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知识精讲+ 能力提升 】 高一生物 精讲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_第1页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知识精讲+ 能力提升 】 高一生物 精讲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_第2页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知识精讲+ 能力提升 】 高一生物 精讲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_第3页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知识精讲+ 能力提升 】 高一生物 精讲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_第4页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知识精讲+ 能力提升 】 高一生物 精讲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AAAAaAaaaaaaaAAAAAAaa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CONTENTS本节聚焦科学探究用数学方法分析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进化关系社会责任认同生物进化观点对人类思想观念影响,确立进化论观点。生命观念

能说明物种、种群概念;能区分基因库、基因频率概念;能阐明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观点。科学思维

用数学方式说明基因频率的变化在灰色翅(基因型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问题探讨】

根据达尔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观点,该绿色个体能被选择下来吗?

如果绿色个体能很好的活下来,它要如何才能将绿色性状传给后代?不一定。绿色个体可能因为其它原因死亡。一个个体的适应能力无论多强,如果它的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它在进化中是没有贡献的。通过将绿色基因传递给子代,才能将绿色性状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性状的遗传要通过基因传递。种群和种群基因库aaA自然选择直接对象:根本对象:个体的性状(表现型)种群的基因研究生物进化,仅研究个体和表型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群体基因组成变化。种群和种群基因库种群和种群基因库种群是物种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叫做种群。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种群和种群基因库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3)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青蛙(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5)一片草地上的成年梅花鹿否是否否否种群的三个要素同一区域同一物种的生物全部个体种群和种群基因库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2基因库和基因频率如何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种群和种群基因库在某昆虫种群中,决定体色为黑色的基因是A,决定体色为褐色的基因是a,从这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求A和a的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a基因频率为:=40%A%=×100%2×AA+Aa2(AA+Aa+aa)a%==60%2×aa+Aa2(AA+Aa+aa)×100%类型一:概念法:种群和种群基因库在某昆虫种群中,决定体色为黑色的基因是A,决定体色为褐色的基因是a,从这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求A和a的基因频率。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注意Y上没有等位基因)基因频率=某基因的总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100%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人,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色盲5人,女性携带15人。男性色盲11人,求XB,Xb的频率?即:XBXb15人XbXb5人XbY11人

b%=×100%15+5x2+11400x2-200(Y)=6%B%=94%种群和种群基因库类型二: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亲代基因型频率AA(30%)Aa(60%)aa(10%)配子的比率A()A(

)a(

)a()子代基因型频率AA()Aa()aa(

)子代基因频率A()a()30%30%30%10%36%48%16%60%40%A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子二代、子三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样吗?种群和种群基因库类型三:利用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定律)当群体满足以下五个条件:①种群数量足够大;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③没有迁入与迁出;④自然选择对体色性状没有作用;⑤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不会改变。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p+q=1,且:aa基因型的频率AA基因型的频率Aa基因型的频率

(p+q)2=p2+2pq+q2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突变普通个体变异个体进化的原材料某种自然选择自然选择之后的个体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某海岛上残翅和无翅的昆虫突变产生的变异有利或有害是绝对的吗?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原材料,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突变新的等位基因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基因重组种群中出现大量随机的、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形成生物进化丰富的材料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桦尺蠖种群中的s基因为什么越来越低?提出问题(参见教材112-113页)1.树干变黑会影响桦尺蛾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吗?为什么?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型?为什么?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基因型频率SS10%11.5%Ss20%22.9%ss70%65.6%基因频率S20%23%S80%77%12.9%25.8%61.3%26%74%14.3%29.7%56.0%29%71%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升高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环境的选择作用使s基因频率越来越低。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生物的表现型。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不定向的变异不利变异(基因)有利变异(基因)淘汰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生物定向进化多次选择和积累,通过遗传自然选择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参见教材115页)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用记号笔在培养皿的底部画线,将培养基分为四个区,标号将细菌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①号区域中央放置不含抗生素纸片②③④号区域的中央分别放置含有抗生素的纸片将培养皿倒置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12~16h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直径,并取平均值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培养,并重复以上步骤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抗生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抗生素对细菌抑制作用越来越弱。抑菌圈直径/cm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12.261.891.6222.411.911.6732.421.871.69平均值2.361.891.66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数据结果是否支持“耐药菌是普遍存在的”这一说法?支持。抑菌圈边缘生长的可能是耐药菌。在本实验条件下,耐药菌所产生的变异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在本实验条件下,一般来说是有利的,有利于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变异在此环境中就是有利变异。滥用抗生素有什么后果?促进耐药菌的产生。变异在前,选择再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马(2n=64)驴(2n=62)骡(2n=6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种群物种概念生活地域相互关系同一区域同一区域或不同区域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种群是物种繁殖、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杂交马(2n=64)驴(2n=62)骡(2n=63)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东北虎华南虎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隔离:不同群体间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两个鼠种群间可能不能自由交配,也可能能自由交配。如果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形成了两个新物种;如果能自由交配并产生了可育后代,说明还是同一物种。两个鼠种群还能自由交配吗?物种形成的常见的方式:生殖隔离地理隔离长期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而在辽阔的南美洲大陆上,却看不到这13种地雀的踪影。不同岛屿的环境有较大差别,比如岛的低洼地带,布满棘刺状的灌丛;而在只有大岛上才有的高地,则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南美洲附近的太平洋中,由13个主要岛屿组成,这些岛屿与南美洲大陆的距离为160~950km。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