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九篇_第1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九篇_第2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九篇_第3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九篇_第4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九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九篇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合九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学重点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教学难点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教学步骤一、根本训练.43-275.65+0.54.80.41.251001%0.25402-二、归纳整理.〔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1.回忆所学知识,填写表格【演示课件比和比例】2.分组讨论: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络?比的根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比例的根本性质呢?3.总结几种比的化简方法.【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分数〔1〕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2〕小数比化简,一般是把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向右挪动一样的位数〔位数不够补零〕,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3〕分数比化简,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解比例:12:x=8:24.稳固练习.〔1〕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3〕解比例:∶=8∶2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课题:简单分数的加、减法教学目的:1、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2、为学生提供独立考虑、自主探究的时机,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能进展简单的分数相加、相减。教学准备: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大家拿出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8份,想一想:每一份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只几?2、再把它的3份涂上红色,再想一想:涂红色的局部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3、再把它的2份涂上绿色,也请大家想一想:涂绿色的局部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二、学习新知1、根据刚刚前后两次所涂的颜色,你能想到怎样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在班级里组织交流。2、学生可能会提到:两次涂色局部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学生也有可能会提出:红色局部比绿色局部多的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两个数学问题。师作巡视。4、组织交流:要求两次涂色局部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算式?如何算?要求红色局部比绿色局部多的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又应该怎样列算式?如何算?5、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在黑板上相应板书。三、稳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第1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五分之一,第二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五分之二。两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2.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3题。小红用一张纸的八分之五做红花,小明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的八分之二做小旗。〔1〕两人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小明比小红少用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组织全班交流。3.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4题。一块地的五分之三种西红柿,五分之一种茄子,根据这两个条件,请同学提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西红柿和茄子一共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西红柿比茄子多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或茄子比西红柿少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学生先自己解答提出的问题,再组织交流。4.学习考虑题。先请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填一填。然后组织交流。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题。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拟角的大小。2.在观察、操作、比拟和交流等活动中,开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多得意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课件播放许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得意了,小朋友想认识它吗?生:想!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提醒课题:认识角。[评析:新课伊始,通过学生喜欢的童话情境,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二、自主建构1.联络生活实例感知角。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生1:三角尺上有角。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2.抽象出角的图形。师:假如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根底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3.认识角的各局部名称。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学生操作。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老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究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稳固了角的各局部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4.练一练。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生:第一个图形是角。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5.感知角的大小。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适宜的材料想方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有用小棒摆的,有用直尺画的,有用纸折的,有用硬纸条钉的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渐渐变大〕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生2:角在变大。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渐渐变小〕生:角在变小。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学生按要求活动,老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老师注意指导〕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老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资,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6.比拟角的大小。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师:这里的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拟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师:你有方法比拟这两个角的大小吗?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师:如今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评析:从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学生认知构造的不平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理论,找到比拟角的大小的新方法,开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数学考虑才能。]三、稳固延伸1.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2.想想做做第3题。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学生在书上填空。师:比拟填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师:八边形呢?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3.想想做做第5题。师:下面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生:第一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师:你会比拟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拟两个角的大小。[评析:练习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重点,既稳固了对角的认识,又增强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四、课堂总结〔略〕小学数学教案篇4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3位置教学要求:1、能用数对表示详细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详细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复习铺垫我们在前几年的课程中屡次学习了位置与方向,说一说我们以前是怎样确定位置的。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提醒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位置,看一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位置。2、教学例1。〔1〕出示P2例1,观察主题图。〔2〕问:老师是怎么知道确定张亮的位置的?〔3〕介绍操作台的情况。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第几列是从左往右数,第几行是从前往后数。这是一种约定。〔4〕你能指出哪个是张亮同学吗?〔5〕说一说其他同学的位置。〔6〕张亮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出来。张亮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3〕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含义?〔7〕小结: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8〕试一试:用数对表示出其他同学的位置。〔9〕张亮的位置用〔3,2〕表示可以吗?注意: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4、教学P3例2〔1〕观察动物园示意图,这幅图和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①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②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③方格纸的竖线〔横线〕从左到右〔右到左〕依次标注了0,1,2。〔2〕找一找动物园大门的位置,可以用数对怎样表示出大门的位置?〔3〕说出熊猫馆、大象馆、海洋馆、猴山的位置。〔4〕比拟大象馆和海洋馆的数对,第2个数都是4,说明什么?假如两个数对中的第1个数一样,说明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假如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5〕在图中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三、稳固深化,拓展思维P4练习一第2题。四、分课小结,进步认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应该注意些什么?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P4练习一第1题。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要求:1、联络生活实际中的详细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根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判别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电脑、实物投影仪、彩纸、剪刀、钉子板、图片。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中感知1、欣赏建筑中的对称美同学们,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建筑物吗?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著名建筑物的照片,咱们来欣赏一下,好吗?〔播放照片〕你觉得这些建筑物怎么样?这些建筑物之所以看起来这样赏心悦目,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一种对称美。2、欣赏生活中其他具有对称性的物体除了有些建筑具有对称的特点,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也是对称的。你能来说一说吗?是啊,对称的物体确实很多。大家看,边讲解:许多动物的外形是对称的。有些艺术品是对称的。飞机的外形也是对称的,假如飞机不对称的话,会怎么样?看来对称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有时也是必须的。二、在操作中研究。1、在操作中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如今把这些对称的物体画下来,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出示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会研究!如今就请轻轻翻开1号信封取出图形,开场!〔学生活动〕交流:研究之后,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名4个学生答复一下,学生答复的时候老师指导他举起图形展示,同时将他研究的图形贴到黑板上。把没有讨论的图形贴上黑板,那其余的图形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呢?是啊,我们发现这些图形都能对折,〔板书:对折〕〔课件演示〕对折后折痕两边的局部大小一样、形状一样,〔课件演示〕可以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中间的折痕呢,就像一条轴,这种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完成板书〕2、试一试下面我们来看一看2号信封里的这些图形〔出示信封〕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学生讨论,老师收掉黑板上的六个图形。交流:在我们研究的这六个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你是怎么发现的,你能很快地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吗?〔三角形:这种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梯形:这种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五边形:这种五边形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还有谁和他折得不一样?长方形除了竖着折两边能完全重合,横着折也可以。〔老师演示〕正方形:正方形也有几种折法可以使两边完全重合那有没有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呢?你怎么会认为它不是呢?4、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那你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个呢?在动手之前,我们先来开个小小讨论会,每个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1〕做什么图形?〔2〕选什么工具?〔3〕怎么分工?好,开场!学生讨论。你们讨论出一个方案了吗?那就请大家各显神通吧,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品最有创意。老师巡视,要是他们时间够的话可以请他们多做一个。要是发现做两个的,请他们展示做的好的那个。交流:你们做的是什么图形?是怎么做的?三、识别轴对称图形1、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它。如今就请同学们在纸上的这些图形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谁上台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紫荆花:它为什么不是呢?老师拿教鞭在屏幕上一指,因为它里面的图案对折后两边不能完全重合。为什么是呢?/谁有不同意见。这就说明并不一定要左右对称才行,换个方向对折也可以,一次折不出,就多试几次。2、画一画。请同学们看第二张纸,图上都只画出了每个图形的一半,你能画出它们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我们先来画第一个。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画的?还有其他画法吗?第二种画法更容易。先观察给出的一半图形,确定另一半图形的各个顶点,再连点成线比拟容易。再来画一下第二个。请一个学生来展示一下。你和他一样吗?四、全课小结好,如今我们来轻松一下,请同学们看这,老师表演剪纸。谁来说说我刚刚剪纸时运用了什么知识?课后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下,看看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你还能想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作用吗?五、机动:连一连你是怎么判断的?教学后记:第一节课,笑话百出,就到对称图形,王玲灵说有衣服、裤子;罗润城说我的屁股也是,全班哄堂大笑……对于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甚至剪了图形来画、对折。有些学生的空间感非常强,一看图形就能说出哪些地方是不能完全重合的〔陈慧婷等〕,可有的学生就是不死心〔覃旭、罗润城等〕,我为孩子们这种探究精神感到由衷的快乐。最后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虽然耽误了时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可我认为还是值得的。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内容:P1617例6、例7要求: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位上商0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1044=41610034=40124164=□40124=□先求出积,再转化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点?二、展开这两道题商中间都有0,怎样用竖式计算?1.学生尝试41642.师生共同列竖式计算,边讨论边板演计算:十位上为什么商0?用4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1,不够商1,就要在十位上写0,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再继续除。3、40124学生独立练习中间有几个0?它们是怎么来的?4、荣耀题:5638学生独立尝试并验算,师板演说:商末尾为什么会有一个0,这个0是怎么来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验算?5、讨论:什么时候用0占位?三、稳固①170057223(先说商的位数再计算)②练一练:③改错:说说错误原因。小学数学教案篇7教学内容:P34-35教学目的:1、探究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2、结合详细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才能。3、经历与别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1、探究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2、探究并掌握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过程:一、“0”的乘法让学生口答“0×5=?”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再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学生们举了许多例子,其中还提出了“0×0=0”,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结论。二、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1、解决“130×5=?”(1)独立考虑,尝试解决问题。(2)在小组中说一说怎么算的,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3)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注意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用较为简洁的乘法竖式的书写方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2、解决“402×3=?”让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一练第1、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应交流。三、课堂小结小学数学教案篇8课题: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授课老师:王晓华〔六里坪镇财神庙小学〕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例1和例2,练习十一的第1、2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已有加法知识的根底上,理解并概括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才能。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自己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和归纳出加法交换律。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过程一、课题提示我们学了几年数学,几乎每天都与加法打交道,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今天我们学习加法的意义。〔板书课题:加法的意义〕二、教学新课〔一〕、教学加法的意义。1、出例如1。学生读题,指名说条件和问题,老师画线段图。2、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自己所列的算式及其得数〔在图下板书〕然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3、引导看线段图,老师辅以手势说明,我们用加法把137和357合并成了494这一个数,可见加法是一种运算。加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呢?4、说出式中的各局部的名称。什么是加数?什么是和?5、刚刚的加法中,加数中不含0;假如含有0,得多少呢?举例:7+0=7,0+7=7,0+0=0。…,得出结论,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二〕教学加法交换律。1、看例1线段图,刚刚我们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假如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还可以怎样列式?2、为什么用加法算?3、比拟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在两个算式间画上“=”〕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4、假如其他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一下两个加数的位置,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变呢?5、出例如2两组式子,引导学生比拟。讨论:两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归纳并板书加法交换律。6、加法交换律除了用文字语言进展表达外,还可以用字母写成的式子来表示。假如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说一说a和b分别表示什么?比拟一下文字表达和字母表示的式子,哪一种简明好记。7、稳固练习: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出示小黑板〕〔1〕填空。①把两个数合并成〔〕个数的〔〕,叫着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得的数叫做〔〕。②86+124=〔〕+86〔〕+25=25+a③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它们的〔〕不变。④418+382=382+418,这是应用了加法的〔〕律。⑤一个数加上〔〕,是原数。〔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①任意两个数的和,一定比这两个数大。〔〕②下面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430+270=280+420〔〕28+a=a+28570+250=250+570〔〕40+30+10=40+10+30〔〕③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写成:a+b=a+c。〔〕8、想一想,我们以前在哪里曾经用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三、课堂小结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四、作业布置练习十一的第1、2题。附板书: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例1〔略〕7+0=70+7=70+0=0〔画示意图〕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1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