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预测卷(附答案)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预测卷(附答案)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预测卷(附答案)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预测卷(附答案)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预测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预测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下列属于德育方法的改革的有()

A.双导法

B.学习法

C.讲座法

D.演讲法

2.人的心理包括哪两部分()。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C.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3.根据与动机相关联的需要起源划分,成就、交往、威信、赞誉等属于()

A.生理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远景性动机

D.近景性动机

4.“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A.常规思维B.聚合思维C.求同思维D.发散思维

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科学形成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永久性遗忘是因消退而引起的()。A.存储性障碍B.提取性障碍C.生理性障碍D.心理性障碍

7.

12

由于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所以,教育具有()

8.《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于()。A.A.1990年B.1993年C.1995年D.2000年

9.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增强学生体质

B.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

C.进行体育道德教育

D.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10.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A.操作技能B.动作技能C.运动技能D.智力技能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学制改革在()。

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12.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13.智商是119,其等级为()。A.优秀B.中上C.中等D.中下

14.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

15.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和()。

A.确定目的B.执行计划C.制订计划D.动机斗争

16.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17.学习“圆的初步认识”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问题: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在操场上玩一个游戏——抢红旗。我把一面小红旗插在场地上,口令发出后,大家一起去夺红旗,全班同学该怎样站位才最为公平合理呢?这个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8.

7

教师要有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19.原始社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A.A.全民性B.等级性C.生产性D.阶级性20.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说理教育法D.陶冶教育法二、填空题(20题)21.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______和_______。

22.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除以__再乘以100。

23.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24.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5.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26.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___________构成。

27.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28.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9.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_____。

30.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31.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

32.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______的特点。

33.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34.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___。35.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6.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

37.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_____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38.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

39.自我认识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40.填空题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三、论述题(5题)4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42.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影响人格形成的诸因素。

43.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44.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有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个辅助的作用就可以了。请根据某一教学规律对此看法加以分析。

45.现在德育工作存在模式化、成人化等问题,实际效果差,请根据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德育原则,谈谈如何改进。四、论述题(5题)46.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有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个辅助的作用就可以了。请根据某一教学规律对此看法加以分析。47.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影响人格形成的诸因素。48.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请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49.试分析态度的理论。50.试分析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五、辨析题(5题)51.意志是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

52.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没有共同之处。

53.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又称之为回忆)等三个环节。

54.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55.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问卷法。六、(5题)5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有哪些方面?

5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______和______。

58.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A.社会活动B.精神活动C.反射活动D.意识活动

59.简要说明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60.行为主义取向的心理咨询常用的方法有()

A.领悟疗法B.宣泄疗法C.暗示疗法D.系统脱敏法

参考答案

1.AA

[解析]德育方法的改革有(1)双导法。(2)对话法。(3)疏导法。(4)感化法。(5)交流法。(6)心理咨询法。

2.C

3.B

4.D发展思维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信息,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正是发散思维。

5.DD

[解析]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育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实施。教育学的发展就进入厂一个新的阶段,它逐渐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6.A

7.B

8.B

9.A

10.D

11.C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使教育适应新的需要,政务院于1951年10月1日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2.D

13.B智力在130以上属于极超常;120—129超常;110~119中上,90~109属中等,80~89中下;70~79边缘;69以下智力缺陷。

14.B社会心理学的有关效应较多,容易出选择题,应了解每个效应的含义。

15.B

16.D

17.C

18.D

19.A

20.C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这是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

21.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

22.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

23.先快后慢先快后慢24.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25.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

26.制度文化27.随意运动克服内外困难28.社会家庭

29.混合课混合课30.识记保持31.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32.生活化生活化

33.强化强化34.德育内容,德育方法35.概念,判断,推理36.壬寅学制

37.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38.学生集体学生集体

39.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

40.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41.结合一个或多个教学实例阐述下列观点:(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明确目的、任务是唤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也是唤起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正确组织教学,一贯严格要求学生。(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兴趣,在教法上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方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是保持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保持必要的工作速度;教学内容难易适度。

42.(1)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不同文化民族有其不同的民族性格。社会文化因素对后天形成的人格特征影响较大。

(3)家庭环境因素。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人格特征有不同影响。

(4)儿童早期经验。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但不绝对。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作用,往往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人格的发展,早期经验是否对人格产生永久性的影响因人而异。

(5)自然环境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环境因素都影响人格的形成。43.(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现象,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

44.(1)对此观点可以根据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进行分析。

(2)该规律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师受过专门训练,而学生的不成熟性等也决定了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领导、组织、指导和检查。

(3)该规律还指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主观能动性。

(4)教学应该把两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上述观点只看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影响教学效果的。

【解析】论述题越来越注意考查考生对实际现象和问题的分析能力,所以,要能够正确判断根据什么理论去分析。在题中已经提示了“教学规律”,所以只能在这个范围中考虑。答题时,首先应该明确用什么理论(规律)去分析这个观点,然后再把这个规律的内容展开论述,最后结合理论分析评价观点。在展开对基本规律的论述时,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教师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表现是什么,这些内容都不能丢,否则就丢分。不能只答“教师起主导作用”。45.(1)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的含义,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和品德现状,因材施教,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贯彻的要求:第一,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学生思想的特点;第二,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第三,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3)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4)之所以出现成人化、模式化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遵循这个原则。

要把德育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回答完整,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和问题做一些分析,可以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体会。46.(1)对此观点可以根据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进行分析。(2)该规律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师受过专门训练,而学生的不成熟性等也决定了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领导、组织、指导和检查。(3)该规律还指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主观能动性。(4)教学应该把两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上述观点只看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影响教学效果的。解析:论述题越来越注意考查考生对实际现象和问题的分析能力,所以,要能够正确判断根据什么理论去分析。在题中已经提示了“教学规律”,所以只能在这个范围中考虑。答题时,首先应该明确用什么理论(规律)去分析这个观点,然后再把这个规律的内容展开论述,最后结合理论分析评价观点。在展开对基本规律的论述时,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教师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表现是什么,这些内容都不能丢,否则就丢分。不能只答“教师起主导作用”。47.(1)生物遗传因素。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3)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此外,校风、班风、教师的言行等都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5)个人主观因素。环境因素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48.(1)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它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上的反映。

(3)贯彻要求:第一,讲解要少而精,抓住重点和难点;第二,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该题要把含义和贯彻要求联系起来记忆。从含义上说,有两个要点:一是学习动机上,要启发学生的主动性;二是在学习方法上,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思考。贯彻要求也是围绕这两点来展开的。在联系实际时,可以举一些自己或者别人在某门课程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原则的事例。49.(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现象,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50.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的原则与方法主要有:(1)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3)设法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4)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宽以待人。(6)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51.错误。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52.错误。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有共同之处。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5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