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鸿门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3课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教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史记》、故事背景
2.感知文本内容,梳理文章层次
学习过程
导入
一场小小饭局中,当事人的抉择,也许会影响历史的走向。渑池之会赵国抗秦最英勇,曹刘煮酒论英雄最惊险,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最智慧,鸿门宴上成败势转最叫人感叹,
《鸿门宴》记述了楚汉争霸过程中的一次重要会面,语言是史传文的典范,而且叙事详备,情节扣人心弦。
作者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陕西韩城司马迁祠楹联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著史,被后世尊称为“史圣”
《史记》
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文言知识积累(见课件)
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之后的第三年(前206)。陈涉起义之后,出身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为楚怀王所辖主力军。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情节梳理
按情节发展可以发为三部分:鸿门宴缘起——宴上斗争——宴后余事。作者用生花妙笔围绕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
同时每一部分又高潮迭起,波澜丛生,起伏惊心。
比如第一部分层层作势,火上浇油,终令形势如箭在弦上。第二部分三起三伏,不紧是全文的最高潮,也让胜败局势在一瞬见一念间被扭转。第三部分似乎渐趋平缓,但又暗潮涌动,荡漾无际。
鸿门宴教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涵泳文本,品评人物
2.深入探究,分析成败
学习过程
导入
(一)学生齐读《垓下歌》《大风歌》
项羽兵败垓下,刘邦荣归故里,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走进鸿门宴,感悟
一念决生死,一宴定天下的楚汉传奇故事。
(二)涵泳文本品评人物
师生共赏,引领示范
谋士的性格、才识、格局对一个集团的走向起着重要的作用,张良和范增这两位谋士
分别是怎样的人?
(1)张良:忠诚可靠、客观冷静、循循善诱、谦恭自守……
(2)范增:老谋深虑、用人不当、妄自尊大、盲目自信、急躁易怒……
(三)合作探究分析成败
运用赏析人物的手法,每小组组自主选择一组人物进行分析交流:武士
与项庄的比拼、刘邦与项羽双雄的对决。(时间六分钟)
1.武士:樊哙与项庄
(1)樊哙:勇猛豪爽,智勇双全
(2)项庄:有勇无谋
2.双雄:刘邦与项羽
(1)面对紧急军情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析:旦日:急不可待,遇事浮躁;击破:自负轻敌
刘邦:虚心求教、从善如流,
项羽:急不可待,遇事浮躁,自负轻敌。
(2)对待敌方告密者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①学生翻译分析
②总结:刘邦善笼人心项羽胸无城府
(3)对待谋士的建议
刘邦:虚心求教、从善如流、善笼人心、巧于应对、忍辱负重、圆滑多谋
项羽:急不可待、遇事浮躁、自负轻敌、胸无城府、刚愎自用、寡谋轻信
26岁的项羽个性与将帅之“每逢大事有静气'的要求相去甚远。50岁的刘邦依靠审时度势的政治眼光与圆滑多谋的政治手腕,通过利用项伯,哄骗项羽,避过范增,躲过了此劫。
小结:通过多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项羽集团的貌合神离,看出刘邦集团的精诚合作。
思考探究
1.项伯是和曹无伤一样的奸细吗?
2.项羽不杀刘邦仅仅是“为人不忍”吗?和,谁是真正的英雄?
3.司马迁对鸿门宴的记述有没有“不合常理”的地方?
4.刘邦和项羽,谁更能称“英雄”?写一段250字左右的文段,谈谈你的感想。
《鸿门宴》(第三课时)拓展阅读之《项羽之死》
【学习目标】
1.品读文本,赏析形象
2.诗文互解,区分异同
【教学内容】
一、导语
楚汉相争的乱世里,有一位少年,面对秦王发出取而代之的豪言;金戈铁马的征战中,有一位英雄,面对敌军如蝗创下破釜沉舟的壮举。这个人就是——项羽。不过,这样一个满身光环的人物,却最终自刎乌江,在四面楚歌声中留下霸王别姬的绝唱。今天,我们走近项羽生命的最后时光,一起学习《项羽之死》。首先看“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品读文本,赏析形象2.诗文互解,区分异同
二、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勾画存疑待解的字、词、句;
(二)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出现的三个场景。
三、涵泳文本,探究形象
面对不可挽回的失败命运,我们的英雄只能面对苍穹、面对后世的人们慷慨悲歌……
总体感受《垓下歌》
齐读《垓下歌》。用一个词谈感受——无奈、悲凉。
课件展示,学生齐读:“一腔怨愤,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史记评林》
问题:唱完这首歌,项羽以及他身边的人都有什么反应?请用原文回答。
课件展示:“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本纪》“钜鹿之战”一节,有这样的记载:
课件展示:“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问题:“莫”与“能”仅一字之别,表现了项羽怎样不同的情境?
明确:“莫敢仰视”表现了诸侯对项羽的畏惧,也写出了项羽获胜之后的声威和气势。“莫能仰视”表现了左右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一个“泣”字以神态描写将项羽的铁汉柔情尽现无遗。一个“能”字写尽了将士们的不忍之心,更从侧面衬托出霸王穷途末路的悲惨境地。
板书:悲
1.“力拔山兮气盖世”——英勇豪壮
问题:《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是不是完全的夸张吹牛?请大家在文中找找证据。
板书:夸张
学生讨论发言。
课件展示:
1.“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2.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3.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4.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明确:在身当绝境的情况下,项羽每战都能给敌军以有效打击,丝毫没有兵败的萎靡和绝望,确实表现了他的骁勇善战。
板书:语言动作对比
问题:项羽左冲右突,溃重围、斩汉将、刈敌旗,是为了追求战争的胜利结果吗?无论你持什么观点,都要从文中找到证据。
学生讨论。
明确:课件展示“今日固决死”“愿为诸群快战”
固,表明项羽面对绝境,也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快,表明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地、尽情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住一世英明。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结束。项羽天生就属于战场,他的生命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展现最美的一面。难怪后感叹:藉之英勇,千古无二。
课件展示“藉之英勇,千古无二”
板书:英勇豪壮
2.“时不利兮骓不逝”——自负无谋
问题:“时不利兮骓不逝”意思是天时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项羽除了在垓下歌中说自己“时不利”,课文还有其他地方说到类似“时不利”吗?
学生讨论。
2分钟后,课件展示:“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问题:项羽为何反复这样说?大家思考讨论一下。
明确:钱钟书《管锥篇》评论:认输而不服气,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
课件展示:“认输而不服气,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
板书:反复
问题:项羽战败真的是因为“时不利”,是“天”要亡他吗?大家讨论一下。
明确:既没有了天时,也没有地利,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人和。
课件展示:
1.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
2.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
3.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4.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明确:项羽攻城略地之后,都是以屠城来打扫战场的,正是他的残暴让他失去了人心。
问题:本文有个细节也说明项羽已经失去了“人各”的重要因素。是哪个细节?
明确:田父把项羽指向绝路,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这是他丧失人心的结果。快战之前,司马迁设计了阴陵迷道这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不仅暗示了他失败的根源,其实也印证了《鸿门宴中》项羽所表现出的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自负少谋。照此看来,项羽的败亡,并非他所说的“天”要亡他,而是他失去了人心。
课件展示: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课件展示:“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司马迁《项羽本纪》
板书:自负少谋
3.“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有情重义
这两句和第二句连在一起,是诗歌常用的手法:顶真。
板书:顶真
问题:将战马托付给故人,和知已沉痛决别,所有的无奈和不舍都凝集在“奈若何”三个字上,我们怎么读,才能读出那份肝肠寸断呢?
明确:“奈若何”注意放慢速度,语调低沉,读出了项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也许就是因为项羽这种来真天性的率真深情让司马迁对他偏爱,为他的落幕设下一层层的辉煌的帷幔。在乌江边上,为项羽画下一只小船。
板书:有情重义
问题:面对这只在生死之间摆渡的小船,项羽究竟想不想渡江,为什么最终选择自刎?他又是怎么面对死亡的呢?请同学们要学会从文字的涟漪和褶皱里去寻找线索。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明确:当初江东弟子八千余人随自己征战,如今只余二十余骑,真是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这是他本欲渡江又终不渡江的主要原因。羞耻心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问题:这种愧疚的感情不难理解,但是笑很让人费解,他不应该是泣哭着说的吗?
学生试读。
明确:“笑”中包含着一种悲凉无奈愧疚之意。所以他笑着说,我们却不能笑着读。
问题:死亡并不抽象,它就是那个站在你面前想要取走你项上人头的那个人——他的老乡吕马童。面对救他的亭长,他愧不敢当,对面追杀的故人,他如何应对?
明确:故人追之、认之,必欲杀之以邀功取赏;项羽却慷慨赐头,“吾为若德”;蝼蚁之微,泰山之高,两两对比,何等鲜明!李清照赞到“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课件展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情勇义构成他生命的底座,执迷不悟如同一把利剑,将他的命运引向了死亡,化作历史的碑铭。这座剑形碑,令人感叹,发人深省!
请再次齐读这首《垓下歌》。
四、对比分析,诗文有别
这节课我们从语言、动作和神态,随从和敌人的反应以及司马迁字里行间隐藏的评价,探究了散文塑造的人物形象。
问题:对比一下《垓下歌》与《项羽之死》塑造项羽形象时,在手法和形象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垓下课》运用一夸张、顶真、反复,语言简练,项羽形象英勇悲壮,感情强烈;而文章《项羽之死》手法更为多样,项羽的形象还有自负少谋、知耻重义等,更加复杂丰满。课件展示:
诗歌:语言凝练——情感强烈——形象传神
散文:手法多样——情感复杂——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两性健康护理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4会计核算流程试题及答案
- 入团考试2025年人际网络试题及答案
- 审计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工程管理新趋势试题及答案
- 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护理角色试题及答案
- 亲身经验的2025年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一级建造师考试稳定心态试题及答案
- 决胜考试时刻202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挑战中的民用航空器维修试题及答案总结
- 线性代数矩阵
- S22天天高速安庆至潜山段(凉亭至月山)环境影响报告书
- 某厂蒸汽管道安装吹扫及试运行方案
- 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制图习题集参考答案(课堂PPT)
- 安徽金轩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60万吨硫磺制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儿科护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石河子大学
- 两篇古典英文版成语故事百鸟朝凤英文版
- GB/T 37573-2019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年度评价技术规范
- GB/T 19634-2021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19.1-2000圆柱销不淬硬钢和奥氏体不锈钢
-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