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1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2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3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4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二〕

学问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进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认识到图形之间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推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法学法:

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以下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预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索,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觉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预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商量。〔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进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6、提问: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假如这2个三角形不是完全一样的,还能这么摆吗?你还有什么新发觉?

三、稳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确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四、课堂小结:今日大家能过拼、摆、剪对过去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有了更多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自由拼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沟通,让学生发觉各种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充分进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出示随堂练习题进行稳固练习,对学生解答不全面的地方给予帮助。

本节课还存在许多的缺乏之处:

1.是否要限制学生用基本图形的个数还值得探讨。

2.要将“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分清晰。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拼出的是图案,一部分学生是用小图形拼出了大的图形。假如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第44-45页“乘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把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进展初步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受与他人沟通多种算法的过程。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5+36-48-49+06+410-59-32+85+43+4

2、编数学问题:

〔1〕加法。

例如:我有3枝铅笔,又买了2枝铅笔。一共有几枝铅笔?

3+2=5〔枝〕

〔2〕减法。

例如:原有7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7-3=4〔个〕

二、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都坐过公共汽车,留意公共汽车到站时,会发生什么状况?〔车会停下,有人下车,有人上车〕如今,我们一起来玩“乘车〞的游戏,好不好?

板书:乘车

三、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学习连加

请学生表演: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

当学生表演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人?并列式:2+3当表演全结束时,让学生依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如今汽车上有几人?

列式:2+3+2=7〔人〕取名字:连加

〔二〕活动二:学习连减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

让学生依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还剩几人?

列式:7-3-2=2〔人〕取名字:连减

〔三〕活动三:加减混合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

让学生依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如今车上有几人?

列式:5-4+3=4〔人〕取名字:加减混合

四、稳固练习: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目标确定的根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版〕》在第一学段关于“数与代数〞提出了这样的目标: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教材分析

教材将“第几〞放在“比多少〞一课之后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3.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学问。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仔细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独立思索、合作沟通、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体验,真正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分。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它们的区分;培育

学生的观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

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评价任务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它们的区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

学生能独立仔细观看并主动发言。

环节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说一说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谁排第几

2、说出某某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完成目标一〕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沟通,准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实践应用稳固新知1、做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一题〔完成目标二〕

2、多媒体演示全家福,让学生自己说谁排在第几

3、做练习四第1题和第2题

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它们的区分

〔评价目标二〕环节四

课堂小结课外延长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复习回顾,总结学问。

板书设计

第几

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

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某个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道理,并懂得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难点: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十进制〞换算关系。

教学策略与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留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的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阅历,但是对人民币缺乏清楚、系统的认识: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学问的高度;有购置阅历,但在支付方式和购置策略上欠敏捷。学生虽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主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

师: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2人小组说一说。

引入新课,板书:人民币

〔设计意图:力图从学生所唱过的歌曲《一分钱》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

⑴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那些币值的人民币?

⑵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

⑶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区分人民币的币值。

全面认识人民币:

⑴4人小组活动〔师为每一小组预备模拟人民币〕

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币,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元钱的?

⑵指名汇报:生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

⑶展示第47页的人民币全图,问: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a.生: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的放在一起。

b.师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沟通,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育他们的表达、倾听、留意力、观看力。〕

兑换游戏:

师出示物品及标价:

橡皮:一角尺子:一元

问:买这两样文具可以怎样付钱呢?

2.同桌商量、沟通

3.汇报:

生1:用10个1分可以买一块橡皮,因为10个1分是1角,1角是10分。

生2:用10个1角可以买一把尺子,因为10个1角是1元,1元是10角。

4.师小结,板书:1角=10分

1元=10角

5.出示学习卡,问:3角=〔〕分5元=〔〕角

20角=〔〕元70分=〔〕角

6元=〔〕角80分=〔〕角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学问融入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张扬学生的独特和创造性。〕

〔四〕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还想不想做活动啊?

生:想

⑴师生兑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几张面额为2角钱的?

同桌沟通,共同找出能换几张。

生:5张

⑵生生兑换:拿你们手中的模拟人民币,买一把小刀要1元1角,有几种付钱的方法?

a.4人小组沟通商量

b.小组汇报:生1:用一张1元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2:用五张2角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3:先拿十张1角的,再拿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⑶小组义卖活动:4人小组活动,两名同学拿自己的学习用具义卖,其他2名同学用模拟人民币购物。

⑷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要买文具和有益的的书籍,养成勤俭节省的好习惯。用过钱后要洗手。

〔设计意图:重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之上,通过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学会使用人民币。〕

〔五〕稳固拓展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拓展活动。

后续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用符号示意万以内的数的大小,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把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育学生的数感及估计能力。

3、通过活动培育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总结并娴熟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开学已经好几周了,你们想不想出去转转,边玩边学呢?老师听说今日有个商场周年店庆,有优惠活动,咱们一块儿去看看吧!〔课件〕

二、1、购置电器

〔1〕师:啊,这里是电器商场,品种还真多,老师决定买一整套电器带回去,大家能帮我将每种电器中最廉价的挑出来吗?请写下来吧!〔课件展示,学生选做,然后指人回答〕

生:1084元>982元;3756元846元;389元982Ⅱ:37568463891725>809>387>345>99

师:排在后面的小动物可不愿意了,谁能说说这样排顺序的理由,劝说这些动物们?〔指人回答〕

生:……〔点击课件给予鼓舞〕

3、图书馆的难题

〔1〕师:离开了动物园,猜猜老师带你们去图书馆。不过,图书馆可不是马上能进去的,得做出门口贴的题目才行!〔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

Ⅰ: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Ⅱ:最小的四位数是〔〕

最大的四位数是〔〕

师:过关了,进馆看书吧!

〔2〕师:书好多啊!老师看书时又遇到难题了,书上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要考考我们的眼力。看看谁的小眼睛最光明,看得最清晰。

〔出示100粒豆的瓶子,估计出200粒的和300粒的。〕

师:你是怎么想的?

〔3〕、猜一猜。

师:时间过得真快,就要下课了,我们也要回到学校了,在回来的路上,我妈做一个游戏,情愿玩吗?这个游戏是猜数。老师在这个信封里面藏了一张数字卡片,上面写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你们知道什么叫几千几百的数吗?〔整百数〕谁能来猜一猜这个数是多少?老师会给你们提示。

请一学生与老师示范,以问答形式进行,只能回答大或小、是或者不是,

然后同桌进行游戏。

三、全课总结。

师:说一说这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数学学问?

生:学会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师:四位数与三位数怎么比?都是四位数又怎么比呢?〔生答略〕

师:假如有许多数在一起比大小,那么该怎么办?

课件出示口诀:位数不同,直接比;位数相同,比首位;首位相同,依次比。

请学生集体读一次,并自己记忆。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育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预备

小棒、卡片、金鱼图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

一、旧知回顾,揭示课题

1、数的组成(个别回答)。

a.3个十和6个一是()。

b.7个十是()。

c.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数的大小。

39○3669○9650○50+7

说出比较的方法。今日继续来学习“比多少〞书课题)。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下面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吗?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约有几根?(出示小棒。)

生1:我猜大约有70根。

生2:我猜大约有36根。

生3:我猜大约有100根。

生4:我猜大约有40根。

生5:我猜大约有21根。

……

师:大家的答案有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许多,到底谁猜的较精确呢?下面就这样,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根),让学生了解到l0有这么多,再观看其余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计。

师:10根是这么多,请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50根;有40根;有45根;有30根……

师:这次小朋友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30~50根之间,到底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小棒有48根。)

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得数量与48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根呢?(学生相互商量商量,发表意见。)

生:第一次我们是乱猜的,第二次我们先看到了10根的多少,然后再猜的。

师:对,我们在第一次猜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胡乱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数时,我们以10根的多少作参考。结果猜得数与精确答案比较接近。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学生有合理的方法,给予确定。如,以5根为例;以20根为例……)

三、多种情景,深化新知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15根。随便抽出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觉了什么?

师:10根与48根比较。怎样呢?

生:10根比48根少。

师:对,说的很好。那l0根与15根呢?

生:10根比15根也少。

师:对,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这少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的再清晰些。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得少。

师:这位小朋友用的“少得多〞这一词特别好,“少得少〞习惯上我们说“少一些〞,谁再说一说。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一些。

师: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呢?

生:48根比10根多得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师:同位相互说一说。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即1010,15>10,今日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接下来我们去水族馆参观一下好吗?

出示金鱼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种金鱼的条数(黑金鱼10条,花金鱼15条,红金鱼60条),用一句话描述出它们之问的大小关系。

生: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接下来我们去花店走一走(出示第40页“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分小组,每个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2)、(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沟通订正。

2、师:今日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生:我们班的小朋友有48人比老师的2人多得多。

生: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一些。

生:我的红铅笔有2枝比黄铅笔5枝少一些。

小结

今日小朋友又学到了新本事,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刚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沟通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舞〕

③依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学生独立思索比较大小的方法。

〔2〕小组沟通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全班沟通,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拓展延长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稳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列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沟通

〔3〕全班汇报沟通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沟通,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沟通。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杰出,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期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状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27《图形拼组》

二、教学预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圆纸片、胶水、剪刀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看、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觉图形可由简洁到冗杂的改变及联系,进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育创新能力。

4、通过数学活动,培育学生用数学进行沟通、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看和动手实践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摆一摆中体验各种图形之间的转换与联系。

〔二〕教材分析:《图形拼组》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分辨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一些特征。

〔三〕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意留意时间短,但经过一学期多的系统训练,学生学习主动主动,思维活跃,在课堂上更多地还是关注“好玩、好玩、新颖〞的事物,因此,在练习呈现方式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孩子感觉利用数学学问去解决问题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情愿接近数学。

〔四〕设计理念及意图:这节课通过先创设学生到聪聪、明明作客这样一个情境引入,再让学生参加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先是通过观看:“这些图形娃娃里藏着有什么隐秘呢?〞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进行比较,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和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再把圆形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变成4个三角形等等。一环接一环,过渡自然、连贯。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深厚,想出了许多不同的拼组方法。教师准时贴在黑板上,起到了示范、指导和鼓舞的作用。整堂课,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好玩的活动中去探究、去体验、去创造,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图案美、数学美。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一〕情境导入,活跃气氛。

1、课件出示聪聪、明明两张图片,邀请学生到他们家玩。学生四人搭火车唱着歌前进。

学生:按四人一组侧身,左手搭在前排学生的肩上,右手做火车的轮子绕圈滚动。唱:火车头,呜呜叫,拉着车厢快快跑,轰隆隆,唱着歌儿,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

2、认识聪聪、明明家门口的图形娃娃

学生观看回答,教师同时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3、讨论长方形的隐秘。

师: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同桌的伙伴听。〔学生自主学习、反馈1〕

生1:我发觉了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我发觉了长方形的边有些长,有些短。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觉?〔反馈2〕

生:我发觉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的。

学生之间可以有疑问地进行自主评价,同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验证。

4、学生讨论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沟通自己的发觉并上台演示正方形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刚刚你们一起用自己的小手玩了玩图形,发觉了图形里藏着好多好多的隐秘,其实我们还可以让图形来变魔术。就看我们的小朋友们怎么变,怎么玩。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图形变变变〞〔课题出示〕。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今日,聪聪、明明的妈妈预备了一顿丰富的午餐,可是午餐的菜还没有预备好,想请你们亲自动手做一做,你们会做吗?

2、出示第一道菜,叫“月饼拼盘〞。要求学生用圆形变成一个正方形的月饼?请小朋友们打开我们的书第28页自己看一看做一做,同桌商量一下应当怎么做?一生上台讲解。学生自主学习。

3、出示第二道菜。要求学生用正方形拼摆成组合的三角形。指名回答并命名。学生动手操作。讲评学生的作品。再让同桌互评,自己是怎么做,图形像什么?

4、聪聪慧明的妈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慧,她给小朋友们预备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好玩的七巧板〔出示〕,七巧板的游戏已有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一幅七巧板,它是用一个正方形分成7份得来的,大家仔细的观看七巧板是由几块什么图形组成的?如今就用七巧板来拼图,比比看谁拼的图最好看。学生动手。

5、刚刚小朋友们拼得实在是太棒了,我把你们拼的图案都集中在电脑里面,大家请看。

这些都是你们自己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拼出的秀丽图案,真不简洁,可见,将来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就在你们里面。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长

今日,这节课我们去了聪聪慧明的家,自己亲自做了两道菜,知道了图形之间有那么多的隐秘,也用图形拼出了许多好看的、好玩的图案,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厨师。今日我们在聪聪慧明家也玩了一天了,应当要回去了,小朋友们预备好,我们要坐火车回来了。〔放音乐〕

上课开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爱的卡通人物导入,旨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去评价,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必要的指导。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留意去倾听,而且自己也要留意去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发觉评议点,从而适时引导学生介入评价。如长方形的上下、左右两条边是否一样长,需要动手折一折,这些都是要教师加以确定的评议点。

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观看、比较、自主探究、合作与沟通,发觉了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学问的理解,并从中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胜利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师创设让学生帮助别人做“菜〞的情境,激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感受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沟通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做“家务〞的乐趣。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独特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中采纳了开放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拼摆“七巧板〞的图案,使学生的独特得到了进展,创造欲得到满足,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拼组〞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整个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全体学生能主动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之中。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观赏和相互观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念的培育。

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互相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好,聪聪、明明的家到了。今日他们家装扮的真美丽,有这么多的图形娃娃在门口欢迎你们,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他们有问题要考考小朋友们:在这些认识的图形娃娃中你认识哪些图形?〔出示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先来讨论长方形里藏着什么隐秘。请小朋友们拿出桌上长方形的纸折一折,比一比,你发觉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你的伙伴听一听。

生1:我发觉了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我发觉了长方形的边有些长,有些短。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觉?

生3:我还发觉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的。

生4:〔学生站起来问〕生3,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刚刚把长方形的上面与下面折了一下,发觉了上面的那条边与下面的那条边是一样的。

生4:我也试一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高兴的笑着说〕是啊,是啊,我也发觉了。

生5:陈老师,我也用“生3〞的方法,发觉了长方形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

师:是嘛,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生6:陈老师,我刚刚通过对折,发觉了一个长方形可以变成两个正方形。

课堂上出现一阵混乱,有个小朋友说是,有的小朋友说不是,有些小朋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生7:我的这个长方形对折之后,不是两个正方形,而我的同桌对折之后是两个正方形。〔如下列图:〕

生8:我刚刚把长方形剪一剪,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而且可以摆出不同的图形。〔如下列图:〕

在这个学生的启发之下,其他的学生纷纷拿起手中的剪刀,把一个个长方形剪一剪,拼成自己喜爱的图形。

六、教学反思: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操作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进展学生思维,培育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培育学生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