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烟台市莱山区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年烟台市莱山区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年烟台市莱山区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年烟台市莱山区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年烟台市莱山区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烟台市莱山区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预祝考试顺利!一.综合题库(共1000题)1.1,3,7,43,(

)。A.603B.678C.666D.708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大,考虑递推积数列。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7=1×3×2+1,43=3×7×2+1,规律为第三项=第一项×第二项×2+1,所求项为7×43×2+1=603。因此,选择A选项。尾数法2.在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虽然在空间和情感上越来越________,但是每个人的利益却又________地与他人的利益和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促成人们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呼吁维护公共利益。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冷漠

无孔不入B.疏离

前所未有C.隔绝

迫不得已D.封闭

始料未及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应与“空间和情感”同时搭配。A项“冷漠”指情感方面,可用来修饰“情感”,“空间冷漠”不能搭配,排除A项。B项“疏离”指疏远,既可以与“空间和情感”搭配,也可以跟在“越来越”后面,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程度加深,符合文意。C项“隔绝”和D“封闭”指一种已形成的状态,而该空前“越来越”指程度的加深,后面不能跟“隔绝”和“封闭”,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和D项。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前所未有”指以前没有过的,放在此空指“人与人之间联系异常紧密”,正好能够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空,“空间”与“冷漠”搭配不当,排除A。第二空,“迫不得已”指不情愿;“始料未及”指在意料之外。句中说的是这个时代人们之间的利益联系更紧密,未含有不情愿和意外的意思,排除C、D。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横线前后文意有明显的转折关系,根据“与他人的利益和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知所填词语需要与“紧密联系”形成转折,且能同时搭配“空间和情感”。A项“冷漠”无法同时搭配“空间”和“情感”,“冷漠”意思是冷淡,不关注,常用“态度冷漠”,无法与“空间”搭配,排除。C项“隔绝”,可与“空间”搭配,常用“与世隔绝”,但无法与“情感”搭配,排除。第二空,B项“前所未有”,指从来没有过的,常用作褒义,在此用来形容联系的紧密程度,且与前文“在这个时代”的时间状语构成对应,符合语义,当选。D项“始料未及”指没有想到,在意料之外的,而文段并没有之前有所设想之意,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错位的呼吁》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A.萨拉热窝事件B.慕尼黑阴谋C.德军闪击波兰D.俄军入侵罗马尼亚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世界历史知识。第二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A项符合题意。因此,选择A选项。B项:慕尼黑阴谋是指二战之前,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C项: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也是世界战争史中著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西方各国称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波兰战役是纳粹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在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D项:罗马尼亚战役,发生在1944年的春季,俄军入侵罗马尼亚,最终俄军胜利。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4.在准司法活动中,行政主体是第三方,而在行政活动中,行政主体属于行政关系的主导方。(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法知识。第二步,准司法活动:即行政司法行为,这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应。在准司法活动中,行政主体是第三方。行政主体是行政管理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因能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在行政活动中处于主导方。由此可知在准司法活动中,行政主体是第三方,而在行政活动中,行政主体属于相对关系的主导方。因此,本题正确。5.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暗箱操作是营造腐败的温床。这句话形象的描述了行政程序的一项基本原则,下列不属于该原则的是:A.参与原则B.公正原则C.公开原则D.效率原则参考答案:AB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法概述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行政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步骤方式、时限和顺序的总和。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公开原则;公正、公平原则;相对人参与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行政民主原则。行政程序的公开原则,是指在行政程序过程中要保证过程的公开性、透明性,保证行政相对方知情权和监督权力的行使。“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暗箱操作是营造腐败的温床。”这句话很典型地体现出行政程序的公开原则。因此,选择ABD选项。6.(江苏连云港)袋子里红球与白球的数量之比为19:13,放入若干个红球后,红球与白球的数量之比变为5:3,再放入若干个白球后,红球与白球的数量之比为13:11。已知放入的红球比白球少80个。那么原来袋子里共有多少个球?(

)A.650B.720C.840D.960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由题意可知袋子里原来有的球为()的倍数,代入选项,650、720、840均不能整除32,只有960可以整除32,因此袋子里原有960个球。故正确答案为D。7.①你的面前有两个门,左门和右门,你必须在它们之间选择②这里我们不考虑道德因素,你将如何选择③这时候,屋里突然失火,火势很大,无法扑灭,此时你想逃生④但问题是,其他人也要争抢这两个门出逃⑤一天晚上,你参加一个派对,屋里有很多人,你玩得很开心⑥如果你选择的门是很多人选择的,那么你将因人多拥挤、冲不出去而烧死⑦相反,如果你选择的是较少人选择的,那么你将逃生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A.①②③④⑦⑤⑥B.⑥⑤③②④①⑦C.⑤③②①④⑥⑦D.⑥①④③②⑤⑦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此题属于语句排序题。本题所描述的是一个情景问题呈现后蕴含的道理。根据问题的呈现规律,首先应是描述情景,因此,⑤③两句应是最初的两句,所以排除A、B、D三项。然后再验证C项是否为正确答案。④句在讲“这两个门”,“这”指代的正是①句中提出的“两个门”,两句衔接较紧密,所以可判断①④两句构成捆绑。⑥⑦两句都有“如果”表示假设,由⑦句中的“相反”可知⑦句应在⑥句后,⑥⑦两句构成捆绑,C项当选。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首句为⑤句或⑦句,对比⑤句和⑦句,⑤句设置了一种情境,⑦句中“相反”是补充性表述,⑤句适合做首句,排除D项。第二步,⑤句做首句,接③句或①句,③句“这时候”是对⑤句“一天晚上”的重复,而①句与⑤句的话题不紧密,排除B项。继续观察内容,④句中提到“这两个门”,指代①句中的“有两个门”,①④捆绑,排除A项。答案锁定C选项。第三步,验证C项,语义连贯,逻辑严谨。因此,选择C选项。8.(1)发给了每组成员一把锯子(2)把报考的人带到一个农场(3)要求将一根圆木锯成两段(4)配合好坏成为录用重要指标(5)随机将每两个人分成一组A.(4)—(2)—(1)—(5)—(3)B.(4)—(2)—(3)—(1)—(5)C.(2)—(5)—(3)—(4)—(1)D.(2)—(5)—(1)—(3)—(4)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从选项入手,观察首句,首句在(2)、(4)中,(2)为将报考人带到农场,(4)为配合,只有人先带到了才有后续事件的发生,因此首句为(2),据此排除A、B项;C、D项中,观察尾句为(1)和(4),(1)发给每组成员一把锯子,应是带到农场后顺承发生的动作,因此尾句不能是(1),只能是(4),且(4)是一种结果,将配合好坏作为录用的重要指标,因此选择D项。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首先分析题干事件,可以提取出“发给每组成员一把锯子”“带到农场”“将圆木锯成两段”“配合好坏”“随机分组”等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可以明显看出事件的发展顺序,因此考虑直接进行排序。题干为面试录用的过程。先把报考的人带到农场,两人一组进行随机分组,分组后给每组分发锯子,然后提出考核要求,即将一根圆木锯成两段,最后根据两人配合好坏这一指标进行录用,排序为(2)-(5)-(1)-(3)-(4)。故本题选D。9.兴山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有诗句为证“群山万壑赴荆门,(

)”,诗句作者是(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知识。第二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的发端两句。因此,正确答案为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下面是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咏怀古迹(其三)作者:杜甫。全诗如下: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词解析: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珮叮当是昭君归魂。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昭君怨恨。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10.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③⑤⑥C.①②⑤,③④⑥D.①④⑥,②③⑤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出现“日”字变形图、“圆相交”变形图、多端点,优先考虑笔画数。①②⑤均为1笔画图形,③④⑥均为2笔画图形。即①②⑤一组,③④⑥一组。故正确答案为C。11.342,215,124,63,26,(

)A.7B.8C.9D.10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数列,每项数据皆在幂次数附近波动,考虑幂次修正数列。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342

215

124

63

26

(7)幂次数

(2³)修正项

-1

-1

-1

-1

-1

(-1)底数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底数为3-1=2,指数数列和修正数列分别为3和-1的常数数列,故所求项为2³-1=7。因此,选择A选项。12.暂缺

A.暂缺

B.暂缺

C.暂缺

D.暂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暂缺13.茶叶∶林子A.种花∶花盆B.船舶∶海水C.课本∶书包D.写字∶铅笔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林子”里有“茶叶”,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且“茶叶”是名词。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在“花盆”里“种花”,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但“种花”是动词,排除;B项:“船舶”在海洋上行驶,而非“海水”,排除;C项:“书包”里有“课本”,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且“课本”是名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铅笔”是“写字”的工具,二者属于工具对应关系,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14.婚姻,就是为了和一个人相濡以沫,共度今生,任何以钱财为目的的爱情和婚姻,都是不正确的。诚然,爱情也是要有块地方来承载的,而婚姻显然也要有个房子来遮风挡雨的,尤其是作为家庭最大财富的房子,还在不断增值的情况下。但是,现在不少人总是抱着某种目的去找对象,而忽视了感情本身。毕竟,婚姻的目的不是为了结束单身生活,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享受承担责任、被人需要的快乐。下列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A.蜗居年代:寻找婚姻的避风港B.裸婚时代:我们拿什么去结婚C.悲剧:今天结婚,明天就离婚D.婚姻:算房产账,更算感情账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通过阅读文段得知,文段包含两个重要的主题词,即房子和感情。作者对于此二者的态度是婚姻显然需要有个房子来遮风挡雨,但不可因此而忽视了感情本身,D项中“更”字体现了作者的态度观点。故正确答案为D。【出处】《结婚就像合伙开公司 婚姻要算房产账》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肯定房子对婚姻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然后用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出文段重点“婚姻中也不能忽视感情”,后文对其进行解释说明。文段的主旨在转折之后,强调“婚姻要注重感情”。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婚姻:算房产账,更算感情账”,既体现了婚姻要有房子,又体现了文段重点——婚姻要注重感情,适合做文段标题。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标题的提炼。需要厘清行文思路并归纳概括文段中心,在此基础上选出与中心最契合且语言生动、吸人眼球的标题。本文为总分结构,首句为文段论述的重点。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当下存在的一种选择婚姻时过于看重物质尤其是房子的倾向,其意在呼吁人们要真诚对待婚姻,不要忽视感情因素。D项“婚姻:算房产账,更算感情账”一语中的,准确地体现了文段的主旨,适合做标题。故本题选D。15.在青年期,我们通过与同伴的来往,表露各自的喜、怒、哀、乐,促进情感交流,使自己能为别人所接受、理解、关心、喜爱,尤其是亲密的交往,使人感到自己有朋友,有可以依恋的人,由此而产生发自内心的慰藉,免于内心孤独感、失落感的产生。这段话主要描述的是(

)。A.人际交往对青年心理上的重要作用B.人际交往对青年身体上的重要作用C.人际交往对青年身心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D.人际交往促进青年的情感交流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文段主要介绍了青年期的人际交往对于青年心理上产生的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并没有提及对青少年身体上的影响,所以可以排除B、C,D项只是人际交往的一个积极表现,不是文段的重点。所以,本题选A。16.尼泊尔多地震是因为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活跃。(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第二步,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尼泊尔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个大的板块的主要碰撞带上,是地震多发的喜马拉雅地震带。因此,本题错误。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余震16次。17.从2010年10月1日起,所有经出厂检验合格的轿车产品,办理注册登记前,都无需再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具备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的企业生产的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和两轮摩托车,也无须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这一政策的实施,既可简化办理机动车登记的程序,又可减少办理登记前检验车辆的费用。目前,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的轿车都是经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所以新政策实施后,所有轿车办理注册登记前均不需要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下列选项中,对上文理解错误的是:A.今后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的轿车都可以永久免检B.免检政策可以简化机动车登记程序,减少费用C.此次免检的对象包括轿车,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和两轮摩托车D.新政策实施后,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的轿车在办理注册登记前都不需要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结合选项,在文段中找到与之对应的信息,并进行一一对照,从而判断其说法是否正确。文段只是说在“办理注册登记前”不需要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并没有说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的轿车可以“永久免检”,A项表述错误。由文段中“这一政策的实施,既可简化办理机动车登记的程序,又可减少办理登记前检验车辆的费用”可知,B项正确。由文段中“从2010年10月1日起,所有经出厂检验合格的轿车产品……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和两轮摩托车,也无须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可知,C项正确。由文段末句可知,D项正确。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新政策实施后,所有轿车办理注册登记前均不需要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不进行安检的时间只是限定在“办理注册登记前”,并不是永久,理解错误。B项对应“既可简化办理机动车登记的程序,又可减少办理登记前检验车辆的费用”,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对应“所有经出厂检验合格的轿车产品,……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和两轮摩托车,也无需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对应最后一句,符合语境,排除D项。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细节判断。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A项,A项提法过于绝对,文段最后一句说,“新政策实施后,所有轿车办理注册登记前均不需要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不进行安检的时间只是限定在“办理注册登记前”,并不是永久。B、C、D三项描述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18.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为蓝藻的暴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段话意在强调:A.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B.蓝藻暴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C.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D.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氮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文段开篇介绍了蓝藻形成水华时的危害,之后论述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污染是导致蓝藻暴发的重要原因,可知文段意在强调从原因出发解决问题,故答案需选择解决问题的对策,C项中的“根本措施”即为对策类表述。A项表述为危害中“另一方面”的内容,过于片面,排除;B项,文段表述为人们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会导致蓝藻暴发,故属于因果倒置,排除;D项表述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到蓝藻有优化水环境的作用,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识蓝藻“庐山真面目”

探究蓝藻水华暴发之因》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两句话通过“一方面……另一方面……”介绍了蓝藻形成水华时造成的两方面危害。最后通过结论词“造成”介绍了蓝藻暴发的原因,即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产生的污染物为蓝藻暴发提供了温床。文段重点为“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得蓝藻暴发。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针对“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出的合理对策。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是指出危害—分析原因的结构,原因是文段论述的重点。结合选项可知,选项中没有对原因的论述,此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选择针对此原因提出的对策。文段首先介绍了蓝藻上浮形成水华对生态的严重危害,然后分析了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蓝藻暴发的因果关系。由此可推知,要避免蓝藻暴发的危害,应合理利用水资源,治理水体污染。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A项,“阻隔氧气进入水体”是蓝藻形成水华的危害之一,概括不全面;B项因果倒置,蓝藻暴发是水资源不合理开发的结果;D项文段未涉及。故本题选C。19.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相似,每个图形当中均有相同的元素,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观察题干图形可知,每个图形当中均有相同的元素圆,考虑整体求同规律,图形中均出现4个圆,故问号处应填入有4个圆的图形。A、D项中3个圆,C项中2个圆,排除,只有B项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20.①谁也不能以任何理由______赡养父母的义务。②要合法经营,不能靠搞歪门邪道来______。③咱们认真______一下这件事该怎么办。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推托盈利合计B.推托营利核计C.推脱盈利核计D.推脱营利合计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实词中的近义词辨析。第一空,“推托”是借故拒绝或推辞,即不直接加以拒绝,描述对象是别人请求的事。“推脱”是推卸、推辞、开脱责任,描述对象是与己有关的事,多为责任、错误等。赡养父母是自己的义务,此空应填“推脱”,可排除A、B选项。第二空,“营利”是谋求私利,谋求利润,“营”在这里是“谋取”的意思。盈利:收支相减之后的利润。本句表达的是不能用歪门邪道谋取利益,故排除C选项。第三空,“合计”在此处有两层意思:①盘算;②商量。核计:核算。故正确答案为D。【词汇拓展】“营利”“盈利”“赢利”“营利”就是“谋利”,以赚钱为目的,未必赚到钱;“赢利”指的是赚到了钱,可能亏本,也可能盈余;“盈利”指扣除成本,还赚到了钱。通过对这三个词的辨析,可得出“营利”与“盈利”和“赢利”有显著区别。而后两个词虽然意义稍有差别,但在现代汉语使用中是基本趋同的,可视为异形词,并应以“盈利”为推荐词形。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填入的词语与“义务”搭配。A项和B项“推托”指借故拒绝或推辞,描述的对象是别人请求的事,不能与“义务”搭配,排除A项和B项。“推脱”指推卸、推辞、开脱责任,描述对象是与己有关的事,多与“责任”“错误”等搭配,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要合法经营,不能靠歪门邪道……”可知,该空应体现“谋求利润”的含义。C项“盈利”指收支相减之后的利润,不符合文意,排除C选项。D项“营利”指谋求利润,符合文意。答案锁定D选项。第三步,验证第三空。D项“合计”指盘算,商量。“认真合计一下”搭配得当,能体现“大家商量、盘算一下这件事”的意思,符合文意。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每个句子,明确空缺处所缺词语的语义。第二步,从①入手分析,辨析“推脱”“推托”语义的不同,选择与“义务”搭配恰当的选项,排除A、B。第三步,继续分析②,辨析“盈利”“营利”语义的不同,选择与“邪门歪道”表达的语境相符合的选项,排除C。第四步,将D项代入③验证。①,“推托”指借故拒绝或推辞(对象多为别人请求的事情)。“推脱”指推卸(多与责任搭配)。结合句意,“推脱”与“义务”搭配更恰当,排除A、B。②,“盈利”指收支相减之后的利润。“营利”指谋取利润。结合前文的“歪门邪道”可推断,用“营利”更恰当,排除C。将D项代入③验证,“合计”指盘算,商量。填入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21.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是组织结构扁平化:A.组织结构网络化B.组织结构虚拟化C.组织结构柔性化D.组织结构多元化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知识。第二步,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网络化、组织结构的虚拟化、组织结构的柔性化、组织结构的多元化和组织结构的分立化。因此,选择ABCD选项。①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级和扩大管理幅度,使组织结构形态由标准的金字塔型向圆筒型转化。这是对层级制组织类型的进一步发展,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②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就是企业内部打破部门界限,各部门间以网络形式相互连接从而使组织成为网络上的节点,形成了新的价值网。其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优势,使组织间可以开展更深层次的交往,信息和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③组织结构的虚拟化是指未来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不再是一个以产权关系为基础,以资产为联系纽带,以权威为基本运作机制的由各种岗位和部门组成的实实在在的企业实体,而是以计算机和信息网络为基础和支撑,以分工合作关系为联系纽带,结合权威控制与市场等价交换原则的运作机制的一个动态企业联合体。④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弹性化)是指在组织结构上,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组织结构,建立临时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⑤组织结构的多元化是组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经营目标构建相应的合适的组织结构,而不是简单地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实行统一化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组织结构向多元化发展是必然要求。⑥组织结构的分立化是指从一个大公司里再分离出几个小的公司,把公司部门与下属单位之间的内部型的上下级关系变为类似与外部型的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关系。22.﹣13,19,58,106,165,(

)。A.189B.198C.232D.237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二次差数列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11+2=13,一次差数列下一项为59+13=72,所求项165+72=237。因此,选择D选项。23.“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富五车不是为了谈话时引经据典卖弄才学,也不是为了换得一纸文凭作利禄捷径,而是看重其对个人心灵的陶冶,正如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读书观念的演变B.古人读书的态度C.对读书价值的正确认识D.读书的内在和外在动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援引观点,然后通过反向并列关联词“不是……而是……”引出主旨,读书是“看重其对个人心灵的陶冶”。最后通过援引朱熹的话进一步论证观点。文段结构为“分—总—分”,主要强调读书最重要的作用是对个人心灵的陶冶。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C选项。A项:“演变”文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B项:“态度”非重点,文中只是引用朱熹的诗句来论证作者的观点,并不是强调古人读书的态度。D项:表述错误,文段重点强调的是读书的内在动机,并不是外在和内在。24.关于行政违法的形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越权是一种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B.行政失职就是指拖延履行法定职责C.行政滥用职权发生在自由裁量权限范围之外D.事实依据错误属于不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法。A项正确,行政越权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超越法定的权力及其限度而作出了不属于自己行政职权范围的行政行为,或者非行政机关的组织及其人员在无法确定授权或委托(包括超越授权或委托)的情况下而越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属于积极的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B项错误,行政失职是指行政主体及行政工作人员因不履行法定的义务而构成的行政违法。C项错误,行政滥用职权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出于不合法动机而背离法定目的的行为。行政权限包括羁束权限和自由裁量权限,但滥用职权仅限于滥用自由裁量权。D项错误,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职责和义务,应当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事实依据错误不是属于不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故正确答案为A。25.王老师在教四年级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强调学生在认真读懂题目后,要画一些示意图来解决问题,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A.熟练地运用计算技能B.完成对问题的心理表征C.有效地监控解题的过程D.牢牢记住题目的要求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教育常识。一般来说,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2)寻求答案阶段;(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4)评价结果阶段。其中,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中心环节,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要找出相关信息,而忽略无关信息,从而确立问题的表征。题干中,老师让学生看清题目,画一些示意图来解决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表征问题。B项正确。A项: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是最终目的,而非画示意图的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不是解决问题之前的做法,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牢记题目内容并非题干中老师做法的目的,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26.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灰犀牛,身躯庞大,给人一种行动迟缓、安全无害的错觉,从而时常忽略了危险的存在——当灰犀牛被触怒发起攻击时,却会体现出惊人的爆发力,阻止它的概率接近于零,最终引发破坏性极强的灾难。概率大、破坏力强是“灰犀牛”事件最重要的特征。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它们并非发端于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而是大概率、高风险事件(“灰犀牛”)不断演化的结果,这些风险的存在早就广为人知,却由于体制或认识的局限,没有得到积极防范和应对,最终升级为全面的系统性危机。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都是严重的无法防范的危机事件B.与“灰犀牛”相对,“黑天鹅”是指破坏性不强的小概率事件C.许多“黑天鹅”事件背后都隐藏着“灰犀牛”危机D.“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没有明显区别,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A、B两项存在共性错误,文中只强调“灰犀牛”事件“概率大、破坏力强”,但是对“黑天鹅”事件只定性为“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但其破坏性是否严重文段未提及,A项将“黑天鹅”事件定性为严重的无法防范的事件、B项将其定性为破坏性不强的事件,均为无中生有,排除;C项,根据“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可知,表面看似是“黑天鹅”事件,其实可能是“灰犀牛”,即“黑天鹅”背后隐藏着“灰犀牛”,表述正确,符合文意,当选;D项,“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的“相互”强调双向的转化,而文中只提及“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强调二者可能是一体的,而非互相转化的关系,表述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灰犀牛”,究竟什么来头?》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原文最后一句“这些风险的存在早就广为人知,却由于体制或认识的局限,没有得到积极防范和应对,最终升级为全面的系统性危机”,可知原文的意思是这些事件只要破除体制或认识局限是可以防范的,与文意不符,属于曲解文意,排除A项。B项对应“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原文没有提到“黑天鹅”的破坏性,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C项对应“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它们并非发端于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而是大概率、高风险事件(‘灰犀牛’)不断演化的结果”,符合文意,答案锁定C项。D项表述错误,“黑天鹅”是小概率事件,“灰犀牛”是大概率、高风险事件,两者不同,且“互相转化”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的判断,要求选择说法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文段,明确文段介绍的是“灰犀牛”事件与“黑天鹅”事件,然后将选项与原文相关表述一一对照,排除与原文表述明显不符以及无法推出的选项。A项说法错误,由“它们并非发端于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而是大概率、高风险事件(‘灰犀牛’)”可知,“黑天鹅”与“灰犀牛”的区别在于是否可预测、概率大小,“破坏性不强”错误。B项说法错误,由“这些风险的存在早就广为人知,却由于体制或认识的局限,没有得到积极防范和应对”可知,“灰犀牛”事件可以防范,“都是严重的无法防范的危机事件”错误。C项说法正确,由“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可知,很多“黑天鹅”事件背后都隐藏着“灰犀牛”危机,正确。D项说法错误,由“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可知,“灰犀牛”和“黑天鹅”是存在区别的,且“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无法推出。故本题选C。27.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其中(

)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A.爱护公共财物B.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C.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D.团结友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道德知识。第二步,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十五条,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其中遵纪守法为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因此,选择C选项。28.①再接再厉②成果斐然③潜心研究④领导赏识⑤提职晋级A.③②①⑤④B.③②④⑤①C.①③⑤④②D.③⑤④①②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③①中选择。在工作单位中,经过“潜心研究”,才能“成果斐然”,最后“再接再厉”,即首句应为③,排除C选项。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确定尾句在①②④中选择。得到“领导赏识”之后,会很快得到晋升,到一个新的位置要保持“再接再厉”的精神,即尾句应为①,排除A、D两项。因此,选择B选项。29.1,8,21,40,(

),96A.55B.60C.65D.70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为二级做差多级数列,原数列后项减去前项,可得次生数列7、13、19、(25)、(31),后者为等差数列,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65。故正确答案为C。30.道德是一种不需要人们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道德。道德是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故表述正确。31.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相结合,体现了公共政策制定中的:A.信息完备原则B.系统协调原则C.科学预测原则D.现实可行原则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第二步,系统协调原则指的是:在决策活动中要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战略与战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的关系。考虑问题以大局为着眼点,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去认识、分析和处理局部性问题。本题中,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相结合,体现了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系统协调原则。B项正确。因此,选择B选项。A项:信息完备原则指的是:信息是政策规划的基础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规划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政策规划的成效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的全面、具体、准确、及时。如果没有充分的信息保障,政策规划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A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C项:科学预测原则指的是:政策规划是对未来事物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方案抉择,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预测是保证政策规划成功的必要前提。只有建立在可靠预测基础上的政策方案,才是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政策方案。C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D项:现实可行原则指的是:政策规划应注重可行性分析,认真考虑主客观多种制约因素,如时间、空间、能力、技术、人力、物力等。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政策制定是针对公共政策问题提出并选择解决方案的过程。一般包括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评估、可行性论证、方案选择五个环节。具有目的性、内容特定性、前瞻性等特征。原则是:连续性、可行性、预测性、信息完备等。32.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编制的对计算机系统具有巨大破坏作用的程序,它通过数据交换实现传播,在工作中,下列操作容易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有(

)。A.发送电子邮件B.在自己的计算机硬盘与软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C.在自己的计算机与他人的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D.接收并打开电子邮件参考答案:C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为了能够复制其自身,病毒必须能够运行代码并能够对内存运行写操作。基于这个原因,许多病毒都是将自己附着在合法的可执行文件上。计算机病毒的感染一般是由于数据在电脑之间的传播,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也使病毒肆虐。A、B项不会感染病毒,C、D项有可能感染上病毒。故正确答案为CD。33.某班有三个小组,赵、钱、孙三人分属不同的小组。这次语文考试成绩公布,情况如下:赵和三人中的第3小组那位不一样,孙比三人中第1小组的那位的成绩低,三人中第3小组的那位比钱分数高。

若赵、钱、孙三人按语文成绩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赵、钱、孙B.赵、孙、钱C.钱、赵、孙D.孙、赵、钱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突破口。本题突破口是信息量最大对象,即第3小组那位。由“赵和三人中的第3小组那位不一样”知,赵不是第3小组那位,由“第3小组的那位比钱分数高”知,钱不是第3小组那位,因此第3小组那位是孙。第二步:抄信息于表中,即将题干和第一步的所有信息放在一个表中。人:

孙成绩:

<小组:

第3小组

第1小组

第三步:填空,即填上每一个集合的空格。人:

(赵)

成绩:

小组:(第2小组)

第3小组

第1小组

通过分析,三人按语文成绩由高到低排列为赵、孙、钱。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第3小组”这个信息出现的次数最多,根据这个最大信息进行推理。赵和三人中的第3小组那位不一样、第3小组的那位比钱分数高,可知:赵不是第3小组那位、钱不是第3小组那位,一共3个人,所以第3小组的人是孙。根据题干推出:第1组的人>孙>钱,可见第2组的人是钱,第一组是赵,所以从高到低的排列应该是赵、孙、钱。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题干涉及三个人和三个小组,并给出与这三个人的成绩相关的条件,要求据此推出这三个人的成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可寻找其中被提及较多的人作为突破口解题。由“赵和三人中第3小组那位不一样”和“三人中第3小组那位比钱分数高”可知,第3小组那位不是赵也不是钱,则是孙,且分数比较为:孙>钱;又由“孙比三人中第1小组的那位的成绩低”可知,第1小组的那位是赵,且三人的分数比较为:赵>孙>钱。故本题选B。34.根据物权法规定,下列不正确的是:A.无权占有不动产或动产,权利人可请求返还原物B.因合法建成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消灭物权的,自双方合同成立发生效力C.所有权人对自己不动产或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D.无线电频谱资源属国家所有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权法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根据《物权法》第三十条,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B项中“自双方合同成立发生效力”说法错误。因此,选择B选项。A项:根据《物权法》第三十四条,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A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C项:根据《物权法》第三十九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D项:根据《物权法》第五十条,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35.某年的3月有5个星期一和4个星期二,则该年的国庆节是:A.星期二B.星期三C.星期四D.星期五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星期问题。星期数每7天一循环,所以每个月都有完整的4个星期,大月(1、3、5、7、8、10、12月)的前3天或最后3天的星期数出现5次。已知“3月有5个星期一和4个星期二”,则3月中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出现了5次,据此可直接判断3月31的星期数。此时,计算从3月31日到国庆节(10月1日)的还需过的天数,再依据周期循环问题求解。由题意可知3月31日是星期一,4、5、6、7、8、9月中有三个月30天、三个月31天,共有183天,183÷7=26……1,则9月最后一天是星期二,国庆节是星期三。36.2012年8月22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56个成员国的国家是(

)。A.阿根廷B.南非C.俄罗斯D.印度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2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有“经济联合国”之称。2012年8月22日,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俄罗斯在完成入世相关法律程序1个月后,于22日正式成为了世贸组织第156个成员国,这也为俄罗斯长达18年的入世长跑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故正确答案为C。37.兔子∶狗A.螃蟹∶猴子B.狐狸∶老虎C.老鼠∶斑马D.螳螂∶蜘蛛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兔子”和“狗”都属于哺乳动物,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且“兔子”和“狗”都存在于一个成语中叫兔死狗烹。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螃蟹”不是哺乳动物,“猴子”是哺乳动物,排除;B项:“狐狸”和“老虎”都是哺乳动物,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且“狐狸”和“老虎”都存在于一个成语中叫狐假虎威,符合;C项:“老鼠”和“斑马”都是哺乳动物,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但是两者组合不成一个成语,排除;D项:“螳螂”和“蜘蛛”都不是哺乳动物,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38.张某一家人出去旅游,住在某旅馆,晚上发生火灾,火灾中张某的父亲、姑姑死亡,无法确定死亡的先后顺序,已知张某的父亲和姑姑是兄妹关系。根据法律规定,遗产分割时需要确定死亡的先后顺序,下列关于推定死亡顺序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的父亲先死亡B.张某的姑姑先死亡C.父亲和姑姑同时死亡D.无法确定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本题中姑姑没有其他继承人,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故推定姑姑先死。故正确答案为B。39.在柜台上有若干条四种不同颜色的围巾,其中红色3条,黄色5条,蓝色8条,彩色4条。如果每次取出一条,则至少要取(

)次才能保证取得红色围巾。A.18B.19C.17D.15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最不利构造。第二步,要想保证一定能取出红色围巾,则需要在全部的非红色围巾都取出的基础上,再取出一条围巾。即5+8+4+1=18(次)。因此,选择A选项。40.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加以优先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其中被清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体现知觉的选择性的是:A.人们经常把画得不完整的三角形看成是完整的三角形B.在山下看,觉得城市很大;爬上山顶之后再看,觉得城市很小C.外国留学生经常把“拆除”写成“折陈”,把“银行”看成“很行”D.樵夫和猎人看同一张森林照片,樵夫看到很多树木,猎人则看到林间的猎物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在知觉过程中”、

“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加以优先清晰地反映”。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把画得不完整的三角形看成完整的三角形,未体现“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加以优先清晰地反映”,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在山下看时城市很大,在山顶看时城市很小是由于观察距离的影响,而不是“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加以优先清晰地反映”,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把拆除写成折陈,把银行看成很行是由于看错了字,而不是“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加以优先清晰地反映”,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樵夫看的是很多树木,猎人看的是林间猎物是由于两个人的关注点不同,所以将自己优先关注到的事物提取出来,符合“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加以优先清晰地反映”,符合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关键信息如下:(1)知觉选择性: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加以优先清晰反应;(2)对象:被清晰知觉到的客体;(3)背景:未被清晰知觉到的客体。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把不完整的三角形看成是完整的三角形,未涉及“被清晰知觉到的客体”和“未被清晰知觉到的客体”,不符合定义;B项:在山下看,觉得城市很大,在山顶看,觉得城市很小,体现的是近大远小,未涉及“被清晰知觉到的客体”和“未被清晰知觉到的客体”,不符合定义;C项:留学生写错、看错,是因为他们对汉字不熟悉,未涉及“被清晰知觉到的客体”和“未被清晰知觉到的客体”,不符合定义;D项:樵夫和猎人看同一张森林照片,樵夫看到很多树木,说明对樵夫来说,树木是“被清晰知觉到的客体”,猎人看到林间的猎物,说明对猎人来说,猎物是“被清晰知觉到的客体”,体现了“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加以优先清晰反应”,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被清晰知觉到的叫对象,未被清晰知觉到的叫背景”,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知觉选择性定义的关键信息: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被清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A项,人们把画得不完整的三角形看成是完整的,并未涉及将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不符合定义。B项,在山下看城市觉得很大,在山顶看城市觉得很小,“近大远小”是受到了距离的影响,并未涉及将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不符合定义。C项,外国留学生写错、看错汉字,是对汉字的掌握不熟练,属于知识性差错,并未涉及将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不符合定义。D项,樵夫和猎人看同一张照片,受到职业的影响,樵夫优先关注了照片中的树木,对于樵夫来说,照片中的树木是对象,其他内容是背景;猎人优先关注了照片中的猎物,对于猎人来说,照片中的猎物是对象,其他内容是背景,其体现了将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41.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在劝谏人们要做到:A.尊老爱幼B.男女平等C.勤俭持家D.邻里团结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第二步,“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出自《春秋·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意思是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恶行中的大恶。意在劝谏人们要做到勤俭。因此,选择C选项。家庭美德的内容为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42.2016年对华东地区出口额排名前5名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

)个国家同年自华东地区进口额也排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前5名。A.1B.2C.3D.4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由图1、图2分别查找2016年对华东地区出口额排名前5名、2016年自华东地区进口额排名前5名的国家,二者均符合即所求。根据题干的描述,只需找出图1、图2前5名国家中重复出现的国家即可,符合题意的有越南、泰国和新加坡,共3个国家,故本题选C。4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需留观()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A.10B.20C.30D.60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医学知识。第二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接种完毕,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止血棉签丢入医疗垃圾桶或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中。等在接种点留观区观察30分钟,无不适症状后才可以离开接种。因此,选择C选项。新冠疫苗接种注意:①接种当日注射部位保持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出现持续发烧等现象,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②对2剂或3剂次程序的疫苗,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44.灯光∶黑暗A.情趣∶乏味B.富裕∶贫困C.墨镜∶光亮D.小草∶绿化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灯光”可以消除“黑暗”,二者属于对应关系。A项:“情趣”可以消除“乏味”,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富裕”与“贫困”属于反义关系,排除;C项:“墨镜”可以阻隔“光亮”,并非消除“光亮”,排除;D项:“小草”可以“绿化”环境,并非消除“绿化”,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45.遗嘱人甲遭遇意外,生命垂危,身边只有15岁的乙,乙可以成为甲的口头遗嘱见证人。(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继承法知识。第二步,根据《继承法》第十八条,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一)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二)继承人、受遗赠人;(三)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题干中乙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不可以成为遗嘱见证人。因此,本题错误。根据《民法总则》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总则》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46.幼童甲迷路,乙将其带回家收留并四处寻找其父母。期间,幼童甲患感冒,乙为幼童甲求神拜佛,未及时就诊导致幼童甲转患肺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的收留行为构成正当的无因管理,可以要求幼童甲的父母支付其所有支出的相关费用B.乙的收留行为构成不当的无因管理,幼童甲的父母可以要求乙赔偿损失C.对幼童甲感冒转为肺炎之事,乙可不负损害赔偿责任D.对幼童甲感冒转为肺炎之事,乙应该负损害赔偿责任参考答案:B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A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本题中,乙单纯的收留行为符合无因管理的条件,构成正当的无因管理,可以要求幼童甲的父母支付其所有支出的相关费用。C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一条规定:“管理人管理他人事务,应当采取有利于受益人的方法。中断管理对受益人不利的,无正当理由不得中断。”作为管理人的乙在甲感冒时应当采取有利于甲的方法进行治疗,而非求神拜佛。因乙的未及时就诊导致幼童甲转患肺炎,乙应该负损害赔偿责任。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C。47.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合适采用水墨画来表现: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红花别样红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第二步,水墨画是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是国画的代表。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所以A项中的落霞、B项中的青苔和D项中的红荷碧叶都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只有“孤舟”和“江雪”最合适采用水墨画表现。因此,选择C选项。48.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在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社会群体中不同成员都是________的行动者,他们基于自己的需要,根据对情形的判断和理解采取行动。文化是他们之间沟通的中介,如果他们能够________文化,就能有效沟通,消除隔阂,促进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我

认识

进步B.单独

传承

行动C.独立

共享

合作D.孤独

认同

融合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他们基于自己的需要……采取行动”可知,填入的词应体现“单独的、独自的”之意。A项“自我”指自己(多用在双音动词前面,表示这个动作由自己发出,同时又以自己为对象),如自我批评,自我介绍等;D项“孤独”侧重孤单。二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和D项。B项“单独”指独自一个人;C项“独立”指不依靠其他事物而存在。二者均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三空。根据“有效沟通,消除隔阂,促成________”可知,文化作为沟通的中介,能够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隔阂,最终达到促进交流合作的目的。填入的词应体现出社会成员消除隔阂之后达到的结果。B项“行动”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相比而言,C项“合作”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更能体现出这种结果,符合文意,排除B项。答案锁定C选项。第三步,验证第二空。“共享”指共同享有,共同享用,能够与“有效沟通,消除隔阂”照应,“共享”是促成“合作”的条件,符合文意。因此,选择C选项。认识:①能够确定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②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传承:传授和继承。认同:①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②承认,认可。进步:①(人或事物)向前发展,比原来好;②适合时代要求,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49.卫星:飞船:航天A.股票:债券:金融B.错层:复式:别墅C.预算:结算:决算D.移动:联通:电信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卫星和飞船为并列关系,都应用于航天领域,与第三个词为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股票和债券为并列关系,都应用于金融领域,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错层和复式为并列关系,都是别墅的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预算、结算和决算为先后顺序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移动、联通和电信均为通信公司,三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50.当前下列国家中,国民用于购买食物费用占日常支出平均比重最高的是:A.美国B.智利C.希腊D.刚果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常识法解题。我国国民用于购买食物费用占日常支出平均比重最高的时期是饥荒的年份,如今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其占比越来越低了。那么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国家,食物在日常支出平均占比会越大,四个选项中显然刚果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由此确定答案。本题考的是经济中的恩格尔系数的问题,恩格尔系数越大,代表生活水平越低,也就是国家越贫穷,四个选项中,最富裕的是美国,最贫穷的是刚果。故本题选D。51.防控疫情,应该多一些“小题大做”的

意识。小题大做,不是无理取闹,更不是渲染紧张气氛,而是体现出对疫情的

,以及对防控疫情的重视。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警惕戒备B.大局防御C.敏锐监测D.谨慎预判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空,对应“小题大做”,“小题大做”本意指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可以体现出防控疫情要十分严谨、小心。A项“警惕”是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D项“谨慎”指对外界事物或自己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大局”指整个局势,整个局面,文段并无体现,排除;C项“敏锐”指反应灵敏,头脑灵活,目光尖锐,不能体现“严谨、小心”之意,排除。第二空,横线处与“重视”意思相近,指“小题大做”,可以体现出对疫情重视的态度。A项“戒备”指警惕防备以应不测,符合文意,当选。D项“预判”指对即将到来的事进行判断,不能体现对疫情的防备和重视,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疫情面前要算大账,不为一己私利,才可能切实抓好防控》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由“小题大做”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重视小问题之意,排除B、C。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表警惕、关注之意,由此排除D。第一空,由“小题大做”可知,此处表达的是疫情防控必须重视小问题,所填词语应体现重视小问题之意。“大局”“敏锐”均不合文意,排除B、C。第二空,“戒备”指警戒、防备。“预判”指预先判断。针对疫情,“小题大做”是对其格外地警惕、关注,“戒备”更符合语境,排除D。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多一些‘小题大做’的________意识”可知,此空填入的词应能体现“小题大做”之意,“小题大做”本意为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做,这里加引号是贬义褒用,有“重视小事或潜在风险”之意。A项“警惕”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或错误保持敏锐的感觉,符合语境。B项“大局”指全局,文中并没有重视整体全局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敏锐”形容脑子灵活,目光尖锐,语义不符,排除C项。D项“谨慎”是指对外界事物或自身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幸的事情,也能体现重视小事之意,符合语境。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是对小题大做的解释,要体现“重视小事或潜在风险”之意。A项“戒备”指警戒防备,是对“小题大做”的解释。D项“预判”指预先判定,是对即将到来的事进行判断,体现不出“小题大做”之意,排除D项。因此,选择A选项。52.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同学们正在学习有关亲情主题的散文,小肖觉得妈妈更加疼爱弟弟,因此在课堂上发言时公开表达对妈妈的怨恨。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语文老师,以下哪种方式最合适?A.课下告知家长,希望家长关注孩子的不满情绪B.联系家长,向妈妈询问目前家庭情况及亲子关系C.表示理解,并结合课文使孩子意识到亲情的可贵D.在课上批评小肖,让他认识到这对妈妈是不公平的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作为语文老师面对这一情况,当务之急应该先安抚学生的情绪,对学生的的不满情绪表示理解,而不是公开批评小肖。同时,这是一节关于亲情散文的语文课,所以语文老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能够认识到亲情的可贵。之后可以再找小肖的家长沟通了解情况等,因此,选择C选项。53.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④⑤,②③⑥C.①③⑥,②④⑤D.①⑤⑥,②③④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不同,属性规律不明显,优先考虑数量类。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六个图形封闭面数量都为4,且①③⑥中均有两个面积大小、形状完全一致的面;②④⑤中各组成元素形状大小均不相同,分为两组。因此,选择C选项。54.博鳌亚洲论坛16年年会主题,亚洲新未来:(

)。A.新活力与新愿景B.由世界制造走向世界创造C.共商、共建、共享D.革新、责任、合作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政治。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于3月22-25日在海南博鳌召开,主题为《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故正确答案为A。55.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势在必行B.科技发展是公民科学素养的“软实力”C.公民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D.科技的发展依赖于公众素养的同步提高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公众层面和专业层面紧密相连,然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实际上”引出重点句“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最后通过反面论证阐述离开“群众”这个土壤产生的危害。文段重点句在转折之后,主体词包括“公众素养”和“科技发展”。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D选项。A项和C项:主体词为“科学素养”,而文段主体词为“公众素养”。B项:一方面主体词为“科学素养”,而文段主体词为“公众素养”;另一方面文段表述的是公众素养对科技发展的作用,而非科技对公众素养的作用。56.下列诗句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同一位诗人的是:A.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B.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蛾眉马前死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D.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A项错误,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B项错误,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C项错误,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D项正确,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诗词。第二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自杜甫诗《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是杜甫一生执着追求的政治理想。实际上就是实现或恢复“男耕女桑不相失”的小生产秩序。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需要熟悉古诗词相关知识。对考生文学积累程度要求较高,因此难度较大,考生可用模糊推测法解答。根据题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知本诗出自杜甫的《望岳》,因此考生应当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杜甫的诗词。考生注意,杜甫以诗歌中饱含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被称为“诗圣”,而D选项恰恰符合杜甫诗歌的这一特征,因此推测D选项是杜甫的诗句,当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A选项错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自刘禹锡的《赏牡丹》。B选项错误。“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峨眉马前死”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C选项错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温庭筠的《商山早行》。D选项正确。“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故本题选D。57.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相同,图形外框相同,内部均有4个黑块,但每一幅图中黑块发生明显位置变化,考虑位置类平移。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整体观察发现,每行小黑块均依次向右移动一格,继续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