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18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18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18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18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18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修之死》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梳理情节。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4、能够从中获得一点为人处世的启示。课前预习预习课文,通过自己查字典,找资料,同学讨论,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和感受人物形象。激情导入,走进三国(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同学们,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中一个个杰出人才在三国的天空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其中有武艺卓绝的勇士,也有智谋滔天的文人,既有幸运者得偿所愿建功立业,更有不幸者黯然消失于历史的长河。我们就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再来认识这样两个人。(出示课题)我们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再来积累本课的文学常识(齐读)1、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创作了历史小说著作《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谁来读)2、《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这就是“诸葛亮智退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来检查一下(男同学全体起立,齐读第一题)(再找三个男同学把第二题三个字和意义写在黑板上)预习检测,我能作答1、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鸡肋()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叱退()心恶之()佯惊()曹丕()麾军()高阜()拈弓()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①竟取匙与众食qì()②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③延弃弓chāo()刀。3、翻译下面句子。(下面抢答,看谁能争先)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好,大家预习的不错,男女同学平分秋色,看来下了一番功夫。自主学习,我来思考下面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事件杨修的表现曹操的态度①“鸡肋事件”②“园门阔事件”③“一盒酥事件”④“梦中杀人事件”⑤“藏吴质事件”⑥“试才干事件”“⑦“作答教事件”课文主要讲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六件事。第一件事是杨修知曹操门上添“活”字的意思。第二件事是因“一盒酥”三字,杨修猜透,便和众人分吃果点。第三件事是杨修识破曹操梦中杀人的用心。生2:杨修向曹操告密曹丕私自请吴质商量立太子之事,被曹丕识破,于是采用大簏装绢,导致曹操怀疑杨修谮害曹丕。第五件事是在曹操对其子一场特殊的考试中,杨修唆使曹植杀死了门吏。第六件事是“答教事件”。那么曹操的态度怎么样?……好,大家看屏幕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课文先写了鸡肋事件,杨修被杀,又开始写……文章抓住了曹操的心理描写,他对杨修的恨是逐步升级的,最后把杨修杀掉。那文章又为什么安排曹操先杀掉杨修,后作出解释呢?这种记叙的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生1:这是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方法,因为文中所写的事件都是发生在“鸡肋”事件之前,后文又谈到曹操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所以是插叙。如果平铺直叙,文章显得有些平淡,运用插叙,可以使情节跌宕起伏,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文中有一个最能看出这种顺序的句子,大家齐读第四段第一句。课文最后又接开头杨修被杀后叙述,曹操兵败,厚葬杨修。大家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那么下面我们就在具体的事件中分析这两个人物。(板书)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导学稿中的几个问题合作探究,共同解疑理解揣摩(一)根据文中的六件事分析杨修性格特征。以“读了……,我认为杨修……。”为例说一句话。1、读了园门改阔,我认为杨修有才能却又有些狂妄,恃才放旷。2、读了众人分酥,我认为杨修目中无主,过于自恃。3、读了梦中杀人,我认为杨修点破曹操佯睡杀近侍的真正心思,招致曹操的厌恶是咎由自取。4、读了吴质事件,我认为杨修行动过于轻率,缺乏心机。5、读了计出邺城和为植答教,我认为杨修卷入曹室争斗之中,自惹其祸。(学生板书)杨修:恃才放旷好耍小聪明才思敏捷卖弄聪明伺察敏锐轻率大意果敢大胆谋略不凡料事如神……(二)赏析曹操1、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可看出曹操的什么性格?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就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表现曹操阴险虚伪的性格。2、曹操杀杨修,是否杀得有理?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渡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夏侯惇却没有丝毫处罚。(板书)曹操:嫉贤妒能虚伪残诈老谋深算阴险狡诈城府很深表里不一虚伪多疑刚愎自用残忍歹毒暗藏祸心固执虚伪……各抒己见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请以“杨修之死,过在于_,因为__”的句式谈谈你的看法。生1:应该罪在杨修。如果他能管住他那张嘴,不那么放肆,内敛一些,矜持一些,也许不会于有杀身之祸。生2:应该是曹操。如果杨修不在曹操手下供事可能会幸免,但他偏偏遇到了阴险、虚伪的曹操,同时,如果曹操对杨修的不满能够给他当面说清,说不定杨修就不会往下做,可能还会就此改掉,更不会招来杀身之祸,可以说是曹操狭隘的心胸把杨修给害了。生3:有句话叫“性格即命运”。杨修的这种恃才放旷的性格也就注定了他到哪里都会口无遮拦,最终都会祸从口出。因此,他的死是一种必然。生4:我认为杨修好像是曹氏家族的一个棋子,而他自己却也乐此不疲。在自以为聪明的举动中,一步步陷入了政治斗争的泥潭不能自拔。可以说,对杨修而言是“找”死,同时再加上曹操的“奸诈”与“城府”又促进了他的死亡。我认为他的死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师:同学们的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杨修的死因,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说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杨修恃才放旷是内因;曹操嫉贤妒能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必死无疑。大家来看杨修:聪明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后果。后人诗曰:聪明杨德祖,世代系簪缨。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可以说是对杨修之死因的最好的评价。拓宽延伸,展开联想穿越时空,现在假如我们大家就是曹操、杨修中的一位,你将如何去做?并写一句箴言送给对方。生1:假如我是杨修,我的聪明要让曹操看在眼里,但不能让他看出我的放旷来,也就是我有才但也要学会矜持。送的话是“人太奸诈,人们就会躲着你走”。生2: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现代社会也主张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让人们多加认识自己。我想不能太矜持、太沉默,但是也不能放旷过度,要学会让人们接受。我送给曹操的一句话是:“希望你能够识才、用才,其实张扬个性也是一种美。”生3:假如我是曹操,我要学会宽容、大度,以诚待人,而且要学会用人,像杨修这样的人,可以较好地利用他的聪明,使人才有所用、才有所施。这样,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投靠我,来帮助我。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能够结合人物取长补短,习得处世的经验。拓展思考师:杨修才华横溢,但却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该明白些什么呢?从这节课中我们得到哪些人生的启示?生1:我想到了独生子女,其中不乏一些惟我独尊,自私冷漠、缺乏爱心的人。倘若个人成绩优秀,便歧视他人,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生2: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人应有健全的人格,要有一颗平常心,最起码要心理健康。生:我们既不要学杨修恃才放旷,也不要像曹操一样奸险狡诈。学完这篇课文,我们应当从杨修和曹操身上学到为人处事之道:为人莫学杨修恃才放旷,处事勿效曹操虚伪狡诈。我们要认清自我,学会谦逊。教师总结:同学们,小说中的杨修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斯人已逝,作为生者,我们可以选择韬光养晦的人生哲学。生活是七彩的,有欢乐也有悲伤,只要我们给予他人帮助、关怀、爱抚,心中装盛的不仅仅是一己之悲喜,急他人之所急,忧他人之所忧,学会与他人休戚相关,就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杨修之死”的悲剧就不会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便会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当堂检测,链接中考[课外美文赏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刘玄德志在天下,为何却甘愿在下处后园种菜?文中曹操所说话中隐含一则成语,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了本文后,你认为玄德和杨修二人在性格上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五、结束语同学们: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逝去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扬起的尘土注释着繁华后的沧桑,落魄后的崛起,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也希望大家能多读名著,用书来装扮自己,丰富自己的人生!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再次感受历史中那精彩的一幕!学生对于杨修这个人仅仅知道但并不了解,更不用说能叙述本文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性格等。因此在上课之前我采取了给学生讲授《三国演义》的方法,把三国演义的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给学生梳理一下,使学生对于本部作品有所了解。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很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这篇课文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曹操,曹操在三国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因此要让学生了解曹操,以致使他们能够对于双方的矛盾有一个深入的探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较好地锻炼,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在这一环节中我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这一节课,在知识能力方面我有以下几个知识点:①学习如何概括事件主要内容;②分析人物性格特征.③通过辩论明晰历史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通过课堂讲解,与学生互动,利用讲解,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概括事件主要内容的方法;掌握了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我认为这一节课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有了最大的收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令人担忧,在朗读课文中,有个别同学在朗读中没有感情和出现反复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重点予以加强。我觉得,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现得很好,真正的语文教学,应张扬学生的个性,追求学生对问题独特化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在课堂上安排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杨修之死的原因,这样的环节更好地帮助学生来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让学生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杨修之死》是现行人教版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意在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髓的能力。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学习本文引导学生认识杨修之死是曹杨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又能在这种必然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是本文教学的关键。本文篇幅比较完整,由几个小故事组合而成,但情节上一脉相承,一环紧扣一环,细致展现了杨修被曹操杀害的全过程。这样的文本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可激发学生对“真智慧”的冷思考,从中了解关于权利的残酷政治斗争。当堂检测,链接中考[课外美文赏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