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核心素养目标】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目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

语言运用:能声情并茂诵读诗歌;能解释诗句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思维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知识,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审美创造: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很多,保存下来的就有九千多首。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强烈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屈辱投降的行为,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代表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背景链接】

本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相对于伪诈的官场,诗人对于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诗词诵读】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xiāo)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ɡuān)/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kòu)门。

【诗歌释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不要。

腊酒浑:腊月所酿的酒,成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

足鸡豚: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诗意】不要笑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丰收之年备足鸡肉、猪肉款待客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怀疑。

暗:暗淡。

【诗意】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山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将近社月,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土地神)。祈求丰收。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诗意】

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时的风尚仍然保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若:如果。

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拄:拄着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诗意】

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随时拄着拐杖在夜里来敲门。

【诗歌赏析】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了什么?渲染出了一种怎样的气氛并赏析“莫笑”、“足”两词。

请结合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谈谈你对“莫笑”和“足”字的理解。

考点:品析诗词炼字

[参考答案]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是足够、充足的意思,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这一联呈现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分析合理即可)

2.试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该句的妙处,不仅仅在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且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这一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之感,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见的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这句描写了什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渴望丰年的心愿,

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颈联展开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显示了他对吾土吾民的热爱。

4.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扣门”与首句“农家”摇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尾联写诗人的愿望,也是诗人发表的感概。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表达了诗人对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诗人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

①热情好客的村民。②优美的景色。③淳朴的风土人情。

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写作特色】

立意新巧,自然成趣。

(1)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运用白描手法,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段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

(2)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纯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这可以说是继承了孟浩然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