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利益攸关方:基于双边经贸关系的分析_第1页
中美利益攸关方:基于双边经贸关系的分析_第2页
中美利益攸关方:基于双边经贸关系的分析_第3页
中美利益攸关方:基于双边经贸关系的分析_第4页
中美利益攸关方:基于双边经贸关系的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美利益攸关方:基于双边经贸关系的分析

内容摘要加入WTO后,中美经贸关系的跨越式发展充分说明,中美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和“依存性”远大于“竞争性”和“对抗性”。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中美经贸关系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推进了中美其他领域合作的发展,成为中美整体关系的坚实基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只要中美经贸关系互补性和依存性的特征依然维系,只要中美经贸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赢”的格局不发生改变,中美关系和谐发展的主流将不会改变,中美经贸关系依然会一如既往地“在摩擦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融合”,并且通过化解矛盾和解决纠纷,将中美经贸关系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从而使中美利益攸关方和建设性合作者的新型关系拥有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中美经贸关系利益攸关方

自1979年中美建交及《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签署以来,中美经贸往来日趋频繁。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三大贸易国,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在不断的贸易摩擦中,中美贸易的“竞合”关系进一步得到提升。从商贸联委会到经济战略对话,无一不是中美经贸关系走向务实、理性的良好表现。加入WTO后,中美经贸关系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充分说明,中美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和“依存性”远大于“竞争性”和“对抗性”。2007年9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美国总统布什会见时表示:“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007年12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提出,要“深刻理解中美两国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的重要内涵,理解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总体关系的基础与纽带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新形势下中美关系重新给予的科学准确定位,更是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客观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中美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融合的必然结果。

一、中美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根据WTO《国际贸易统计报告》,1996-2006年,虽然美国贸易在21世纪初曾短暂出现下滑,但自2001年后,中美两国贸易都共同迅速增长。2006年,美国对外贸易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分别达到亿美元、亿美元、10382.8亿美元,分别是2001年的倍、倍、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分别达到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倍、倍、倍。中美两国贸易的强劲增长共同成为推动世界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如表1所示,2001-2006年,中美两国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和%。中国占世界贸易总量、出口量、进口量的比重分别从4%、%和%增加到%、8%和%。美国占世界贸易总量的份额虽有所下降,但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地位并没有发生动摇。同时,中国贸易地位从全球第六大出口国上升为第二大出口国,从第九大进口国上升为第四大进口国,成为21世纪全球贸易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二、中美双边货物贸易的发展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自1993年以来,中美货物贸易虽然总体上一直保持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但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美双边货物贸易发展速度迅速提升,呈现非常明显的膨胀增长态势。1993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额亿美元,出口亿美元,进口亿美元。2003年,中美货物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263亿美元。2006年,中美货物贸易开创历史新高,达亿美元,出口亿美元,进口亿美元,分别为1993年的、、倍。若以2001年为时间分界点,加入WTO前后中美双边货物贸易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则尤为显着。

如表2所示,从增长量来看,加入WTO后,中美货物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双边货物贸易总额从2001年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亿美元,出口额从2001年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亿美元,进口额从2001年262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亿美元,分别增长倍、倍和倍,远远高于加入WTO前的1.82倍、倍和倍。从同比增长率来看,加入WTO后,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和18%,比加入WTO前的15.8%、18.5%和8.5%都要高。从占中国贸易比重来看,虽然由于受中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影响,美国在加入WTO前后中国对外贸易中比重略微下降,但从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位次来看,与加入WTO前频繁变动不同的是,加入WTO后,美国作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第四大进口来源地以及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已经日趋稳固。

三、中美双边服务贸易的发展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自1993年至2005年,美中服务贸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随着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加大,美中服务贸易发展明显要比加入WTO前迅速。如图1所示,虽然2003年由于偶然因素影响,美中服务贸易出现微降,但经过短暂调整后,以2003年为起点,美中服务贸易新一轮增长势头进一步加快。2005年,美中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其中,美国向中国出口亿美元,美国自中国进口65亿美元,分别较加入WTO当年增长%、60.9%和%。此外,加入WTO以来,中国已经逐渐迈入美国前十大服务贸易伙伴行列。2005年,在美国前十大服务贸易伙伴中,中国在美国所有对外服务出口国中占%,位列第九;在美国所有服务进口来源国中占%,位列第十。

四、中美贸易商品结构的发展

根据美国普查局的数据,2006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如图2所示,机械和运输工具是第一大产品,出口额为253.9亿美元,占美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6%;其次为工业原材料,出口额为亿美元,占%;位于第三位的化工产品,出口额为亿美元,占%。总体上来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以资本密集型和高新技术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他诸如食品、饮料等出口比重很小。同期,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则显示除了非常明显的“一边倒”的趋势。通过原料来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和运输工具和其他制成品三项产品占据了美国自中国进口所有产品的95%,其他几大类总和仅为5%%,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结构体现极高的集中性特征。总体上来看,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即中美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内涵已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随着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和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工业制成品继续占据商品结构的主导地位,但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地位不断削弱,取而代之,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向美国出口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中美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和依附性已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了产业内贸易。

五、中美双边直接投资的发展

加入WTO后,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转移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最重要的东道国。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如图3所示,1986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为亿美元,占中国全部利用外资的%,直至1992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一直保持了平稳增长趋势。1993年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其中1993年达到亿美元,2002年首次突破50亿美元大关,达到亿美元。2006年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占中国全部利用外资的比重为%。近十年来,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占全国利用外资的比重基本维持在9%左右。与其他国家比较来看,截止2006年,在前十位对华投资的国家或地区中,美国居于第三位。美国累计对华实际投资金额达到亿美元,占中国所有利用外资的%。按实际投入外资金额排序,2006年,美国在非金融领域对华投资位列第四,其他国家和地区分别为:香港、台湾省、日本和韩国。在金融领域,美国对华投资位列第一,达到亿美元,占%,其他国家依次为: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卢森堡。与此同时,受中国加入WTO效应及中国“走出去”战略实施的推动,近年来,中国企业对美境外投资呈现逐年递增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为亿美元,占中国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2005年首次突破2亿美元大关,达到亿美元。2006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为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倍,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前十位国家(地区)中位列第五。截止2006年,在中国前十位对外直接投资国家中,美国居于第四位,中国累计对美国直接投资亿美元。

六、小结

自1979年中美建交及《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签署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推进了中美其他领域合作的发展,成为中美整体关系的坚实基础。尽管加入WTO后中美经贸摩擦时隐时现,成为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挥之不去的“不和谐”音符,但中美经贸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告诉我们,中美经贸摩擦从来没有达到过“剑拔弩张”的地步。无论是“钢铁保障措施案”和“彩电反倾销案”,还是“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问题”和“食品安全”之争,最后都“化干戈为玉帛”,或是通过平等协商,或是通过WTO多边机制得以解决。中美经贸关系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牵涉各方面利益之深,已经使其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复杂的经济关系。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