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散文阅读复习大全_第1页
中考语文 散文阅读复习大全_第2页
中考语文 散文阅读复习大全_第3页
中考语文 散文阅读复习大全_第4页
中考语文 散文阅读复习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大全

第一节散文的特点及分类

一、特点:

1、文学性(形象性):散文是i种文学体裁,借助人物、景物(意象、意境)表达思

想情感。

2、选材的多元性:散文选材非常广泛,可以多角度,多侧面选材,也可以跨时空选材,

信马由缰,但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所谓“形散神聚”。

二、分类:

1、咏物散文:通过对景或物的环境和外表特征的记叙和描写,反映景或物的本质特征,

进而揭示主题。咏物散文通常采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及托物言志、象征等表现手法,托

物喻人。

2、抒情散文: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或直抒胸意,抒发对人或事物的情感。多采用

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

3、哲理散文:通过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寓喻道理。

第二节咏物散文的阅读

[规律探讨]

1、整体阅读后,确定所咏之物。

2、分析判断作者围绕所咏之物选取了哪些材料,找出各部分选材作者的意图所在,从

而把握各部分材料与咏之物的关系,即哪些材料交待环境,哪些材料描绘所咏之物特征。

3、归纳、概括所咏之物所处环境及特征(表层与人格化特征)。

4、根据所咏之物的特征,结合作者议论(点睛之笔)找出物与人的精神或品格之间的

关系来把握主题。

[例文]《访兰》

[材料一]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

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

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

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

吧!”

[材料二]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

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

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材料三]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

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

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

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原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

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

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

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画龙点睛]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

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

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整体阅读]

1、整体感知本文所咏之物是什么?

2、围绕所咏之物作者选取了三个材料?请按文中材料划分,分别概述每个材料的内容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作者选取的三个材料有何意图?

[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分析,请你概括本文所咏之物的特征

5、根据所咏之物的特征结合文中画龙点睛的议论谈谈本文的主题。

[微观阅读]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

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

什么?

7、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练习一]《爬山虎》

①地锦,俗名爬山虎,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②那一年夏天我患脑血管病住进医院,生命虽无危险,但恢复期间的行走锻炼却是不胜

其苦的。医院内有一个草木蓊郁的花园,园的四周有上部开着花格子窗的矮围墙。在开头那

些忧伤灰暗的日子里,我每天抱着病饮恢的身子,腋下拄着双拐,绕着围墙根艰难而缓慢地

行走。

③有一天,我刚走不多远,使靠着路旁一棵梧桐树歇息,感到再难迈出一步。这时我无

意中朝围墙根投去一瞥,只见一株幼小的爬山虎爬在墙根上,绿绿的,虎虎有生气。我忽然

对它产生了一种不同往常的亲近感。我第一次如此贴近地凝视它。这才发现,它的绿莹莹的

枝蔓上长有卷须,卷须先端发育成小的吸盘,爬上墙壁后分泌粘液死死地吸附在壁上,植株

借以顽强地向前生长。这使我从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倾听到一种向前进

趣行的呼唤。

④这以后,我与爬山虎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我在围墙外拄拐绕行,它在围墙上攒劲前

行。无论是草露未晞的清晨,归鸟明啾的黄昏,还是月光如水的静夜,我绕墙行走时总是在

爬山虎前长久地伫立,和它作无言的亲近之谈,后来竟至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感。

尽管那年夏天酷暑难当,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蹿,出落得枝叶茂密,

绿茸茸地爱煞人。

⑤一日,几个顽皮孩子在围墙根”藏猫猫”,恶作剧似的将爬山虎的枝蔓从墙壁上拽下

来。当我发现悲惨地跌落在地上的爬山虎的时候,我想我的无言的朋友这回大概是完了。我

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将它的卷须上的被损伤了的吸盘重新提附在墙上,将被弄

得零乱不堪的叶片重新理顺。渐合的暮色中,我怅然回到病室。第二天红霞初露时,我来到

它身边,竟发现它的吸盘又不屈不挠地紧紧咬住了墙壁,它的叶子又那么鲜活亮丽,它的虎

虎有生气的卷须又在锐不可当地向前伸展。好样的!朋友。

⑥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我终于丢掉了拐杖,爬山虎也爬到一人

多高,覆盖在花格子砖窗上了。出院时,我和家人特意去同这无言的朋友告别,它的叶子已

经霜变红,耀如燃烧的火焰,真正成了大地上的锦绣。

1、根据作者的描写归纳爬山虎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作者忽然对一株幼小的爬山虎产生了亲近感,主要原因是()

A、爬山虎虎虎有生气,样子可爱。B、爬山虎枝蔓绿莹莹的,颜色鲜艳。

C、爬山虎长有卷须、吸盘,形状奇特。D、爬山虎顽强向前生长,催人奋进。

3、第④段中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前后照应的词语是

4、对下面句子加点动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从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爬山虎无言,”情感”是作者体会、

揣摩出来的)

B、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蹿。(描写爬山虎吸附砖墙很紧,赞扬它

顽强的生命力)

C、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描写小心翼翼的动作,表达作者对爬山虎怜爱的

感情)

D、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感慨岁月易逝,表达对夏天的留恋之

情)

5、作者是为什么把爬山虎看作成自己”无言的朋友"?

[练习二]《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

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

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

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

水分利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

—•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

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

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

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

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

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

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

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

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

[练习三]《峭壁上的树》

(1)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场被俘的

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2)①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捕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②然而,你并

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③生根、发芽、长叶……从此,

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

景。④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3)⑤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⑥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

轰顶。⑦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⑧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

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4)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

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5)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

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

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

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

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淡。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

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一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

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6)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了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

得为人们所不见。

(7)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

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

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吧!有了心,

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了!

1、第(2)段中“摇曳”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A.被风吹得来回摆动B.时常鲜活地闪现C.摇头晃脑D.摇摆动荡不安定

2、第(2)(3)自然段总共有八句话,请从中找出有关酸枣树生长环境的语句

_(只写序号)

3、第(5)段写桃树、梨树、杨树、柳树,对描写酸枣树起了作用。

5、对本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通过对峭壁上的酸枣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顽强生命的赞美之情。

B.为了更充分地表达感情,在人称的使用上,作者先用第三人称——“它”,而后,

又改用了第二人称一一“你”。

C.文中的酸枣树是自强不息的精神的象征,是真诚而没有嫉妒、纯朴而从不贪婪的高

尚品格的象征。

D.本文大量使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语句整散结合,整齐对称而又生动活

泼。

6、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7、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用横线在原文上标出。

8、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灵魂”,

其中加点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

9、写出本文的行文线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四]《金色花》

(1)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

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

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2)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3)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

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4)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

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

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5)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

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6)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

竟皱皱巴巳,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7)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

东西!

(8)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

奇迹。

(9)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

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

花?

(10)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

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

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11)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12)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

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13)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

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14)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

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

花。

(15)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16)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根据(4)一(7)段内容,写出开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

点。

①开花前仙人掌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3)—(13)段内容,概括出作者对仙人掌的所经历的四种变化。

3、作者在第(13)段中写道:”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

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请根据(3广(13)段内容回答下面两

个问题:

①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②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浅薄庸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篇咏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要揭示怎样一个道理?(用

文中话回答)

【练习五】《雨》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

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

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

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

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

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

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

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

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

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己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

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

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

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

写出了她的性格特征;把秋附比作,写出了她的性格特征。

2、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

(1)

(2)

(3)

3、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

4、文中划线句有何表达作用。

【练习六】《一朵早醒的桃花》

(1)残冬季节,世界颓败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灭。

(2)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落尽了叶子,苍黑的裸枝守着它丑陋的疤痕,但偻在荒秽

的角落,卑怯而孤寂。

(3)我想念一朵小花。

(4)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根枝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

至今它那轻柔的枝条还拂动我的记忆,使我舒畅难禁。

(5)那时天空正阴郁。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

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6)而这朵花却骤然开放了,它独自立在枝头,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命

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它张开纯真的眼睛,

看这寥落的小院,看满院的秽土和残枝败叶,看那白寂的墙和苍灰的楼房,它的眼色越过萧

索的棚栏,投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7)高邈的天空连同它覆盖下的万物冰冷地斜睨它,这朵早开的小花,它太小了,太

轻、太微弱了。

(8)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地红,

不掩不遮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上孤独地灿烂。

(9)它就在这一根丑陋的枝条上,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

的生命。

(10)它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声来,声音是那么甜柔新鲜,昏梦的枝条和上下的

根须都听到它这无所不在的声音。于是生命在粗糙的皮下波动、流淌,聚成苞蕾,又有一朵

开了,又一朵……一簇簇一团团的花,占领了所有的枝条。这些追随者,摹仿它的颜色和姿

态,拥有和分享着春天。

(11)于是引来一阵阵和暖的风,在它们的花瓣上亲昵地抚摸,把它们美艳的故事,四

处张扬。于招来一滴滴露珠,依偎着它们的娇播旋舞虹彩,于是引来一群群异乡的蜜蜂,围

绕它们嘤嘤飞鸣,倾听那些甜密的销魂的诉说。

(12)观赏者们群集而至,他们从灰袍中伸出头来,赞美说:这些春的使者,生命的先

觉者,领风骚的佳丽,真是三春第一红,百卉第一香啊!

(13)但那朵最早开放的小花此刻却隐没了,人们不认识它,不知它寄托在那个位置。

那朵站得最高的花不是它,那朵开得最帽赫的花不是它,那颗曾经被它染红的露珠,那只曾

经被它迷醉的蜜蜂,都不记得它。

(14)在这世界的一个季节里,它开放过一阵,最先孤独地红过、香过、美丽过,它自

己也没留下记忆,就消逝了。

(15)为此,我悼念它,这朵早醒的小花。

1、在第四段至第九段中找出最能概括“早醒的桃花”形象的词语是

2、“早醒的桃花”的“早醒”有什么意义:请从三方面来回答.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早醒的桃花”和“孤独”表现在哪里?

4、天空和白扬为什么“冰冷地斜睨”早醒的桃花?“毫不羞怯”表现了桃花怎样的精

神?

5、请分析第一、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第六段写桃花“张开纯真的眼睛”看外界,视觉是怎样变化的?

7、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早醒的桃花”象征意义。

【练习七】《石缝间的生命》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或者就只是一簇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

子,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簇瘦叶下自己生长根须,

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

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

的不可遏制。

③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

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

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

的根深埋在石缝狭隘的间隙里。它们默默地为攀登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

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

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④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

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

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的,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

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

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

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

由此,它们才能迎击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一片土地。

⑤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找最艰苦的环

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白已,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

得到升华。

⑥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

美学的,它具有如此震撼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1、阅读全文,指出“石缝间倔强的生命”为什么使作者“感动得潸然泪下”。

2、第②段中,作者赞美了无名野草“生命本能”的尊贵。这里的“本能”是指什么?

用文中的词句概括,不超过15字。

3、第③段中。作者从“蒲公英”的生长中感悟到生命“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

着”这句话在文中具体指的什么?(根据这段文字作概括)

4、第④段写“石缝间的松柏”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松柏的?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

松柏具有怎样的品质?

5、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起到什么作用?

6、作者在最后一段中指出“石缝闻的生命”是美学的。品赏全文,你认为“石缝问的

生命竹美在哪里。

【练习八】胡杨树

①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树。我完全被它惊呆、慑服,为它心潮澎湃而热血沸腾。真的,

平淡的生活中,很难有这样的人与事,让我能够如此激动以至血液中腾起炽烈的火焰,更别

说司空见惯的被污染的大气层玷污得灰蒙蒙的树了。这样的树却让我精神一振,一下子涌出

生命本有的那种铺天卷地推枯拉朽的力量来。

②这便是胡杨树!

③这样的树只有这大漠荒原中才能够见到。站在清冽而奔腾的塔里木河河畔,纵目眺望

南北两岸莽莽苍苍的胡杨林,我的心中感受到•种人未有过的震撼,如同那汹涌的河水冲击

着我的心房。

④塔里木河两岸各自纵深四十余公里,是胡杨的领地。前后一片绿色,与包围着它的浓

重的浑黄做着动人心魄的对比。这一片浓重的颜色波动着,翻涌着,连天铺地,是这晨最为

醒目的风景线。

⑤真的,只要看见这样的树,其他的树都太孱弱渺小了。都说银杏树古老,一树金黄的

小扇子扇着不尽的悠悠古风,能比得上胡杨吗?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胡杨就生存在这个地

球上了。都说松柏苍翠,经风霜不凋如叶针般坚贞不屈,能比得胡杨吗?胡杨不畏严寒酷暑,

不怕风沙干旱,活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烂又一千年,松柏抵得上它这三

千年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宁折不弯、宁死不朽的性格吗?更不要说纤纤如丝摇弯腰枝的杨

柳,•抹胭脂红取媚于春风的桃李,不敢见一片冰雪花的棕檬桂,不能离开温柔水乡的老榕

树……

⑥胡杨!只有胡杨挺立在塔里木河河畔,四十公里方阵一般,横空出世,威风凛凛。无

风时,它们在阳光下班然不动,肃穆超然犹如静禅,仪态万千犹如根雕——世上永远难以匹

敌的如此巨大苍莽而诡遹的根雕。它们静观世上风云变化,日落日出,将无限心事埋在心底。

它们每一棵树都是一首经得住咀嚼和思考的无言诗!

⑦劲风掠过时,它们纷披的枝条抖动着,如同金戈铁马呼啸而来,如同惊涛骇浪翻卷而

来。它们狂放不羁地啸叫,它们让世界看到的是男儿心是英雄气是泼墨如云的大手笔,是世

上穿戴越来越花哨却越来越难遮掩单薄的人们所久违的一种力量,•种精神!

⑧远处望去,它们显得粗糙,近乎梵高笔下的矿工速写和罗中立笔下的父亲皱纹斑斑的

脸。但它们都苍浑而凝重,遒劲而突兀,每一棵树都犹如从奥林匹亚山擎着火把向你奔来的

古希腊男子汉。

⑨走近处看,每一棵树的树皮都皱裂着粗粗大大的口子,那是岁月的标记,是风沙的纪

念,如同漂洋过海探险归来的航船,桅杆和帆上挂满千疮百孔,每i处疤痕都是一枚携风兵

雷的奖章。每一棵树的树的树干都扭曲着,如同剽悍的弓箭手拉开强劲的弓弩,绷开一身赤

铜色凸起饱绽的肌肉。每一棵的树枝都旋风般直指天空,如同喷吐出的蛇信,摇曳升腾的绿

色火焰。

⑩这样的树,饱经沧桑,参悟人生。它们把最深沉的情感埋在根底,把最坚定的信念写

在枝条,把要倾吐的一切付与飞沙走石与日月星辰。这样的树,永远不会和大都市用旋转喷

水龙头浇灌的树、豪华宴会厅中被修剪得平整犹如女人刚剪过发的树雷同。

⑪我会永远珍惜并景仰这种树!我摘下儿片胡杨树叶带回北京,那是儿子专门嘱咐我带

给他的。树叶很小,上面有许多褐色斑点,如同锈的痕迹,比柳树叶还要窄、短,甚至丑陋。

但儿子说北京没有这种树。是的,北京没有。

1、作者说,“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树”,作者认为这样的树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

简概括。

2、第⑥段说“它们每一棵树都是一首经得住咀嚼和思考的无言诗”,从文中看,作者

“咀嚼和思考”出了什么?请分条作答。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说“是的,北京没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请分析第五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练习九】《雪山向日葵》

①从雪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

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②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

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③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④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个下午,它给了那•大片向日葵足够的

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⑤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

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

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

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⑥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

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⑦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⑧呵,这是一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⑨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⑩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随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雪山脚下的向日

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11)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12)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⑬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

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

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

脑袋,没有丝毫诒媚的谦卑。

(⑷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雪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

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⑮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

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

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⑯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片向日葵林

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

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

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⑰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18)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⑲雪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株

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1.“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一句中“秘密”一词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

内容谈谈。

2.作者在⑩TM)段中,对雪山向日葵特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猜想,删去这些

内容行不行?为什么?

3.认真揣摩⑯段,并结合全文,说说作者通过对雪山向日葵的描写颂扬了什么精神?

4.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文章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第三节抒情散文的阅读

抒情散文的特点:融情至景,托物言情或直抒胸意。强调“触景生情,触物联想”,但

情与景、物之间不强调“喻”的关系。强调“联想和想象”,强调情感的直接抒发。多采用

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例文一]《雨具》

江南多雨。江南的路,也常常是雨天的路。

我读小学时,最早使用的雨具是•只箸笠。箸笠有锅盖那么大,箸笠下的我很小,斜风

细雨,我在田野上走着,像枚小小的图钉在桌面上缓缓移动。一阵狂风吹来,这枚图钉会

倾斜过去,箸笠下的我斜斜地立定不动,用全身力气顶住那一阵狂风。趁这机会回头看看,

我的母亲还站在雨中目送我上学,母亲的姿势,像在帮我用力顶住那一阵狂风。

我冲母亲一笑。我想我的笑容是灿烂的。

升入二年级时,我身体长高了一点,就改用一把布伞上学了。这种布伞很结实,上了桐

泊,毛竹伞骨根根粗壮,即使被风吹翻,也不必担心它会撑破。也正因为这一点,我的母亲

总关照我,过桥时•定要把伞收起来。村里有个孩子,也是使用这样一把布伞,过村外那座

石桥时突遇狂风,当时他只想着不能丢掉那把伞,死死抓住不放,结果连人带伞掉人河中。

幸亏他是会凫水的。

我从小是个听话的孩子。每当雨天经过那座石桥时,不论雨大雨小,有风无风,我都把

伞收起来,我想到这样做能使母亲放心,自己心里也很觉宽慰。

上高中时,我得到一把纸伞。这种伞不如布伞经久耐用,然而轻巧、美观,这正是我早

就希望得到的。伞面由多层丝棉纸经胶水粘合而成,伞骨细密、精致,所谓“千根骨子撑把

伞”,指的就是这种伞。我那把伞是桔黄色的,这也是我十分喜欢的一种颜色。想来那时.,

我已长成一位少年,也比较爱情物品,我的母亲才舍得给我买了这把伞。好几次我走在上学

的路上,天气时雨时睛,我那把伞也忽而撑开,忽而收起,心里无端地竟有一种喜悦。我并

且想象,今后我要走很远的路,我愿意只带很少的行囊,但必定夹着这样的一把伞,在路上

走。

我读高中时是住校的。我记得头两个星期的星期一,恰巧都是雨天,我是撑了雨伞出门

的。第三个星期一早晨起来,是个大晴天,我已走到外面,我的母亲却忽而出现在我面前,

两手臧在身后,含笑望着我,说:“你忘了带什么?”

我一愣,说:“伞么!可是今天是不下雨的。”

母亲依然微笑着,目光中正含着无限的期待,说:“今天是不下雨,可要是到了回家那

天,忽然下雨了呢?”

她把身后的一只手伸过来一一正是那把桔黄色的雨伞。

我这才记住,除了出门,回家也是要用到雨具的。

从那时到现在,过去了整整34年。今天我和母亲,被漫漫的江南路阻隔。

多年来我似乎一直在寻找一把桔黄色的纸伞。如果今天商店里还有那种伞出售,我一定

立即就去买来,然后选择一个雨天,撑着它,回去探望我那衰老的母亲。

[整体阅读]

1、本文“借物抒情”,所借之物是什么?围绕着所借之物,联想到几个材料?分别是

什么?

2、联想材料分别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微观阅读]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文题“雨具”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本文划分层次,并说出在结构上首尾有什么特点?

4、文中”我在田野上走着,像一枚小小的图钉在桌面上缓缓移动”这句话用了什么修

辞方法,有何作用?

[例文二]《坐看黄河》邓延康

①许多故事就那么流去了。

②物化的岁月,伸手可掬,每一掬却都已是过去。上一辈尚在感叹那些小去的孤帆远影,

排天的浪声已溅湿我们的青春衣衫。

③坐看黄河,看天上来的水,奔腾到海不复还。

④这个世界平静的东西太多了,山巍峨吧,可很肃穆;云飘逸吧,又显轻浮。于是有了

河,以一种沉重的流动,赋江山于活泼,给地球于血性,也让一种种生活有了千回万折的映

照,一个个时代有了波澜壮阔的象征。

⑤坐看黄河,我们无法无动于衷。

⑥这是一条曾让一个风云人物敬畏得不能泅渡的英雄河,这是一条当同名乐章响起就会

冲湿海外游子眼眶的母亲河,这是一条淹没过许多家园和梦想也滋润了许多沃野和希望的岁

月河,这是•条负载厚重的泥沙也负载粗犷的船工号子的生活河。

⑦我们已静坐不得徘徊不得,只能与她同行。

⑧我们在岸边看河,河在历史里看我们。

[整体阅读]

1、本文描写对象是什么?

2、作者由描写对象联想起那些方面的内容?请分点简述出来。

3、围绕上述几个方面,概括一下这几个方面深层的含义。

4、整合深层的含义的几项内容,分析本文主题。

[微观阅读]

1、选文第2节写道”上一辈尚在感叹那些小去的孤帆远影,排天的浪声已溅湿我们的青

春衣衫”,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本文主要写“黄河”,为什么又提到了"山"和"云"?

3、试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选文第6段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4、本文以"坐看黄河”为题,文章中又写“我们已静坐不得徘徊不得,只能与她同行”,

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练习一]《轻轻照耀》

冬日早晨,醒来时房里静得出奇。忽然水气蒙蒙的窗上出现一个影子,很快,我辨出那

是一只停在窗台的鸽子,正慢慢地拍着翅膀,而阳光把这组连续的动作映在窗上,很有点像

皮影戏。看着这鸽影,我心中泛起一丝喜悦,可说是欢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曾不解陶渊明为何能以如此轻松无

所谓的态度,来对待后人视作宝贵财富的东西,不管如何,这首《饮酒》诗充满着在夕阳下,

大自然宁静和谐的气氛中,对自由和欢乐的感悟。

几年来,我一直想探寻中国艺术直至东方艺术的精神实质。而我却没发现。这种精神的

所在原来竟离我如此之近,“它”是活生生的,那样自然而令人欣慰。它是那样不易被发现,

却在瞬间让你领悟了。这便是在今早的晨光中陶渊明的诗句给我的启示。

由此想到一个年迈的远亲,年轻时他经过商,据说相当成功,而现在却忙于照料满满一

阳含的花草和一只芙蓉鸟。听说他去世的那天还亲手浇了花,为鸟添了食,然后坐在躺椅上

静静午睡,直到家人发现他已过世。

我曾见过一张白石老人的画,那空空的画面上三尾的虾让我感到生命的欢乐。有一段时

间,每次看到那幅画,都一样打动我,并不异于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窗上的鸽影。

1、给第一自然段中的空白处填一个能准确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关联词语。

2、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给最后一自然段中的空白处填写一个成语。

形容形象逼真,跟活的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它”指代的是。

4、对这篇文章的线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窗上的鸽影贯穿全文B.以''欢乐”的感情贯穿全文

C.以对《饮酒》诗的分析贯穿全文D.以对艺术的思考贯穿全文

5、在文中作者表达了对生命的看法,这些看法主要有两点,请按要求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填空。文字不得超出方框规定的字数。

①作者在文中认为,所有艺术的精神实质就是人类对□□□□□的探索与理解。

②文末以白石老人的画与文首晨光轻轻照耀中的窗外鸽影相呼应,构成蕴涵本文□□的

人生感悟图。

[练习二]《心中的芦苇》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

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

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

芋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A(摇撼摇动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

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

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可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

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

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遂成千古绝唱。涧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

写下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

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易水之滨,悲凉的旋律中,荆轲①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王的不归路,他抽后的芦花,

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

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

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

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是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一一那里,茂密的芦苇像

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苇,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B(消

失弥散弥漫)。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虫唱。宁静,温和,

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缓缓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

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

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编织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

苦、孤独、浓醇、率直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

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嘀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人是孱弱②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

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思想形成人

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注:①荆轲:战国末刺客。因刺秦王赢政未遂被杀。②孱(chdn)弱:瘦弱,软弱。】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⑴瘠土()⑵涟漪()

2、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在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A”、

“B”两处。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与第⑤段内容相照应的两个句子。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⑴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

⑵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5、请简要概括第⑥段的内容。

6、俗话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而文中作者却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

气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说说你的理解。

[练习三]《听泉》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

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应为

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

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

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

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

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了水中,随泉而流,

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

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

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1、本文主要写了几部分内容?

2、作者“听泉”联想到哪些内容?

3、请用横线在语段中画出能表现“我”心灵之旅和心灵净化过程的句子。

4、请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听雨后的一点感受。(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和语言美)(40字

左右)

【练习四】《水中的蓝天》

开车从莺歌到树林,经过一个名叫“柑园”的地方,看到几个农夫正在插秧。由于太久

没看到农夫插秧了,再加上春日景明。大地辽阔,使我为那无声的画面感动,忍不住下车。

农夫弯腰的姿势正如饱满的稻穗,一步一步将秧苗插进水田,并细致敬谨的往后退去。

每次看到农人在田里专心工作,心里就为那劳动的美所感动。特别是插秧的姿势最美,

这世间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向前的,惟有插秧是向后的,也只有向后插秧,才能插出笔直的稻

田;那弯腰退后的样子,总使我想起从前随父亲在田间工作的情景,生起感恩和恭敬的心。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

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

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

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

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

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从竿

头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

就更完美了。

“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

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农人退后插秧,是前进,还是退后呢?

甲得从前在小乘佛教国家旅行,进佛寺礼拜,寺院的执事总会教导,离开大殿时必须弯

腰后退,以表示对佛的恭敬。

此刻看着农夫弯腰后退插秧的姿势,想到与佛寺离去时的姿势多么相像,仿佛从那细致

的后退中,看见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

“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儿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的实践着。

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

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

从柑园的农田离开,车于穿行过柳树与七里香夹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间溪

流一样明净,好像刚刚在佛寺里虔诚的拜过佛,正弯腰往寺门的方向退去。

空中的蓝天与水中的蓝天一起包围着我,从两颊飞过,带着音乐。

1、农民弯着腰倒退着插秧的形象使作者产生了许多联想,请你细读全文,然后说说作

者都联想到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劳动的美”,请你写一个排比句,描绘一下你生活中所

见到的“劳动的美”的形象。

3、本文的题目含义丰富,请你结合全文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

4、本文表达出作者对农民怎样的感情?

【练习五】《空山鸟语》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

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

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

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

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

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

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

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

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

瞭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

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

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

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

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

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

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

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暖!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

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

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

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

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鹏鸿呢?忽断、忽续、忽近、

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鹅鹄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鹦鹄呢!鹏鹄该是

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

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

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明B!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

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

——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

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

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还要做些什么呢?

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那儿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2、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摘抄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3、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写出作者感到“悒郁”和“怅然”的原因。

4、你怎样理解第⑤段中作者的“梦境”?

5、文章开头说“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结尾说“我想做一只鸟,在

山中”,试联系全文说明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四节哲理散文的的阅读

哲理散文特点:借事借物说理,强调“寓理于事物”带有“寓言”的特点。

例文一:《枯枝与鲜花》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

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

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

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他们原来就是浑

然一起的。

④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⑤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

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匕被荒草吞没。

⑦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在第③段中,作者写枯树和牵牛花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2、通过“枯枝与鲜花”的特征分析,你认为“枯枝与鲜花”各有何寓意?

3、文章在结尾说:“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你觉得作者从枯树和鲜花的生命现

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例文二《玫瑰树根》

①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

②那里有髅黑的蠕虫,黑色绳索似的植物根,颤动的亚麻纤维似的地下水的细流。

③据说还有别的:身材比晚香玉高不了多少的土地神,满脸胡子,弯腰曲背。

④有一天,细流遇到攻瑰树根,说了下面的一番话:“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的,我从来没

有见过呢。谁见了你都会说,准是一头猴子把它的长尾巴插在地里,扔下不管,径自走了。看

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掌会它优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