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哈姆莱特(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哈姆莱特(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哈姆莱特(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哈姆莱特(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节选)素养目标1.体会文本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2.通过对戏剧语言、戏剧冲突的赏析,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提高戏剧鉴赏能力。3.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感受哈姆莱特的人文情怀。作者简介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做过剧院的杂役、演员、导演、编剧,接触了社会各阶层人士,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后来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给世人留下了37部剧本、2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一些杂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马克思称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英国戏剧家本·琼生称他是“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他吸收了欧洲各国的新文化、新思想,因而他的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16、17世纪的英国现实,集中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莎士比亚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7年,包括八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此时)、两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8—1612年,包括四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题目解说“哈姆莱特”是故事的主人公,《哈姆莱特》这部戏剧讲述的是青年王子哈姆莱特为父亲复仇,最后与仇人同归于尽的故事,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写作背景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个性解放”的旗帜,一方面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大发展;另一方面,随之产生的是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面对这样一个时代,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浸在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中,而是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所著的一本丹麦史书,讲述的是发生在8世纪末丹麦的历史故事。16世纪末英国作家把它改编成戏剧,以复仇为主题,但已失传。莎士比亚的作品一般公认是根据那部失传的悲剧改编的,但他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把这个中世纪的复仇故事写成了一个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深刻意义的社会悲剧。剧情梗概《哈姆莱特》讲述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父亲的死让哈姆莱特悲恸,母亲的不忠使他绝望,哈姆莱特万念俱灰,意欲自尽,父亲的鬼魂却来对他揭发了叔父克劳狄斯杀兄娶嫂和篡夺王位的罪恶,并要他复仇。哈姆莱特具有崇高的人文主义社会理想,然而人性的堕落和现实的黑暗使其深感理想的幻灭。他要重整乾坤,因而装疯与克劳狄斯进行殊死斗争。斗争的艰难在于哈姆莱特是这场谋杀的唯一知情者,复仇重任只能由他一人承担,加上忧郁、优柔的性格,这使他在装疯努力复仇的同时,又陷入迟疑、自责和拖延。哈姆莱特借“戏中戏”确认了克劳狄斯是凶手,却在克劳狄斯私下祈祷时放弃了复仇机会;当他认为复仇时机成熟时,却误杀了大臣波洛涅斯——恋人奥菲利娅的父亲——而使自己陷入被动。最终哈姆莱特除去罪恶的克劳狄斯,但是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共五幕二十场,课本节选的是第三幕第一场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的叔父谋害了他,然后和哈姆莱特的母亲结婚,这是复仇的缘起。第二幕:克劳狄斯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哈姆莱特准备证实鬼魂的话后再实施复仇计划。第三幕:克劳狄斯进一步利用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把鬼魂所讲的谋杀老王的情节编成戏演给国王看,证实了克劳狄斯的恶行,并误杀了正在偷听他和王后谈话的的弄臣波格涅斯。第四幕:克劳狄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被哈姆莱特识破,反借英王之手杀死检视自己的朝臣。第五幕: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死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因中毒剑而亡。剧中人物关系介绍课文探究1.开头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这里的舞台说明交代了出场的人物。“国王”指哈姆莱特的叔父克劳狄斯,“王后”指哈姆莱特的母亲(剧中的王后乔特鲁德)。“波洛涅斯”是奥菲利娅的父亲,他和罗森格兰兹及吉尔登斯吞均为剧中的朝臣。2.话剧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试举一例说明。国王(旁白)啊,这句话是太真实了!它在我的良心上抽了多么重的一鞭!涂脂抹粉的娼妇的脸,还不及掩藏在虚伪的言辞后面的我的行为更丑恶。难堪的重负啊!这段台词真实地暴露了国王的内心世界,把国王的虚伪、丑恶和内心的不安揭开了给人看。3.哈姆莱特决心为父报仇,并要负起“重整乾坤”的重任,那么他为什么有意假装成疯子?①保护自我,避免受到迫害。对手克劳狄斯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强大而又阴险,哈姆莱特怕不小心泄漏了心事,反遭敌人的毒手。②迷惑对方,寻找复仇时机。装疯既可以躲过对方的耳目,也可借此试探对方。③借疯言疯语,发泄对当前黑暗现实的不满。4.

哈姆莱特在与奥菲利娅的对话中多次提到让她“出家去吧”,他为什么这么说?对话表现了两人之间怎样的冲突?一方面,他是想通过用言语伤害心上人的方式来迷惑众人,让他们相信他是真的“发疯”了,使复仇不露破绽;另一方面,他也想以此保护奥菲利娅,避免将她这样纯洁善良的女子卷入到充满罪恶和风险的斗争中。但奥菲利亚不能理解这一点,对于王子其它的话也不能理解,因此非常伤心,觉得自己“真是受了骗了”,要将王子送的礼物还给他,甚至认为他真的疯了,希望神明能让他清醒过来,整体上看,对话表现了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后的内心痛苦。5.哈姆莱特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在父死母嫁的悲剧发生之前,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希望,理想崇高、思想深刻,相信理想是会实现的。他肯定人、相信人,由衷地赞美人。他能平等待人,不以王子自居。他反对封建的血统论,认为“胖胖的国王跟瘦瘦的乞丐是一个桌子上两道不同的菜。”他肯定尘世生活,赞美和追求爱情。父亲去世后,他是忧郁的。母亲的改嫁,好友的背叛,自己心爱的人在爱情上受其父亲影响而对爱情并不坚定。在对复仇这件事上他是犹豫不决的,错过了很好的复仇时机。从为父报仇(装疯等待机会)上看,他又是富有行动力的。快乐的王子: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奥菲利亚忧郁的王子:“人,不过是泥土捏成的生命!”“人间,是长满恶毒莠草的荒原。”“世界,就是一座大监狱,而丹麦,又是其中最坏的一间。——哈姆莱特犹豫的王子: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莱特深入探究1.节选的课文是围绕什么冲突展开的?这些冲突的作用是什么?①本文的冲突主要有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哈姆莱特内心的冲突、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之间的冲突、哈姆莱特与波洛涅斯之间的冲突等。其中,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处于主要地位,其他矛盾冲突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②这些冲突实际上都是当时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如从表面看来,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之间的冲突与恋人的感情有关,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另外,个性迥异、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以彰显。2.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阅读课文思考:作者通过哈姆莱特表达了什么思想?①作者通过哈姆莱特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运动是人类的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解放和个人的自由。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将人类发展过程中自身的问题展现了出来,权力、地位、仇恨、愤怒、战争等,这一切都是长时间困扰人类发展的难题。②作者通过哈姆莱特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当我们为了目标奋斗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我们最终会得到什么呢?可能是成功,也可能是什么都没有。剧中争夺王位的人、为正义奋斗的人,他们的下场是一样的——死亡。但这并不意味着莎士比亚的悲观,恰恰相反,正是这样的悲剧才能够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发人深省正是莎士比亚悲剧的深刻之处,也是其悲剧的感人之处。3.对于哈姆莱特这一角色,争议最多的是他迟迟不行动起来为父亲报仇的原因。哈姆莱特行动迟缓的原因是什么?主观原因: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客观原因: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延宕戏剧用语,指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紧张的剧情推进过程中,作者将矛盾各要素加以融合与选择,以副线上的某一情节或穿插性场面,使冲突和戏剧发展受到抑制或干扰,从而使情节运行达到暂时的缓和,事实上却加强了矛盾的尖锐性和情节的紧张性,也激发了观众强烈的期待心理。对于“延宕”,学术界一般都视之为哈姆莱特的独特行为。4.本文的戏剧语言有哪些特点?①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表现哈姆莱特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长篇独白,在揭示他内心矛盾的同时,展示了莎士比亚词汇的丰富和生动。如哈姆莱特关于生死问题的著名独白,就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痛苦的心灵冲撞。②运用人物之间强烈的对比性语言,来突出人物形象。有正反面形象之间的对比,也有正面同类人物之间的对比。如哈姆莱特的激情、深沉与克劳狄斯的阴沉、邪恶,哈姆莱特的矛盾、优柔寡断和奥菲利娅的单纯、深情惋惜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语言都适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真可谓各如其人,各有个性。③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如奥菲利娅在谈到哈姆莱特的变化时,就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句,她说:“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这段语言就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内容小结主题归纳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主要表现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后的冲突,以及哈姆莱特内心关于生存还是毁灭问题的矛盾。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欲绝,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又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从表面看来,冲突是在一对恋人之间展开的,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知识梳理

重要字音①迂()回②紊()乱③迷惘()④吝()惜⑤消遣()⑥虔()敬⑦暴虐()⑧踌躇()⑨轻蔑()⑩懦()夫⑪祈祷()⑫罪孽()⑬熏()陶⑭嫁奁()⑮吮()吸yū

wěn

wǎng

lìn

qiǎnqián

nǜechόuchúmiènuòqídǎonièxūnliánshǔn课堂训练1.请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①我们变得焦躁不安却又心安理得,见怪不怪于新事物的出现与消亡,不是因为淡定,而是因为

。(迷惘/迷茫)②文人墨客对描写燕子从不

笔墨,歌咏春燕的文赋不胜枚举。(吝惜/吝啬)③互联网和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提醒用户,切勿随意体验来路不明的互联网产品,保持一颗好奇而

的心,格外重要。(审慎/谨慎)迷惘吝惜谨慎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莎士比亚作品成了一种有代表性的西方文字符号,①

,那么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的作品相当于是一部百科全书,②

,包括人间、天堂、海上、陆地,从一般的平民百姓一直写到骗子屠夫。又由于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戏剧文学作品,③

,所以我们去了解起来就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现实社会的本来面目。解析:第一处横线,前面说“莎士比亚作品成了一种有代表性的西方文字符号”,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