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1_第1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1_第2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1_第3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1_第4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一、课题填写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计算类课题)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到了什么)认识、理解、掌握;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会/体会/初步理解了……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兴趣;体会与生活亲密相关;进步交流合作的意识;开展独立考虑的才能等等。三、教学重点本章的知识点(宏观的、详细的)四、教学难点易错点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2.情景教学法3.问答法4.实验法5.讲授法(一般从中选择3个就可以了)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以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为例)通过设计悬念导入,以实际生活为例,运动会需要人手一面小彩旗,每面小彩旗五元钱,班级一共四十八名学生,如何计算;假如每人再加一个袖标,每个袖标七元钱,又如何计算。引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来讨论问题。2.新课教学①通过学生讨论,计算例题的两种解题思路;②进展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③归纳总结出竖式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进展稳固。3.稳固练习练习一:练习二:4.课题总结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来回忆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代表来答复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5.作业通过视频展示/绘制卡片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今天的作业内容。七、板书(有标题、图形、例题、专业术语)八、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的:通过混合练习,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进步判断才能。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上节课我们又把它们进展了比拟,你们会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拟纯熟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吗?二、课堂练习1.分析^p、研究第3题。让学生先说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三个量中.其中一个量与另外两个量的关系,老师板书出来:长宽=面积=长=宽提问:当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什么比例关系?当长一定时,面积和宽成什么比例关系?当宽一定时,面积和长成什么比例关系?老师:通过上面的分析^p,我们知道:要判断三种相关联的量在什么条件下组成哪种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先写出它们中的一种量与另外两种量的关系,再进展分析^p。2.第4题,让学生仿照第3题的方法做。订正后,老师板书如下: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运货的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吨数与运货次数=运货次数〔一定〕成反比例关系。运货的总吨=每次运货吨数〔一定〕数与运货次数成正比例关系3.第5题,让学生独立做,老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4.第6题,先让学生自己判断,然后指名答复,第(1)小题成反比例,第(2)、(4)、(6)小题成正比例,第(3)、(5)小题不成比例。5.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后,选一题说说是怎样解的。6.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8题。小学数学教案篇3详细介绍:教学目的〔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具和学具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提问〔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3〕如今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拟长的物体或者间隔,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二〕学习新课1.认识米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老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老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缺乏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那么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老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老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老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3.用卷尺量较长的间隔老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拟长的间隔,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场,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稳固反应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3.在〔〕内填写适宜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根底上进展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时机少,度量时也比拟困难.教学一开场,在复习厘米的根底上,提出让学生测量较大的物体课桌的长度,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认识米,通过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体的1米高,1米长,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米卷尺,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此根底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绳子来.第二层次,根据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学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数一数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并通过1厘米、1米线段的比照,学生清楚地理解“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明的表象.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由于间隔比拟长,所以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最后通过选择适宜单位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米、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的: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有条理考虑的习惯。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教学重点:会找一个数的因数。教学难点:进步有序考虑的才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师:刚刚老师在观察同学们学习时,发现了很多同学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下面,把我们的学习成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总结学法.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学生代表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展演示注意让学生指图说明。2、考虑:请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根本方法。〔或者用乘法思路想: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全班交流师:我发现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考虑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摆了多少个吗?学生答复,老师同时板演: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很用心考虑,如今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吗?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及时板书:1×12=122×6=123×4=12或:12=1×12=2×6=3×4师: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见,12的因数有哪些呢?〔1、12、2、6、3、4〕引导考虑: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呢?〔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经有所发现。〕学生的答案:〔1〕我发现积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们的因数都是12的因数。〔2〕我发现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12的因数。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1、2、3、4、6、12〕3、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三、稳固练习1、独立完成第38页“练一练”第1题,注意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考虑。2、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如今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38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四、总结与评价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用学到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教学反思:这节课上下来以后我感想很多,感触也很深。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需要改良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展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教学思路,才能更好到达教学目的。下面我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一些想法和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找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根底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12的因数”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拼长方形,让学生们直接感知两个自然数的积等于12的几种情况,使他们在独立考虑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然后在交流中不难发现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2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2的除法算式〕。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创造的火花,才能表达教育活动的终极目的。特别是用除法找因数的学生,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的整除关系的本质,才会想到用除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重复。学生怎样按一定顺序找全因数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我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进展比照,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的考虑,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的作用。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既防止了老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打破了教学难点,我相信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节,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无弊的新课标施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究、研究和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独立考虑、交流讨论,学习研究,与学生平等对话,在理论和探究中不断前进。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的:1、掌握2、5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2、可以运用这些特征进展判断。3、培养学生的概括才能。教学重点: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复习:根据所学的因数和倍数知识,运用自己的座号说一句完好的话。如:我的座号是5,5是30的因数或5是1的倍数。同座互说指名说。同学们,我们先去看一场电影,座位号是多少的同学应该从双号入口进。2、游戏(1)座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2)座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起立,老师分别将2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左边,5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右边。3、引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进展研究(板书课题:2、5倍数的特征)。【反思:设计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学号引入,学习的材料来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从教学理论来看,学生确实兴趣浓重,到达了既激发兴趣,又提供学习素材的目的。】二、探究新知(一)2的倍数的特征。1、观察:左边集合圈里的2的倍数座号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2、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老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3、奇数和偶数出示课件:2的倍数的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的数,都是2的倍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i)数。老师指出: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习惯上称它们单数、双数。4、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出示课件以下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339835598801233678808910006555656881奇数有:33,355,123,8089,655,881。偶数有:98,988,0,3678,1000,5656。【反思:数学思维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比拟、抽象概括、归结演绎等等。设计这个片断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根据素材,通过自主学习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拟、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才能。但在实际中老师提问:“2的倍数学号有什么特点?”后,学生说:“2的倍数都是偶数”。对于这种生成,是我设计中没有预设到的,于是我反问道:“你认为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呢?”学生又说“双数就是偶数”,于是我有些急了,不知所以。我只好进一步明确提问:“这些学号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这才说到我心中理想的答案:“个位上的数都是0、2、4、6、8等数字”,看来数学课的有些问题不能过于广泛,要有所指向。同时设计问题时,还要多想想学生可能会怎样答复,多预设几个方案。】【补充设计: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后,我临时补充了一个知识点的自然数分类的教学。老师提问:自然数有无数个,0、1、2、3、4、5、6、7……说说这些数分别是什么数?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自然数中,不是偶数,就是奇数。】(二)5的倍数的特征。1、老师指右黑板上集合圈: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一样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2、学生自己动手在课本上找出5的倍数。在下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涂上颜色。看看有什么规律。老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___或___的数,是5的倍数。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3、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出示课件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24356790991560751061305212802的倍数:24,90,60,106,130,280。5的倍数:35,90,15,60,75,130,280,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90,60,130,280。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收获?重点指出个位上是0的数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为什么?(末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意他的说法吗?自己在百数表中找找这样的数?在哪里?如今问题怎么解决呢?两位同学都想得到它们?提问:2的倍数有哪些?5的倍数呢?60和90是什么数?【反思:小学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特级老师张兴华大力提倡“为迁移而教”很有道理。什么是迁移呢?迁移是一个心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