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衢州市常山县部分事业单位招考录用工作人员拟录用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年浙江衢州市常山县部分事业单位招考录用工作人员拟录用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年浙江衢州市常山县部分事业单位招考录用工作人员拟录用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年浙江衢州市常山县部分事业单位招考录用工作人员拟录用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年浙江衢州市常山县部分事业单位招考录用工作人员拟录用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浙江衢州市常山县部分事业单位招考录用工作人员拟录用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预祝考试顺利!一.综合题库(共1000题)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规律。观察发现,第一组图中,第二个图上下翻转后与第一个图相加得到第三个图。第二组图应用规律,第二个图上下翻转后与第一个图相加,得到A项图形。故正确答案为A。2.某自助餐饮店推出了两种自助方案:甲方案成人每人90元,小孩每人60元,乙方案无论大人小孩,每人均为70元。现有m人组团就餐,并规定1个大人至多带2个小孩就餐。那么,对这些顾客来说:A.只要选择甲方案都不会吃亏B.甲方案总是比乙方案更优惠C.只要选择乙方案都不会吃亏D.甲方案和乙方案一样优惠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考虑极限,若m人均为成人,甲方案人均价格﹥70,只能选C。验证选项,甲方案小孩价格大于成人,当小孩最多,即大人与小孩的人数比为1∶2时甲方案人均价格最低,若其不小于70,C项正确。m人组团就餐,当大人与小孩的人数比恰好为1∶2时,此时甲方案的人均价格最低为=70元,而乙方案不论何时,每人均为70元,故只要选择乙方案都不会吃亏。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最值优化类,用枚举法解题。第二步,1个大人至多带2个小孩,小孩的数量未知,可以通过枚举法分情况讨论。①如果一位大人带2位小孩,甲方案收费90+60×2=210(元);乙方案收费70×3=210(元),两方案收费一致;②一位大人带1位小孩,甲方案收费90+60=150(元),乙方案收费70×2=140(元),乙方案更优惠;③如果一位大人不带小孩,则甲方案收费90元,乙方案收费是70元,乙方案更优惠。综上可知,只要选择乙方案都不会吃亏。因此,选择C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最值优化类。第二步,设一个大人带了x个小孩,x≤2,则甲方案收费为90+60x;乙方案收费为70×(x+1)。两者差值(甲-乙)为(90+60x)-70(x+1)=20-10x。当x=2时,差值为0,即甲方案和乙方案收费一致;当x<2时,差值>0,即甲方案比乙方案收费高。因此,只要选择乙方案都不会吃亏。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假设该团中没有小孩,则甲方案平均每人90元,乙为70元,乙优于甲,排除选项A、B、D。故正确答案为C。3.下列有关破伤风感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是6-12天B.某次外伤后曾注射过破伤风抗毒素,下次外伤就不用再次注射了C.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前应先进行皮试D.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最好在外伤后24小时内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破防风的感染。在缺氧环境中,破伤风梭菌的芽孢发育为繁殖体,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外毒素,主要是痉挛毒素。破伤风潜伏期一般为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破伤风抗毒素应尽早皮下注射,对破伤风的发病有预防作用,但作用及其短暂,有效期为10日左右。对深部创伤可能感染厌氧菌的病人,可在1周后追加注射一次量。抗毒素易发生过敏反应,注射前必须进行皮内敏感试验。A项正确,破伤风的潜伏期为天,但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故此项可认为正确。B项错误,破伤风抗毒素持续作用仅10天左右,故再次外伤仍然有感染破伤风的风险,应该再次注射抗毒素。C项正确,抗毒素易发生过敏反应,注射前必须进行皮内敏感试验。D项正确,外伤后应尽早注射破伤风以预防感染发生。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4.以下哪项是设计该实验时必须具备的知识?A.电石和冰表面的水反应生成可燃气体电石气B.冰能被点燃说明冰是可燃物C.电石化学名称是碳化钙D.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属于结果分析。实验原理:冰块上的电石(化学名称叫碳化钙)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发生反应,这种反应所生成的电石气(化学名称叫乙炔)是易燃气体。A项,电石和冰表面的水反应生成可燃气体电石气是本实验的原理。故正确,当选;B项,冰不是可燃物。故错误,排除;C项,电石是碳化钙,但只知道这一点无法设计出整体实验,还需要知道电石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电石气。故错误,排除;D项,高锰酸钾的溶解性与本实验无关,本实验应用的是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故错误,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5.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受到不法侵害之后,为保全或者恢复自己的权利,在情势紧迫而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的行为。依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中属于自助行为的是:A.高某住在某旅店,住店5天未付房钱就要离开旅店去车站,旅店服务员见状揪住高某不让其走,并打报警电话B.甲趁乙不在的时候将乙家的玻璃砸碎,乙得知后也到甲家中将其同样规格型号的玻璃砸碎C.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李某,用匕首刺了李某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李某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D.甲为救助自家和邻居被突袭而来的洪水所围困的财物,未经乙同意,使用乙的小船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权利人受到不法侵害;②情势紧迫而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③依靠自己的力量;④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高某住店不付房钱,侵害了旅店的权利,旅店服务员揪住高某不让其走,满足“情势紧迫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他人的自由施加拘束”,符合定义;B项:乙得知后砸碎甲家的玻璃,未体现“情势紧迫”,不符合定义;C项: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李某,说明李某“受到不法侵害”,李某将陈某撞成重伤,未体现“对他人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不符合定义;D项:洪水属于天灾,并非“不法侵害”,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6.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都追求真理普遍性。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文文化侧重于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营造,科学文化侧重于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和物质世界的营建,而科普文化则致力于传播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这段话主要用于证明(

)。A.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B.科普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追求真理普遍性C.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不同之处D.科普文化可以使人文与科学协调发展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文段是并列结构,讲述了“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A项,是对文段的全面概括,符合文意,当选。B、C、D项,概括均不全面,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矢志传播科普文化》7.以下和“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表达的哲理一样的是(

)。A.“凡事要好,须问三老”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C.“百闻不如一见”D.“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辩证法。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是指想要进山,需要向樵夫询问情况;要到水里去,需要向渔民询问情况。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A项错误,凡事要好,须问三老,是指凡事要想办好,就必须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唯一检验标准。B项错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唯一检验标准。C项错误,百闻不如一见,是指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多听不如亲自见到的可靠。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唯一检验标准。D项正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理。故正确答案为D。8.任何机关只要向级别比本机关高的单位行文,都称为上行文。(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文规则知识。第二步,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向所隶属的上级机关的发文。向级别比本机关高的单位行文,如果为非隶属关系,也有可能是平行文。因此,本题错误。9.研究人员在正常的海水和包含两倍二氧化碳浓度的海水中分别培育了某种鱼苗,鱼苗长大后被放入一个迷宫。每当遇到障碍物时,在正常海水中孵化的鱼都会选择正确的方向避开。然而那些在高二氧化碳浓度下孵化的鱼却会随机地选择向左转或向右转,这样,这种鱼遇到天敌时生存机会减少。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在高二氧化碳环境中孵化的鱼,生存的能力将会减弱。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该项结论?A.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大约有三分之一都被地球上的海洋吸收了,这使得海水逐渐酸化,会软化海洋生物的外壳和骨骼B.在二氧化碳含量高的海洋区域,氧气含量较低。氧气少使海洋生物呼吸困难,觅食、躲避掠食者以及繁衍后代也变得更加困难C.二氧化碳是很多海洋植物的重要营养物质,它们在日光照射下把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部输送来的水分转变为糖、淀粉以及氧气D.将小丑鱼幼鱼放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海水中饲养,并播放天敌发出的声音,结果这组小鱼听不到声音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能支持上述结论的选项,需明确题干中的论点和论据。题干中的论点和论据都较为明显,抓住关键信息“高二氧化碳环境”和“鱼的生存能力”之间的联系即可解题。题干论点:在高二氧化碳环境中孵化的鱼,生存的能力将会减弱。论据:每当遇到障碍物时,在正常海水中孵化的鱼都会选择正确的方向避开。然而那些在高二氧化碳浓度下孵化的鱼却会随机地选择向左转或向右转,这样,这种鱼遇到天敌时生存机会减少。A项,说明二氧化碳会使海水酸化,进而影响鱼的骨骼,降低鱼的生存能力,可以支持。B项,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的海域氧气含量低,从而使鱼类呼吸困难,觅食、躲避掠食者以及繁衍后代也变得更加困难,可以支持。C项,说的是二氧化碳与海洋植物之间的关系,属于无关项,不能支持。D项,说明二氧化碳能够降低小丑鱼的听力,从而降低其生存能力,可以支持。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不能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选非题。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在高二氧化碳环境中孵化的鱼,生存的能力将会减弱。论据:在正常海水中孵化的鱼都会选择正确的方向避开。然而那些在高二氧化碳浓度下孵化的鱼却会随机地选择向左转或向右转,这样,这种鱼遇到天敌时生存机会减少。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论据。指出海水酸化会软化海洋生物的外壳和骨骼,使鱼的生存能力减弱,具有加强作用。B项:增加论据。指出二氧化碳会使得鱼类呼吸、觅食、躲避掠食者以及繁衍后代变得困难,使鱼生存能力减弱,具有加强作用。C项:无关选项。论点探讨高二氧化碳与“鱼类”生存的关系,选项说的是二氧化碳与“海洋植物”之间的关系,论题不一致,不具有加强作用。D项:增加论据。举例说明小丑鱼听不到天敌声音,生存能力下降,具有加强作用。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为加强题型。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在高二氧化碳环境中孵化的鱼,生存的能力将会减弱。论据:研究人员所进行的实验。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C项说明的是二氧化碳将水分转变为糖、淀粉及氧气,说明高二氧化碳环境非但不会影响生存能力,反而有好处,削弱了论点。A项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化并造成海洋生物的外壳和骨骼软化,这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海洋生物的外壳和骨骼被软化的程度会越高,其保护自己的能力就越弱,支持了论点;B项二氧化碳含量高的海洋区域氧气含量低,增加了海洋生物呼吸、觅食和繁衍后代的困难,海洋生物的生存能力也随之降低,支持了论点;D项在二氧化碳浓度高的海水中养大的小丑鱼听不到天敌发出的声音,说明小丑鱼会容易受天敌攻击,不利于生存,也是支持了论点。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10.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其他技术的发展一样,很大程度上受社会需要的制约。化石燃料价格的稳中有降使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减弱。但从长远看,科学的发展和资源条件的演变将推动能源技术的发展出现新的突破,产生真正代替化石能源技术的新能源技术。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A.新能源的发展阻力很大B.新能源必将代替化石能源C.新能源不可能成为化石能源的替代产品D.新能源技术虽在目前发展缓慢,仍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文章开篇指出新能源技术受到社会需要和化石燃料价格的制约,随后通过转折词“但”指出“能源技术的发展能出现新的突破,产生真正代替化石能源技术的新能源技术”,故文段意在强调新能源技术发展前景良好,对应D项;A项,“发展阻力很大”为转折前问题的表述,非文段重点,排除;B项,“必将代替”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新能源不可能成为化石能源的替代产品”与文意相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11.下列名琴中与著名文学家蔡邕有关的是(

)。A.号钟B.绕梁C.绿绮D.焦尾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号钟琴音洪亮,犹如钟声激荡,是周代的名琴。B项错误,绕梁琴音绵长,取名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相传有人献给楚庄王后,楚庄王沉迷其中,耽误朝政,后在王后劝谏下忍痛割爱,将琴砸烂。C项错误,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D项正确,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由东汉著名音乐家蔡邕亲手制成,相传蔡邕曾在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因琴尾留有焦痕,故称为焦尾。故正确答案为D。12.某公司要买100本便签纸和100支胶棒,附近有两家超市。A超市的便签纸0.8元一本,胶棒2元一支且买2送1,B超市的便签纸1元一本且买3送1,胶棒1.5元一支,如果公司采购员要在这两家超市买这些物品,他至少要花(

)元。A.183.5B.208.5C.225D.230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最值优化类。第二步,要想花钱少,应尽量买单价便宜的商品。根据“B超市的便签纸1元一本且买3送1”,可知B超市便签纸平均单价为3÷4=0.75(元),低于A超市单价0.8元,因此优先选择购买B超市便签纸,花费:100÷4×3=75(元)。根据“A超市胶棒2元一支且买2送1”,可知A超市胶棒平均单价为4÷3≈1.33(元),低于B超市单价1.5元,因此优先选择购买A超市胶棒,可购买次数:100÷3=33…1,即购买33次的满2送1活动,另外1支胶棒在B超市购买,最终费用为:33×4+1.5=133.5(元)。第三步,购买便签纸和胶棒至少花费:75+133.5=208.5(元)。因此,选择B选项。13.生物的所有遗传信息都储存在线粒体中。(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第二步,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因此,本题错误。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细胞内含有的四种生物大分子之一核酸的一种。DNA携带有合成RNA和蛋白质所必需的遗传信息,是生物体发育和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核糖核酸(RNA),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RNA由核糖核苷酸经磷酸二酯键缩合而成长链状分子。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由磷酸,核糖和碱基构成。14.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

)。A.1个月B.3个月C.6个月D.12个月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常识。试用期是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为相互了解、相互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限。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故正确答案为D。15.7/13,11/17,13/21,17/25,(

)A.19/29B.18/23C.25/27D.21/27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第二步,数列的分子部分7,11,13,17,(19),为质数列;数列的分母部分13,17,21,25,(29),为公差是4的等差数列,即所求项为。因此,选择A选项。16.关于科学革命的讨论________于十七世纪。不过,其时革命尚在________地展开,相关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科学的本性,而未有所谓“科学革命史”的理解。到十九世纪,现代科学的基本模式逐渐定型,一些学者便回到现代科学的源头做起了编史和整理工作。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滥觞

如火如荼B.起源

风起云涌C.溯源

轰轰烈烈D.发端

方兴未艾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其时革命尚在”“到十九世纪……基本模式逐渐定型”可知,第一空应体现开始、起源之意。A项“滥觞”原意是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很浅,只能浮起酒杯,后指事物的开始或起源,符合文意。B项“起源”符合文意。C项“溯源”指探求本源而追溯,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本空没有探求、探寻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发端”指开始、起头,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十七世纪”“……地展开”可知,第二空应该用来修饰在十七世纪时的展开程度。A项“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符合文意。B项“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但是在十七世纪时并未体现快速发展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D项“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但其不与“……地展开”搭配,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第一空,A、B、D三项意思相近,填入均可。C项“溯源”后一般不接宾语,与“于”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作状语修饰“展开”,排除一般不作状语的B、D,确定答案。第一空,“溯源”与“于”搭配不当,排除C。第二空,所填词应作状语修饰“展开”。“风起云涌”比喻事物大量迅速发展。文段中只说了“革命”,并未体现“大量”,排除B。“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一般作谓语,如“革命方兴未艾”,排除D。“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可作状语修饰“展开”,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空,A项“滥觞”、C项“起源”、D项“发端”均有表达事物起源和开端的含义,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溯源”后一般不加宾语,常表述为“对······进行溯源”,排除。第二空,搭配“革命”,表达革命如何展开,A项“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可以体现革命开展很热烈,符合文意,当选;C项“风起云涌”比喻许多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不能与“革命”搭配,排除;D项“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若填入横线处,则与“展开”语义上重复,二者搭配不当,可表述为“科学革命方兴未艾”,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科学史绝非科学的注脚:科学革命的人文理解》17.未满(

)的公民禁止进入营业性网吧。A.12岁B.14岁C.16岁D.18岁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第二步,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在营业场所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六条,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所以,未满十八岁的公民禁止进入营业性网吧。因此,选择D选项。18.贫困:脱贫:共同富裕

A.协商:参与:社会治理

B.输液:治疗:身体康复

C.干旱:施肥:粮食丰收

D.污染:治污:绿水青山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贫困是脱贫的必要条件,共同富裕是脱贫的目的。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协商不是参与的必要条件,社会治理不是参与的目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输液不是治疗的必要条件,身体健康是治疗的目的,前两个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干旱是一种气候现象,干旱不是施肥的必要条件,粮食丰收是施肥的目的,前两个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污染是治污的必要条件,绿水青山是治污的目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19.病人往往不理解在看病时,即使是小毛病也被要求做很多项检查,从而导致花费过高。而事实上如果医生不对病人进行详细检查,就有可能遗漏某些严重的问题,医生很难精确地判断他们究竟应当细致到什么程度。所以,对病人来说,当他们感到没有病时,去做医疗检查一般来说是不明智的。以下最严重地削弱了上述论证的一项是:A.在某些重要疾病的早期阶段,尽管病人并未感到身体不适,医生却能通过仪器的帮助观察到症状B.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医生们一直在压缩他们做医疗检查的时间C.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病人无法判断医生做检查时究竟细致到何种程度是适宜的D.有经验的医生在做医疗检查时能细致到恰到好处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本题论点是对病人来说,当他们感到没有病时,去做医疗检查一般来说是不明智的,论据是病人往往不理解在看病时,即使是小毛病也被要求做很多项检查,从而导致花费过高。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本题论点与论据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需削弱论点。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A中说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通过仪器的帮助观察到症状,说明了检查的好处,直接削弱论点;B中医疗检查的时间,C中病人无法判断检查细致程度,D中仅是指有经验的医生,均与是否做检查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对病人来说,当他们感到没有病时,去做医疗检查一般来说是不明智的。论据:病人往往不理解在看病时,即使是小毛病也被要求做很多项检查,从而导致花费过高;另外,医生很难精确地判断他们在检查时究竟应当细致到什么程度。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病人并未感到身体不适时,去医疗检查有可能发现重要疾病,说明没病时还去医疗检查是有益的,是明智之举,具有削弱作用。B项:无关选项。“压缩医疗检查的时间”与“没病时去做医疗检查”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无关选项。“病人无法判断做检查该细致到何种程度”与“没病时去做医疗检查”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有经验的医生在做检查时能细致到恰到好处,医疗检查时遇到有经验的医生也许就是明智之举,但无法确定所有病人在检查时能否遇到有经验的医生,不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A选项。20.甲服装厂因订单量大,交货时间紧,决定自2016年5月16日起,生产线职工每天提前1小时上班,延迟3小时下班,加班费按10元/小时计算,职工们对这一决定议论纷纷,关于此种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服装厂延长工作时间的做法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B.甲服装厂只有与工会、劳动者协商后,延长工作时间的程序才合法有效C.若甲服装厂果真违法,其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给予警告或处罚D.即便10元/小时的加班费低于法定标准,只要职工愿意接受,甲服装厂就不必承担责任参考答案:B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社会法知识。第二步,B项: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故甲服装厂与工会、劳动者协商后,延长工作时间的程序才合法有效。B项正确,当选。C项:根据《劳动法》第九十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C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BC选项。A项: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题干中甲服装厂每天加班4个小时,严重违反劳动法规定。A项错误,不当选。D项: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题干中甲服装厂加班工资低于法定标准,属于克扣劳动者工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行政部分可以责令甲服装厂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和赔偿金。D项错误,不当选。21.著作人身权、又称著作精神权,指著作权人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是作者通过创作表现个人风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获得名誉、声望和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著作财产权、又称著作经济权,是著作人身权的对称,是指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者授权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得物质利益的权利。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知名网络小说作家要求出版社使用其真实姓名出版其作品,则该作家行使的是著作人身权B.画家王某将自己的画作以高价卖给了姜某,则姜某获得了该画作的著作财产权C.某知名舞蹈家创作的舞蹈深受群众喜爱,不少人纷纷模仿并进行商业演出,该舞蹈家要求停止这一侵权行为,则她行使的是著作人身权D.某剧作家创作的电视剧因深受观众喜爱而被翻拍,该剧作家要求电视剧制作方不得修改故事的结局,则他行使的是著作财产权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关键信息如下:(1)著作人身权:①与人身相联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②依法享有获得名誉、声望和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2)著作财产权:①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者授权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②获得物质利益。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用真实姓名出版作品,未涉及到物质利益,属于“与人身相联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目的是“依法享有获得名誉、声望”,符合著作人身权,说法正确;B项:将画作以高价卖出,属于“获得物质利益”,符合著作财产权,但获得该权利的应是画家王某自身,而不是姜某,说法错误;C项:商业演出是经济行为,属于“获得物质利益”,符合著作财产权,说法错误;D项:该剧作家要求不能改变结尾,属于“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符合著作人身权,说法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涉及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两个定义,并要求选择说法正确的一项,需对两个定义都理解到位。分析发现,著作人身权的关键点是“与人身相联系、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著作财产权的关键点是“获得物质利益”,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著作人身权的定义要点: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关却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著作财产权的定义要点:著作权人获得物质利益的权利。A项,作家要求出版社使用其真实姓名出版其作品,是与著作权人的人身相关且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属于著作人身权,该项说法正确。B项,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都是著作权人拥有的权利,而该项中姜某并非著作权人,故不能说姜某获得该画的著作财产权,该项说法错误。C项,该舞蹈家要求其他人停止商业演出,涉及财产内容,故不属于著作人身权,该项说法错误。D项,该剧作家要求电视剧制作方不得修改故事的结局,并无直接财产内容,而是作者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属于著作人身权,该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关键词为:(1)著作人身权:依法享有获得名誉、声望和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2)著作财产权: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者授权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得物质利益的权利。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某知名网络小说作家要求出版社使用其真名是“作者通过创作表现个人风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获得名誉、声望和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行使的是著作人身权,正确,当选;B项:考查著作财产权定义,著作财产权应该属于画家王某,排除;C项:该舞蹈家要求停止模仿她的舞蹈进行商业演出获利,她行使的是著作财产权,C项错误,排除;D项:该剧作家要求电视剧制作方不得修改故事的结局是行使的著作人身权,D项错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22.相符行为是指个人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和意志相符合、一致或相似的现象。相符行为通常包括三种情况:第一,人们出于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需要而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产生相似行为,以便使社会生活能正常进行;第二,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化过程促使人们产生相似的行为;第三,人际交往中双方心理的相互影响,也导致相符行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相符行为的是:A.某高校毕业生大多愿意到大型国有企业工作B.双胞胎失散多年,但见面时仍可以一眼认出C.两辆汽车在闹市区刮擦,路上行人驻足围观D.某设计院建筑师设计的作品都有相似的风格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出于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相似行为;②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化过程促使人们产生的相似行为;③人际交往中双方心理的相互影响而导致的相符行为。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高校毕业生具有

“相似的文化背景”,毕业生大多愿意去国企,属于“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化过程促使人们产生的相似行为”,符合定义;B项:双胞胎失散多年,见面一眼认出,可能是出于相似的面貌或心灵感应,并非出于“适应社会环境”“相似的文化背景”或“交往中双方心理的互相影响”而产生的相似行为,不符合定义;C项:行人驻足围观是出于从众心理,属于“心理的相互影响导致的相似行为”,符合定义;D项:某设计院建筑师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作品风格相似符合“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化过程促使人们产生的相似行为”,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题干定义相符行为是一种行为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再结合选项比较解题。相符行为包括三种情况:①出于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需要;②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化过程促使人们产生相似的行为;③人际交往中双方心理的相互影响。A项,某高校毕业生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大多愿意到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属于相似行为,属于②,符合定义。B项,失散的双胞胎见面时仍可以一眼认出对方,并非出于适应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心理影响而产生的相似行为,不符合定义。C项,路上行人驻足围观是出于从众心理,体现了心理相互影响导致的相似行为,属于③,符合定义。D项,某设计院建筑师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作品都有相似的风格属于相似行为,属于②,符合定义。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相符行为的定义包含的关键词是“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相似文化背景和社会化过程”和“双方心理影响”。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属于“相似文化背景和社会化过程”,符合定义;B项双胞胎一眼就能认出并不是受上面的情况影响导致,不符合定义;C项行人驻足围观符合“相似的社会化过程”导致发生的围绕现象,符合定义;D项设计院的设计师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所以呈现相似的建筑风格,符合定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23.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按数量变化关系,成本可分为(

)。A.边际成本B.增量成本C.预计成本D.差别成本参考答案:AB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微观经济。成本按不同的依据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数量变化关系,可分为边际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别成本。A项正确,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B项正确,增量成本是指与价格以及销售量的变动紧密相关的那些成本,等于生产增量之后的总成本减去生产增量前的总成本。C项错误,未来成本又称预计成本是历史成本的对称,是指尚未发生的成本,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合理地预测在未来某个时期或未来某几个时期将会发生的成本。成本按可否推迟发生,可分为可递延成本和预计成本;按与计划的关系,可分为计划成本和预计成本。D项正确,差别成本也称差量成本、差等成本,是指两个方案的预计成本差异。在进行成本决策时,由于各个方案预计发生的成本不同,就产生了成本的差异。故正确答案为ABD。24.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下列关于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台风常常发生在冬季B.台风有百害而无一利C.台风是灾害性天气,带来大风降温和霜冻D.台风是一种在海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第二步,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因此,选择D选项。A项:夏季由于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是台风的高发季节。A项错误。B项:台风有利有弊,一方面台风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其入侵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台风带来丰富的降雨,起到降温和补充淡水缓解旱情的作用。B项错误。C项:台风多发生在南、北纬度的5°-20°之间,且在夏季,不会出现霜冻天气。C项错误。25.有人认为,师范院校的拟聘教师应该先到中小学任教一段时间,通过考核后,才可以正式聘任。这是因为师范院校的教师如果连中小学生都教不好,他们又如何能培养好中小学校的教师呢?以下选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的是(

)。A.师范院校的教师并非全都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B.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不一定能胜任师范院校的教师岗位C.一名好的中小学教师是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成长起来的D.对中小学生的教育要求和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要求是不同的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师范院校的拟聘教师应该先到中小学任教一段时间,通过考核后,才可以正式聘任。论据:师范院校的教师如果连中小学生都教不好,他们就培养不好中小学校的教师。本题论点讨论师范院校的拟聘教师应该先到中小学任教合格后再正式到师范院校任教,论据讨论师范院校的教师如果连中小学生都教不好就培养不好中小学校的教师,论点论据都是说中小学任教和师范院校任教二者间的关系,话题一致,削弱优先考虑削弱论点。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师范院校的教师并非全都参与中小学教师培养,题干并未讨论这个比例问题,无法削弱,排除;B项:切断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和师范院校的教师岗之间的关系,即中小学任教合格的老师也不一定能成为师范院校教师,“不一定”为可能性削弱的表述,保留;C项:该项讨论好的中小学教师是如何成长,与论点讨论的师范院校的拟聘教师主体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D项:切断了中小学生的教育要求和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要求之间的联系,即中小学任教合格也不能说明就可以成为师范院校教师,削弱论点,保留。比较B、D两项,B项为可能性的削弱,D项为确定性的削弱,故D项更为合适。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能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师范院校的拟聘教师应该先到中小学任教一段时间,通过考核后,才可以正式聘任。论据:这是因为师范院校的教师如果连中小学生都教不好,他们又如何能培养好中小学校的教师呢?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选项强调的是师范院校的拟聘教师是否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与题干论点讨论的话题不一致。B项:无关选项。“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与论点中的“先到中小学任教一段时间”意思不同,论题不一致,不具有削弱作用。C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中小学教师的成长,与题干论点讨论的话题不一致。D项:切断联系。对中小学生的教育要求和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要求是不同的,证明了即使去中小学任教也是没用的,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题干结论的一项,解答本题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第一句话为论点,其余内容为论据,要质疑题干结论,可以说明对中小学生的教育要求和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要求并不相同。题干论据:师范院校的教师如果教不好中小学生,那么他们也不能培养好中小学校的教师。题干结论:师范院校的拟聘教师应该先到中小学任教一段时间,通过考核后,才可以正式聘任。A项,指出有的师范院校的教师不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质疑题干结论。B项,指出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不一定能胜任师范院校的教师岗位,并未说明教师是否应该先到中小学任教一段时间,通过考核后,才正式聘任,不能质疑题干结论。C项,指出一名好的中小学教师是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质疑题干结论。D项,指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要求和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要求是不同的,说明师范院校的拟聘教师并不需要先到中小学任教一段时间,可以质疑题干结论。故本题选D。26.科学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会过期的,所有理解这一点的人都明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才是科学进步的正道。然而这个过程有时会令人困惑和不安。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断的是:A.婴儿该仰睡还是趴着睡,孕妇抽烟喝酒是否安全,答案一代和一代不同B.医学院的老师会告诉学生,五年内他们所学的知识里有一半都不会适用C.我一直以为“雷龙”这个名字正确无误,但后来才发现根本没有雷龙D.吸烟有害健康被大量科学研究和事实所证实,这一结论至今难以改变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题干论断的选项,需明确题干的论点和论据。题干的内容主要是论点,关键在于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是否会过期,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题干论点:科学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会过期的,所有理解这一点的人都明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才是科学进步的正道。A项,答案一代和一代不同,说明深信不疑的事情是会过期的,加强了题干论断,无法质疑。B项,五年内他们所学的知识里有一半都不会适用,说明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会过期的,加强了题干论断,无法质疑。C项,一直以为“雷龙”的名字正确无误,后来才发现根本没有雷龙,说明深信不疑的事情是会过期的,加强了题干论断,无法质疑。D项,至今难以改变说明知识是不会过期的,没有不断更新,削弱了题干论断,可以质疑。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科学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会过期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才是科学进步的正道。论据:无。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论据。婴儿该仰睡还是趴着睡,孕妇抽烟喝酒是否安全,答案一代和一代不同,说明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具有加强作用。B项:增加论据。医学院的老师会告诉学生,五年内他们所学的知识里有一半都不会适用,说明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具有加强作用。C项:增加论据。一直以为“雷龙”这个名字正确无误,但后来才发现根本没有雷龙,说明对问题的认识是不断更新的,具有加强作用。D项:增加反向论据。吸烟有害健康被大量科学研究和事实所证实,这一结论至今难以改变,说明知识是不会过期的,没有不断更新,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科学就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会过期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才是科学进步的正道。论据:无。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举例说明对婴儿应该如何入睡和孕妇是否应该抽烟的认识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很多深信不疑的事情是会过期的,可以支持,排除;B项:举例说明医学院的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在逐渐过期的,可以支持很多深信不疑的事情是会过期的,可以支持,排除;C项:是个人的认知出现了错误,因为根本没有雷龙这个名字,而不是深信不疑的事情过期了,无关选项,排除;D项:吸烟有害健康这一事实一直没有发生改变,举例说明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是没有过期,可以削弱,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27.法国总统萨科奇正式宣布竞选连任,打出了“强盛法国”的竞选口号,承诺带领法国走出经济危机。巴黎街头萨科奇竞选广告上写着:“只有强盛的法国才能保护你的家庭。”根据此竞选口号的推理方式,下列选项为真的是:A.虚弱的法国保护不了你的家庭B.强盛的法国可以保护你的家庭C.法国虚弱是因为没有保护家庭D.家庭得到保护,法国就能强盛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联词“只有……才……”,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保护你的家庭→强盛的法国第三步,进行推理。A项:“虚弱的法国”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保护不了你的家庭”,可以推出;B项:“强盛的法国”是对①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C项:该项属于因果关系,与题干的推出关系无关,排除;D项:“法国就能强盛”和“强盛的法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能”表示的是趋势和变化,“强盛的”表示已经存在的现状,所以跟“家庭得到保护”没有推出关系,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28.平静∶讲述A.欣喜∶接受B.恼怒∶言论C.悲哀∶哀乐D.快乐∶行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平静”与“讲述”属于偏正关系,二者属于副词修饰动词的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欣喜”与“接受”属于偏正关系,二者属于副词修饰动词的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恼怒”与“言论”属于偏正关系,但“言论”是名词,二者属于形容词修饰名词的关系,排除;C项:“哀乐”是“悲哀”的乐曲,本身包含“悲哀”的意思,二者不属于偏正关系,排除;D项:“快乐”与“行为”属于偏正关系,但“行为”是名词,二者属于形容词修饰名词的关系,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29.汉代时期,我国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故表述错误。30.吊销、暂扣许可证和执照属于行政处罚中行为罚,行为罚是剥夺被处罚人已经取得的许可权利或资格,使其丧失继续从事许可行为的资格。()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处罚知识。第二步,行为罚亦称能力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方所采取的限制或剥夺其特定行为能力或资格的一种处罚措施。行为罚包括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因此,本题正确。31.赫兹:频率A.法拉:电容B.焦耳:功率C.牛顿:压强D.电阻:欧姆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赫兹”是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二者为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法拉”是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二者为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焦耳”是“能量和做功”的国际单位,“瓦特”是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焦耳和功率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牛顿”是“力”的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是国际单位制中表示“压强”的基本单位,牛顿和压强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欧姆”是“电阻”的国际单位,但二者与题干顺序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32.

2008年4月24日上午9时,李某和刘某都在某邮政储蓄所办理取款业务,李某和刘某分别填写好1500元和1.5万元的取款单据。储蓄所营业员核对后先将李某的1500元现金递出,李某取走存款。之后营业员没有抬头核对1.5万元现金及8元利息的借款人是否为取款人刘某,只是在喊两声刘某后将现金递出,李某趁营业员和取款人刘某不注意之际,将1.5万元现金取走。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抢夺罪C.诈骗罪D.盗窃罪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刑法。A项错误,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李某没有以暴力胁迫的方式抢劫公私财物,不属于抢劫罪。B项错误,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夺罪的关键是认定行为人是否对财物实施了暴力行为,李某趁人不备,拿走现金,没有对财物实行暴力,不构成抢夺罪。C项错误,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李某没有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去骗取财物,不属于诈骗罪。D项正确,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扒窃、携带凶器盗窃的行为。李某趁营业员和刘某不备,拿走了本该属于刘某的现金,构成盗窃罪。故正确答案为D。33.以前有人说,纯净水是酸性的,喝多了会让体质变酸,而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而研究证明,“酸碱体质”说简直是21世纪最大的健康谣言,无论是弱酸性还是弱碱性的水,到了胃里都是酸性的(胃酸的功劳),到了肠里都是弱碱性的。因此,我们可以预测,纯净水的销量会大大增加。文中最后的预测基于以下哪项假设?A.尽管有些人知道纯净水是酸性的,仍坚持饮用B.人们从来也不相信纯净水喝多了会变成酸性体质C.现在许多人不喝纯净水是因为不知道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D.现在许多人不喝纯净水是因为他们认为喝多了纯净水会变成酸性体质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纯净水的销量会大大增加。论据:以前有人说,纯净水是酸性的,喝多了会让体质变酸,而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而研究证明,“酸碱体质”说简单点是21世纪最大的健康谣言,无论是弱酸性还是弱碱性的水,到了胃里都是酸性的(胃酸的功劳),到了肠里都是弱碱性的。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有些人坚持饮用纯净水,与论点预测的纯净水的销量会大大增加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无关选项。如果人们从来也不相信纯净水喝多了会变成酸性体质,是不会无缘无故买更多纯净水来饮用的,和论点预测的纯净水的销量会大大增加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已经被研究证明是谣言,许多人即使不知道这个谣言,也不喝纯净水,根本无法用来论证纯净水的销量会大大增加,不属于前提。D项:补充前提。利用“否定代入法”验证,如果现在许多人不喝纯净水是因为他们认为喝多了纯净水会变成酸性体质,而喝多了纯净水会变成酸性体质已经被研究证明是谣言,这些人很可能会改变对喝纯净水的错误看法,从而使得纯净水的销量增加,该项属于前提。因此,选择D选项。34.激光的亮度为太阳光的(

)亿倍。A.10B.20C.50D.100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第二步,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眀,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和“奇异的激光”。它的亮度约为太阳光的100亿倍。因此,选择D选项。35.小蔡从小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经常为身边的人演奏乐曲,受到广泛好评,许多人甚至称赞他是神童。他在7岁时,接受舅舅赠送的口琴;12岁时,在某音乐培训机构购买一把3000元的小提琴;16岁时,接受某知名企业家赠与的名贵钢琴。请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蔡7岁,接受赠送的口琴有效B.小蔡12岁,购买的小提琴有效C.小蔡16岁,接受赠与的名贵钢琴有效D.小蔡三个时间的行为都有效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A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7岁小蔡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B、D两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12岁小蔡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购买小提琴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符,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16岁小蔡纯获利益行为有效。故正确答案为C。36.土地:国有A.海域:国有B.矿藏:国有C.河流:国有D.草原:国有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土地是国有的,二者为属性对应,且有的并不是所有土地都是国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因此,二者为或然属性对应。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海域必然是国有的,二者为必然属性对应,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矿藏必然是国有的,二者为必然属性对应,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河流必然是国有的,二者为必然属性对应,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有的草原不是国有的,二者为或然属性对应,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37.机械类比,就是将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按其表面的相似来机械地加以比较而得出某些结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机械类比的是:A.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B.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D.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②按其表面的相似来机械地加以比较而得出某些结论。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意思是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其中,粟米和肉糜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米饭是用于活命的食物,而肉糜是比较奢侈的食物,这句话仅根据二者都是食物这个“表面的相似”而加以机械比较,得出用肉糜代替粟米的结论,符合定义;B项:意思是最无情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其中,台城柳和轻烟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二者都具有笼罩的特点,诗人根据这种“表面的相似”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符合定义;C项:源自愚公移山的典故,意思是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下去,而山的高度固定不变,还愁山不能搬走吗?其中,子孙和山虽然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但是不具有“表面的相似性”,不符合定义;D项:源自东施效颦的典故,意思是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西施和丑人,一个美、一个丑,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二者都有捧心而颦其里的动作,根据这个“表面的相似”而加以机械比较,得出东施效颦的结论,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38.甲、乙分别从相距300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分钟相遇。若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5倍,则甲的速度为(

)米/分钟。A.200B.250C.300D.400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乙的速度为x,则甲的速度为1.5x,那么由题意得:3000÷(x+1.5x)=6,解得x=200(米/分钟),1.5x=300(米/分钟)。因此,选择C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用数字特性法解题。第二步,由“若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5倍”得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3∶2,则甲的速度为3的倍数,观察选项,只有C选项为3的倍数。因此,选择C选项。39.(

)对于风景相当于美丽对于(

)A.秀丽动人B.画卷人生C.怡人心灵D.如画如花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逐一代入选项。A项:秀丽的风景,二者为偏正结构,美丽和动人为近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画卷里可能有风景,二者为或然组成关系,美丽的人生,二者为偏正结构,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怡人的风景,美丽的心灵,二者均为偏正结构,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风景如画,美丽如花,但后两词顺序与前两词相反,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40.爱因斯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相对论的提出,它是人类研究宇宙强有力的工具。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进行过宇宙质量的计算,结果发现宇宙的质量总和竟然为零。爱因斯坦认为,宇宙在大爆炸后产生的物质有正反两种形式,反物质和正物质完全相反,而且正、反物质质量相等。但科学家在宇宙中只发现了很小量的反物质,那大部分的反物质去哪里了?如果它们不存在于宇宙中,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的计算也不会发现宇宙质量总和为零。但是宇宙的质量为零,这说明反物质应该还是存在于宇宙当中。下列

项是以上论述所假设的前提。A.只存在一个宇宙B.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的计算是正确的C.人类如果不能利用反物质的巨大能量,就不能进行星际探索D.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发现了反物质,而且现在也可以在实验室制造一部分反物质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大部分的反物质应该还是存在于宇宙当中。论据: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进行过宇宙质量的计算,结果发现宇宙的质量总和竟然为零。爱因斯坦认为,宇宙在大爆炸后产生的物质有正反两种形式,反物质和正物质完全相反,而且正、反物质质量相等。但科学家在宇宙中只发现了很小量的反物质。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项说的是宇宙的数量,与论点说的大部分的反物质是否存在于宇宙中无关,是无关项,排除;B项:只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计算是正确的,才能通过宇宙的质量总和为零,得知反物质应大量存在,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当选;C项:该项说的是反物质能力的作用与应用,与论点说的大部分的反物质是否存在于宇宙中无关,是无关项,排除;D项: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发现、制造出反物质,说明反物质是存在的,但无法证明宇宙中是否存在大部分的反物质,无法加强,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反物质应该存在于宇宙当中。论据: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进行宇宙质量的计算,结果发现宇宙的质量总和为零。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宇宙的数量与反物质是否存在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补充前提。只有在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的计算是正确的前提下,才能通过宇宙质量计算结果为零,得到反物质存在于宇宙当中,如果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的计算错误,那么论据不成立,无法得到论点,所以是假设的前提。C项:无关选项。人类是否能利用反物质的能量进行星际探索,与反物质是否存在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增加论据。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发现反物质而且能制造出反物质,说明反物质是存在的,具有加强作用,但是即使科学家在实验中没有发现反物质或制造出反物质,也不能否定宇宙中存在反物质,所以不能成为假设的前提,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题干论证所需要的前提,需要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由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进行宇宙质量的计算发现宇宙的质量总和为零,而科学家在宇宙中只发现了很小量的反物质,得出反物质还是存在于宇宙当中。题干论据: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计算,发现宇宙质量总和为零,即宇宙中存在正、反物质,而科学家在宇宙中只发现了很小量的反物质。题干论点:反物质应该还是存在于宇宙当中。A项,指出宇宙的唯一性,但据此无法推出反物质存在于宇宙当中。B项,指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计算是正确的,肯定了题干中的前提,可以推出论点即反物质存在于宇宙当中。C项,指出反物质与进行星际探索之间的关系,但据此无法推出反物质存在于宇宙当中。D项,指出反物质是可以被制造的,但据此无法推出反物质存在于宇宙当中。故本题选B。41.某岛上居民只有虎族与狼族两种人。虎族只讲真话,狼族只讲假话,但是他们外表上看不出有什么差别。有一天,来了一个外地人,看见该岛上两个居民甲和乙坐在大树下乘凉,就问甲:“你们都是什么族的人?”甲说:“或者我是狼族人,或者他是虎族人。”根据以上陈述,可以推出以下哪项?A.甲和乙都是虎族人B.甲和乙都是狼族人C.甲是虎族人,乙是狼族人D.甲是狼族人,乙是虎族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联词“或者”等,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甲是狼族或乙是虎族第三步,进行推理。如果甲是狼族,则甲说的话为假,即①为假,那么根据摩根定律,可得:¬甲狼且¬乙虎,即甲不是狼族,乙不是虎族,与假设的“甲是狼族”矛盾,则假设错误,因此甲不是狼族,是虎族,甲的话为真,即①为真。“甲不是狼族”是否定了“或关系”其中一支,根据“否定肯定式”。可得:乙是虎族,故甲乙都是虎族人。因此,选择A选项。摩根定律:①¬(A且B)=¬A或¬B;②¬(A或B)=¬A且¬B42.下列关于生活中热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蒸馒头时主要利用的传热方式是热辐射B.火炉烧水体现的传热方式有热传导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持续不变D.钻木取火体现的热学原理是摩擦生热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传热是指热量从系统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由一个系统传到另一个系统的现象。传热方式有三种:热辐射、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物体因自身的温度而借助电磁波向外传递能量的方式,温度越高,辐射越强。热传导:热量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的方式。热对流: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流动过程中从温度较高处向温度较低处放热的现象。蒸馒头主要利用了热对流和热传导,不包含热辐射。炉火对锅加热时,锅把热传给锅内的水,这是热传导;水受热后不断对流直到沸腾,这是热对流;沸水产生大量水蒸气,热由水蒸气传给馒头,使馒头的温度升高,直到最后馒头被蒸熟,这是热对流。因此,选择A选项。B项:用火炉烧水时火的内能转移到水上,使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导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C项:水沸腾时,继续加热,以供其吸热,这时水会不断沸腾,温度将保持不变。故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D项: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43.木材︰纸张︰图书

A.高粱︰小麦︰汽车

B.钢铁︰桥梁︰铁路

C.小麦︰面粉︰面包

D.水稻︰大米︰温饱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第一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

题干中“纸张”和“木材”是对应关系。“木材”是原料,“纸张”是成品,“木材”做成“纸张”,符合此逻辑的有B、C。

第二步:再判断题干词语间第二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

题干中“纸张”做成“图书”,C项中“面粉”做成“面包”,符合;

B项中“桥梁”做不出“铁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44.研究发现,长期吃核桃等坚果能改善一些与大脑功能相关的指标,和人们所期待的核桃“补脑”功能并不是一回事。到现在为止,并没有直接的研究证据表明,吃了核桃之后,就能短期内提高人的智商,或者提高考试成绩。而且,多数人的智力会在20—30岁左右达到顶峰,之后则很难提升。正确的饮食包括日常摄入少量核桃等坚果,确实有利于延缓大脑的衰老过程,减少包括中风在内的疾病风险。但那种吃了马上就“反应快了,记忆好了,智力蹭蹭往上跑了”之类的效果,只是我们的一种美好想象。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吃核桃不能改善与大脑功能相关的指标B.吃核桃短期内能提高人的智商或考试成绩C.吃核桃使多数人的智力在20—30岁达到顶峰D.日常摄入适量核桃有利于延缓大脑衰老过程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长期吃核桃等坚果能改善一些与大脑功能相关的指标”,属于曲解文意,错误。B项对应“并没有直接的研究证据表明……提高考试成绩”,能否提高成绩是不确定的,“能提高”属于偷换语气,错误。C项对应“多数人的智力会在20—30岁左右达到顶峰”,文段未提及“因为吃了核桃使得智力达到顶峰”,强加因果,属于偷换逻辑,错误。D项对应“正确的饮食包括日常摄入少量核桃等坚果,确实有利延缓大脑的衰老过程”,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解答思路是找到文段中与选项相关的表述,然后对比判断。由文段首句“长期吃核桃等坚果能改善一些与大脑功能相关的指标”可知,A项“不能改善”说法有误。由“并没有直接的研究证据表明,吃了核桃之后,就能短期内提高人的智商,或者提高考试成绩”可知,B项“能够提高”说法有误。由“多数人的智力会在20~30岁左右达到顶峰,之后则很难提升”可知,C项强加因果,多数人的智力在20~30岁达到顶峰是生理规律,与吃核桃不存在联系。D项可由“日常摄入少量核桃等坚果,确实有利于延缓大脑衰老”得出。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A项,根据“长期吃核桃等坚果能改善一些与大脑功能相关的指标”可知,A项与文段语义相悖,排除;B项,根据“截至目前,并没有直接的研究证据表明,吃了核桃之后,就能短期内提高人的智商,或者提高考试成绩”可知,B项与文段语义相悖,排除;C项,根据“多数人的智力会在20~30岁左右达到顶峰”可知,智力达到顶峰是正常的发育状况而非吃了核桃的结果,排除;D项对应“正确的饮食包括日常摄入少量核桃等坚果,确实有利于延缓大脑衰老”,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专家解答:核桃到底能不能补脑》45.已知一个长方体的所有棱长之和是144,且长宽高之比是5∶4∶3,那么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A.423B.846C.1264D.1620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立体几何类。第二步,设长方体的长为x,宽为y,高为z,可得4x+4y+4z=144,化简为x+y+z=36。另“长宽高之比是5﹕4﹕3”,可得x=15,y=12,z=9。第三步,长方体的表面积=2×15×12+2×15×9+2×12×9=846。因此,选择B选项。46.空运:海运:运输A.晚会:聚会:集会B.货轮:客轮:邮轮C.平装:精装:装帧D.试飞:试航:航天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涉及三个词项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前两个词项(空运、海运)是并列关系,二者都属于第三个词项(运输)。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空运和海运是并列关系,二者是不同的运输方式。A项,晚会是指晚上举行的以文娱节目为主的集会,聚会是有明确主题的集体活动,二者不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B项,货轮和客轮是并列关系,但邮轮属于客轮,与题干关系不一致。C项,平装和精装是并列关系,二者是不同的装帧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