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孟子》二章(含解析)_第1页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孟子》二章(含解析)_第2页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孟子》二章(含解析)_第3页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孟子》二章(含解析)_第4页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孟子》二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素养提升素养提升(1)查找资料,知人论世。对本文的理解,需要了解孟子所处的战国纷争、策士纵横的时代,以及孟子的生平经历和基本观念。(2)借助注释,通读课文。(3)反复诵读,体会孟子散文长于修辞,气势磅礴的特点。课文中有不少对比和排比的句式,读这样的句子要注意节奏鲜明,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往之女家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F____________②得志F____________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____________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⑤吾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⑥便得一山(《桃花源记》)____________(2)戒:①戒之曰____________②必敬必戒____________(3)居:①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②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③居无何(《周亚夫军细柳》)____________④不可久居(《小石潭记》)____________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____________4.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为大丈夫哉诚:____________(2)安居而天下熄熄:____________(3)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____(4)父命之命:____________(5)无违夫子夫子:__________(6)以顺为正者正:____________(7)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__(8)独行其道独:__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道:____________(9)此之谓大丈夫谓F:___________5.文言虚词(1)一怒而诸侯惧____________(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3)为②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4)乎②子未学礼乎____________①丈夫之冠也____________(5)之②父命之____________③往送之门____________④妾妇之道也____________①丈夫之冠也____________(6)也②妾妇之道也____________(7)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8)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9)与民由之____________(10)独行其道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课后习题)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课后习题)(2019荆州)三、文意理解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叱咤风云,威震一时,充满了光环和荣耀,所以是真正的大丈夫。B.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无论得志与否,都应该秉承原则,而不应只知道顺从君命,可见孟子反对臣子顺从君王。C.孟子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是建立在当时婚姻中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现实基础上的,可见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针对训练D.孟子用反问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对景春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针对训练(2020原创)文言文阅读。(1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岂不诚大丈夫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父命之或王命急宣D.与民由之由此观之C.富贵不能淫若夫淫雨霏霏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一怒而诸侯惧人不知而不愠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往之女家长跪而谢之曰D.以顺为正者自以为大有所益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景春在提出自己对于大丈夫的观点时,用一个“诚”字加重肯定语气,表现他对于自我观点的深信不疑,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张仪、公孙衍的羡慕甚至崇拜。B.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求取功名富贵,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并不算真正的大丈夫。C.“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运用排比,气势磅礴、义正辞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天下之”反复运用,极推大丈夫崇高的精神。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是从人的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去分析的,这就启迪我们,只要精神凌驾于物质之上,就能真正成为“大丈夫”。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必敬必戒,无违夫子。(2)不得志,独行其道。eq\a\vs4\al(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素养提升素养提升见《富贵不能淫》素养提升。故故事复述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角度,展开论述,表明观点。(80字以内)示例:忧患和磨难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经历。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成才。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eq\a\vs4\al(2012)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人恒过原意为:错误,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2)动词的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原意为:选拔、任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苦其心志F原意为:痛苦,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②劳其筋骨F原意为:劳累,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③饿其体肤原意为:饥饿,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④空乏其身原意为:财资缺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⑤所以动心忍性原意为:坚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动心忍性原意为:震撼,惊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③黄发垂髫(《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_4.重点实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______________(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筑:________________(3)管夷吾举于士士:________________(4)百里奚举于市市:________________(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F:_______________(6)行拂乱其所为拂:________________乱:________________(7)曾益其所不能曾益:______________益:________________(8)人恒过恒:________________(9)而后作作:________________(10)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__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___喻:________________(11)入则无法家拂士入:________________法家:______________拂士:______________拂:________________(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________________敌国:______________敌:________________(13)国恒亡国F:_______________(1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患:________________5.文言虚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①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②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________(2)于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④困于心⑤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____(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4)也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____①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5)其②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6)而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____(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____(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____(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019北京,2018深圳、龙东地区,2017盐城)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课后习题、课下注释)(2018南充)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课后习题)(2017锦州、盐城、黔南州)三、文意理解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1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这些事例说明有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也可以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B.第2段从正面分别讲述了造就人才的条件和国家不被灭亡的条件,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并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C.本文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气势铺排,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人信服得出的结论,还给人以极大的启示。D.这篇短文立论高远,见解颇深,论证明晰,逻辑严谨,阐明了困境能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造就人才的道理,并提出国无忧易遭灭亡的观点。针对训练针对训练一、(2012南宁改编)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4题。(1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C.曾益其所不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必先苦其心志其如土石何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不知而不愠D.管夷吾举于士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意志上经受磨炼。B.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C.本文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D.本文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2020原创)文言文阅读。(10分)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有时朝发白帝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则攸之、祎、允之任也C.曾益其所不能香远益清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既出,得其船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困于心行者休于树B.劳其筋骨其远而所至极邪C.行拂乱其所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入则无法家拂士有仙则名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1段列举了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连用六个排比句引出本文论题,气势铺排,据此事实得出人才必先经过磨炼的结论,令人信服。B.第2段先从国家说起,再谈到个人,并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指明了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C.“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说明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国家衰败灭亡。D.本文通过举例、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是一篇思想积极、结构谨严、篇幅简短而语言精练的说理文。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参考答案及解析《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一、1.女汝你2.①使……惑乱,使……迷惑②使……改变,使……动摇③使……屈服3.(1)①能,能够②实现③领会④同“德”,感恩、感激⑤得到⑥出现(2)①告诫②谨慎(3)①居住②住宅③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④停留⑤处在4.(1)真正,确实(2)停息(3)行冠礼(4)教导、训诲(5)这里指丈夫(6)准则,标准(7)遵从(8)独自行走道路(9)称作,称得5.(1)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2)怎么,哪里(3)①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②动词,作为(4)①表反问,相当于“呢”②表疑问,相当于“吗”(5)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代词,他③动词,到,往④结构助词,的(6)①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②表陈述(7)介词,把(8)助词,和后文的“也”一起作为判断句的标志(9)连词,和(10)代词,相当于“自己的”二、1.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便战争停息,天下太平。2.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三、B【解析】孟子并不反对顺从,只是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的,所以孟子反对的是对君王的绝对顺从。针对训练1.(2分)A【解析】A项中“诚”,意思都是“真正,确实”。B项中“命”,前者意思是“教导、训诲”,后者意思是“命令,号令”。C项中“由”,前者意思是“遵从”,后者意思是“自,从”。D项中“淫”,前者意思是“使……惑乱,使……迷惑”,后者意思是“连绵不断的”。2.(2分)B【解析】A项中“而”,前者表顺承,可译为“就”,后者表转折,可译为“却”。B项中“焉”,都是疑问代词,译为“哪”“哪里”。C项中“之”,前者是动词,译为“到,往”,后者是代词,译为“他”。D项中“以”,前者是介词,可译为“依照,按照”,后者是动词,可译为“认为”。3.(2分)D【解析】孟子认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是大丈夫的标准之一。D项理解有误。4.(1)(2分)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1分)不要违背你的丈夫。(1分)(意对即可)(2)(2分)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意对即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一、1.(1)曾增增加(2)衡横梗塞、不顺(3)拂弼辅佐2.(1)犯错误(2)被选拔、被任用(3)①使……痛苦②使……劳累③使……经受饥饿④使……财资缺乏⑤使……坚忍(4)使……震撼,使……惊动3.①兴起,指被任用②显露、流露③头发4.(1)田地(2)捣土用的杵(3)狱官(4)集市(5)责任,使命(6)违背扰乱(7)增加增加(8)常常(9)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10)征验、表现脸色了解、明白(11)指在国内守法度的大臣辅佐君王的贤士同“弼”,辅佐(12)指在国外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匹敌、相当(13)国家(14)祸患5.(1)助词,起连接作用,不译(2)①介词,从、自②介词,从、自③介词,给④介词,在⑤介词,由于,因为(3)所以(4)①语气词,表停顿②助词,表感叹(5)①代词,他的②代词,他(6)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并列,可不译(7)连词,表假设,如果(8)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9)代词,这样二、1.(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2.(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3.(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三、B【解析】第2段是从正面论述造就人才的条件,从反面论述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