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致大海 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致大海 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致大海 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致大海 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致大海 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致大海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当你身处逆境之时,当你面对人生的低谷之时,你会想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又会告诉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普希金,学习他的《致大海》。一、导入1.了解普希金及其创作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2.梳理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大海的象征意义。3.领悟诗人通过对大海的热爱和赞颂所表达的情感。

二、学习目标

朗诵诗歌,并请快速划出描写大海句子并加以概括。(3分钟)大海的美丽:波浪、容光;大海的人情味: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大海的深远:心灵的愿望所在;大海的阴沉:声调大海的特点:自由、寂静、反复无常、任性……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俄国文学语言的创建者。著有政治抒情诗《致大海》《致恰达耶夫》,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四、自学指导一

2min5分钟四、自学指导二1.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2.诗歌写了大海的哪些方面?3.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1.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7节)(海之恋);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13节)(海之思);永久怀念大海(14~15节)(海之念)。

五、精讲点播2.诗歌写了大海的哪些方面?五、精讲点播①大海的美丽:波浪、容光;②大海的人情味: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③大海的深远:心灵的愿望所在;④大海的阴沉:声调⑤大海的特点:自由、寂静、反复无常、任性3.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五、精讲点播怀念、礼赞。其实质是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3分钟四、自学指导三1.诗人为什么要写拿破仑和拜伦两个人?2.诗人如此热爱的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你认为象征了什么?1.诗人为什么要写拿破仑和拜伦两个人?五、精讲点播

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身上具有不屈服的精神,一个是自由的歌唱者。他们都有大海般召唤自由的品质,诗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里,诗人、大海和逝去的英雄三者融为一体。

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他像你似的深沉、有力、阴郁,/他也倔强得和你一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的结局和自己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哦,海洋,/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到处,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或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2.诗人如此热爱的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你认为象征了什么?五、精讲点播

诗人笔下的大海,首先是真实存在的大海,它自由奔放、浩渺无际,黄昏时分无比幽静,脾气发作时席卷一切,它具有自然界中海洋的物质形态和各种特性,在诗中也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种种感受。

但诗人笔下的大海,又是被人格化了的大海,被诗人赋予了种种情感和精神,它成为诗人心灵的寄托和对话者,它具有了强烈的象征色彩,它象征着一种自由的意志,象征着一种永远不屈于任何奴役的生命存在。诗人运用拟人、象征的手法赋予大海人的性格,并赋予其自由的象征。诗人运用呼告、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忧郁和渴望。六、课堂小结七、整理知识背诵记忆八、当堂训练写作此诗时的诗人有没有得到自由?没有。①大海是自由的象征,诗人开篇以“再见吧,自由的元素!”透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忧郁”“沉郁”的。②第3节,诗人写自己“全心渴望”自由,且“静静地,迷惘地徘徊,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表明诗人还在苦苦追求自由。③第6节,“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表明诗人尚未“拥抱”自由。④第8节的疑问,第9--12节对拿破仑、拜伦追求自由的悲剧结局的感慨、第13节的“世界空虚了”等,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而不得,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1.把新授课所学的内容再看一遍。2.把新授课所涉及的知识背会,默写一遍,交给课代表课,代表交给老师。3.把本节课的错题上错题本。4.把本节课没做完的题做完。5.把所有资料上的题全做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作业致大海

初步导入大海是西方文学中的常见意象。由于西方国家大多濒海,因此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家与诗人有着挥之不去的海洋情结。由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人们对它怀有不同的情感与态度,不同时期的大海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显示出不同的人文精神。王立中曾这样评价这首诗:“大海是一个象征,普希金是一个象征,他高举着自由的火把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前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感受普希金笔下的大海。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特点,把握本诗的写作背景。2.理清诗歌结构,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领悟诗歌主旨。3.深入领悟诗人通过对大海的热爱和赞颂所表达的情感。壹知人论世(一)作者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知人论世相关链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日子就会到来|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的|而逝去的将变为可爱知人论世(二)文学成就

普希金的作品富有强烈的人民性,因而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他一生共写抒情诗歌800多首,如抒情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叙事诗:《茨冈》《青铜骑士》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知人论世

(三)写作背景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年仅21岁的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民主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奥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知人论世

(四)题解

《致大海》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思想感情。

致,向对方表示情意。

致大海,即向大海表示情意。

贰初读课文(一)诵读诗歌,疏通文意1、视频朗读。(请同学注意正音,节奏及感情基调把握)2、本诗是一首抒情诗,作者来到大海边与大海告别。着重体会作者与大海告别的部分的情感。

初读课文(二)理清结构,概括内容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诗人向大海告别。第二部分(3-13):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第三部分(14-15):收束全诗,照应开篇,抒发了诗人告别大海、怀念大海、铭记大海、传播自由的心声。初读课文本诗的核心意象“大海”与诗人心中激荡的情感相呼应。1.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大海”这一意象的词句。思考:在诗人的眼里,大海具有哪些特点?“自由的元素”“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骄傲的美闪烁壮观”“喧声呼唤”“沉郁的吐诉”“喑哑的声音”“黄昏时分的幽静”“任性的脾气”“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深沉”“有力”“阴郁”“倔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诗人赋予了“大海”人格化的属性。展开分析初读课文展开分析再见吧,自由的元素!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首句中,诗人称呼大海为“自由的元素”。“自由”二字奠定了“大海”象征意蕴的基础,也成为大海与诗人之间亲密情感关联的源头所在。2.诗人对人格化了的“大海”抱有什么感情呢?请同学们再读文本,体会其中的情感。初读课文展开分析2.诗人对人格化了的“大海”抱有什么感情呢?请同学们再读文本,体会其中的情感。再见吧,自由的元素!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诗人运用了第二人称来称呼大海,可以看出,这是诗人与大海的对话。他两次运用“最后一次了”,第一次从视觉的角度,第二次从听觉角度。反复的吟咏慨叹,表达对大海的依恋不舍之情。初读课文展开分析2.诗人对人格化了的“大海”抱有什么感情呢?请同学们再读文本,体会其中的情感。再见吧,自由的元素!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大海对诗人也含着款款深情,它的涛声“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像一位老朋友对诗人的告别表达着恋恋深情。此刻的诗人和“大海”,好像一对心意相通的挚友,因此诗人才把自己内心的苦痛向朋友倾吐。初读课文展开分析普希金笔下的“大海”的象征意义:1.大海是诗人内心激烈情感的具象化。大海的澎湃汹涌,是诗人沉郁、愤懑心情的写照。诗人对大海的倾诉,实则是与自己内心的对话。2.大海是自由、勇敢、热烈、倔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的象征。诗人通过表达对人格化的大海的赞美与渴望,抒发了自己即使身处桎梏与束缚,依然不放弃追求自由与正义的决心与信念。初读课文展开分析“自由”“骄傲”“忧郁”“沉郁”“幽静”“阴沉”“任性”“反复无常”“无法控制”“深沉”“阴郁”作者对大海强烈的依恋、热爱、赞美和向往就是诗人追求自由精神的强烈愿望。自由展示自己的性格大海自由精神叁1.

诗歌第1、2节和14、15节都是写诗人和大海的告别,其内容与感情有何区别?

第1、2两节,诗人向大海告别,诗人笔下的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出它的美,并召唤世人;而诗人也有崇尚自由的精神,但并不能像大海一样自由地展示,不能随心所欲地应和大海的召唤,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所以他听到的是大海“忧郁语”“沉郁的吐诉”。所以这里的忧郁和沉郁其实就是诗人的情感。深入探究

经过第3---13节的思考、回忆与联想,诗人尽管在精神上感到忧郁和渺茫,但并没有绝望,因为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声响充斥,所以他在第14、15两节告别大海时,表示永不忘记大海的形象和声响,决心把大海的精神带向自己足迹所将要到达的地方,永远不会忘记自由,会为自由勉励自己,为自由奋斗不已。所以这里情感是激昂的,意志是坚定的,情绪是高涨的。深入探究2.诗人为什么厌烦“凝固的石岸?”岸”又有何象征意义?(第6节)

“石岸”使诗人无法热烈地拥抱大海,整个人“被缚住”了。这些“凝固的石岸”正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它是拘禁诗人的无边的囚牢,它使诗人向往自由的夙愿无法实现。3.读最后一节,这一节中的“你”指什么?如何理解最后一节在诗歌中的作用?

表面上是指大海,实质上是指自由和解放。最后一节,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迷惘”和“苦思”,诗人的心灵因“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深入探究深入探究4.《致大海》中,诗人为什么要写拿破仑和拜伦两个人?

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身上具有不屈服的精神,一个是自由的歌唱者。他们都有大海般召唤自由的品质,诗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里,诗人、大海和逝去的英雄三者融为一体。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的结局和自己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拜伦是英国历史上的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中涉及到的康河其上游即名拜伦潭,可见拜伦已成为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拜伦思想的核心有两个词:“自由和正义”。他有两句名言,“我可以独自兀立于人间,但绝不把我自由的思想换取一座王位”,“啊,自由,你在牢狱里才最为灿烂”。表达了对自由的深刻理解,意思是只有失去自由才能倍感自由的可责。拜伦不仅歌唱自由,而且还身体力行地投入到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战争中去。最后病死在战争的前线,为自由而献身。拜伦的精神是自由主义精神。相关链接深入探究

拿破仑

拿破仑曾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引入俄国,激起俄国代年青知识分子反抗沙皇专制暴政的革命热情,推进了俄国和整个欧洲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运动的发展,所以普希金在《拿破仑》一诗的最后称“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一句话,在普希金看来,拿破仑是一面张扬着自由主义精神的旗帜。

相关链接深入探究深入探究5.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

诗人笔下的大海,首先是真实存在的大海,它自由奔放、浩渺无际,黄昏时分无比幽静,脾气发作时席卷一切,它具有自然界中海洋的物质形态和各种特性,在诗中也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种种感受。但诗人笔下的大海,又是被人格化了的大海,被诗人赋予了种种情感和精神,它成为诗人心灵的寄托和对话者,它具有了强烈的象征色彩,它象征着一种自由的意志,象征着一种永远不屈于任何奴役的生命存在。艺术特色1.象征手法:如诗歌借大海的形象表达自由的精神。2.拟人手法:这首诗将大海人格化,诗人多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将“波光”写成“容光”等等。3.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

: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