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化学汇编: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_第1页
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化学汇编: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_第2页
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化学汇编: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_第3页
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化学汇编: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_第4页
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化学汇编: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化学汇编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末)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2.(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关于氯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黄绿色气体B.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小

C.能溶于水D.有毒

3.(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期末)研究小组探究NazCh与水反应。取1.56gNazCh粉末加入到40

mL水中,充分反应得溶液A(液体体积无明显变化),进行以下实验。

编号②③④

|_6辑.

滴MLa

」酚及V酚K

V酚fitn无气泡后「

操作0

2mL溶液A2mL1mol/L

步属步臊2mL0.1mnl/L

2mL溶液AiiiNaOH溶液漆液

步flti步廉iiNaOH

i.产生大量能使带

i.溶液变红色,10

溶液变红色,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溶液变红色,2小

现象分钟后溶液褪色.

20秒后褪色ii.溶液变红色,10时后无明显变化

ii.变红色

分钟后褪色

下列说法不思理的是

A.由②中现象i可知,NazCh与水反应有H2O2生成

B.由③、④可知,②中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c(OH)大

C.由②、③、④可知,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不是c(OH)大

D.向①中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5滴6mol/L盐酸,溶液最终变成红色

4.(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关于金属钠的描述中,不1E碰的是

A.有银白色金属光泽B.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5.(2021•北京北京•高一期末)下列关于氯气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无色气体B.有刺激性气味C.能溶于水D.常温常压下密度比空气的大

6.(2021•北京大兴•高一期末)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A.CuCl2B.FeCbC.Na2OD.AI2O3

7.(2021•北京房山•高一期末)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出。⑤

。2、△IW»CO,△

Na,O,*^——Na―NaOH——*Na,CO,—^―NaHCO,

[①②③j④

CO2@

下列分析不思硼的是

A.反应①、②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③表明CO?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C.反应④说明NaHCO3的稳定性强于Na2CO3

D.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

8.(2021•北京•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高一期末)关于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量

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完全相同

C.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碳酸氢钠,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D.物质的量相等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一样多

9.(2021.北京•高一期末)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得的一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

A分别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少量水伴随着放热现象的是碳酸钠固体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先变红,

B氯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质

随后褪色

C向KI-淀粉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成蓝色氧化性:Cl2>l2

D向某溶液中加入AgNC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r

A.AB.BC.CD.D

10.(2021•北京•高一期末)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不乏硬的是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氯气、液氯、氯水组成成分均相同

C.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D.氯气能溶于水

11.(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末)“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该消毒液无色,有漂白作用。它的有

效成分是

A.盐酸B.氯化钠C.次氯酸钠D.高铳酸钾

12.(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末)研究小组探究NazCh与水的反应。取1.56gNazCh粉末加入到40mL水中,

充分反应得溶液A(溶液体积几乎无变化),进行以下实验。

jam?®

n实姬

z先幽:空后褪色

1晒®液

实验i艮腑@*

实验道实验V

产溶旌为红色,溶液变为红色

带火星木条复lOmin后褪色

蝴气体

下列说法中,不无硬的是

A.由实验iii中现象可知,NazCh与H?O反应有H2O2生成

B.由实验ii、iii、iv可知,实验ii中溶液褪色与H2O2有关

C.由实验iv、v可知,实验iv中溶液褪色的原因是c(OH,)大

D.向实验ii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最终变为红色

13.(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末)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得自安全要求的是

A.在通风橱内制备有毒气体

B.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沙土覆盖

C.将过期的化学药品直接倒入下水道

D.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14.(2021.北京北京.高一期末)下列关于金属钠的描述中,不亚颐的是

A.有银白色金属光泽B.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氧化钠

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D.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15.(2021••高一期末)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熊一步实现的是

A.Na—NazOB.A1->A1C13C.Fe->Fe3O4D.Fe2O3^Fe(OH)3

16.(2021••高一期末)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得令安全要求的是

A.在通风橱内制备有毒气体

B.将过期的化学药品直接倒入下水道

C.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D.用干燥沙土覆盖少量燃着的金属钠

17.(2021♦北京•高一期末)下列物质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并放出气体的是

A.Na2OB.Na2O2C.NaHCO3D.Na2cO3

18.(2021••高一期末)为研究Na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装置实验

液体a现象

Na蒸储水I.Na浮在液面上,剧烈反应,产生少量白雾

B

H.Na浮在液面上,反应比I中剧烈,产生白

0.1mol-L-1盐酸

50mL液体a雾

IH.Na浮在液面上,反应比I中缓慢,产生大

浓盐酸

量白雾,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下列说法中,不E颂的是

A.1中现象说明Na与水反应放热

B.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O=2Na++2OH-+H,T

c.in中白雾比H中多,说明HI中反应放热比II中更多

D.推测HI中反应缓慢可能与C(cr)以及生成的白色固体有关

19.(202卜北京•高一期末)下列物质与C12反应,能发出苍白色火焰的是

A.H2B.NaC.FeD.Cu

20.(2021.北京房山.高一期末)在探究新制氯水成分及性质的实验中,依据下列方法和现象,不能得出相

应结论的是

方法现象结论

A观察氯水颜色氯水呈黄绿色氯水中含有C12

B向饱和NaHCCh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有无色气体产生氯水中含有HC1O

C向红色纸条上滴加氯水红色纸条褪色氯水具有漂白性

D向FeCb溶液滴加氯水溶液变成棕黄色氯水具有氧化性

A.AB.BC.CD.D

二、填空题

21.(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末)补齐物质及其用途的连线―。

物质用途

A.过氧化钠---a.作供氧剂

B.碳酸氢钠b.红色颜料

C.次氯酸钙C.焙制糕点

D.氧化铁d.做消毒剂

22.(2021•北京・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高一期末)(1)在某防空防灾演习现场,模拟一起大客车与一辆装有氯

气的槽罐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槽罐翻落、氯气泄漏。人防办立即指挥专业救援队在事发地点,测定风

向,进行事故处置。引导大客车上的乘客(填序号)

a.顺风向高处转移b.顺风向低处转移

c.逆风向高处转移d.逆风向低处转移

(2)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o

(3)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气的性质,可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氮气,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

表示)。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

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会失效的原因,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三、实验题

23.(2021•北京市第一。一中学怀柔分校高一期末)。2是一种强氧化性的非金属单质,能和很多还原剂发

生反应。

(l)Fe能在CL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将C12通入淀粉KI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写

出离子方程式。

(2)下表是甲同学研究氯水性质实验片断的活动记录。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解释及结论

观察氯水的颜色、状态呈黄绿色①___________

向氯水中滴入NaHCCh溶液有无色气体生成②___________

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品红试纸上红色褪去®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内容和现象,选择合理解释填到上表中(填序号)。

A.氯水中存在酸性物质

B.氯水中有漂白性物质

C.氯水中存在氯气分子

(3)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基础上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一步研究氯气的性质。

下螺的氧气

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乙同学观察到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②为了防止多余的氯气污染空气,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尾气,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4)甲同学在(2)、(3)实验活动中运用了进行探究(填序号)。

A.观察法B.比较法C.分类法D.实验法

四、判断题

24.(2021.北京房山.高一期末)CO2转化为甲醇可缓解温室效应,还可作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五、工业流程题

25.(2021・北京•高一期末)过氧化钙(CaCh)微溶于水,可作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制备CaCh的一

种方法。

大理石卜•♦-N纯CaCaFyfl溶液I-----加蕾~XCaOf8H2。|--------HCaO2

n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o

(2)步骤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2-8H2OJ+2NH4cl

反应在冰水浴中进行,是为了防止NH3H2O挥发、(答1条即可)。

(3)待CaO2-8H2O结晶析出后通过(填操作)分离。

(4)CaO2与水缓慢反应,常用作鱼塘的供氧剂,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CaO2还可用于长途运输

鱼苗,这体现了CaO2的(填字母)性质。

a.可缓慢供氧b.能吸收鱼苗呼出的CO2c.能潮解d.可抑菌

(5)CaO2久置于空气中会生成CaCO3.为测定某CaO2样品的纯度,取10g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得生

成CO2的质量为2.2g,则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火药使用涉及反应为2KNO3+S+3c=K2S+N2f+3c(M,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选;

B.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醐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选;

C.转轮排字为印刷操作,没有涉及化学反应,故C选;

D.铁的冶炼涉及3CO+Fe2Ch里=2Fe+3c。2,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2.B

【详解】

A.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故A正确;

B.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相同条件下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B

错误;

C.氯气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故C正确;

D.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是其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B。

3.D

156。

【分析】1.56gNa2O2的物质的量=“./5।=0.02mol,加入到40mL水中,充分反应得溶液A(液体体积

78g/mol

无明显变化),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氢氧化钠的浓度为粤粤幺=lmol/L,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判

0.04L

断。

【详解】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得到的溶液A中加入二氧化镒,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是

氧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催化作用下发生了分解,说明Na2O2与水反应有H2O2生成,故A正确;

B.由分析知,②步骤ii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Imol/L,与③i中氢氧化钠的浓度相等,因此现象

都是滴加酚醐后,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溶液褪色,ii中滴加几滴盐酸后,氢氧化钠浓度减小,溶液变成

红色,由④知,0.1moI/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酚,溶液变红色,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说明氢氧化钠

溶液的浓度较大时,一段时间后颜色会褪去,浓度较小时,不能褪色,说明②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c(OH-)

大,故B正确;

C.根据B的分析可知,l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酷,溶液变红色,溶液褪色需要10分钟,而①

中溶液变红色,20秒后就褪色,说明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不是c(OH)大,而是过氧化氢的氧化作

用,故C正确;

D.①中过氧化氢已经将酚醐氧化了,因此褪色后的溶液再滴加5滴6moi/L盐酸,溶液不能变成红色,故

D错误;

故选D。

4.D

【详解】

A.Na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故A正确;

B.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即2Na+O2'?NazCh,故B正确;

C.钠性质活泼,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具有强的还原性,故C正确;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而不是氧气,即2Na+2H2O=2NaOH+H2f,故D错误;

答案为D。

5.A

【详解】

A.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故A错误;

B.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故B正确:

C.氯气可以与水反应生成HC1和HC10,能溶于水,故C正确;

D.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

对分子质量之比,故相同条件下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D正确;

答案为A。

6.B

【详解】

A.Cu在CL中加热生成CuCb,A不符合题意;

B.Fe在CL中加热生成FeCb,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不到FeCL,B符合题意:

C.Na与。2不加热能生成Na?。,C不符合题意;

D.A1与。2能生成AI2O3,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7.C

【详解】

A.反应①、②中Na转化为Na的化合物,Na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

正确;

B.反应③对应反应为:CO2+2NaOH=Na2CO3+H2O,符合酸性氧化物定义,故CCh为酸性氧化物,B正

确;

C.反应④为NaHCCh受热分解生成Na2co3,说明Na2cO3稳定性强于NaHCCh,C错误;

D.反应⑤、⑥均有02产生,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D正确;

故答案选C。

8.B

【详解】

A.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为淡黄色固体,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故A正确;

B.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生成物不相同,故B错

误;

C.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可用加热的方法除杂,故C正确;

D.等物的质量时,碳元素的物质的量相同,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一样多,故D正确;

故选B。

9.D

【详解】

A.碳酸钠溶解过程伴随明显的放热现象,碳酸氢钠溶解过程吸热,两固体加水,伴随放热的为碳酸钠,

故A正确:

B.氯气与水反应产生HC1和HC】O,HC1能使紫色石蕊变红,HC10具有漂白性能使石蕊褪色,故B正

确;

C.向KI-淀粉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成蓝色,可知氯气能氧化碘离子产生碘单质,氯气为氧化剂,碘单

质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12>L,故c正确;

D.溶液中加入AgNC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可能是AgCL也可能是碳酸银、硫酸银等,故不能

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C「,故D错误;

故选:D。

10.B

【分析】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详解】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故A正确;

B.氯气和液氯均为纯净物,氯水为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属于混合物,其成分与氯气和液氯不同,故

B错误;

C.氯气有毒,故C正确;

D.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水,故D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氯气与NaOH反应制备漂白液,含次氯酸钠的溶液为无色,且具有漂白性,"84”消毒液有效成分

是次氯酸钠,故选C。

12.D

【详解】

A.由实验iii中现可知溶液A中加入二氧化镐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说明溶液中含

过氧化氢,故A正确;

B.由ii、iii、iv反应现象分析可知,ii中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是生成了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不是

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关系,故B正确;

C.由iv、v可知,在碱溶液中酚醐变红色和氢氧根离子浓度有关,l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酷溶

液变红色,10分钟后溶液褪色,再滴入盐酸反应后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变红色,说明iv中溶液红色

褪去是因为c(OH)大,故C正确;

D.ii中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是生成了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把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向ii中褪

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最终不会变成红色,故D错误。

答案选D。

13.C

【详解】

A.有毒气体会造成室内污染,应在通风橱内制备,A符合安全要求;

B.钠与水、二氧化碳都能发生反应,所以金属钠着火时,应立即用沙土覆盖,B符合安全要求;

C.过期的化学药品属于危险废弃物,不能倒入下水道,C不符合安全要求;

D.闻气体时,不能将鼻孔直接对着瓶口,否则易发生中毒,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气体飘进

鼻孔,D符合安全要求:

故选Co

14.B

【详解】

A.钠是银白色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可用刀子切割,A正确;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B不正确;

C.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具有很强的还原性,C正确;

D.钠的焰色试验中火焰呈黄色,所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D正确;

故选B»

15.D

【详解】

A.Na在常温下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可以一步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

B.A1可以与氯气在点燃下反应生成AlCb,可以一步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

C.Fe在纯氧中可燃烧生成Fes。』,可以一步实现,故C不符合题意;

D.三氧化二铁不与水反应,无法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铁,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16.B

【详解】

A.在通风橱内制备有毒气体就可以避免实验造成人员中毒事件的发生,符合安全要求,A不符合题意;

B.将过期的化学药品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不符合安全要求,B符合题意;

C.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可以避免酒精挥发引发的火灾,符合安全要求,C不符合题意;

D.用干燥沙土覆盖少量燃着的金属钠就可以避免钠与水等物质反应而引发危险,符合安全要求,D不符

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17.B

【详解】

A.Na?。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不会产生气体,A不符合题意;

B.NazCh和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B符合题意;

C.NaHCCh溶于水,不与水反应,C不符合题意;

D.Na2c。3溶于水,不与水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C

【详解】

A.I中Na投入到蒸储水中,可与水发生反应,产生少量白雾,说明剧烈,且放热,A正确;

B.I中Na投入到蒸储水中,可与水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D=2Na++2OH-+H2T,B

正确;

c.浓盐酸易挥发,所以对照实验m和n,钠与氢离子反应放热,除了有挥发的水蒸气以外,还有Hei,

它在空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呈现更多的白雾,C错误;

D.实验HI和n对照可知,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氢离子反应,之所以反应缓慢,可能与c(cr)以及生成的白色

固体有关,D正确;

故选C。

19.A

【详解】

A.纯净的H2在Cb的集气瓶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出现,A符合题意;

B.Na与Cb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呈现黄色火焰,B不符合题意;

C.Fe与CL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棕褐色的烟,不会发出苍白色火焰,C不符合题意;

D.Cu与Cb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棕黄色的烟,不会发出苍白色火焰,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20.B

【解析】新制氯水中存在平衡关系:CI2+H2OUHCI+HCIO,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可得出新制氯水中存

在的微粒有:H2o,02、HC1O、H+、CIO-、Clo其中只有C12有颜色,为黄绿色,氯水中含有氯气而呈黄

绿色;Cb和HC1O均具有氧化性;溶液中存在H+而显酸性;C1•可与AgNC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HC1O还

具有漂白性和不稳定性。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氯水中参与反应的微粒不同。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氯水呈浅黄绿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氯气,A项正确;

B.向饱和NaHCCh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氢根离子与氯水中的H+发生反应生成

水和二氧化碳,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HC1O,B项错误;

C.红色纸条褪色,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C项正确;

D.向FeCL溶液滴加氯水,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了反应:2Fe2++C12=2Fe3++2C「,说明氯水具有氧化

性,D项正确;

答案选B。

物质用途

A.过氧化钠——a.作供氧剂

B.碳酸氢钠、.红色颜料

C.次氯酸吟]<c.焙制糕点

21D.氧化铁八\1.做消毒剂

【详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可用作焙制糕点;次氯酸钙中次氯酸跟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氧

化铁是红褐色,可用作红色颜料。

物质用途

A.过氧化钠——a.作供氧剂

B.碳酸氢钠、.红色颜料

C.次氯酸钙焙制糕点

故为D.氧化铁八、&做消毒剂

22.c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明显变化,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Cb+20H-=C10-+CT+

A

H2OCa(C10)2Ca(C10)2+C02+H20=CaC03i+2HC10,2HC10=2HCl+ChT

【详解】

(1)氯气有毒,且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引导大客车上的乘客逆风高处转移,选项c正确;故答

案为c;

(2)氯气本身不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氯气遇到水产生次氯酸,次氯酸具有

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氯气能使湿润有色布条褪色;故答案为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明显变化,湿润的有色

布条褪色;

(3)02能与NaOH发生歧化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CL+2OH=C1+C1O+H2O;漂白粉的成分是CaCb

和Ca(C10)2,其有效成分是Ca(C10)2;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漂白粉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发生

A

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1O=2HC1+O2t;故答案为CL+ZOFF=C「+CKT+H2O;

A

Ca(ClO)2;Ca(ClO)2+CO2+H2O=CaCO3l+2HClO,2HC1O=2HC1+O2T=

占燃

23.2Fe+3cl2^=2FeCbCh+2r=l2+2Cl-CABCI2无漂白性,Cb与水反应的产物(或

HC1O)有漂白性2OH-+Cb=ClO-+Cr+H2OABD

【详解】

占燃

⑴Fe能在Cb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Fe+3cL=T2FeCb;CL通入淀粉KI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

色,离子方程式为C12+2I=l2+2Cr;

(2)①氯水呈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