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模拟测试语文试卷(五)_第1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模拟测试语文试卷(五)_第2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模拟测试语文试卷(五)_第3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模拟测试语文试卷(五)_第4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模拟测试语文试卷(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模拟卷(五)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六年级的阅读之旅精彩纷呈。《夏天里的成长》中,几天不见,就长满了6ix诒n

的白石头,是万物在伯iWng的夏天迅速生长的印迹。《少年闰

土》中那个戴着zhanm3o的男孩儿,让我们见识了不一样的童年生

活。时间的流逝本是sikdngjiWngu3n的现象,朱自清却在《匆匆》里

paihuai、探寻,遗憾自己未曾在生命中留下“游丝般的痕迹”。阅读

让我们在广阔的世界里不断思考•、成长!

【答案】①.苔薛②.沸腾③.毡帽④.司空见惯⑤.徘徊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在解答这道题时,我们首先要读拼音,写出相对应的词语,然后再进行细心的检

查。

关于拼音,我们需掌握一定的拼读技巧,尤其要注意声母、韵母的发音。

在汉字的书写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书写笔画,一笔一画的写,尤其要注意汉字的

结构与偏旁,在书写的过程当中,还要力求汉字的整体效果,要整洁、美观。

在上述题目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的书写:

“苔解”我们需要注意“辞”字的底下部分是一个“鲜花”的“鲜”字。

“沸腾”我们需要注意“腾”字的右边底下部分是一个“马”字。

“司空见惯”我们不能写成“司空见贯”

“徘徊”这个词语很容易写成“徘回”,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2.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万()更新②见微知()

③()喜若狂④走马()花

⑤()湖四海⑥不可思()

(1)国庆节这天,来自()的人们欢聚在天安门广场,一同庆祝祖国母亲的

生日。

(2)传统文化不能局限在过去的框架中,在()的时代,传统文化也需要年

轻化的表达。

【答案】①・象②・著③.欣④・观⑤.五⑥・议©.

⑤⑧.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全与运用。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

以小见大。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走马观花: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

察一下。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不可思议: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

解。

(1)结合词义,可知,用来形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就选:五湖四海。

(2)结合词义,可知,用来形容时代应选用:万象更新。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亲爱的同学,你踏踏实实,宛如:你正直坚强,好

似。(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3)作家刘绍棠说:“是田老师培育了我的想象力,让我开了窍。”(改为转述

句)

(4)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同学们关切的语言。(修改病句)

【答案】①.一头勤勤恳恳的黄牛②.一棵挺拔的小白杨③.我不得不

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④.作家刘绍棠说是田老师培育了

他的想象力,让他开了窍。⑤.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同学们关切的神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

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例句要求用比喻手法填充,从“踏踏实实”可比喻老黄牛;从“正直坚强”可比喻

白杨树、松柏等。

(2)本题考查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

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变换前一定要先找出肯定词,然后根据要求把肯定词改写为

双重否定词,并注意改变末尾的标点符号。

可改为:我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3)这道题考查学生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的能力。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

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

第三人称。

句中的“我”指的是刘绍棠,应改为:作家刘绍棠说是田老师培育了他的想象力,

让他开了窍。

(4)这道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

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

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

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浮现”和“关切的语言”搭配不当,可改为: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同学们关切的神

情。

根据课内外阅读积累填空。

4.请用恰当的四字词语评价名著及其主要人物。

()的《鲁滨逊漂流记》()的鲁滨逊

()的《骑鹅旅行记》()的尼尔斯

【答案】①.冒险刺激②.理性乐观③.梦幻有趣④.调皮善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知识点文学常识与名著。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历险小说,作品讲述了商人

鲁滨孙在前往非洲的过程中不幸流落荒岛顽强求生最终回国的故事。文中的鲁滨孙

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从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上集中体现,他之所以能在荒岛上

生活28年,跟他这种态度是息息相关的,他能理智的面对现实,把在荒岛上的好

处坏处列出来,从绝望中得到希望的火花,安慰自己,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

《骑鹅旅行记》讲述的小男孩尼尔斯顽皮透顶,特别喜欢虐待小动物,结果被小狐

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的故事。文中的尼尔斯曾经是个调皮捣蛋,经常欺负小动物

的男孩,经历了一段奇异的旅行后,他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小英雄。

5.填空。

(1)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古诗,知道诗能表情达意,《十五夜望月》中的

“表达了思友之情。《泊船瓜洲》中的

“,”则表达了思乡之情。

(2)阅读古诗,可以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古诗《寒食》中介绍寒食节禁火习俗

的诗句是:",。”古人还有许多描写中

国传统佳节习俗的诗句,如“就介绍

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3)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正如司马光所说的那样:“人

固有一死,,。”面对困难和牺牲,要像

于谦在《石灰吟》中所说的那样:"一

(4)爸爸勉励我在生活中要做到“苟日新,,

。"老师鼓励我在学习中要做到“青,”。

我们可以借用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的“,

”来赞美老师对我们的教育。

【答案】①.今夜月明人尽望②.不知秋思落谁家③.春风又绿江南岸

④.明月何时照我还⑤.日暮汉宫传蜡烛⑥.轻烟散入五侯家⑦.遥知

兄弟登高处⑧.遍插茱萸少一人⑨.或重于泰山⑩.或轻于鸿毛⑪

粉身碎骨浑不怕⑫要留清白在人间⑬日日新⑭又日新®取之

于蓝而青于蓝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和名句的识记与默写。

(1)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内容: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

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

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

之情落在了谁家?

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诗内容: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

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

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

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2)出自唐代诗人韩雄的《寒食》,全诗内容: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

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

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

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是说寒

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

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内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

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

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

我一人。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

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正义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而死就比

鸿毛还轻。

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内容: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

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

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

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

新了还要更新。选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翻译为: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

深。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内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

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用来赞

美老师对我们的教育的诗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判断下列文学常识的正误,在括号里用“或“X”表示。

6.《腊八粥》的作者是老舍,《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沈从文。()

7.丹尼尔•笛福:英国小说家,其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

8.“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

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出自肖复兴的《阳光的两种用法》。()

9.《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作者是叶永烈。()

10.《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按照“法庭上——被捕前——被捕时——被害后”

的顺序来写的。()

【答案】6.X7.V

8.X9.V

10.X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故说法错误。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其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

记》.故说法正确。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

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出自朱自清的《匆匆》。故说法错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

文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

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故说法正确。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按时间

顺序)来叙述的。故说法错误。

11.口语交际。

有的同学认为“电脑时代需要练字”,有的同学却认为“电脑时代不需要练字”。

请你从正反两个不同的观点进行阐述。

电脑时代需要练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脑时代不需要练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有机载体,认真练字是非常必要

的。俗话说,“字如其人”,练得一手好字,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如果字写得很潦

草,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我认为电脑时代需要练字。②.如今,人

们学习、工作都可以在电脑上完成,如老师上课,就用多媒体课件替代了粉笔板书;

人们互相发消息也是用网络,写字好看已不再是人人必需的技能。因此,我认为电

脑时代不需要练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根据题干可知,题目要求是从正反两面来论证电脑时代需不需要练字,言之有理即

可。

如:电脑时代不需要练字:现在是高科技时代,我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打出想

汉字,轻松又迅速,何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字呢?

电脑时代需要练字:首先,字写得漂亮的作文更有可能得高分。其次,到了社会

上,能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往往更受欢迎。最后,练字也是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

课内阅读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

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

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

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

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的地方

升起来。微波()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

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

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

那()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

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的大海。

12.在文中括号里按原文填空。

13.“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14.听了盲姑娘兄妹的对话,贝多芬会想:

15.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16.在最后一段中,既有实写,又有联想。请你把写实在事物的两句话,完整地抄

写下来。

17.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贝多芬为什么能即兴创作出这么美妙的《月光曲》呢?请你以贝多芬的口气写

一写他的心里话: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水天相接粼粼恬静波涛汹涌

13.听贝多芬的音乐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

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

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14.他可能想:这位姑娘虽然失明,但她还这么热爱和了解音乐,她仿佛是我的知己,

我再为她弹一首吧。15.C

16.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

大大的眼睛。

17.盲姑娘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再一次听

入神了,也衬托贝多芬创作的成功。

18.盲姑娘这几句话使我十分感动,一个双目失眠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

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我才有创作的激情。

【解析】

【12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背诵情况。这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学生需要在课后

需要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并且把里面难写的生字词默写出来。

【13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对这个句子进行理

解,从这个句子当中我们能够读出小女孩的和无奈。

【14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写句子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充分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

系生活实际补充即可。

【15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和理解,在这几个选项当中,C答案虽然有比喻

词,但是并不表示比喻,而是表示假设和想象,所以C答案不是比喻句。

【16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联想这一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把这段话抄下来,这属

于送分题,学生只要认真思考即可得分。

【17题详解】

这道题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题,学生需要回到这一段话它出现的地方,并且

进行思考•,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回答。

【18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联系文章中心思想,解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联系中心思想的基础

上,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贝多芬的心里话即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献给母亲的歌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轻轻)摘下献给妈妈,

做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

妈妈。

小鸟啾啾细柳枝,春花遍地开。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制订一个计

划,今年要在哪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域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女们过

节吃上甜甜的高粱馆(he),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

味的食物,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全家团圆,妈妈总忙前忙后,像有使不完的劲。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

亮。每每茶余饭后,她把我们集中在一起,(关注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我

们进步时,妈妈就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时,妈妈就谆谆教导,犹如

春天的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细细密密)地缝补着我们

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悄悄轻轻)的叹息声,飘

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

离家几千里,每每(眺望注视)远方,我似乎看见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拿

衣服,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儿女们的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

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

妈妈给了我们(坚定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我的妈妈是世上最好的妈

妈。

19.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0.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1.短文第3自然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第4自然段又说“妈妈

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呢?为什么?

22.文章写了妈妈为“我们”操劳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写在下面

横线上。

23.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24.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请你写一句赞美母爱的话。

母爱是o

【答案】19.恺怕关注MH注境

20.当我们沮丧时,妈妈就谆谆教导,犹如春天的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21.不矛盾。第3自然段“心明眼亮”指的是妈妈虽然有了白发,但仍然细心地关

心“我们”的学习、生活Y第4自然段写妈妈眼睛不好,还在夜晚为“我们”缝补

衣服,是真实地写妈妈的健康状况不好。

22.①让儿女们吃得好;②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③在夜里缝补“我们”的衣

服。

23.总结全文24.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悄悄:没有声音或声音很小;不让人知道。轻轻:用很少力量或压力地;温和地;

温柔地。结合“我想飞一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摘下献给妈妈”的语境,这里应留

下“悄悄”。关注:关心重视;关心:(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

结合语境,对“妈妈对待我们的学习”的语境,应留下“关心”。密密:浓密;稠

密。精密:精确细密。这里是缝衣服,应为“密密”。悄悄:没有声音或声音很

小;不让人知道。轻轻:用很少力量或压力地;温和地;温柔地。形容母亲的叹息

声,应用“轻轻”。注视:注意地看。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这里结合“我似乎

看见妈妈站在小山坡上,看向远方”的语境,应为“眺望”。坚定:(立场、主

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坚强: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这里修饰

“性格”,应用“坚强”。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比喻句的辨别能力。

文章的比喻句如“当我们沮丧时,妈妈就谆谆教导,犹如春天的雨露,滋润着我们

的心田”,把妈妈的“谆谆教导”比作“春天的雨露”,生动地表现了妈妈对“我

们”的影响。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此句中的“心明眼亮'是指内心,指

妈妈的

心是明亮的。第四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里是实指,指的是母亲一辈子为

“我们”操劳,眼睛不好。所以,两者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能力。

第一件事根据“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食物,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全家团圆,妈妈总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可概括为:让我们吃得好。第二

件事根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查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情况。

我们进步时,妈妈就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时,妈妈就谆谆教导,犹

如春天的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可概括为:关心我们的学习。第三件事根据

“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钱,密密地缝补着我们的衣服”可概

括为:为我们缝衣服。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文章结尾段落的作用。

结尾段落中“妈妈给了我们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的妈

妈是世上最好的妈妈”则表现了对妈妈的赞美和热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根据情境造句的能力。

根据题意可知,要求结合本文内容,写一句赞美母爱的话,本题属开放性题型,答

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如:母爱是一条长长的线,无论你走到哪里,它都会将你牵挂,母爱是一棵大树,

在人生路上为你遮风挡雨,在你疲倦时,它是你温暖的依靠。

25.习作

你是怎样向父母表达爱的?也许你曾为父母精心做过一道拿手的菜,也许你努力拼

搏为父母捧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