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一等奖创新教案语文园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总结和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3.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4.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的特点。

5.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总结和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3.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Ⅰ交流平台,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师: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是指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自由读“交流平台”,边读边思考: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好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1:关注文章题目。

预设2:抓关键句。

预设3: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预设4:了解每个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再用自己的话把各个部分的内容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有意识地带着问题去阅读,提炼归纳答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拓展实践。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在运用的时候该怎样来选择呢?不同类型的文章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下面我们就尝试一下好吗?

(1)《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用哪种方法来把握主要内容呢?

①学生回顾课文,独立思考。②指名回答。

预设:我们可以用关注文章题目的方法来把握这一课的主要内容。

(2)《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用哪种方法来把握主要内容呢?

①学生回顾课文,独立思考。②指名回答。

预设:我们可以运用抓关键句的方法来把握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关键句包括: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3)《盼》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用哪种方法来把握主要内容呢?

①学生回顾课文,独立思考。②指名回答。

预设:我们可以运用将各个部分的内容连起来这一方法来把握这一课的主要内容。

师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关注文章题目,抓关键句,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将各个部分的内容连起来等,我们要灵活运用。

Ⅱ词句段运用,了解文章拟题的不同方法

1.课件出示课本“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的内容。

2.读一读这四组题目。

3.回顾每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文题目进行对照,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1:第一行的题目是用文中的主要人物为题。

预设2:第二行的题目是以主要事件为题。

预设3:第三行题目是以事物的名字为题。

预设4:第四行是形象化的题目。

4.研读泡泡语中的句子说一说这样拟定题目的好处。

(1)自读这些句子,思考这样拟定题目的好处。

(2)小组交流。

(3)集体汇报。

师总结:以主要人物为题,可以使文章中心明确,使读者一目了然;以主要事件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题目简洁、突出;以事物的名称为题,使读者容易跟随这一线索了解事情发展始末,串联起文章的主要内容;形象化的题目,形象、生动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吸引人们的阅读兴趣。

5.动手实践,体会拟题的好处。

课件出示文段。

(1)阅读文段,思考:应该给文段拟定一个怎样的题目呢?

(2)集体汇报。(喝墨水)

【设计意图】此环节由学生学过的课文入手,让学生体会这些题目的好处,然后把认知用于实践,让认知变成自己的能力。

Ⅲ词句段运用,展开想象写活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内容。

2.读词语思考:你可以从什么角度展开想象呢?

(1)小组交流。(2)集体汇报。

第一行都有“饱经风霜”这个词。我们就要从“饱经风霜”这个角度入手展开想象。

第二行都有“深处”这个词,我们就要从“深处”这个角度去想象。

3.读了第一行词语你分别会想到什么?

预设:读了“饱经风霜的脸”,我会想到爷爷经历生活的磨难后满是皱纹的脸。读了“饱经风霜的老屋”,我会想到一所经历了上百年风雨的老房子,破旧不堪,下雨时漏雨,刮风时漏风,无人居住。读了“饱经风霜的大树”,我会想到一棵大树经历了长年累月的风霜雨雪,甚至是电闪雷击,仍顽强地生长着。

4.读了第二行词语你分别会想到什么?

预设:读了“树林的深处”,我会想到一片绿意展现在眼前,微风拂过,感受到丝丝凉爽。读了“秋天的深处”,我会想到丰收的场景,稻田一片金黄,远看像是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读了“心灵的深处”,我会想到在夜深人静时闭眼思考,敞开心扉与心灵对话,感受反省的力量。

5.把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6.集体交流评价。

评价标准:(1)想象的内容是否和词语有关。

(2)选择“饱经风霜”的,是否通过描写突出了事物的“饱经风霜”;选择“深处”的,记叙的事情或描写的景象是否体现了“深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的特点。

2.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Ⅰ聚集书写提示,感悟书法的魅力

1.课件出示课本上《玄秘塔碑》(局部)。

(1)欣赏这幅书法作品。

(2)思考:这幅书法作品中的字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

(4)集体汇报。

2.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人,唐代书法家。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其书法骨力遒劲,后世有“颜筋柳骨”之“柳骨”的美誉。他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并称“楷书四大家”。《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3.柳公权书法特点。

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欣赏书法,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书法的热爱,端正书写态度。

Ⅱ日积月累,感受鲁迅的精神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的内容。

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和他人笔下的鲁迅,全方位地了解了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积月累”,通过鲁迅先生的这些名言再一次去感受一下鲁迅先生的精神吧。

2.朗读这些名言,读正确、通顺。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理解名言的意思。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真正的英雄都有丰富的感情,爱怜子女的人同样是大丈夫。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希望之路是走出来的路,是实践出来的路,是探索得来的路。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句话强调了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它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是指那些推动中国历史不断前进的优秀人物,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

4.拓展鲁迅的名言: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见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

(3)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

(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5)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5.通过学习鲁迅的这些名言,你对鲁迅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我始终尊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