选B。26.生物信息学广泛应用在生物组学的大数据分析上,下列生物组学及其对应的实验技术不正确的是()A.基因组学/DNA-Seq技术B.转录组学/RNA-Seq技术C.蛋白质组学/Edman测序技术D.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信息学是利用应用数学、信息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研究生物学的问题。生物信息学基本上只是分子生物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体,是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的科学。它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同时也将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详解】A、基因组学用到技术有DNA-seq、RNA-seq、ChIP-seq,基因芯片等,A正确;B、转录组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细胞中所有RNA的表达和调控的学科,常用RNA-Seq技术,B正确;C、Edman降解测序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的技术,C错误;D、双向电泳技术是一种等电聚焦电泳与SDS相结合,更高得分辨的蛋白质电泳检测技术,可以用于蛋白质组学得研究,D正确。故选C。27.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动物定向行为的是()A.雄蛾通过触角感受雌性的性外激素B.蚂蚁利用分泌物而觅食C.大马哈鱼利用水的电波而洄游D.蝙蝠利用超声波而飞翔以避它物【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定向行为是指动物主动调整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的空间位置的行为。【详解】A、雄蛾通过触角感受雌性的性外激素是信息传递的方式,不属于动物定向行为,A符合题意;B、动物的捕食动作不仅要敏捷有力,而且一定要对准目标,在定向行为的全过程中随时都要辨别方向,校正可能发生的偏差,蚂蚁利用分泌物而觅食属于定向行为,B不符合题意;B、大马哈鱼利用水的电波而洄游可引导其到达目的地,属于定向行为,C不符合题意;D、蝙蝠利用超声波而飞翔以避它物需要精确地确定方向,属于动物定向行为,D不符合题意。故选A。28.某男孩色盲,他的祖父和父亲均色盲,祖母、母亲和外祖父均色觉正常,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A.外祖母→母亲→男孩 B.祖父→父亲→男孩C.祖母→父亲→男孩 D.外祖父→母亲→男孩【答案】A【解析】【详解】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他的母亲(而与父亲无关,父亲提供的是Y)。由于母亲正常,所以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由题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外祖父给母亲的一定是XB,则母亲的色盲基因Xb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BXb),A正确,故选A。29.下列哪项不是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A.染色质凝缩B.纺锤体形成C.核膜、核仁消失D.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前期:“两出现,两消失”,即核内的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破裂以及纺锤体开始形成。【详解】ABC、经过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后,有丝分裂前期开始逐渐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体,为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做准备工作,具体包括染色质凝缩形成染色体、纺锤体形成、核膜、核仁消失等,ABC不符合题意;D、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D符合题意。故选D。30.关于肾髓质组织间隙高渗状态的形成,错误的是()A.与髓袢、集合管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有关B.外髓高渗的形成依赖于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C.内髓高渗的形成有赖于升支细段对Na+和Cl-的主动重吸收及集合管对NH3的被动重吸收D.内髓高渗的形成依赖于升支细段对Na+、C1-的被动重吸收和集合管对尿素的被动重吸收【答案】C【解析】【分析】髓质中的渗透压梯度形成的过程:当小管液沿降支流动时已逐渐转变为高渗,而到髓袢底部时,渗透压最高,当小管液沿升支上升时,其渗透压又逐渐下降。实验证明降支对水的通透性较高,而对溶质的通透性甚小,而在髓袢升支,细胞膜对水不具有通透性,而对溶质(如Na+、Cl-、尿素等)则具有较高的通透性。在髓袢升支粗段,溶质中Cl-是主动重吸收的,而Na+和尿素是被动重吸收的,但水不能透过。结果导致在升支的周围髓质组织间隙液出现局部高渗。故外髓部的渗透压梯度主要是由升支粗段NaCl的重吸收所形成。愈靠近皮质部,渗透压愈低;愈近内髓部,渗透压愈高。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目前认为与尿素的再循环有密切关系,升支细段对水不易通透,而对NaCl易通透,由于此段小管液中NaCl浓度高于组织间隙液,借助浓差,NaCl进入组织间液,进一步提高了内髓部的渗透压。同时其小管液中NaCl浓度逐渐降低,这样降支和升支就构成了一个逆流倍增系统,使内髓组织间液形成了渗透压梯度。【详解】A、髓质中的渗透压梯度形成的过程:当小管液沿降支流动时已逐渐转变为高渗,而到髓袢底部时,渗透压最高,当小管液沿升支上升时,其渗透压又逐渐下降。实验证明降支对水的通透性较高,而对溶质的通透性甚小,而在髓袢升支,细胞膜对水不具有通透性,而对溶质(如Na+、Cl-、尿素等)则具有较高的通透性。在髓袢升支粗段,溶质中Cl-是主动重吸收的,而Na+和尿素是被动重吸收的,但水不能透过,升支细段对水不易通透,而对NaCl易通透,内髓部分存在集合管对尿素的被动重吸收,A正确;B、从外髓到内髓,越向乳头部深入渗透压越高,具有明显的渗透压梯度,髓袢升支粗段能主动重吸收Na+和Cl-,而不吸收水,B正确;C、内髓组织高渗的形成是由升支细段对Na+和Cl-的被动重吸收和集合管对尿素的被动重吸收的结果,顺浓度梯度,C错误;D、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目前认为与尿素的再循环有密切关系,升支细段对水不易通透,而对NaCl易通透,由于此段小管液中NaCl浓度高于组织间隙液,是被动重吸收,借助浓差,NaCl进入组织间液,进一步提高了内髓部的渗透压,D正确。故选C。31.从心房收缩期开始后的心室活动周期有:①快速射血期、②减慢射血期、③等容舒张期、④快速充盈期、⑤减慢充盈期、⑥等容收缩期。各时期的顺序是()A.②③④⑤⑥①B.③④⑤⑥①②C.⑤⑥①②③④D.⑥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心动周期是心脏舒张时内压降低,腔静脉血液回流入心,心脏收缩时内压升高,将血液泵到动脉。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一个心动周期中首先是两心房收缩,其中右心房的收缩略先于左心房。心房开始舒张后两心室收缩,而左心室的收缩略先于右心室。在心室舒张的后期心房又开始收缩。【详解】心动周期各时相心室内压、心室容积、血流与瓣膜活动的变化如以心室的舒缩活动为中心,整个心动周期按8个时相进行活动,分别是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舒张前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舒张期。D正确。故选D。32.关于动作电位沿同一细胞传导的叙述,错误的说法是()A.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速度比无髓纤维快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出现动作电位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传导D.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详解】A、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同无髓神经纤维相比,有髓神经纤维直径较大,A正确;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出现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钠离子内流有关,B正确;C、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方式是一种跳跃式的传导,这是它的特点,是从一个郎飞结跳到相应的郎飞结,这样的跳跃式传导,C正确;D、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即动作电位具有不衰减性,D错误。故选D。33.有一种酶,它符合以下三点叙述:(1)该酶为同二聚体,而同类的其它酶只有一条肽链,两个结构域(2)该酶的主要催化基团不包括碱性和硫基氨基酸(3)根据(1)特点设计的抑制剂已成为一种有效药物,且常常联合使用,你推测这种酶是()A.血管紧张素转化酶B.hiv蛋白酶C.鸟苷酸环化酸D肽酰转移酶【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常见酶类的一些特点,尤其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携有的HIV蛋白酶的特点以及应用。【详解】A、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又称激肽酶Ⅱ或肽基-羧基肽酶。属血管内皮细胞膜结合酶,由肽的C端将氨基酸切为两段变换而来,可使肽链C端二肽残基水解,A错误;B、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携有的HIV蛋白酶属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在HIV复制周期中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即负责裂解gag和gag-pol的前体多蛋白分子,生成构成性蛋白和功能性蛋白,从而促使新生病毒颗粒成熟并具传染性。抑制HIV蛋白酶可干扰病毒复制的后期环节,因而成为治疗艾滋病药物的一个主要作用环节。HIV蛋白酶是由两个相同的含99个氨基酸亚基构成的同二聚体,对称组合具有二重旋转对称轴,当HIV病毒RNA转译HIV前体多肽长链蛋白生成后,HIV蛋白酶水解其中特定的Phe-Pro(或Tyr-Pro)肽键,B正确;C、鸟苷酸环化酸是一种环状核苷酸,C错误;D、肽酰转移酶是催化肽键形成的酶。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它催化核糖体A位tRNA上末端氨基酸的氨基与P位肽酰-tRNA上氨基酸的羧基间形成肽键,D错误。34.奸娠期间乳腺生长发育已具备泌乳功能,但是并不泌乳的原因是()A.母体腺垂体催乳素细胞的分泌活动受抑制B.母体血中催乳素水平过低,乳腺不能分泌乳汁C.母体胎盘催乳素水平过低,乳腺不能分泌乳汁D.母体血中高水平孕激素与雌激素的抑制性【答案】D【解析】【分析】泌乳是各种激素作用于已发育的乳腺而引起的,乳腺的发育除营养条件外还需要雌性激素(动情素和孕激素)的作用。【详解】妊娠期期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水平都很高,乳房已经具备了产乳的能力,只是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联合抑制作用,抑制了催乳素的泌乳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35.40岁男性患者,主诉慢性疲劳,肌肉疼痛,偶尔手指麻木。在体检发现体重稍有增加,但没有检查到甲状腺肿。实验室检查:TSH10mU/L(正常为0.4-4.2mU/L),血中游离T降低。推测最符合这些症状的诊断是()A.继发于下丘脑-垂体功能缺陷的甲减B.继发于下丘脑-垂体功能缺陷的甲亢C.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导致的甲减D.碘过多导致的甲亢【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血中游离T含量反映甲状腺功能情况,血中游离T降低为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主要依据。【详解】已知血中游离T降低为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主要依据,但是由题意可知该患者TSH水平高于正常值,一方面说明腺垂体分泌TSH的能力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T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馈性抑制作用减弱,最可能是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导致的甲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36.角质化外骨骼是动物进行自我保护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下列关于动物角质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圆口类的角质齿可以不断替换B.角质鳞最早在两栖类出现C.蛇的运动是肋间肌牵引肋骨运动D.响尾蛇的角质鳞变形为骨板【答案】A【解析】【分析】外骨骼是一种能够提供对生物柔软内部器官进行构型,建筑和保护的坚硬的外部结构。角质膜主要由几丁质(甲壳质)和蛋白质组成,前者为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是外骨骼的主要成分,而后者大部分为节肢蛋白。甲壳动物的外骨骼还含有大量钙质,昆虫的却几乎无钙质。【详解】A、角质齿是指圆口类口的周围和舌上所具有的齿状物以及无尾两栖类的蝌蚪口的上下所具有的齿状物,圆口类的角质齿可以不断替换,A正确;B、角质鳞是陆生脊椎动物皮肤表面特有的一种鳞,由表皮的角质层形成,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作用,最早在鸟类出现,B错误;C、蛇类的运动主要靠数以百计的彼此相关联的椎骨、肋骨、腹鱗以及肋肌、皮肌相互联系共同完成,C错误;D、响尾蛇的尾巴由于坚硬的皮肤形成了角质轮,由于这种角膜围成一个空腔,空腔内又用角质膜隔成两个环状空泡,D错误。故选A。37.下列哪项代表了染色体结构中由最低至最高的压缩过程()A.核小体--30nm纤维--超螺线管--有丝分裂的染色体B.核小体--超螺线管-30nm纤维-有丝分裂的染色体C.核小体--30nm纤维--有丝分裂的染色体-超螺线管D.有丝分裂的染色体--30nm纤维-超螺线管-核小体【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核小体的核心是由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构成的八聚体,在八聚体的表面缠绕有1.75圈的双螺旋DNA;每个核小体间紧密接触,形成直径为30nm的纤维状结构;由核小体连接起来的纤维状结构经螺旋化形成中空的螺线管,这就是染色体构型变化的二级结构;由螺线管进一步聚缩形成染色体,A符合题意。故选A。38.关于核孔复合体的论述哪一个是不恰当的()A.有核定位信号的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核孔复合体B.介导蛋白质入核转运,介导RNA、核糖核蛋白颗粒出核转运C.核蛋白通过核孔复合体由细胞质转运核内需要能量D.生物分子通过被动扩散和主动运输进出核孔复合体【答案】A【解析】【分析】核孔复合体是指核被膜上沟通核质和细胞质的复杂隧道结构,由多种核孔蛋白构成。隧道的内、外口和中央有由核糖核蛋白组成的颗粒,对进出核的物质有控制作用。核孔复合体功能①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②亲核蛋白与核定位信号。③亲核蛋白入核转运的步骤。④转录产物RNA的核输出。核孔复合体运输特点①双功能性: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②双向性:核孔复合物既能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转运,又介导RNA、核糖核蛋白颗粒(RNP)的出核转运。③核孔的孔径可以调节。【详解】A、核孔复合体是双能的核质交换通道,它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运输方式。有核定位信号的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核孔复合体,亲核蛋白首先依赖核定位信号结合到核孔复合体的胞质面,在进行转移到小核内,该过程由GTP水解提供能量,A错误;B、核孔复合体运输特点之一是具备双向性:核孔复合物既能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转运,又介导RNA、核糖核蛋白颗粒(RNP)的出核转运,B正确;CD、核孔复合体运输具有双功能性: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消耗能量,CD正确;故选A。39.将肠淀粉酶溶液的pH值由1.8调高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下图的(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pH值)()A. B.C. D.【答案】C【解析】【分析】过酸或者过碱都会使酶空间结构改变从而使酶变性失活,本题中酶已经在过酸环境中失去活性,之后无论pH值为多少酶都没有活性了。【详解】A、该图是错误的,酶在过酸或过碱的环境中,酶都会失活变性,A错误;B、这个图中,酶在过酸环境中,催化活性为零,B错误;C、酶在过酸或过碱的环境中,酶都会失活变性,催化活性为零,C正确;D、肠淀粉酶的最适pH为7,在1.8时没有催化活性,改变pH也不能恢复其活性,D错误。故选C。40.真核细胞含有微管和微丝结构,这些结构称为细胞骨架,以下正确描述微管的是()①直径25nm;②直径8~10nm;③直径7nm;④管状;⑤由各种蛋白质组成;⑥由4~5条原丝组成的管;⑦由微管蛋白组成,是一种蛋白质;⑧主要由肌动蛋白组成;⑨死亡细胞形成角质保护层;⑩构成中心粒、纺锤体、纤毛的基本单位。A.③⑥⑧ B.①④⑦⑩ C.②⑤⑥⑨ D.③⑧【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纤维结构,其外形笔直,横切面呈圆管状,直径约22~25nm。微管的皮层是由13条原纤丝集合而成,微管蛋白是构成微管的主要蛋白质。微管是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组成的中空圆柱状结构。在不同的细胞中微管具有相似的结构特性,对低温、高压和秋水仙素等药物敏感。【详解】①-④微管是直径24~26nm的中空圆柱体,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⑤⑦⑧微管的基本构件是微管蛋白,还包括微管结合蛋白,球形微管蛋白是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⑦符合题意,⑤⑧不符合题意;⑥每根微管中微管蛋白二聚体头尾相接,形成细长的原纤维,由13条原丝(原纤维)组成微管的壁,⑥不符合题意;⑨角质层由14层扁平无核的死亡细胞构成,角质层可保护皮肤。角质层细胞中主要是角蛋白,⑨不符合题意;⑩纤毛含有微管,微管形成细胞分裂中纺锤体,中心粒由微管组成,⑩符合题意。ACD错误,B正确。故选B。41.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经。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间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答案】D【解析】【详解】A、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发生扩散和转移,A正确;B、靶基因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正确;C、复合物进入细胞核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改变细胞的代谢,C正确;D、由题目所给情景可知,该受体蛋白基因与与细胞癌变有关,不能断定与靶细胞的凋亡是否有关,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从题目中获取信息能力,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42.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试验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答案】D【解析】【详解】A、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A正确;B、同位素示踪法即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B正确;C、生物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原则,这样会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C正确;D、凋亡蛋白Q属于大分子物质,若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会在鼠的消化道内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所以不能确定该蛋白质的作用,D错误。故选D。【点睛】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坏死与癌变的比较实质遗传物质的变化结果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对机体有利细胞衰老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走向死亡对机体有利细胞凋亡受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走向死亡对机体有利细胞坏死电、热、冷、机械等不利因素引起的,不受基因控制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走向死亡,同时伤害周围细胞,引发炎症等对机体有害细胞癌变在致癌因子影响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形成无限增殖的癌细胞引发恶性肿瘤对机体有害43.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需载体需能量)、自由扩散(不需载体,不需能量)、协助扩散(需载体,不需能量)、胞吐和胞吐(利用生物膜的流动性)。【详解】由图可知载体①逆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A正确;载体②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不消耗ATP,不具有ATP酶活性,B错误;载体①和②运转方式不同,前者是主动运输,后者是协助扩散,C正确;协助扩散有载体协助,自由扩散没有,前者快,D正确。44.下列列举了四个双子叶植物科的三种性状,哪一科的这些性状有两种为进化特征,一种为原始特征()A.桑科--子房位置,果实类型,花瓣类型B.葫芦科--性别类型,子房位置,雄蕊类型C.豆科--胎座类型,花冠类型,雄蕊类型D.伞形科--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冠类型【答案】C【解析】【分析】双子叶植物的进化特征有:胚常有2片子叶;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茎内维管束常呈环状排列,具形成层能加粗;叶常具网状脉;花通常5或4基数,极少3基数;花粉的萌发孔常有3个。【详解】A、子房位置,果实类型,花瓣类型均为进化特征,A错误;B、性别类型,雄蕊类型均为原始特征,子房位置为进化特征,B错误;C、胎座类型,花冠类型为进化特征,雄蕊类型为原始特征,C正确;D、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冠类型均为进化特征,D错误。故选C。45.当植物组织从有氧条件下转放到无氧条件下,糖酵解速度加快,是由于()A.柠檬酸和ATP合成减少B.ADP和Pi减少C.NADH+H+合成减少D.NADP合成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无氧条件下,植物细胞无氧呼吸速率加快,植物细胞将葡萄糖转化成丙酮酸进而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详解】柠檬酸和ATP是糖酵解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1的变构抑制剂,所以柠檬酸和ATP减少可以加快糖酵解速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46.以下哪种途径不是提高植物的抗性的正确途径()A.低温锻炼可提高植物抗冷性B.植物适应盐胁迫的关键问题是排盐C.增施氮肥能提高植物的抗性D.合理使用生长延缓剂与抗蒸腾剂可提高作物抗旱性【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在自然界中受到多种逆境的胁迫,如温度、水分、盐碱等。面对各种逆境,人们往往采取多种不同的逆境锻炼方法来提高植物对抗逆境的本领。【详解】A、低温锻炼是提高植物抗冷性的一种有效途径,许多植物如预先给予适当的低温处理,而后即可忍受更低温度而不致受害,A不符合题意;B、为了应对盐胁迫,植物主要通过减少吸收、增加外排或将盐离子区隔化在液泡中,进而降低细胞质中的盐离子浓度,关键问题是排盐,B不符合题意;C、施氮肥只能增加植株的徒长,却不能提高抗逆能力,C符合题意;D、使用延缓剂与抗蒸腾剂都是帮助植物提高逆境的措施,可减少植物水分的散失,提高作物抗旱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C。47.下列关于竞争性抑制剂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A.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结合B.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的C.抑制剂与酶非共价键结合D.抑制程度只与抑制剂浓度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竞争与酶的同一活性中心结合,从而干扰了酶与底物的结合,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的作用。【详解】A、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结合,进而与底物竞争酶活性中心,使酶促反应速率下降,A正确;B、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的,因此当底物浓度增加时,能缓解竞争性抑制剂引起的酶活性下降,B正确;C、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的,因此抑制剂与酶的结合为非共价键结合,C正确;D、抑制程度与抑制剂浓度有关外,还与底物浓度和酶与抑制剂的亲和力有关,D错误。故选D。48.关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描述哪项不正确()A.腺嘌呤的摩尔分数等于胸腺嘧啶的摩尔分数B.DNA双螺旋中碱基对位于外侧C.二股多核苷酸链通过A与T或G与C之间的氢键连接D.维持双螺旋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氢键和碱基堆积力【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结构中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碱基互补配对,即A=T所以腺嘌呤的摩尔分数等于胸腺嘧啶的摩尔分数,A正确;B、DNA双螺旋中碱基对位于内侧,B错误;C、DNA分子中A和T,G和C碱基互补配对,通过氢键相连,C正确;D、维持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性碱基堆积力和氢键,D正确。故选B。49.自由组合和连锁的本质区别是()A.自由组合的F2出现四种表现型;完全连锁的F2只出现两种表现型B.自由组合的F2的分离比符合9:3:3:1;连锁的F2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C.自由组合的基因存在分离:连锁的基因没有分离D.自由组合的非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自由组合的F2出现四种表现型;完全连锁的F2可出现两种或三种表现型,A错误;B、自由组合的F2的分离比符合9:3:3:1;连锁的F2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但这不是两者的本质区别,B错误;C、自由组合的基因存在分离,不完全连锁的基因由于发生部分交换,也可发生分离,C错误;D、自由组合的非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即适用于独立遗传的基因,而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D正确。故选D。5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在一个孤立的人群中有一种比例很高的遗传疾病的最好解释是基因漂变B.在一个孤立的人群中有一种比例很高的遗传疾病的最好解释是基因流动C.适应性强的个体后代在下一代中的比例较高的最好解释是基因突变D.适应性强的个体后代在下一代中的比例较高的最好解释是基因漂变【答案】A【解析】【分析】遗传漂变(基因漂变)是小的群体中,由于不同基因型个体生育的子代个体数有所变动而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所生子女数目不尽相同,致使子代的等位基因数发生改变,在处于相对隔离状态的小群体中会产生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一般来说,种群越小,遗传漂变就越显著。可见遗传漂变也是造成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详解】AB、遗传漂变(基因漂变)是小的群体中,由于不同基因型个体生育的子代个体数有所变动而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所生子女数目不尽相同,致使子代的等位基因数发生改变,在处于相对隔离状态的小群体中会产生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一般来说,种群越小,遗传漂变就越显著。可见遗传漂变也是造成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A正确,B错误;CD、适应性强的个体后代在下一代中的比例较高的最好解释是自然选择,CD错误。故选A。二、多项选择题(共15小题)51.以下关于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核心酶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核心酶可以不与DNA结合B.核心酶能够识别特殊的DNA位点C.核心酶具有聚合酶活性D.核心酶不能在正确的位点起始转录【答案】ACD【解析】【分析】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研究得最清楚的是大肠杆菌RNA聚合酶。该酶是由五种亚基组成的六聚体(α2ββ'ωσ)分子量约500000。其中α2ββ'ω称为核心酶(coreenzyme),σ因子与核心酶结合后称为全酶(holoenzyme)。【详解】A、RNA聚合酶的核心酶由α2ββ'ω构成,如果是全酶再加上σ因子,σ因子是起到识别吸附DNA上的启动子,所以RNA聚合酶的核心酶可以不结合DNA分子,A正确;B、核心酶是起转录作用,σ因子是起到识别吸附DNA上的启动子,不参与转录,B错误;C、核心酶是起转录作用,具有聚合酶活性,C正确;D、核心酶只能使已开始合成的RNA链延长,而不具备起始合成活性,所以核心酶能够催化以DNA为模板合成RNA,但不能在正确的位点起始转录,D正确。故选ACD。52.某种植物花色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酶原、酶2、酶3分别由R、I、P控制。下列哪种基因型的植物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白花所占比例最大()A.IIRRPP B.IiRRPp C.IIRrPp D.IiRrPp【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详解】ABCD、酶原、酶2、酶3分别由R、I、P控制,则白花的基因型是ii、--rr--,白花性状和基因P/p没有直接关系,分析时可不考虑P/p基因,只考虑I/i、R/r两对基因。则A项中前两对基因是IIRR,自交子代中白花的比例是0。B项中IiRR--自交,子代中白花基因型只有ii(比例是1/4)。C项中IIRr--自交,子代中白花基因型是IIrr--(比例是1/4)。D项前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IiRr,根据基因自由组合,IiRr--自交,子代中白花基因型是ii(比例是1/4)和I-rr--(比例是3/16),总比例是7/16,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53.哺乳类特有的表皮衍生物是哺乳类的毛,关于哺乳类的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与羽毛属于同源结构B.毛囊由表皮与真皮构成C.毛的髓质相对而言比较致密D.竖毛肌由交感神经支配【答案】ABD【解析】【分析】较粗的毛发多数有髓质。动物毛的髓质一般很发达,连续不中断;人毛的髓质大多不发达,而且往往中断。毛尖部和囊毛无髓质。不同动物毛的髓质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详解】A、毛是表皮角质化的产物,与爬行类的角质鳞片及鸟类的羽毛是同源结构,A正确;B、毛囊简单的说就是包围在毛发根部的囊状组织,是用来生长毛发的皮肤器官。毛发的根部在真皮乳头层里时是被内、外毛鞘包围的,外毛鞘又被结缔组织细胞包围形成口袋状,其内层是上皮组织性毛囊,外层是结缔组织性毛囊,内层与表皮相连,外层则与真皮相连,即毛囊由表皮与真皮构成,B正确;C、不同动物毛的髓质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不一定都是比较致密的,C错误;D、立毛肌,又名竖毛肌,是与毛囊有关的一种平滑肌。立毛肌由纤细的梭形肌纤维束所构成,其活动受肾上腺素和交感神经支配,D正确。故选ABD。54.对下丘脑分泌GnRH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属于肽类激素B.其分泌呈脉冲式变化C.经腺垂体促进性腺活动D.直接促进性腺活动【答案】ABC【解析】【分析】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轴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HPG)中,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而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详解】A、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化学本质是多肽,属于肽类激素,A正确;B、脉冲式分泌是指在短时间内,激素分泌量发生突变,然后又迅速恢复正常的分泌水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呈脉冲式,这是因为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性腺激素,再作用于性腺,使其分泌性激素,性激素反馈地作用于下丘脑,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呈脉冲式,B正确;C、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促进性腺活动,C正确;D、下丘脑分泌GnRH不能直接促进性腺活动。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HPG)中,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D错误。故选ABC。55.脊椎动物中呼吸系统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关于各个纲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尾两栖类外鳃作用大于内鳃B.蛙在冬眠时使用负压呼吸C.爬行类成体仍然有鳃呼吸D.哺乳类左右肺叶数量不相等【答案】AD【解析】【分析】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过程中,呼吸器官类型与结构、呼吸方式及呼吸道的分化均逐渐复杂和高等。【详解】A、有尾两栖类终身有尾,尾较长侧扁,适于游泳,幼时通过鳃呼吸,外鳃作用大于内鳃,A正确;B、青蛙非冬眠时以肺呼吸为主,以皮肤呼吸为辅;冬眠时则以皮肤呼吸为主,B错误;C、爬行类成体用肺呼吸,C错误;D、哺乳类左右肺叶数量不相等,左肺有上、下叶,右肺分为上、中、下叶,D正确。故选AD。56.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贡献,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如果采用生物合成的方法制备青蒿素,下列哪些方法可行()A.通过添加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来增加青蒿素产量B.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增强青蒿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C.克隆青蒿素编码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青蒿素D.构建含有青蒿素合成酶基因的YAC,通过发酵生产【答案】ABD【解析】【分析】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手段可用于提高植物中天然产物的合成与积累。【详解】A、添加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可增加青蒿素的合成原料,提高合成速率,能增加青蒿素产量,A正确;B、随着参与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各种关键酶基因不断得到克隆,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在植物体内促进青蒿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从而提高青蒿素合成速率,B正确;C、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故克隆青蒿素编码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不能纯化青蒿素,C错误;D、青蒿素是青蒿植物细胞的一种代谢产物,可构建含有青蒿素合成酶基因的YAC,通过发酵生产青蒿素,D正确。故选ABD。57.四种兀鹰,甲乙丙丁,皆是吃动物尸体为生,其中甲视觉极为敏锐,乙嗅觉特别发达,丙嘴喙特别锐利可轻易啄破动物尸体,丁消化能力特佳,胃酸能溶解大块骨头,如果两种不同兀鹰同在一起觅食或进食,下列组合所代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组合较丙丁组合有利于在非洲大草原找到食物B.甲丁组合较乙丙组合有利于在非洲大草原找到食物,并有效的利用所找到的食物C.甲丙组合较甲乙组合有利于在非洲大草原找到食物,并可快速的利用所找到的食物D.乙丁组合较甲丙组合有利于在非洲森林地区找到食物,并有效的利用所找到的食物【答案】ABC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四种兀鹰皆是吃动物尸体为生,均为腐生动物,甲视觉极为敏锐,更容易寻找到食物;乙嗅觉特别发达,能通过嗅觉快速找到食物;丙嘴喙特别锐利可轻易啄破动物尸体,能更快速食用食物;丁消化能力特佳,胃酸能溶解大块骨头,能充分消化食物。【详解】A、甲视觉极为敏锐,乙嗅觉特别发达,两者组合能通过视觉和嗅觉快速找到食物,故甲乙组合较丙丁组合有利于在非洲大草原找到食物,A正确;B、非洲大草原地域辽阔,视野宽阔,视觉极为敏锐的甲在非洲大草原可充分发挥其视觉优势,甲丁组合较乙丙组合有利于在非洲大草原找到食物,并有效的利用所找到的食物,B正确;C、甲乙组合有利于在非洲大草原找到食物,但不能快速有效地利用食物,故甲丙组合较甲乙组合有利于在非洲大草原找到食物,并可快速的利用所找到的食物,C正确;D、视觉极为敏锐的甲在森林里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而嗅觉特别发达的乙可在森林里快速找到食物,故乙丁组合较甲丙组合有利于在非洲森林地区找到食物,并有效的利用所找到的食物,D正确。故选ABCD。5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微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的元素B.铁是一种微量元素C.一般情况下,生物体内铁含量高于镁D.某些有毒的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极低,甚至有的用常规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都难以测出,但是它们又是生命活动过程必不可少的【答案】ABD【解析】【分析】大量元素是构成有机体的必备元素,在有机体内所占比例较大,一般指在有机体内含量占体重0.01%以上的元素;微量元素指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且为生物体所必需的一些元素。【详解】AB、微量元素指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且为生物体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如铁、硅、锌、铜、碘、溴、硒、锰等,AB正确;C、铁为微量元素,镁为大量元素,故一般情况下,生物体内铁含量低于镁,C错误;D、某些有毒的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极低,甚至有的用常规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都难以测出,但是它们又是生命活动过程必不可少的,如可溶性铜盐,D正确。故选ABD。59.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描述正确的是()A.一部分固定在生物体内的碳经燃烧后消失,从而使生态系统内碳总量降低B.大气二氧化碳可经陆生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经过食物网内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大气C.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可经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进入食物网,经过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水体D.水体中和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扩散而相互交换【答案】BCD【解析】【分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不断地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详解】A、一部分固定在生物体内的碳经燃烧后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从而使生态系统内碳总量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B、陆生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经过食物网内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大气,B正确;C、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物体内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进入食物网,经过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水体,C正确;D、二氧化碳通过扩散过程在大气和水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