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_第1页
(2023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_第2页
(2023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_第3页
(2023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_第4页
(2023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村晚》。

3.能想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中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重

难点)

一、从题目入手,初步感知

1.揭题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与儿童生活有关的古诗。

2.指名读三首古诗的诗题,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大致了解诗的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四时田园杂兴》这一题目的意思。

①引导学生理解“四时”“杂兴”的意思。(“四时”就是一年四季,“杂兴”指有感而发、

随事吟咏的诗篇)

②简介作者范成大及《四时田园杂兴》组诗的内容。

③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事?请在读古诗的时候找一找答

案。

(2)引导学生理解《稚子弄冰》这一题目的意思。

①让学生说说“弄冰”的意思。

②相机指导学生学习“稚”字。提示学生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意思,还可以组词“幼

稚”“稚嫩”帮助学生识记。

③组织学生交流:诗题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小孩子玩冰的事)

(3)引导学生交流《村晚》这一题目的意思:你从诗题知道了什么?(诗的背景是夜晚

的村庄)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回忆七言诗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读三首古诗,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边读边思考:三首诗分别写

了儿童的什么活动?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学生反复练习,读准字音。教师相机点拨:“昼”“稚”都是翘舌音;“耘”可以结合

形声字规律识记。

(2)学生自主交流要写好本课的字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相机范写,指导书写要点。

(3)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供”。

①教师出示两组词,让学生读一读,借助组词区分读音:供奉、供认、供职;供给、提供、

供应。

②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指导“供”在这首诗中是“从事”的意思,读第四声。

4.检查古诗朗读情况,相机纠正朗读节奏。

5.引导学生交流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1)提问:三首诗分别写了哪种儿童的生活?(童孙、稚子、牧童)

(2)追问:他们都有一些怎样的活动?(童孙学种瓜,稚子弄冰,牧童横牛背、信口吹

笛)

三、通过比较阅读,深入研读两首古诗

1.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感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绘的繁忙景象。

(1)引导学生说说插图画了什么内容,找到对应的诗句。

预设:图中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人们都在田间劳作,两个孩子在靠近树的地方学种瓜。对

应的诗句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2)给学生讲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耘田”是初

夏时节在田间除草,进而知道这首诗写的季节是夏天。

(3)学生再读古诗,说一说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从“昼出耘田夜绩麻”中,能感受到夏季的乡村一片繁忙的景象。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诗意:古时候一般男子种田、女子纺织,“儿女”指的是村庄中的

成年男女,“各当家”就是说他们各自在做着自己的活儿。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村晚》描绘的情景。

(1)让学生结合注释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将这些景物组合起来,你仿佛看到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诗中描绘了池塘、草地、远山、落日等景物,让人想到的画面是夕阳西下,青山和

夕阳相互映衬,池塘水草丰美,水面泛起金色的光芒,牧童正坐在牛背上随意吹着手中的笛子。

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意。

(2)追问:“满”“衔”“浸”等字词让你有种怎样的感觉?这幅画面令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两个“满”字让人感到池塘里的水十分充沛,岸边的草也十分茂盛;“衔”字写出

了远山和落日挨得很近、相互映衬的样子;“浸”让人觉得好像夕照和水波融为一体了,具有

动态的美感。这幅画面让人觉得宁静、悠闲。

3.引导学生比较《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说说两首诗在内容和气氛上有

什么不同。

预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而《村晚》则是一派悠闲的

状态。

4.引导学生走进儿童内心,体会其中的乐趣。

(1)学生再次朗读两首诗。

(2)组织学生交流:诗中写了儿童的哪些活动?诗人笔下的儿童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预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了童孙“学种瓜”,觉得他们十分天真可爱;《村晚》

写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吹着笛子,感觉他十分悠闲自在。

(3)提问:为什么你会觉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童孙”特别天真可爱?

引导学生想象童孙“未解”的样子以及“学种瓜”的动作。

预设:小孩子看着大人们每天劳作,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笨手笨脚地操持农具,种瓜点豆,

可能弄得满身是泥,小脸上也都是土……

(4)提问:为什么你从《村晚》中感到了牧童的悠闲?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引导学生想

象牧童横坐牛背的神情和信口吹笛的样子。

预设:牧童不是规矩地骑着牛,而是横坐在牛背上,他可能会随着牛儿的前进晃动着身体,

摇头晃脑地吹着笛子,笛子的曲调还是杂乱无章的,整个人透出一股随性、自在……

5.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并尝试背诵。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稚子弄冰》,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能想象《稚子弄冰》中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重难点)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儿童生活?

预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了天真、懂事的农村孩子学着大人种瓜的情形。

《村晚》描写了牧童骑着牛儿,吹着短笛,悠闲自在的样子。

二、研读《稚子弄冰》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稚子是怎么玩冰块的?

(2)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清晨将冻了一夜的冰块从盆中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当作银

钮敲打。

(3)追问: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的心情都有哪些变化?

预设:小孩子在“脱晓冰”时满心欣喜,''彩丝穿取"时小心翼翼,敲冰块时十分得意,

冰块碎地时则是万分懊恼。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稚子弄冰》。

三、体会情感,改写古诗

1.引导学生找出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说一说:通过这些词,你发现不同诗人笔

下的儿童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预设: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分别是“学种瓜”“脱晓冰”“横牛背”,这些儿童都

是非常纯真、可爱、招人喜欢的,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2.组织学生交流:三首诗中描绘的儿童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发挥想象,把诗的内容改写成小短文。教师点拨要点:

(1)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2)不要逐句翻译原文,要抓住重点,想象儿童的神态、动作、心理等。

4.改写同一首诗的学生组成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评一评谁的想象更丰富、语言更生动。

5.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四、指导背诵默写

1.学生结合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教师提示学生要读出诗中儿童的天真、

可爱、活泼、悠闲。

2.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稚子弄冰》,并熟读成诵。

3.指导学生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板书]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村庄儿女一Ifeffl织布

.童孙一年种瓜.

童年的婚睡活

隆子界冰

村晚

环境:莫池塘牛山I缈畲的攸凶

人物?吹笛的牧>I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从“童年”导入,先让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再帮助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借助插图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四

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先交代了环境背景,再写儿

童的活动。我引导学生将两首诗联系起来阅读,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效率。最后,引导学生找出

三首古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发现不同诗人笔下的儿童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从而让学生更

好地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其中的趣味。总而言之,这样做,学生既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

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它们各自的特点,提高鉴赏力。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昼、耘、稚、漪"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

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同学们,课余时间大家都喜欢做什么呢?(出示课件3)

预设:踢足球、跳绳、踢健子、跑步、上兴趣班……

教师引导:童年生活真是无忧无虑啊,那古代儿童在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呢?请你们看。(出

示课件4)

预设:踢键子、丢沙包、放牛。

教师总结:是啊,多有趣啊。童年的生活历来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在诗人眼里的

童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板书:古诗三首)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古诗,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

的基础。)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出示课件5)

提出要求:课文中的三首诗都是七言绝句,现在请你出声朗读这三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教师示范:播放音频范读,请学生注意听字音和断句。

2.引导学生划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古诗的节奏划分)

教师引导:同学们,根据音频请你尝试划分一下节奏吧,画好以后看看抬头看看老师的节

奏划分,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呢。

3.(出示课件6-8)课件出示作者资料,教师简介作者。

4.(出示课件9)检查生字预习情况,指明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出示课件10)教师指导读音:“供”读一声“gong”时,表示供给;读四声“gbng”时

表示从事,在本诗中应读四声。

5.指导书写汉字“昼、耘、桑、晓”。(出示课件11)

教师指导:同学们,我们先按结构类型来给生字分分类吧。

预设:“昼”和“桑”是上下结构,“耘”和“晓”是左右结构。

教师提问:请你根据自己的书写经验说一说,书写“晓”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预设:不要多“、”少“J

教师指导: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口诀,可以帮助你们更好的记住这个字一一用火“烧”,用

水''浇",东方日出是指“晓”。(出示课件12)

教师追问:“昼”和“桑”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怎样书写才能更美观呢?(出示课件13)

预设:生字的各部分都要写得紧凑一点。

6.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书写所学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三首古诗

提出要求:边读边思考,三首古诗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可结合注

释、插图,联系生活,理解诗句意思。(出示课件15)

1.说相同

预设:都是描写的儿童生活。

教师追问:能说一说这些儿童在做什么吗?

预设:第一首诗描写的生活是童孙学种瓜,第二首诗描写的生活是稚子弄冰,第三首诗写

的则是牧童骑牛背、信口吹笛。

2.说不同(出示课件16)

预设:这三首诗中,儿童生活的环境不一样,第一首诗写的是农村繁忙时的村庄,第二首

诗写的是寒冬时节的村庄,第三首诗写的是傍晚夕阳落山时池塘边的景象。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三首古诗,体会诗人笔下不同的乡村儿童生活,体会浓浓情意。)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一)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1.教师提问:《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诗,其作者是宋朝的范成大,本文选取的是“其三

十一首”。(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出示课件17)

预设:“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是一年四季。“杂兴”的意思是随性而写的诗。整个题目的

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2.教师引导: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四年级也学习过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吗?谁能来

背诵?

预设:(点生背诵)背的可真流利。老师也把这首诗带来了,一起回顾一下吧。(出示课件

18)

3.(出示课件19)教师出示要求:听了你们的背诵,老师仿佛看到了诗人笔下描绘的乡

村景色。看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同桌之间一起来读一读,再一起讨论一下这首诗为我们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学生汇报。

5.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出示课件20)

(1)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绩麻”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句意思。

(2)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注释我们知道“耘田”就是在田间除草的意思,那我们一般

什么时间去田间除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昼”是什么意思?

预设:白天,“昼”是白天的意思。

(3)教师引导: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的是谁啊?

预设:村庄中的大人。

(4)教师:这样一说,我们不就理解了“儿女”的意思了吗?“儿女”指的就是农家儿女。

我们一起尝试来说一说诗文大意吧。(诗文大意: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

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5)教师提问:古人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规律,你能看出这首诗描写

的具体季节是什么吗?

预设:从“昼出耘田夜绩麻”一句可以得知,他们白天所做的农活是“耘田”,说明此时

是夏天。

出示资料补充耘田的知识。(出示课件21)

教师总结:古代有“男耕女织”的风俗,男子耕种,女子纺织,诗歌的第一句说“昼出耘

田夜绩麻”,所以白天出去耕种的是男子,晚上绩麻的是女子。

(6)提出要求:请你再次朗读古诗,说说自己感受了一种什么气氛?(返回课件20)

预设:感受到夏季的乡村一片繁忙。

5.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示课件22)

(1)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阴”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诗

文大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

交流)

预设:浮现了儿童学种瓜的景象。

6.教师追问:我们怎样能把这首诗读好呢?

预设:前两句语速稍微快一点。

(1)提出要求:请你给同桌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出繁忙的气氛。

同桌互读古诗。

(2)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点生读,男女配合读。

(-)学习《村晚》

1.教师引导:听着你们的朗读,把我带到了夏日的乡村,这就是朗读的魅力。接下来我

们一起去跟着诗人雷震欣赏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出示课件23)

教师提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说说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出

示课件24)

2.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教师:有一个读音我听到有些同学读错了,我请来了拼音来帮助大家正音。(出示课

件25)这次,你们能读好吗?

(2)学生齐读。

(3)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句意思。

(诗文大意: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

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

(4)教师提问:诗人在前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海设•幽静的傍映美景。

3.'指名学生读“牧童后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示课件26)

(1)结合注释说一说“腔”“信口吹”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句意思。

(2)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除了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还可以借助课本中的插

图,请你看看书本上的插图,说一说“横牛背”是什么意思?

预设:横坐在牛背上。

(诗文大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

(3)教师提问:诗人在后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预设:可爱的牧童骑牛吹笛回家的景象。

4.教师提问:你从“草满池塘水满陂”中的两个“满”字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27)

预设1:第一个“满”字写出了青草非常多,非常茂盛的样子;第二个“满”字表现了池

水涨得很高的样子。

预设2:感受到了青草茂盛,池水高涨的样子。

5.教师追问:你从“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28)

教师指导借助图片来理解“衔”的意思。

预设:“衔”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展现山与落日挨得很近,欲落未落的情景。

教师:孩子们都很会品悟诗情,我们继续感悟这首诗的诗境。“山衔落日浸寒漪”中,是

什么“浸”在水中?(出示课件29)

出示图片,提示学生。

预设:落日、青山。

教师追问:你的眼前浮现了什么景象?

预设:落日、青山倒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象。

(设计意图:品读古诗,引导学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为进一步体会古诗所传达出的童真童趣做好铺垫。)

(三)对比阅读,感悟诗情

1.教师过渡:了解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这两首诗描写的景象,同

学们一起来总结一一两首诗在内容和气氛上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30)

预设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绘了一片繁忙的景象。

预设2:《村晚》描绘了一幅悠闲的景象。

2.再读古诗,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出示课件31)

教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两首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并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1)课件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后两句,圈画出关键字一一未解、学。(出

示课件32)提问:你能想象孩子们学种瓜的样子吗?用合适的词语来概括。

预设:生疏、笨拙……

教师:同学们的概括真准确,从孩子们生疏、笨拙的动作中,你能感受他们是一群怎样的

孩子?

预设:天真可爱、热爱劳动……

教师:读完后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出示课件

33)

学生汇报。

(2)课件出示《村晚》的后两句,圈画出关键字一一横、信口。(出示课件34)提问:

你能想象出牧童吹笛子时的样子吗?用合适的词语来概括。

预设:天真可爱、悠闲自在……

教师:读完后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出示课件

35)

学生汇报。

3.指导朗读,初步默写。

(1)朗读、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出示课件36)

a.教师提问:同学们,想要读出乡村耕种劳作的繁荣景象,在读前两句的时候,我们的语

速要怎样?

点生回答。

预设:语速稍快一些。

b.教师追问:那如果想要表现出乡村孩子的天真。我们在读后两句的时候要用什么语速?

可以抓住哪个词语重读?

预设:语速稍微缓慢一些。“学种瓜”语调微微上扬。

c.教师: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把诗人笔下的乡村美好生活读出来吧。

①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学生齐读。

②点生读。

d.教师: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出示课件37)

①点生尝试背诵。

②分组比赛背诵。

e.教师:背诵难不倒你们,相信默写你们也是可以的。(出示课件38)

提出要求:1.写上题目、作者和朝代。2.把字写正确。3.注意标点符号。

①生默写完以后同桌互改。

②生汇报默写情况。

(2)朗读、背诵《村晚》。(出示课件39)

a.教师提问:同学们,想要读出这首诗的恬静悠远,在读前两句的时候,我们的语速要怎

样?

预设:语速稍慢一些。

b.教师追问:光是语速稍慢还远远不够,诗的韵味还不能完全体现出来。你觉得哪两个字

可以重读?

预设:两个“满”字要重读。

教师:再看看老师划横线的词语,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预设;读得更慢一些,尾音拉长一点

c.教师: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把诗人笔下的恬静诗意,悠闲自在读出来吧。

d.教师: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出示课件40)

①点生尝试背诵。

②分组比赛背诵。

五、课堂总结、结构梳理

1.主题概括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描写了儿女与童孙,让我们体会到了村庄儿女

们的辛勤忙碌和热爱劳动。(出示课件41)

(2)《村晚》一诗中作者雷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恬静、悠闲自在的乡村图画。这份美

体现在景美、人乐。(出示课件42)真是好一幅优美恬静、天真烂漫的牧童骑牛晚归图啊。

2.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课件,一起概括这两首诗主题思想。

(1)(出示课件43)点生回答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古诗的前两句从时间、人

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

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2)(出示课件43)全班齐答

《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古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牧童

的活动,“横牛背"和''信口吹”生动地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六、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5、46)

2.布置作业:把《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背诵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四一辛勤忙碌

时儿女:昼耘田夜绩麻

热爱劳动

热爱劳动

兴童孙:傍桑阴学种瓜—

天真可爱

-景美:草池塘水

村山落日寒漪

优美恬静

晚人乐:横牛背天真烂漫

-信口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稚子弄冰》。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借助关键词句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教师引导:(出示课件47)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

大家一起背一背吧!(生背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课的最后一首诗《稚子弄冰》。(出示课

件48)(板书:稚子弄冰)

二、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教师提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说说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出示课件49)

2.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锌”。(出示课件50)

(1)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锌”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意。(诗文大意: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

银怔。)

(2)出示“锌”的图片,了解“锌工(出示课件51)

3.教师引导:孩子们被敲打冰块儿发出的美妙的声音陶醉了,边敲边舞,不亦乐乎。忽然,

这声音戛然而止,传来了另一种声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52)

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出示课件53)

(1)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意。(诗文大意:(小孩)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像玉磬一样穿林而过的清脆的响声。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

的声音。)

(2)出示“磬”的图片,了解“磬工(出示课件54)

(3)教师提问:你感受到了儿童怎样的情绪变化?

预设:敲冰块时十分得意,冰块碎地时则是万分懊恼。

教师追问:就这样一块普通的冰,都能被这个孩子做成有趣的玩具,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

样的儿童?

预设:自得其乐的儿童。

4.教师引导:可快乐是短暂的,孩子们看到冰块儿破碎了会是什么样子呢?(出示课件

55)

预设:不知所措、垂头丧气……

教师提出要求:请你朗读这两句诗,尝试通过语气、语速的变化表现出稚子情绪的变化。

点生朗读。

5.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出示课件56)

教师指导: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6.教师:这首诗中的孩子与我们上节课中描绘的孩子截然不同,你通过这首诗看到了一个

怎样的孩子?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课件57)

预设1:从不惧严寒,清晨脱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小孩子。

预设2:从把冰块当成银铳来敲击玩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孩子。

7.指导朗读,读出感情。(出示课件58)

教师引导:请你给自己的同桌读一读这首诗,读这几个动词时,语速要慢,加以强调,表

现出孩子心情的变化以及他的活泼可爱。

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

8.背诵古诗(出示课件59)

①教师:诗意我们已经理解了,请同学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填空。(点生口头填空)

②全班背诵古诗。

出示要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想象画面,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三、对比阅读,感悟表达

教师提问:这三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古代农村儿童的生活,但三种生活各有特色,通过这

些词,你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了吗?(出示课件60)

预设1:“学种瓜”一词写出了儿童虽然不懂得耕织这些农活怎样做,却也学着大人的样

子种瓜。表现出他们的天真可爱和对劳动的热爱。

预设2:“脱晓冰”表现出儿童活泼可爱,很招人喜欢。

预设3:“横牛背”的“横”字写出了牧童横坐在牛背上吹笛子的天真可爱,表现出他的

悠闲自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将三首诗整合起立,比较其中的相同之

处,进而深入体会诗歌所体现的童真童趣。)

四、课堂练笔,改写古诗

教师引导:这三首诗所描写的生活是那样美好,你想不想用自己的话把它改编成一个小短

文呢?改编时要展开充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切忌不要逐句翻译原文,要抓住重

点,想象儿童的神态、动作、心理等。请选择其中的一首诗,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改编的小短

文,再请同桌给自己提出宝贵的建议。(出示课件61)

1.学生自由完成小练笔。(教师相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