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1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2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3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4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莅临指导!红旗中学501班师生林峰教师工作室红旗中学刘桂芳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自主学习(一)实践及其特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形式3、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探究辨析1、(2015年上海卷23)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A.人的精神活动B.人的理性行为C.人的日常生活D.人的存在方式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有哪些名言、俗语或事例可以证实“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课堂探究第1、2小组论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3、4小组论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5、6小组论证“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第7小组论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多个:①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②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因此认识的来源只有实践。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读书与实践相结合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海底基槽淤泥回流”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又是怎样得到解决的?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2014年10月份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安装到第15节,突然遇到海底基槽淤泥回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进行各种模拟、卫星扫描,还有气象潮汐分析,使用超级计算机,并针对“钢板覆盖”方案进行了详细讨论并于2015年2月开展基槽防淤清淤实验。2015年3月26日,E15沉管安装成功,建成2565海底隧道。遇到产生推动实践新问题新要求认识的发展提供促进实践的发展认识工具锻炼提高推动实践人的认识能力认识深化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现实结果思想观念为什么把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实践1.理论分析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认识——实践公式: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2、(2014年海南卷)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的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这表明()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我市有轨电车的建设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原理)方法论(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一方面坚持实践的观点,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