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诗歌意境,理清全文脉络。

2.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及借古抒怀的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体会诗歌的豪迈气势,学习作者面对人生挫折时的旷达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抓住典型意象,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借古抒怀的手法。

难点:感悟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作者面对人生挫折时的旷达情怀。

【教学过程】

诗句导入,抚古追今

导语:同学们,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很多诗人留下了怀古的佳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李白登临凤凰台发出的感慨,“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是刘禹锡对昔日王朝盛气的感伤,“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借古讽今,一发内心的愤懑,苏轼被贬黄州,在赤壁矶头,又写下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让我们今天一起走进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了解背景,吟词诵句

1.苏轼,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教师请学生简单回顾苏轼的基本知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教师简单介绍本词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细读诗词,寻景析境

1.教师示范朗读整首词,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好这首词的节奏和停顿,能够读准字音,尤其生难字“酹”。示范之后,请学生自由朗读本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的大致内容。教师请学生代表尝试来朗读全词并进行点评。

2.教师帮助学生疏通并点拨关键句,引导学生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

上阕咏赤壁,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壮丽景色,引发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词的下阕主要刻画了周瑜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并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

3.教师提问:上阕描写哪几种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明确:写了大江、惊涛、乱石、浪花等景物,场面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

探究写法,感受用意

教师请学生阅读思考:作者为什么思慕周瑜?本词中,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请同学们找出词中具体描写周瑜的句子,分析其形象。

学生交流,明确:小乔初嫁———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雄姿英发———威武英俊气宇不凡

羽扇纶巾———风度翩翩娴静儒雅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指挥从容战功卓著

合作交流: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赤壁赋》中作者极力歌颂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最后几句的感慨有何关系?

明确:明写史,写周瑜,实写苏轼对自身命运的关注: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人物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二十多岁就被重用)壮志未酬(四十多岁担任团练副使,虚职,无人赏识)

小组讨论:词人抒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是否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不是一般虚无的消极,而是对时光疾逝、功业不成、“早生华发”的感喟,多少有些低沉,但与其说是消极,还不如理解为作者借“酹江月”寻找到了一处宣泄苦闷的出口。最后的这一举动,传达出的是一种与山河、明月、自然完全融合的达观、超脱、豁然情怀。

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再诵诗词,感受形象

体会到了苏轼的心境和情感,学生再次配乐朗读诗词,升华情感。并思考:思考:词中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明确:华发早生,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功业未就,怀才不遇,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超然旷达,外儒内道的的诗人形象。

小结作业,回味无穷

教师可引导学生简单回顾本节课内容。

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他的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