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_第1页
上海体育学院_第2页
上海体育学院_第3页
上海体育学院_第4页
上海体育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上海市境内公办高校01历史沿革合作交流办学条件学术研究目录03020405文化传统所获荣誉学院领导目录0706基本信息上海体育学院(ShanghaiUniversityofSport),简称“上体”,位于上海市,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体育类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单位。学校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学校、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试点院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体育学院创建于1952年11月,原名华东体育学院,由原南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三校的体育系、科组建而成。1956年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学校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6月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杨浦、徐汇、松江3个校区,及江湾、黄浦教学点,占地面积超11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设有10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24个;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600人左右。历史沿革历史沿革1952年11月,原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成立华东体育学院,是为上海体育学院的前身。

1956年2月,华东体育学院正式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校名由书法家舒同题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亲自莅临上海,选定清源环路650号为新校址,学校当年夏迁至新址。

1957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72年5月,上海体育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上海半工半读师范学院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大学,撤编为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原上海体育学院恢复建制。同年,恢复研究生招生。

1981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国内体育高等院校中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1986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国内体育高等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2001年6月,国务院决定上海体育学院划转地方,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以上海市为主。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教学建设办学条件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设有10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24个。

师资力量上海体育学院(9张)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00人左右,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5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6人、讲座教授(东方学者)2人,上海市领军人才2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3人,上海市育才、园丁奖获得者1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陈佩杰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运动健康科学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周成林、刘宇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毛丽娟、刘宇、庄洁、黄海燕、郭玉成

上海市领军人才:施之皓、刘宇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刘宇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刘宇、徐昕、曹振波、王少白、韩甲、黎涌明

上海市浦江人才:韩甲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1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点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5个

;拥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3个,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2个,上海市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管理、体育工程学、运动康复学、反兴奋剂学、体育传播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心理学、医学技术、新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卫生、预防医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体育、旅游管理、新闻与传播、应用心理学、工商管理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体育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

教学建设根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学校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市教学实验中心1个,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上海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1个。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体育经济与管理、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育教育实验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武术、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

上海市教学实验中心:运动人体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运动康复与健康、民族传统体育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运动解剖学、大众足球、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学校体操、体育传播学、民间体育实践指导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已与44个国家和地区的137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培养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成功立项国家留基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5个。与美国怀俄明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建2个海外中心。是中国“丝绸之路”体育教育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加入“中国-俄罗斯体育教育联盟”和中国-中东欧大学体育教育与研究联盟。与越南北宁体育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理工学院合作开展体育学博士、硕士联合培养。

学校与卢森堡大公国合作建立了中国乒乓球学院欧洲分院,与美国怀俄明大学在该国共建设立“上体-怀大海外中心”,与越南北宁体育大学合作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理工学院合作开展体育学博士、硕士联合培养。

学术研究研究机构学术资源科研成果学术研究研究机构截至2020年3月,学校已建成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智库和科研基地。

科研成果截至2020年3月,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科研经费总量近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7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被SCI、SSCI、A&HCI收录论文300余篇,中文论文被CSCD、CSSCI收录1300余篇。

学术资源根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馆舍共有两部分组成:老大楼藏有近60万册图书,其中中外体育及相关专业图书20多万册;新大楼有中外文体育及相关专业报刊600余种及电子资源。

根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编辑出版发行3本学术刊物。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入选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主要专栏有:专题论坛、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运动与健康科学》是被SCI和SSCI数据库同时收录的英文版体育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健康与养生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体育学术论文。《中国体育教练员》是为中国体育教练员服务的专业性刊物,主要栏目有专稿、科学训练、理论与探索、教练论坛、封面人物、岗培之窗、专家提醒、大赛纵横、国外体育透视、大视野、教练园地、运筹帷幄、桃李丝语等。

文化传统形象标识社团文化精神文化文化传统形象标识学校校徽为由舒同题写的校名的长方形印章。

校徽学校校标由象征遇到农场的椭圆形团和寓意火炬的红色飘带型图案构成,椭圆形团中央为学校的建校年份“1952”,下方的绿色圆环上为舒同题写的校名字样,其外侧白色圆环上为英文校名字样。

校标精神文化身心一统,兼蓄竞攀。

上海体育学院始建于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为新中国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首任院长吴蕴瑞先生潜心探究先进体育学术理念,奉体育为人之完整教育,循“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之思想,倡“严谨笃实、悉心治教、为人师表、教学相长”之教风。学校初创,诸事艰辛,然师生莫不竞相共勉,以苦为甘,一时从教治学靡不斐然向风,凡所举措,屡开国内体育教育新风。新世纪国昌民阜,树现代体育大学之目标,遵“身心一统,兼蓄竞攀”之校训,夯基础之实、重技能之强,厚积薄发,育复合-应用型人才。治校者当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塑各尽其才人文环境。教师当学高为师,身正垂范,以时代精神践行师职。学生当慎思明辨,砥节砺行,怀广远理想服务社会。上下一体,万方同心,绍续先贤魂脉,身肩时代重任,薪传体育学术,尽展竞攀气度,彰显更快、更高、更强之奥林匹克精神,向未来之势,耀民族之光。

社团文化根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特奥志愿者团、SPS花样跳绳社、音乐协会、推拿社、CPS街舞社、上体彩云支南协会、学研公社、上体志愿者服务团、上体仪仗队、啦啦操社、上体心理协会、上体红十字学生分会、星璨歌手协会、攀岩协会、弄潮杂志社、英语角、上体礼仪社、武益社等社团。

根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展了教育节、**节、篮普杯、足普杯、趣味体育比赛、十大校园歌手大赛、“一二·九”歌咏会、情景时装大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周、寝室文化节、体育英语术语知识竞赛、英语原版电影欣赏、英语歌曲大赛、英语片配音比赛等学生活动。

学院领导历任领导现任领导学院领导现任领导参考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