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勤勉三中ARE教学九年级(上)语文勤勉博学·知行合一学习目标2.理解本文的批驳思路。1.准确把握作者批驳的观点和主张的观点。1.给加点字注音慨叹kǎi玄虚xuán诓骗kuāng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诓骗:说谎话骗人。渺茫:本课是指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摧残:使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2.词语解释: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2.文体链接

(1)杂文: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

(2)驳论文:通过反驳对方观点来阐明自己论点的议论文。

基本论证方法: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

直接批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间接批驳:用正面立论的形式,即提出一个与对方论点争锋相对的观点,通过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正确性,从而间接宣告对方观点不成立。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他是浙江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学反馈

写作背景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中国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却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还有人甚至“求佛菩萨来保佑”。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也发表《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主义论调。资产阶级走狗文人,也一口一声狂吠“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

自学反馈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有些甚至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下了这篇文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敌论点:

课文作者摆出的敌方论点和论据是什么?研究分享【探究活动一】敌论据:

(1)两年前总自夸“地大物博”“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选自30年代的御用报纸(2)不久不再自夸只希望“国联”“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演讲

(3)现在求神拜佛怀古伤今1934年,由反动政客戴季陶和军阀段祺瑞发起,一些国民党官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保佑。1.思考:敌论点与论据中论述对象有什么变化?说说敌论证过程中的错误在哪儿?敌论点中:“中国人”敌论据中:

“我们”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指全体中国人民,范围大。仅是国民党反动派等一小部分中国人,范围小。【探究活动二】☆如何找批驳的“突破口”(齐读3~5段)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求神拜佛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突破口是信“地”信“物”是“他信”是“自欺”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驳论证)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自信力研读赏析为彻底驳倒敌论,作者还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用哪些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从古以来现在都有“脊梁”研读赏析“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请你根据自己的了解为第7段中“……的人”注解举例。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如毕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人。指那些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人。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谭嗣同、玄奘、法显等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面立论,间接反驳敌论点。这一类人们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作者是怎么证明正面论点的?间接反驳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关汉卿。英勇献身,追求真理,谭嗣同。劳动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如毕昇、李时珍。反对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岳飞。你能举出一些具体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口号。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1年9月至12月,曾发生三次规模很大的学生请愿运动。研读赏析经过论证,关于“自信力”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两年前总自夸“地大物博”不久不自夸只希望国联现在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

以偏

概全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古至今有“脊梁”

敌论点己论点敌论据己论据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驳敌论证正面立论结论研读赏析本文批驳敌论时,针对“自信力”仿造了两个词“

”、“

”有力地嘲讽、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本质和嘴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