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十篇_第1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十篇_第2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十篇_第3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十篇_第4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十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十篇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教材第3637页。所呈现的内容是学生学习8和9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练习课,图中所支配的企鹅活动情境,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学问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课是第一次出现带大括号和问号的图画式应用问题。要让学生在理解主题图图意的基础上,说一说图中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在肯定的情景画面中解决应用问题,稳固8、9的加减法。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深厚,大部分学生对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有极大的兴趣。经过两个月的常规培育,学生有好的听课习惯,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肯定的观看问题和发觉问题的能力。学生也基本上已经理解8、9的加减法的意义,但对于首次出现的大括号比较生疏,不简单理解其意思。对南极的状况有少数学生有些了解,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企鹅的生活状况。

三、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理解问题情景中的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2、学会做相关的加减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解决简洁的数学问题;2、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

的能力,体验与人合作、沟通的欢乐;

2、通过本课学习,培育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信念和士气。

四、教学重点

1、对括号和问号的理解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

结合图和图中括号、问号对图意的理解。

六、教具预备

1、多媒体课件、小圆片

2、试一试中的两张表格。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授师:同学们,开学快两个月了,你们跟老师在一起快乐吗?〔快乐〕

师:我也特别地快乐,做梦都想跟你们在一起。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美梦,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共享吗?〔想!〕老师梦见,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老师跟你们一起乘坐热汽球飘到了南极!一到南极,你们跟老师一样,都兴奋极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可爱的企鹅〔板书课题:可爱的企鹅〕。你们舍命地呼唤企鹅,想和企鹅交朋友。可企鹅们没有马上容许,而是要我们共同努力,答对了它们的问题才跟我们交朋友!你们有信念答对吗?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教学目的:

1、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地铁中的数学问题。

2、培育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前预备:

1、以小组为单位对南京地铁作调查,收集有关信息。

2、学生预备计算器,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坐过地铁,乘坐地铁你有什么感受?

生:舒适、快捷。

生:爽!

生:坐得时间短,还不过瘾。

师:课前同学们都分小组收集了南京地铁的有关信息,请每一小组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收集的信息。

各小组代表汇报,并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信息,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图片中附相关的文字数据〕

配音: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于20xx年9月1日正式开通,地铁全线是从迈皋桥站到奥体中心站,全长21.72千米,南北向穿越南京主城区。从迈皋桥站到奥体中心站,一共有16站,15个区间。地铁票价根据这样的标准来定价:1—7个区间内票价2元;8—11个区间票价3元;12—15个区间票价4元。

师:通过介绍,你又知道了哪些有关地铁的数学信息,在四人小组内沟通一下。

学生商量并沟通。

出示下表

共设:16站台〔有15个区间〕

票价:1—7个区间内票价2元;

8—11个区间票价3元;

12—15个区间票价4元。

师: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看,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数学问题,南京地铁中就蕴含着很多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地铁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南京地铁1号线线路图〕

师:围绕乘坐地铁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成员商议 一下。

生:从小行站上车到奥体中心站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生:用5元钱从小行站到红山动物园站,一个来回够不够?

生:地铁从迈皋桥站行驶到奥体中心站,全程要多少分钟?

生:地铁一天运营多少趟?总共能载客大约多少人?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把问题分类。

师:我们一道来讨论其中几个数学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购票问题,好吗?

[评析]在数学学习中,提出数学问题有时比解决数学问题还重要。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提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加的意识,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索和创新精神。

二、解决实际问题

1、购票问题。

师:假如我们乘地铁从小行站出发,到新街口站需要买几元的票?到红山动物园呢?〔2元,3元〕

师:除了用现金购票,我们还可以刷卡,这样可以更廉价一些,这节课我们只讨论用现金购票的问题。

师:给你2元钱,乘地铁从小行站出发,你可以坐到哪些站台下车出站?

〔同桌先相互说说再汇报〕

师:同样给你2元钱,乘地铁从小行站出发,最远能到哪一站下车出站?你是怎样想的?

生:往西走最远可以到奥体中心站,往北走最远可以到鼓楼站。

〔课件演示地铁从小行站分别到奥体中心站和鼓楼站走过的路程〕

师:从小行站出发一共可以到达多少个不同的站台下车出站?

师:假如给你2元钱,你能从哪一站坐到哪一站下车出站?

学生在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全班沟通。

2、乘车时间问题。

〔课件模拟演示地铁运行状况〕

配音:每天早晨6:30分,分别从迈皋桥和奥体中心两个底站同时相对发出第一班列车,以后每隔7分钟再发一趟列车。地铁对于时间的把握惊人的精确,每一站之间行驶2分30秒,每一站停靠30秒,迈皋桥站、南京站、鼓楼站、新街口站四个大站停靠45秒。晚上9:40分同时从两个底站相对开出最终一班列车。每列车有6节车厢,平均每节车厢载客约200人。

整理成表

运营时间:早晨6:30分发出第一列车,晚上9:40分发出最终一列车。

发车间隔:每7分钟发出一列车。

每个区间行驶时间:约是2分30秒。

每个站台停靠时间:每站停30秒。〔迈皋桥、南京站,鼓楼,新街口等四个大站停45秒〕

每列车: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一趟平均载客200人。

师:假如这个周末爸爸妈妈有空,你最想让爸爸妈妈带你乘地铁去哪儿?乘车途中需要多长时间?

解决短距离和长距离各1个时间问题,让学生拿出计算器来算列车行使时间。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演〕

从小行站出发奥体中心站下车从小行站出发红山动物园站下车

算式:150×3+30×2150×11+30×10+15×3

=450+60=1650+300+45

=510〔秒〕=1995〔秒〕

510秒=8分30秒1995秒=33分15秒

3×3=9〔分〕

9分-30秒=8分30秒

师:假如这位同学乘坐的是早晨8点从小行站出发的地铁列车,大约什么时刻能到达红山动物园站?〔8点33分15秒〕

3、客流量问题。

师:小组内商议 并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1〕从早晨6:30分发出第一列车到晚上9:40分发出最终一列车,地铁公司一共发了多少列次车?〔262列次〕

〔2〕地铁列车一天能载客多少人次?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小组代表板演。

生1:晚上9:40分是21:40分

21时40分-6时30分=15时10分

15时10分=910分

910÷7=130〔列次〕

130×2+2=262〔列次〕

答:一共发了262列次车。

生2:200×6×262=314400〔人次〕

答:地铁列车一天能载客314400人次。

[评析]让学生经过商量与沟通,进展学生的观看能力和数学思索,从而培育学生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胜利的喜悦。

三、总结评价

师:正因为地铁运行的快捷、方便、载客量大,大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我们南京已经开工建设了地铁2号线。,将来还要建地铁3号线、4号线……〔课件出示2号线、3号线……规划蓝图〕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收集来的一些南京地铁的数学信息讨论了有关购票、时间和客流量等方面的问题,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去讨论自己感兴趣的其它数学问题。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一、教材分析

《跳绳》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一节新授课,本课是在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8的加减法教学的。学生基本把握了简洁的说和算。

二、学生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0-10并把握了7以内的加减法,已具备了解决一些简洁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这个班的学生大部分上过学前班,数的组成也基本上知道;大部分的学生会看图说算式。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培育学生提出相关的加减法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沟通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并把握“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依据实际情境列出算式,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培育学生的数感。

3、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索和语言表达能力。

4.初步养成认真观看、主动思索、仔细倾听、大胆沟通的良好学习习惯。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把握计算方法。

难点:能用“8〞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实行情景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图,鼓舞学生认真观看、主动思索,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说出算法,把握8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二〕创设情景引入。

〔三〕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1、认真观看图,从图中你发觉了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并解决

〔1〕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能列算式解决吗?

〔2〕你能说一说算式中各数字的含义吗?

〔3〕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能给大家讲讲吗?

〔4〕依据刚刚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还能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吗?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吗?

〔5〕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3、师写算式学生猜算式表示的意义。

4、“8〞的组成。

学生动手操作将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

5、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看情境图,结合给出的算式3+5=□进行沟通。

练习

1、课本练一练1、2题。

2、手指游戏:同桌两人进行,要求两人的手指合起来是8个。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么样?

〔五〕作业布置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教学分析:

这一课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把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鼓舞学生独立思索、大胆尝试,从而对数学的本质产生新的领悟。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减8的减法,并能简洁应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探究十几减9、减8的退位减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培育擅长思索、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网络〕

第二环节:探究算法,解决问题。〔多媒体〕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多媒体、网络〕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创设情境:“小朋友都喜爱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打靶飞镖的游戏。〞依据学生打出飞镖的数量提出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15-9=这一问题。〞由此导入新课在这里我转变教学情景,把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店买铅笔的情景,设计成学生熟识而又感兴趣的打靶飞镖游戏,把游戏搬到课堂上,让孩子亲身参加,真实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最终这一情景设计的转变在教学反实践中到达了课堂气氛更为强烈突出的教学效果。

第二环节: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探究十几减9、减8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独立思索15-9的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索,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沟通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小组沟通:这一环节依据借助网络的教学探讨让小组合作具体化,组内沟通不流于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培育擅长思索、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因此我在让学生把预备好的算法依次说给组里的小朋友听的时候,提出了具体要求,沟通时留意:〔1〕说的小朋友尽量说清晰,让每个人都听懂你说的意思〔2〕留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过的方法就不要重复等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在听与说、议与思的互动过程中,查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育优化的意识,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四种重点方法,在对于是非区分能力较弱的一年级学生给他一个思索的空间但做出正确的引导,即表达教师主导又让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最终形成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4、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尝试练习15-8=?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

这一环节,是以一个小兔把萝卜的故事贯穿始终通过“小兔背萝卜〞“送小兔回家〞一系列的故事发生进展过程中进行〔17-9〕的基本应用训练、拓展思维训练等。

既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又让他们在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气氛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媒体设计思路:

多媒体整合点:利用多媒体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情境,一环接一环的故事,似乎一集集的动画片吸引着学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轻松理解新知。

网络整合点:我请了几位教学资深的领导、老师来帮助我审核这堂课,但由于地域、以及平常班主任工作的繁忙我们真的很难有时间聚在一起商量,这的确让我感到麻烦,后来我利用了我们和平区教师博客进行沟通研讨,在这里我发表了我的教学设计,很快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回复点评,这样麻烦的问题几乎不成问题,而且也让更多的老师参加进来,后来我经过三次试教,多次网上研讨,多方面改良,最终今日承载着众多老师的智慧走到了全国大赛。

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常态教学的整合:本课我选择的不是网络运用自如,很有网络发挥空间的特别课例,而是一堂普一般通再常态不过的计算教学课,而它所表达的整合作用却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新课标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全新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学视野。

在此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感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到这里。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6和7的组成》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新课程《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6和7的分与合"。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评价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把握0-10各数的读写法。通过学习2-5的组成,对分与合有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看、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8、9、10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习,初步培育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育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娴熟地把握6、7的组成,进一步加深对6、7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观看、思索、语言表达,探究简洁的规律,初步培育学生自主探究、有序思维及创新意识。

3、培育学生间相互沟通、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本节课的教材编与"2-5"的组成相似,新内容以具体实物分成两部分为支撑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边分边想,从而学会6的分与合。这样初步渗透有序地分的思想,以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试一试"创设小兔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过动手分一分、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自主合作沟通,归纳出7的各种组成。想想做做采纳多层练习的游戏形式对6、7的组成进行稳固深化。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自己探究并把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有序地分一分、有条理地说一说。

二、教学和学法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究简洁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阅历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阅历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阅历和生活或学习用品的演示、观看、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小棒、小球、彩旗、卡片等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究中抽象学问,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重视新旧连接,铺垫迁移,启发探新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肯定的数学活动阅历和学问的积累。因此本节课,我利用学问的迁移规律,以学生的已有学问阅历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境的情境,引导学生把"2-5"的组成中学到的本事运用到"6-7"的组成中去,实现了温故引路,启发探新的效果。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为分散本节课的难点作了铺路搭桥的作用。"7"的组成,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进一步调动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也使他们在轻松开心的环境中把握学问,完成学习任务。

〔三〕细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希腊普罗塔尔说:"头脑并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把火把点燃;只有兴趣,才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内驱力,也才是参加学习的动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舞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究,去发觉,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剧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心情,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欢乐变"苦学"为"乐学"。

〔四〕营造融洽和谐环境,激发创造潜能

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节课里,我重视敬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确定他们的一切努力,赞扬他们思索的一切结论,爱护和激励他们全部创造欲望。给学生参加学习的时间,给学生思索问题、发表言论的时间,让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潜意识的进展。

三、教学程序。

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磁性黑板、小棒、小球、彩旗等。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老师和你们已经做了"2-5"的分与合的游戏,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

课件演示:

唐老鸭博士自我介绍:我是唐老鸭博士,你们看,这里是数学王国,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数学王国呢?但是要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你们能闯过三关,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

学生每答对一题,老师就送一个五星

新课的开始,设计了一个闯过三关,才能进入数学王国的课件,它形象生动的演示,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又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多媒体将旧知生动再现,每答对一题就送出一面彩旗,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利于后面的教学。

〔二〕探究新知〔▲进入第二关〕

1、学习6的分与合〔揭示课题〕

〔1〕师生合作操作

师:看!五颜六色的彩旗,谁来数一数一共有几面?〔6面〕,6面彩旗分在两只手里,可以怎么分?

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分一分,其他用6根棒小棒代替彩旗也分一分,数一数。

接着就让学生说说这样就表示6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6?

〔多媒体同步演示6的分法的图片与分合式。〕

这一环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边分边想,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轻松开心的环境中学会6的分与合,起到了培育能力,进展智力的作用。

〔2〕唐老鸭博士是让小动物按这样的顺序分的,请小朋友从左往右观看,看这样分好吗?为什么?

〔3〕填写课本第32页相应的部分

学生沟通后订正填写,师板书

这一设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洁有条理有序的思索,进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习7的分与合

〔1〕小组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们真聪慧,小兔也想和大家一起来做分与合的游戏,并且带来了很多智慧星,看谁表现好,想嘉奖你们。

请每两个小朋友分为一组,拿出预备好的7个小球,分一分,想一想,7可以分成几和几?

学生操作后小组商量

汇报,让两名学生上台汇报分的状况,其他学生评判,并口述7的分合式。

〔2〕填写课本第32页相应的内容

依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我创设小兔和小朋友一起分与合的游戏情境,并嘉奖他们智慧星,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又通过用小球分一分,数一数,继而说一说、写一写,这样又培育了学生操作、观看、表达等能力,还提高了学生间沟通、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多层练习,稳固深化〔▲进入第三关〕

1、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把合起来是6的两张卡片用线连一连,再把上面的数合起来是7的红花连起来。

2、拍手游戏

创设小鸟衔来一个数的情境,指导学生玩拍手游戏。〔师生间拍手,学生间拍手〕

师:××生1:×××

如:67

生:××××生2:××××

3、出示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让学生弄清题意,试着完成,再用数字卡片集体订立。

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不同的角度,采纳不同的形式对6-7的组成进行稳固、深化。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加学习活动,轻松开心地把握了新学学问。借助多媒体又营造出活跃、融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练中有乐,乐而见效。

4、综合练习

支配唐老鸭博士和小朋友做"贴数游戏"。学生预备好数字卡片,老师进行电脑操作〔显示唐老鸭博士出数〕学生上台贴数,最终,唐老鸭博士说话了;小朋友们,直棒看来你们都闯过了三关。欢迎你们进入数学王国。

这个游戏综合4、5、6、7的组合,配以悦耳的音乐,使小学生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锤炼思维,既复习旧学问,又为后继学习作了铺垫。最终支配唐老鸭博士的话,对学生产生激励的.作用,同时我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促使学生思想得到了升华。表达寓出思想教育于数学中。

四、评价分析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我紧紧抓住学问的系统结构,通过逐个突破、及教学媒体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因本人水平,在说课和备课的过程中,确定存在很多缺乏,这有待我以后继续努力,不断探究。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6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学问特别重要,必需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受与他人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育学生主动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究与创造的欢乐。

4、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根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表达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问。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呈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学问和阅历,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索,自觉地构建学问,学会计算方法。

2、鼓舞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索,并与同伴沟通,亲身经受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胜利的乐趣。

3、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定是多样的,教学中应敬重学生的想法,鼓舞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确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7、关于学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表达:

1、在具体情景中经受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究的胜利、学习的欢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索、进行独特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沟通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敏捷、好玩的练习,稳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进展。

8、关于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节日开心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㈡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爱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受探究学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把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㈢课堂练习,稳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稳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育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㈣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学问把握、技能提高、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培育与进展方面的状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缺乏,不断进步。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阅历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支配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育学生的观看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整时时针、分针所在的位置

教学具预备: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示及相关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嘀嗒……)

再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

2.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钟表,钟表有着各种不同的样子,(圆的、方的、扇形的……)钟面上还有丰富的学问,你们想知道吗?

二、整合问题:

1.说一说,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学问内容?

2.今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三、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拿出学具钟,说说在钟面上你都观察了什么?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同桌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汇报)

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1)时针、分针、12个数(数一数)12个大格、一些小格(秒针)

(2)师拨动按钮,生说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顺时针)

四、总结归纳

1.认识整时

(1)师:听闹钟又响了,文文还在睡懒觉呢。(出示情境图)

快告知文文,如今是什么时刻了,再睡下去,她会迟到的。

(纠正7点说成7时)

(2)师:再说说这些是什么时刻?(出示图片)8时、3时、6时

生观看这些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生汇报: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整时的常用方法8时、3时、6时(文字表示法)

(4)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法:8:003:006:00

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见过?(电子表示法)

(5)怎样用电子表示法记录时间?(同桌互练)

五、拓展应用

1.找朋友(头饰)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别找错呀。

2.拨钟表说时间。(同桌互做)

3.过一小时是几时?(出示图片)生思索动手操作

六、升成创新

出示缺少时针的钟面,分针指向12.问:这是几时,你想让它是几时,怎么办?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8

一、把握教材

1、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分类的第一课时。

2、教材地位:分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学问的基础。本单元的“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本节课选取学生熟识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整理房间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阅历,在动手实践和合作沟通中学习分类,把数学学问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材通过一个信息窗“乱七八糟的房间〞引出“怎样整理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受分类的过程,学会按肯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比一比、议一议等活动,形成初步的观看、分析、比较、表达的能力,培育合作沟通的意识。

情感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洁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4、教学重点:经受分类的过程,学会按肯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5、教学难点:学会将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6、教具预备:课件、学具袋〔分别装图片、豆子〕

二、敏捷选择教法

本节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展开教学,为实现教学目标,敏捷合理地选择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创设法

《课标》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学生留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本节课开头我采纳了猜一猜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并要不得将小礼物嘉奖给今日表现最棒的同学,引导学生给小礼物归类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主要内容通过多媒体、分组商量、动手操作、掌声鼓舞等方式表达开心的教法。在练习时,开展竞赛的游戏活动、采纳美观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2、引导探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期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觉者、讨论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殊剧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我在设计导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产生问题,产生疑问,激发起学生剧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学问打下了很好的开头。教学法新知时,让孩子们自己探究,通观看未整理的房间谈感受,引出问题“怎样整理呢?〞,在小组内说想法,动手圈一圈、画一画,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互相商量分类的结果。再让学生通过观看整理后的房间,使学生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练习中,让孩子们动手整理文具盒,开放题让小组同学议一议,分工合作,将袋子中的豆子挑出来,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把握了分类的技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发觉者、讨论者、探究者〞,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有利于培育他们主动探究精神。

3、联系生活法

《课标》中强调数学学问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理念。在教学中我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分类的学问,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用处,创设生活情境:用课件出示乱七八糟的未经整理的房间,和整理后整齐、美观的房间。在剧烈的对比之中,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学问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学问就能改

变我们的生活,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在练习中,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分类摆放物品的现象,整理文具盒、图片,把豆子进行分类等生活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4、多媒体教学法

本节课两次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在新课教学中,通过幻灯片出示未整理的房间和整理后的房间,运用了直观教学,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中通过观看、比较,形象而直观地感受到整理后的房间整齐、美观,使人赏心悦目,使用方便,便于清理,体验到分类给生活带来了好处。`

三、培育能力说学法

教师的教还有赖于学生的学,“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我特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育和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1、实践操作法

本节课多次创设让学生参加操作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中运用学具,让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实践,通过圈一圈、涂一涂、分一分、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受了分类的过程,把握了按肯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沟通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进展,充分表达了在“做中学〞的新理念。

2、学习商量法

商量法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加深理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商量。引导学生对“你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这个问题充分发表见解,在练习的比一比中,先学生议一议怎样给豆子进行分类,并在竞赛后相互沟通评价各自的方法,在分一分的活动中让学生互相商量如何将图片进行分类,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给学生的思索、探究与表达留下较大的空间,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和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培育了学生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了表达能力。

3、观看发觉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发觉了房间很乱,需要整理,使学习分类的新知成为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感情和需求上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到达主动发觉新问题,探究新知,进而到达理解和把握新学问的目的。再让学生看整理后的房间,不仅整齐美观,而且使用方便,从而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优化组合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学生都有一种剧烈的表现欲望,好奇心、好胜心强,都认为“我是最棒〞的。针对这一特点,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水平阅历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来吸引学生,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为此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们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大家想知道吗?看,这是什么?〔教师一边贴一边让学生认,贴完后〕告知同学们老师要把这些小礼物分别嘉奖给今日表现最棒的小朋友,然后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来把这些小礼物分一分,归一下类。让不同分法的同学说说分

法,为什么这样分,使学生初步感受分类的意义,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与束缚,而是感到好玩,全身心投入,学习主动性高涨,课堂上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师:小明同学最近搬新家,他想邀请大家去参观他的新居,瞧,这就是他的房间,〔多媒体出示教材主题图〕看到小明的房间,你想说什么?假如你是小明,你预备怎样整理?

2、商量沟通,动手操作

学生在小组内说想法,动手圈一圈,画一画。学生沟通反馈。说一说怎样整理,为什么这样整理?请二名学生上台,一人说一人贴图片。经过你们整理后的房间会是怎样的呢?多媒体出示整理后的房间。看了这两张图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3、小结:通过整理房间,你们学会什么?

这一环节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多媒体教学,培育了学生观看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表达,使表达在观看、思维、想象、沟通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意义,分类给生活带来方便,同时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就有数学。充分表达《课标》中强调的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阅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学习的新理念。

〔三〕稳固进展,体验分类在“一切为了学生的进展〞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练习,使练习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让学生把所学学问转化成技能。

1、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的家里或其他地方有没有分类摆放的状况?

2、运用所学学问整理自己文具盒,比一比看谁整理得又快又有条理,学生独立整理完沟通评价整理过程。

这一练习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思索、沟通的空间,使学生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养成有条理思维的习惯。

3、练一练中的1—3题

〔1〕第一题,涂一涂〔把会飞的动物涂上色〕,先指导学生看书,在小组里说一说有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会飞,它们有什么特征,再让学生动手涂一涂,最终引导学生把剩余的动物进行分类。

〔2〕第二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启发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水果和蔬菜。

〔3〕第三题,分一分,让学生将1号学具袋里的图片进行分类,分别装入青蛙玩具盒、文具盒、服装鞋帽袋中,把同类的图片装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再进行小组间相互检查分的结果,互相评价。

4、比一比

让孩子们将2号学具袋里的黄豆、绿豆花生仁、蚕豆挑出来,〔小组合作,先议一议怎样分,比一比哪一组分得快〕。竞赛后让学生互相沟通评价,使学生明确获胜的缘由是小组分工合作,把握技巧,从多中挑少,小中挑大。这一综合练习使学生体验分类技巧,让全部学生参加学习,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学会共享,体验到与人合作的欢乐,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四〕、课堂总结

1、你觉得今日谁表现得最棒,为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今日同学们都表现得很不错,学会了按肯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给事物进行分类,把握了分类的方法。让我们用强烈的掌声为今日的表现喝彩。

〔五〕、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回家后用今日学过的方法整理自己的房间。

板书设计:

分类

学习用品玩具穿的体育用品

图片略

我依据新课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用图片直观形象呈现教学内容同,使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含义,把握分类的方法,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懂得应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9

11减几是小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节,内容包括预备题、例1到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11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学习有关11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操作、沟通中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4、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验到胜利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在观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操作、沟通中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教学难点:

主动思索,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把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在教法上力求表达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问。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学问和阅历,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2、鼓舞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索,并与同伴沟通,亲身经受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胜利的乐趣。

3、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定是多样的,教学中应敬重学生的想法,鼓舞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确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关于学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表达:

1、在具体情景中经受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究的胜利、学习的欢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索、进行独特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沟通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敏捷、好玩的练习,稳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进展。

教学过程: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应用学生以往学过的学问设置问题,让学生知道用17-5的方法计算11-5是不行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商量算法,再沟通得出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对比沟通的机会,使学生在沟通中不断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练习过程中应用添圆列算式以及摘苹果游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加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同时到达稳固新知的作用。

最终对学生在学问把握、技能提高等方面作全面的总结。

我采纳的复习题是和新课亲密相关的,几加几等于11、11减1再减几、用10减几再加1,这些都是新课要用到内容。在引入新课的时候我采纳问题引入法,从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入手,让学生知道用以前的方法,也就是从散的里面减不够,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0

我的教学内容是“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是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第5页上的内容。

1.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首先通过客厅里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观看、比较,认识长短和高矮;接着通过找一找、比一比,体会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感受长短和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教学重点是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是把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关键是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而且比较的结果都是相对的。

2.本课时是入学后的第二课时,小朋友对小学学习生活还不熟识,还不习惯,简单“坐不住〞。因此,我努力营造一种开心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如,通过小熊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发觉客厅的数学隐秘;用小故事来串联“想想做做〞的题目;通过“发觉奖〞、“合作奖〞“秩序奖〞等奖项的颁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课堂中始终洋溢着轻松开心的学习气氛。

3.由于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会分辨物体的长短、高矮,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关于长短、高矮的感性认识,可以说学生对长短、高矮有了肯定的初步认识。因此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在观看客厅里有了些什么东西后,就直接让学生找东西来比一比,然后再用到了书上的小图来稳固比较的方法,并指导学生用√或O来表示。另外,我的教学在关注学问性学习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如找一找、剪一剪、搭一搭、排一排等〕,让学生探究、体验比较的方法,培育认真观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找身边的物体进行长短、高矮的比较,排排队等活动,让学生获得用数学的体验;而“帮小熊解决疑问〞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到厨房比大小、轻重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观看四周事物。课后布置的调查实践作业是为了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指导者也不再局限于教师;学习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书本,可以是整个世界。了解本校的最高建筑,了解我国和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和最长的河流,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培育学生喜爱学校、喜爱祖国和放眼世界的美妙情感。

教学目标:

1.初步培育学生观看的习惯,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2.使学生联系生活阅历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

3.培育学生初步的推理和推断的能力。

教具预备:课件,小熊头饰,“秩序奖〞“发觉奖〞“合作奖〞的小奖状,吹塑纸条,2张幻灯片。生预备小剪刀,胶水,可以搭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小朋友,今日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呢?〔师戴好小熊的头饰〕

你们好,我是小熊,今日我邀请大家到我的好朋友小莉家去参观一下秀丽的客厅,你们想去吗?

二、指导观看,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