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人教B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1教案_第1页
高一数学(人教B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1教案_第2页
高一数学(人教B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1教案_第3页
高一数学(人教B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1教案_第4页
高一数学(人教B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1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教学根本信息课题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学科数学学段:高一下班级高一教材书名:?数学必修第四册?B版出版社:人教社出版日期:2019年8月教学设计参加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姜涛北师大二附中实施者姜涛北师大二附中指导者李梁西城区研修学院课件制作者姜涛北师大二附中其他参加者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异面直线成角的概念,了解空间中线线垂直的含义.2.理解线面垂直的概念,学会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3.初步运用线面垂直的概念和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线面垂直的概念和判定的理解,难点是运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引入〔一〕学问回忆1、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可以分为: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为相交直线,没有公共点,包含平行和异面两种状况,从是否共面的角度可以分为共面直线和异面直线,共面直线包含平行和相交两种状况.2、等角定理:假如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3、两条相交直线所成角: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不大于直角的角的大小即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特殊两条平行直线所成的角为.〔二〕问题探究4、思索探究:如图在正方体中与异面,与也异面.(1)直观上,你认为这两种异面有什么区分?(2)假如要利用角的大小来区分这两种异面,你认为该怎样做?回忆复习前面学过学问,为新课学习铺垫.问题思索探究,启发同学思索异面直线成角的概念.新课〔一〕线线垂直的概念1、空间中异面直线的成角:如图,假如,,是空间中的两条异面直线过空间任一点分别作与,平行或重合直线,,我们把与所成角的大小叫做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2、空间中两条直线所成角的取值范围:.空间中假设两条直线所成角为直角,那么称它们相互垂直。空间中两条直线与垂直也记作:由定义可知:.3、思索探究下面问题:思索(见上图):在正方体中(1)直线与所成的角为多少度;(2)直线与所成的角为多少度.(1)(2)〔二〕线面垂直的概念4、如何来定义空间中一条直线和平面垂直呢?生活中也有许多线面垂直的例子,比方旗杆和地面是垂直的.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假如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相互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它们唯一的公共点P叫做垂足.由定义可知:.〔三〕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5、请同学们思索如何来推断直线和平面垂直呢?探究:问题1.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能检验旗杆竖直地面吗?由定义可知需要检验地面上任意一条直线都与旗杆垂直,操作起来太麻烦,不太简单实现.问题2.假如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此直线是否和平面垂直?举个例子,如下图,虽然一条直线和面内一条直线垂直,但是明显不能和该平面垂直.问题3.假如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此直线是否和平面垂直?如下图,假如该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都垂直,也不能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6、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定理:假如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图形语言可以如下图,符号语言为定理的证明留待后续的学习中同学们学习了空间向量的学问后再来做具体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也给出了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在平面内找两条相交直线与直线垂直。辨析:下面表达中其中正确的有:①假设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垂直;②假设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垂直;③假设直线垂直于梯形的两腰所在的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梯形所在平面;④假设直线垂直于梯形的两底边所在的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梯形所在平面.个个个个辨析:①中假设两条直线为平行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不肯定与平面垂直,所以不正确;②由定义可知正确;③中直线与梯形的两腰所在直线垂直,两腰相交,那么由判定定理知与梯形所在平面垂直,所以正确;④中直线与梯形两底边所在直线垂直,两底平行,那么不肯定与梯形所在平面垂直,不正确.应选B.梳理线面垂直定义、定理,我们可以得到判定线面垂直的两种方法.方法总结:方法一借助定义:假如一条直线垂于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那么此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方法二借助判定定理:假如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此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明确线线垂直概念,为引入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做预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同学探究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例题例1有一旗杆高,在它的顶点处系两条长的绳子,拉紧绳子并把它们的两个下端固定在地面上的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始终线上〕.假如这两点都和旗杆脚距,那么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为什么?我们依据题目中的信息,画出几何图形,如下图,旗杆,两绳长,且不共线,那么确定平面α〔即地面〕.又由于,,那么,,,所以.从而旗杆OP与地面垂直.例题1是线面垂直的实际应用,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挖掘问题的实质,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几何语言,利用勾股定理,推证旗杆所在直线与地面上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将问题解决.例2如下图,在四棱锥中,侧棱,,底面是平行四边形,与交于点.求证:.例题2要求我们证明,关键在于在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直线垂直.证明:如下图,由于底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是的中点,由于,所以.同理而,,所以.例题2是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应用,通过证明线线垂直,得到了线面垂直.例3如图,在四周体中,是的中点,和均为等边三角形,,.求证:. 例题3要求我们证明,运用判定定理,我们可以找到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其垂直。证明:如图,连接.由于为等边三角形,为的中点,所以.由于和为等边三角形,为的中点,,,所以.在中,由于,所以,即.由于,所以.练习1:如图,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不同于A、B任意一点.求证:BC⊥平面PAC.证明:由于PA⊥平面ABC,,所以PA⊥BC.又由于AB是⊙O的直径,所以BC⊥AC.而PA∩AC=A,,所以BC⊥平面PAC.我们对练习1进行引申探究:引申探究1:假设练习1中其他条件不变,作AE⊥PC交PC于点E,求证:AE⊥平面PBC.题目中要求同学们证明AE⊥平面PBC,同时条件中增加了AE⊥PC,只需在面内再找到一条直线与AE垂直即可。具体证明过程:证明:由练习1知BC⊥平面PAC,又由于AE⊂平面PAC,所以BC⊥AE.由于PC⊥AE,且PC∩BC=C,,所以AE⊥平面PBC.我们将上述问题进一步探究,引申探究2:假设引申探究1中其他条件不变,作AF⊥PB于F,求证:PB⊥平面AEF.通过前面问题的逐步探究,我们不难得到下面的证明证明:由引申探究1知AE⊥平面PBC.由于PB⊂平面PBC,所以AE⊥PB,又AF⊥PB,且AE∩AF=A,所以PB⊥平面AEF.例4如图,所在平面外一点,且,点为斜边的中点.〔1〕求证:;〔2〕假设,求证:.〔1〕证明:由于,为斜边的中点D,所以.连接.在中,为斜边的中点,那么..所以,所以.又,所以.

〔2〕证明:由于,为的中点,所以.又由〔1〕知,所以.,,所以.练习2如图,菱形的边长为,,,将菱形沿对角线折起,得到三棱锥,点是棱的中点,.〔1〕求证:;〔2〕求三棱锥的体积.〔1〕证明:由于是菱形,,,中,,,所以.又是的中点,所以,,由于,所以.由于,,所以.

〔2〕解:中,,,,所以,由〔1〕得,所以.此题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找到三棱锥的高,同时也需关注折叠过程中变化与不变化的量.例5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侧面是正三角形,且,是的中点.〔1〕求证:;〔2〕当的值等于多少时,.〔1〕证明:由于,即,由于,所以.又知为矩形,那么,,,所以.又,所以.又由于侧面是正三角形,是的中点,所以.,,因此.

〔2〕解:设,,那么.由于,所以,从而,由〔1〕知.当时,那么,又为的中点,所以.即,解得,所以当时,.例题5是立体几何学问的综合运用,也请同学们课后仔细反思体会.通过例题1,联系实际问题逐步把握判定定理的使用.例2是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应用,意在引导同学查找线面垂直的条件.例3启发同学借助平面几何的学问查找到线线垂直,从而证明线面垂直.练习1和它的两个探究问题,在条件转变的状况下,引导同学始终关注判定定理中的成立条件,关注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转化.例题4借助平面几何中的学问,利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解决问题.练习2把前面所学过的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和本节课线面垂直建立联系,培育同学前后全都的思维习惯过程.例题5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