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背影》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背影》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背影》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背影》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背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背影朱自清儿女眼中的父亲10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30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40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0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他的散文以文笔洗练、语言秀丽箸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其作品题材可分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背得美文三百篇不愁笔下无佳作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1、交卸2、奔丧3、狼藉

4、簌簌5、典质6、赋闲

7、颓唐8、琐屑

xièsāngjí

sùfùtuísuǒxiè

生字词差使踌躇

栅栏蹒跚chāichóuchú

yūzhàpánshān字词补充举箸zhù看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惨暗淡,不景气。

4.失业在家。

5.短时间停留。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7.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狼藉簌簌惨淡赋闲勾留迂祸不单行触目伤怀情郁于中琐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请找出本文的文眼。3、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试着各拟一个小标题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整体感知理清文脉整体感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2、请找出本文的文眼。背影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3、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整体感知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试着各拟一个小标题难忘背影再现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思念父亲望父买橘父子分别别后怀念背影

一、(1)思念父亲点出背影二、(2-6)回忆往事描绘背影三、(7)思念父亲怀念背影线索划分文章结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1、阅读第一自然段,第一次“背影”起什么作用?2、阅读二三段自然段,思考:(1)、“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2)、第二三自然段起什么作用?点题的背影1、作者第一次提及的背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点题2、引出下文对背影的回忆3、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___怀念a:祖母死了

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思考1、“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祸不单行家境惨淡2、归纳:第二三自然段起什么作用?①交代“背影”的背景,②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即家境的悲凉),③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

解读“背影”

齐读4-6段

赏析刻画与惜别的背影

解读“背影”

(4-6段)1、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2、哪些语句描写了父亲的外貌穿着?有何作用?3、找出文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动作,并分析其作用。(精读第6段,细细揣摩,圈画,批注,说说哪些词语打动了你?)4、为什么要写得这样详细?作用何在?5、“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真的“很轻松”吗?

刻画背影1、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烘托这个背影——侧面烘托2、哪些语句描写了父亲的外貌穿着?有何作用?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作用:①穿戴可以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②可以与父亲给我买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情感,有利于理解文章主旨。3、找出文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动作,并分析其作用。(精读第6段,细细揣摩,圈画,批注,说说哪些词语打动了你?)(1)外貌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祖母刚去世,黑色有哀悼的意味,同时也反映了家境的困顿,与全文气氛一致。(2)动词的表达效果。

“攀”写手的动作,既写出月台的高、陡,又写出父亲爬月台时的吃力;

“缩”是写脚的动作,写出父亲年老体衰、动作迟缓、努力攀爬的样子;

“倾”是写身体的动作,写出父亲努力爬上月台的样子。

这些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3)形容词的表达效果。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

父亲走平路尚且如此艰难,上下月台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为下文父爱的表达做了很好的铺垫。

刻画背影3、找出文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动作,并分析其作用。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如走、探、穿、爬、攀、缩等准确地描摹出了年老体胖的父亲爬过月台时的艰难、笨拙、费劲的情状,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生动地表现父亲为替儿买橘不辞劳苦的至爱深情。

刻画背影4、为什么要写得这样详细?作用何在?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所以写得这样详细。作用:此处集中刻画,把情节推向了高潮。5、“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真的“很轻松”吗?①其实不仅不轻松,还很吃力。只是因为

父亲因为尽到了照顾儿子的责任而感到满足欣慰而感“很轻松”。②“……似的”表示“看似……,其实不是”父亲故作轻松,宽慰儿子。这也表现了父亲深挚的爱。1、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2、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惜别背影再现背影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惜别背影1、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课文写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反应加以烘托。作用:补充说明背影动态,深化主题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

①照应开头,引人回味。②这个“背影”寄托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沉的思念。③写思念,是为了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③深化文章主题。2、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再现背影感受父爱探究:语言描写、体会情感(爱在言中)1、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2、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5、他走了几步,回国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5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真的认为此事“不必难过”吗?他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不是。面对解职失业和丧母的父亲心里比儿子更加悲苦和难过。可是,当他看见儿子难过得流泪的时候,却强抑巨大悲痛,反过来安慰儿子,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是多么深切。(既是安慰儿子,也是自我安慰)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别人送他不放心,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体现了对儿子深切的关怀。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给儿子路上吃。南方方言,“橘”与“吉”同音,因而橘子就有了“吉利”之意,民间有出行送橘子的习俗。父亲买橘子,代表着他对儿子“一路平安”的良好祝愿。父亲为什么要买橘子?父疼子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5、进去吧,里边没人。——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事事都为儿子着想。写作提示:要善于用朴素的语言写出深挚的感情;选材,也要善于选择那些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素材。<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4>进去吧,里边没人。

朴素的言语中包含着深挚的爱子之情,平淡的话语里蕴含着不舍的离别之情。丰富的感情并不是要由华丽的词藻来充实,情到最真处,往往是一两句简单的家常话,朴实不虚假。

在写作过程中,朱自清除了写父亲买橘子看到的背影这件事情外,还写了为儿子做了哪些事?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我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托茶房写作启示:叙事要详略得当一笔带过非常简略读“背影”,读懂作者1、在父亲忙这忙那,处处照顾我的时候,我有怎样的想法?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2、作者当时的想法和现在的想法有变化吗?3、文中一共几次写到“我”流泪?请同学们找出来,品一品,说说每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在父亲忙这忙那,处处照顾我的时候,我有怎样的想法?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聪明”是反语,表现不理解父爱的自责之情。

父亲讲价钱,嘱托茶房,都是出于爱心,可是自己对父爱竟理解不到,自以为是,觉得比父亲还高明,实在是太傻了!2、作者当时的想法和现在的想法有变化吗?(1)过去——对父亲的爱,儿子起初并不以为然,对父亲随时都要加以保护的姿态毫不领情,甚至是厌恶和拒绝的。(2)现在——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的自责与悔恨。这里的暗笑与“泪很快流下来”形成鲜明的对照,也是父爱之重与“我”的不谙世事之轻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哪里流泪具体描写流泪的句子流泪的原因泪中包含的情感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的眼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接到父亲的信后记挂着父亲现在的情形为父亲的离开理解了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爱为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担忧、思念依恋、不舍感动悲哀,伤心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北京浦口浦口徐州3、文中一共几次写到“我”流泪?请同学们找出来,品一品,说说每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小结

人生是一场盛大的相逢,可是有相逢就有别离。作者与祖母,是死别,与父亲,是生离。人生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家境颓唐,父亲前途未卜之时?望着父亲的背影渐渐淹没在人海,再也无迹可寻时,作者的眼泪又来了。也许是为自己对父亲的不理解而懊悔,也许是对父亲的不舍,也许是对父亲此去为生计而奔波的疼惜。总之,在此刻,作者对父亲的情感由最初的不以为然,毫不领情,甚至是厌恶和拒绝转而为感动、理解、疼惜、懊悔。资料补充: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名“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1923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现在,我们再来理解文中所写的第四次流泪。第四次流泪——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原因——接到父亲的信后,记挂父亲现在的情况。情感——思念、后悔、谅解、担忧小结

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矣”,对作者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将要到来的诀别呢?八年之后,作者已为人父,父亲身体也大不如以前,重新再看父亲的时候,作者就多了一份理解。与父亲的恩怨,只是淡淡地一笔“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写得多的还是对父亲老境的那种隐隐的痛以及父亲的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你读出了什么呢?想见父亲的热望。对父亲身体的担忧。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课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怜爱父亲,父子情深。父子情深

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面对面的看一眼,不再隐藏彼此,也不只在文章里偷偷的写出来,什么时候我才肯明明白白的将这份真诚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向你们交代得清清楚楚呢。

——三毛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

《目送》

这是一首让我们永远吟唱的歌……当我们走进《背影》世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亲情相拥,血脉相连,我们还看见了一个人生的轮回---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背影!我们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留下怎样的一个背影!

作业布置读了《背影》,我们感受到那如山的父爱。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亲(或母亲)肯定也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想一想,哪一些背影给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写一篇小作文,400字以上。1.简洁:

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除了夹入了一些文言词语以外,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