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为科学理论第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开篇案例1986年,艾尔文女士创立了友谊卡片公司,她打算利用自己的专长制造销售卡片。时至今日,公司拥有员工12名,年均利润超过10万美元。2000年,艾尔文女士打算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功,将周五也定为休息日。这样员工每星期有三天的休息时间,与此同时,他们仍然可以领到与五天工作制一样的薪水。政策颁布一个月后,一位艾尔文最信赖的员工向她坦白,他宁愿得到加薪而不是额外的休息时间,而且,他相信另有几位员工和他的想法一样。第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开篇案例艾尔文感到十分惊讶。她的员工大多不到30岁,年均收入已经超过本镇从事相似工作的员工收入的20%、对于她自己来说,如果在不到30岁的时候就能赚取这样的薪水,再让她在钱和休闲时间之间进行选择时,她毫无疑问会选择后者,她以为她的员工也会如此。于是,艾尔文召开了全公司的会议,问他们:“你们是愿意得到四天工作制呢,还是希望得到4000美元的奖金?有多少人赞成4天工作制?”6只手举起来了,“有多收人愿意得到奖金?”另外6只手举起来了。第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本章重点个体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群体行为理论团体动力理论人性假设理论领导效能理论领导品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权变理论第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行为科学简介
源于20世纪30年代,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作为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阶段、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一个学派.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组织行为理论产生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人的观念变化。工人地位的提高——引起注意。科学管理的片面性。对人的认识逐渐深刻,心理学的发展。第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行为科学的概念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普遍行为规律及一般方法的科学。综合性:综合了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成果。边缘性: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应用性:应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经济学、政治学、行政学、哲学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综合程度很高的应用科学。第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行为科学的概念《国际管理词典》指出:行为科学主要是对有关工作环境中个人和团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学说。其应用包括信息交流、创新、变革、管理风格、培训和评价等领域。它强调的是试图创造一种最优的工作环境,使每个人既能为实现公司的目标,又能为实现个人的目标有效地作出贡献。第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早期的行为科学
一、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InterpersonalBehaviorApproach)侧重于研究员工在生产中的人际关系,包括研究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等工作间的关系,并研究按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刺激人的积极性.代表人物:梅奥(1880-1949)代表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
第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1.霍桑实验.(1924-1932)在美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①照明实验:工作环境,物资条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②继电器装配室:工作条件→职工情绪;③
访谈:真实感受;④
接线板小组:非正式组织。结论:1工人之间的默契制约生产率的提高2“非正式团体”的存在3“非正式团体”中存在“自然领袖”第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
2、人际关系理论(梅奥)梅奥1933年出版《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员工满意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以提高生产效率。第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职责范围的一种结构。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为提高效率,企业各成员之间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在非正式组织中,以感情逻辑为其行动标准,这是出于某种感情而采取行动的一种逻辑。它的缺点是可能集体抵制上级的政策或目标,强迫组织内部的一致性;它的优点是使个人有表达思想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工人们的自信心。第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梅奥认为金钱和物质并不是激发人们热情的唯一动机。影响人工作效率的诸因素中,除了金钱和物质因素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这一结论与古典管理理论的“经济人”假说完全对立,它开始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研究管理中社会、心理因素上来,这是霍桑实验最有意义的结论。第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梅奥认为,人们通过正式组织共同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人际关系,并产生某种共同的感情,从而形成具有共同利益、需要和情感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有利于激发职工的士气,便于彼此沟通,创造和谐的组织气氛。但如果管理不好,非正式的组织也会起到消极、离散的不良影响。第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员工满意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以提高生产效率。
工人的工作恋度与士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梅奥等人认为,工作条件、工作报酬并不是决定生产效率高低的首要因索,影响生产效率的首要因素是“士气”。职工士气的高低、取决于组织中人际关系的状况和成员的满足感。因此,悔奥指出。新型管理者不仅应是经济技术上的专家,而且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要做到深入基层、沟通思想、联络感情、鼓舞士气。第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贡献:开辟了管理和管理理论的新领域;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局限性:1、过分强调“社会人”而否定“经济人”假设。2、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对生产效率的影响。3、过分强调非合理主义(过分强调成本、效率、感情三者中的“感情”因素)。第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分析行为科学的产生使管理理论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行为科学的产生使管理理论发生怎样的变化?1以事为中心——以人为中心2“监督”“控制”——“激发”
“自我管理”“自我控制”3集权——民主,鼓励职工参与决策和管理4重视机构设置——
重视对人行为的研究
第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行为科学的发展
二、行为科学的发展——个体激励理论继梅奥之后,许多人投身于该项研究。
1949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一次跨学科会议上,首先提出行为科学的名称。为免于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专指管理中的行为科学。发展:①人性假设:“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②
研究侧重点:人的需要,动机,激励,组织中人性,非正式组织及群体行为。第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个体激励理论个体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第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行为科学的发展(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1908-197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主要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1943)、《激励和人》(1954)第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需要层次理论理论要点:人的需要: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行为受到人的需要欲望的影响和驱动,但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已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人的需要由于重要程度和发展顺序的不同,可以形成一定的层次性;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第二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尊、受别人尊敬)社交的需要(友谊、归属、爱情等)安全的需要(安全感、人身安全、工作安全等)生理的需要(衣、食、住、行、生理)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发展1奥德弗的ERG理论奥德弗:美国耶鲁大学行为学教授、心理学家。E——Existence生存R——Relatedness归属G——Growth发展在生存需要满足以后,交往的需要就会产生。交往的需要部分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发展的需要。“挫折——回归”假设:当人交往的需要未能满足而受到挫折时,会回归到生存的需要。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论”2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论”人类的三种基本需要:权力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主张研究人的高层需要强调成就需要对人的影响人追求成就的欲望可以培养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发展需要交往需要生存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成就需要归属需要权力需要马斯罗需求层次ERG理论成就需要论三种需求理论的比较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种需要理论的比较
ERG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联系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交往需要——
尊重需要、社交需要发展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区别: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五种需要是内在的、生来就有的三种需要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可以学习的需要严格按照由低级到高级逐级上升可以越级;遇到挫折需要层次下降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种需要理论的比较
成就需要与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放眼在高层次的需要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行为科学的发展(二)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Herzberg)在阿基里斯(Chris.Argyris)“成熟-不成熟”理论的基础上,调查了3000名工程人员和会计师。保健因素:没有,会引起不满意。有,也不会产生巨大的激励。激励因素:没有,不会产生不满意。有,产生巨大激励与满足。
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双因素
理论传统观点满意不满意赫兹伯格的观点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不满意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双因素
理论保健因素:1、公司的政策和管理2、技术监督3、与监督者的关系4、与同级的关系5、与下级的关系6、工资7、工作安全8、个人生活9、工作条件10、地位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双因素
理论激励因素:1、工作上的成就感2、因良好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3、重视和提升4、工作本身5、个人发展的可能性6、职务上的责任感根据双因素理论,可以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第三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期望理论(三)期望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1、弗鲁姆的期望效价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目标的追求,行为的激发力取决于目标价值的高低和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激励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M=E×VM——MotivationE——ExpectancyV——Valence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期望理论有效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努力与绩效的关系绩效与奖励的关系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管理中的启示:提高下级对努力到绩效的期望;正确估计期望值;对职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期望理论2波特—劳勒的期望激励模型综合型激励模型表达式:绩效——
报偿——
满足努力指数=努力与绩效的相关值×绩效与报偿的相关值×行为人对报偿的期望效价表明:从激励到达职工的满足,中间要经过一系列的环节。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上除了毛病,都会影响激励的效果。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斯金纳的
强化理论(四)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美国哈佛的心理学教授他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由此行为产生的后果和报偿管理者可以通过控制行为的后果来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强化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正强化(积极强化)行为发生后,用物质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行为,从而会增强行为反应的频率。奖酬:表扬、赞誉、增加工资、奖金、奖品、有意义的工作——最好的激励方式2、负强化(惩罚),在消极行为发生后,给予某些令人不喜欢的对待,或取消某些为人所喜爱的东西,从而达到减少消极行为,或消除消极行为的目的。——适当使用、不可滥用3、衰减(消退),对不需要的行为不给予强化,使之逐渐衰减。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强化理论负强化应具备的特征:惩罚及时;有预先警告;惩罚应宽严适度;惩罚应毫不留情。强化方式连续强化:每次发生行为后都强化间歇强化:不是每次发生行为后都强化四种形式:固定间隔、固定比率、可变间隔、可变比率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群体行为理论群体行为理论包括团体结构理论、团体动力理论、团体冲突理论、团体沟通理论、组织变革理论和人性假设理论等等。卢因的“团体动力”理论人性假设理论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群体行为理论一卢因的“团体动力”理论卡特·卢因,受其同事的完形心理学的观点的启发而发展出一种独创的并富于成果的关于人的行为的“场论”,这是他的团体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1944年,卡特·卢因首先用“团体动力学”的名称来指团体中人与人相互接触、影响所形成的社会程序。认为团体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各种力的一种“力场”,叫做“生活场所”、“自由运动场所”。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团体动力理论主要研究团体对人行为的影响以及团体行为的规律。团体动力理论认为,无论是正式团体还是非正式团体,都对其成员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团体动力是团体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总是处在不断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团体动力来自团体的一致性,如其有的目标、团体规范、共同的思想和观点、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等。这种团体一致性就会产生团体的动力。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团体动力理论的
主要内容1、团体的三个要素
A活动:人在团体中的日常行为
B相互影响:团体中人与人、人与团体的相互关系
C情绪:人们在团体中的多种心理状态2、团体目标团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调3、团体规范4、团体压力——心理紧张理智的压力:摆事实、讲道理、思想引导舆论的压力:正面(表扬)和反面情感压力(讲义气、动感情)强制压力:处罚第四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团体动力理论的
主要内容5团体内聚力:团体凝聚力,指团体对成员以及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影响因素:团体的领导方式:“民主”外部影响力团体内部的奖励方式成员的共同性成员对团体的依赖程度团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团体地位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人性假设理论二、人性假设理论人性假设:对人的基本看法,-→左右管理人员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沙因把人性理论概括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人性假设(一)“经济人”假说亚当·斯密
“道德-哲学”教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自私的动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把人看作是主要凭直观感性行动的,以追求物质利益和需要为最大满足。
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人性假设X-Y理论(DouglasMeGregor)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方面》
管理者对员工的行为有不同的假设,可以分成两类:“X”理论⑴厌恶,逃避工作。⑵不愿承担责任,情愿受领导⑶缺乏进取心,没有抱负,对生理和安全的需求高于一切。⑷大多数人必须用强制,控制,指令,甚至惩罚,才能实现组织目标。(5)只有少数人能够自己鼓励自己,克制感情冲动,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人性假设X理论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经济人假说对应的管理对策:①企业的管理者应以利润为出发点来考虑对人、财、物诸生产要素的运用。②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要加以指导,控制并纠正其不适当的行为,使之符合组织的需要。③管理者把人视为物,忽视人的自身的特点和精神的需要,把金钱当做人们工作的最主要的激励手段。④严格管理的制度和法规,运用领导的权威和严密的控制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⑤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社会人假说(二)“社会人”假说梅奥1933《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重视社会需要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轻视物质需要与经济利益需要的人。
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管理对策1、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2、注重培养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3、提倡集体奖励;4、参与管理。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自我实现人假说(三)“自我实现人”假说需求层次+“Y”理论“Y”理论:⑴厌恶工作不是人的本性,使脑力和体力的消耗象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⑵人是有责任心的,人们愿意接受,追求责任。⑶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努力工作的手段,人们愿意自我管理,实现组织目标。⑷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有工业社会条件下,只得到部分发挥。
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人性假设管理对策1、管理的重点要改变:创造适当的工作环境使个体充分地自我实现;2、管理人员的职能要改变:指挥者、调节者——采访者;其主要任务在于为发挥人的才智创造适当的条件。3、奖励方式要改变:外在奖励:工资、提升、良好的人际关系内在奖励:从工作中获得只有内在奖励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管理制度要改变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人性假设管理的重点是“X”→“Y”,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领导的主要职能是指导和服务,要让下属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赋予更多的责任和自主权,让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第五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复杂人假说(四)“复杂人”假说“超Y理论”——摩尔斯和洛斯奇复杂人的含义1、个体改变:个体的需要和潜力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变化,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2、群体内存在个体差异。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1、人具有不同的需要和动机,但最主要的需要是实现其胜任感;2、胜任感人人都有,它可能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满足;3、当工作性质和组织形态能适当配合时,胜任感最能被满足;4、当达到一个目标时,胜任感可以被激励起来,目标已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就又产生。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复杂人假说管理对策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管理效率;2、根据企业情况不同,采取弹性权变的领导方式,以提高管理效率;3、善于观察和发现职工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之间的个别差异,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和奖励方式。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领导效能理论领导的效能不仅仅是由领导者一个因素决定的,被领导者和环境等也是影响领导效能的因素,也就是说,不存在一种到处都适用的领导方式,正如同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因此,必须考虑领导者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领导的行为若想有效,就必须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因为任何领导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相互作用,去完成某个特定目标的。因此领导者的有效行为就要随着自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情况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领导效能=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领导效能理论领导品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方格理论领导系统理论权变理论菲德勒的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领导品质理论研究领导者个人的品质(特性)对领导效能的影响。源于对各种不同领导者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领导者具备的不同品质条件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美国企业家提出的合格企业家应具备的条件合作精神决策才能组织能力精于授权善于应变勇于负责敢于求新敢担风险尊重他人品德超人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领导品质理论不受欢迎的企业领导者:不允许下属提出反面意见不将真正的想法告诉下属从未在上级面前替下级辩护觉得与下属交往,有损其权威决策不果断对于意外事件不知所措不了解自己的缺点否决较无经验的下级提出的新构想不擅长避免引起下级反感的批评技巧认为处罚、压力是最佳的激励因素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领导品质理论品质理论的弊端忽视环境因素忽视领导方式、行为对领导效能的影响片面地夸大品质的作用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主要研究领导者行为与工作群体绩效之间的关系及不同的领导行为对职工积极性的影响,从而寻求有效的领导方式。领导行为模式的内容:工作导向:领导者对完成生产和工作的重视度关系导向: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关怀度第六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领导方格理论
横坐标表示领导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纵坐标表示领导对人的关心程度。低低高
高
对人的关心对生产的关心
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领导方格理论
自下而上,对人员关心的程度由低而高;自左而右,对生产关心的程度由低而高。图中共有81个小方格,代表着81种“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的比例相结合的领导方式。1.99.91.55.59.51.15.19.1对生产的关心对人的关心高低高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领导方格理论在“9.1”管理方式中,重点放在对工作和作业的要求上,不大注意人的因素,管理人员的权力很大,负责计划、指挥和控制下属的活动,以便实现企业的生产目标。这可以叫做“任务型管理方式”。在“1.1”管理方式中,对人和对生产两个因素都很少关心,因而必然导致失败。这是很少见的一种极端情况。这可以叫做“贫乏型管理方式”——不可取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领导方格理论在“1.9’管理方式中,强调的是满足人的需要,认为只要职工心情舒畅,生产一定能搞好,而对指挥监督、规章制度等重视不够。这可以叫做“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方式”。在“5.5”管理方式中,承认管理人员在计划、指挥和控制上的职责,但它主要是通过引导、鼓励而不是通过命令来实现的。这种管理方式既不过于偏重人的因素,又不过于偏重生产的因素,但缺乏革新精神,职工的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竞争中难免会失败。这可以叫做“中间型管理方式”。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领导方格理论“9.9”管理方式表明在“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这种管理方式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要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它要求创造出这样一种工作条件,使得职工了解问题,关心工作的成果。这样,当职工了解了组织的目的,并认真关心其成果时,他们就会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而无需用命令形式对他们进行指挥和控制了。这可以叫做“集体精神型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法可用来培训管理人员。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努力把自己的领导方式改造成为“9.9”型的集体精神型,以求得最高的效率。第六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领导系统理论利克特的管理系统(Likert’sManagementSystem)R.利克特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他长期从事企业领导行为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于1961年发表了《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提出了领导方式的四系统学说。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系统1系统2系统3系统4上下关系信任程度对下属无信心,不信任有主仆之间的依赖关系上下之间有相当但不完全的信任有完全的信任交往极少交往或在恐惧和不信任下交往交往在上司屈就,下属惶恐下进行适度交往并在相当信任下进行深入友善地交往,有高度地信任沟通程度上下意见不沟通有一定的沟通比较沟通上下左右意见完全沟通工作激励奖惩程度恐吓、威胁和偶尔的报酬报酬和有形、无形的惩罚报酬和偶然的惩罚优厚的报酬,启发自觉参与程度下属极少参与决策决策由上层制定,授予下级部分权力重大决策由上层制定,下层对具体问题有决定权下属参与决策,低层自我控制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利克特管理系统利克特认为,这四个系统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系统1是一种剥削式的集权领导。采用这种领导方式时,权力集中在最高一级的领导层,下级没有任何发言权,领导者只是单方面地向下级下达命令。对下级的管理,领导者采用的是恐吓和威胁的手段。这样,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不信任的气氛,上下级在心理上格格不入,因而组织目标就难以实现。系统2是一种传递式的集权领导。采用这种领导方式时,权力虽然控制在最高一级的领导层,但也可能授予中、下层领导以部分权力。上下级之间虽然有些沟通,但仍是表面的、肤浅的。对下级的管理,领导者采用的是奖励和惩罚并用的手段。领导者对下级虽比较和气,但并不信任;下级对上级虽毕恭毕敬,但心存畏惧,向上级汇报情况是报喜不报忧,所以工作的主动性是有限的。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利克特管理系统系统3是一种协商式的民主领导。采用这种领导方式时,权力仍在最高一级的领导层,但下级对本部门的工作有一定的发言权,并且有时也能对某些次要的或具体的问题作出决定。上下级之间相互沟通的程度比较深,可以互相交换意见。对下级的管理,领导者主要采用的是鼓励,只是偶尔也采用惩罚的手段。上下级之间有一定的信任感,实行的是部分参与制,所以在执行决策时,能获得一定的相互支持。第六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利克特管理系统系统4是一种参与式的民主领导。采用这种领导方式时,按分工授权的原则,在规定范围内,下级有自行决策权。领导者可以根据企业目标的要求,向下级提出具体目标,不过多地干涉下级如何实现目标的方法,而是给予实现目标的支持。上下级之间有充分的沟通,准确的信息在上下级之间以及同级之间传递。对下级的管理,领导者采用给予物质奖励的手段,并注重于确立远期目标,改善工作方法。上下级之间有充分的相互信任,处于平等的地位,实行的是充分全面的参与,而且能建立一定的友谊。第七十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利克特管理系统利克特的研究揭示,具有高度成就的领导者,大部分采用系统4的领导方式,因为它能导致生产的高效率,能实现广泛的个人参与,并能产生最佳的上下级关系;而工作成就低下的领导者,则大部分采用系统1的领导方式。利克特认为,由于管理者在以上这六个项目管理行为上的差别,因此可以将任何一个管理者归属于某一个领导方式的系统中去。同时他还认为,为了取得高效率和交流意见,领导者必须经常调整他的行为,以适应他所领导的活生生的下属。第七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利克特管理系统利克特的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为推行民主管理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利克特的管理系统告诉我们,领导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领导者的思想。系统4表明,领导者只有在充分信任被领导者的基础上,满足被领导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充分的交流,建立感情上的联系,并在规定的范围内给予下级管理权和决策权,才能更好地调动起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实现广泛的个人参与,为提高效率、实现组织目标而作出贡献。第七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权变理论问题:是否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领导方式呢?
领导者权变管理理论是70年代形成的一种有关组织行为的理论。所谓权变,就是权宜应变。权变管理理论认为,要根据企业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地进行管理,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权变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超Y理论。超Y理论认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管理方式要视工作性质、环境特点、成员素质等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超Y理论认为人们加入组织的需要类型有差异,人们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有差异,影响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因素有差异,人们对工作的亲和力有差异。第七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菲德勒曾用了十几年时间对1000多个团体做了调查,研究领导方式问题。他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影响领导有效性的环境因素有三个: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任务结构领导者的职权第七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1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包括:领导者的能力和品格领导者对下属的信任程度领导者与职工之间的友好关系程度下级职工是否依赖、喜爱、心甘情愿地追随领导者2任务结构度量工作任务是否明确包括:对任务目标的明确程度对工作任务繁杂程度的认识对工作方法清晰度的认识对完成任务的检验标准的明晰度认识3领导者的职权领导者职权的大小领导者有无给下级提升或降级的权利针对任务目标能否对下级发出指令等第七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菲德勒的基本权变模式情景因素最有利中间状态最不顺利领导者与职工关系好好好好差差差差任务结构明确不明确明确不明确领导者职权强弱强弱强弱强弱有效领导方式12345678任务导向型任务导向型任务导向型人际关系型人际关系型无资料无资料任务导向型第七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第一,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在对领导者有利情况为中间状态的环境中效率较高;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在对领导者非常有利或非常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前儿童五大领域教育及活动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及答案
- 心理健康教育与2025年相关考核题目及答案
- 网络技术与应用2025年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2025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中学2025年初三中考适应性月考数学试题(一)含解析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试卷及答案呈现
- 内蒙古科技职业学院《AutoCAD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丰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教育质量评价模型与算法研究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4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
-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国家开放大学-法学专业-2023年秋季《法律文化》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 VR全景图片拍摄与漫游 习题及答案 尹敬齐
- 《纺织材料生产》课件-项目6:纺丝工段
- 车辆维修保养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复习试卷
- 高考数学专题:导数大题专练(含答案)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教学课件
- 角膜溃疡护理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