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6教学设计课题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主讲人学时安排1学时所属学科语文年级高二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所选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一、教学目标1.积学储宝,明确“一分为二”的基本概念2.研阅思辨,训练“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3.牛刀小试,尝试“一分为二”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研阅思辨,训练“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2、教学难点:研阅思辨,训练“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牛刀小试,尝试“一分为二”的写作方法三、教学内容分析《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表达交流”中的第四单元。经过前面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与训练,学生对于议论文写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的辩证分析方法是对前面积累知识的一个提升与升华;也能为下一个板块“辩论”打下基础。做点辩证分析,就是要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维,或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或比较和其他事物的异同,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都有助于全面认识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地揭示事物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写作议论文时,提出的论点应避免片面化、绝对化。教材要求通过训练,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提高作文说理能力,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得出合乎事理的结论。学生学习并运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思考,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去,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更加理性地认知世界,更加成熟地面对人生道路上遇到的诸多问题。四、学习者特征分析授课班级学生为文科实验班学生,学生在政治课程中已经学习了辩证法有关的课程,能够理解基本的辩证法概念,但是在实际写作应用中缺乏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生整体写作水平尚可,写作速度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环节设置了限时训练。但是由于是文科班,女孩子大多羞涩内敛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所以设计了几处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寻求自信,进而表达自己的看法。另外班级部分同学最近在阅读《文心雕龙》,所以课程设计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点和语文课程的文化内涵,以《文心雕龙》介绍的写作手法为线索设计教学目标。五、教学方法1、朗读品味法:包括默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想象”。2、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的组织形式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兴趣、探究兴趣,积极、主动地进入教学过程。六、教学设计思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作为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特采用《文心雕龙》中相关写作理论,引导学生积学储宝,酌理富才。另外,黄厚江老师说“作文课应该带着一颗种子进教室”,使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有写作的冲动,有写作的热情,因此我在课程中设计了几次小组讨论及展示环节,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体,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七、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任务安排:阅读课本,明确一分为二的基本概念。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预习任务。时间分配教师教学过程预设学生学习行为教学媒体板书内容2分钟3分钟25分钟3分钟15分钟课前播放《龙文》导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无穷无尽的智慧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几句诗,大家看看这几句诗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提问2个学生明确世间万事万物有所长亦有所短,所以看待事物要全面要一分为二。《文心雕龙》导引,展示学习目标。一、明确概念积学储宝问题: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法呢?二、研阅思辨酌理富才练习一:请参照示例,从以下对象中任选一例,分别写出语意相对的两句话。要求有一定的思想意蕴。竹、梅花、石榴、烟花、灯蛾、金钱、流星、风例:烟花——色彩缤纷的烟花,瞬息万变,向人们诠释美丽。绽放虽华丽,终究也只能是仓促的惊鸿一瞥。提问三名学生,并归纳问题:两面兼顾是否意味着,分析问题折中考虑,两面不偏不倚呢?练习二评价人物——陶渊明,要求语意明确,观点鲜明。找学生展示,点评后展示高分作文《莫隐逸勇担当》归纳:评价人物需突出重点,观点鲜明。问题:两面兼顾,要突出重点,那事物的两面是不是永远对立呢?练习三:阅读导学案中2015年上海标杆作文《软硬之道》,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明确文章论点。观察各小组讨论情况,挑选1名同学上台展示。展示同学作说明,教师补充。归纳: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事物的两面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统一的。课堂小结三、陶钧文思牛刀小试课堂写作1,让学生分析课标一卷议论性文段,明确论点,并表达自己的辩证性论点。提问并点评课堂练习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事业,这一口号激发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前赴后继,1911年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诞生了。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法,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议论性文段。要求:独立思考写作——组内交流——作业展示引导学生归纳所学布置作业同学们根据教师提示齐读全诗并思考生思考并回答学生记笔记学生结合示例修改课前完成导学案内容生结合《归园田居》所学,选择角度评价,并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文章结构,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生思考并回答板书:学习辩证分析ppt展示几首诗板书:一分为二PPT展示一分为二的概念ppt展示练习一板书:综合考虑,两面兼顾PPT展示练习二PPT展示《莫隐逸勇担当》板书:突出重点,观点鲜明PPT展示练习三板书:关注条件,对立统一PPT展示:综合考虑,两面兼顾突出重点,观点鲜明关注条件,对立统一PPT展示课标卷考题及文段。PPT展示材料PPT展示:归纳内容PPT展示作业学情分析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一直是高中作文教学和高考作文测试的重点。所谓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就是在写作实际中会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避免片面地、孤立地、绝对地谈看法。授课班级学生为文科实验班学生,学生在政治课程中已经学习了辩证法有关的课程,能够理解基本的辩证法概念,但是在实际写作应用中缺乏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生整体写作水平尚可,写作速度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环节设置了限时训练。授课班级学生心理活动介于情感与理智之间,“成人感”与“幼稚性”并存。个性特点具有不平衡性,往往造成极端或偏激;自我意识突然高涨,思维已经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为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并且从初中阶段的经验型抽象思维向高中阶段的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能分析概括一定的抽象概念,具有一定的从形象到抽象的分析概括能力;能通过教师的指导、示范,以及与同学的相互讨论、交流,联系自身经验,获得类似的体验。但是由于是文科班,女孩子大多羞涩内敛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所以设计了几处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寻求自信,进而表达自己的看法。另外班级部分同学最近在阅读《文心雕龙》,所以课程设计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点和语文课程的文化内涵,以《文心雕龙》介绍的写作手法为线索设计教学目标。效果分析通过课前导学案检测、课内观察和课堂评测及课后学生反映,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三维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法。课堂观察:课上大部分学生能够投入到写作思维训练中去,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与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并在班内交流讨论结果。在课堂中,“求同存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评测:通过课堂练习,在教学中感觉到学生对于简单的辩证思维掌握是很迅速的,对于其运用也比较顺畅,但是在写作练习中学生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还需要进一步地写作训练。教材分析《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表达交流”中的第四单元。经过前面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与训练,学生对于议论文写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的辩证分析方法是对前面积累知识的一个提升与升华;也能为下一个板块“辩论”打下基础。唯物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结合语文教学进行一点辩证法教育,对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单化,说理论证要辩证,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做点辩证分析,就是要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维,或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或比较和其他事物的异同,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辩证分析有助于全面认识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地揭示事物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写作议论文时,提出的论点应避免片面化、绝对化。教材要求通过训练,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提高作文说理能力,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得出合乎事理的结论。学生学习并运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思考,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去,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更加理性地认知世界,更加成熟地面对人生道路上遇到的诸多问题。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作为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特采用《文心雕龙》中相关写作理论,引导学生积学储宝,酌理富才。另外,黄厚江老师说“作文课应该带着一颗种子进教室”,使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有写作的冲动,有写作的热情,因此我在课程中设计了几次小组讨论及展示环节,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体,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辩证分析——一分为二》导学案学校:烟台二中设计:课时:1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积学储宝,明确“一分为二”的基本概念2.研阅思辨,训练“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3.牛刀小试,尝试“一分为二”的写作方法【学习过程】一、积学储宝,明确“一分为二”的基本概念1.对比阅读诗歌,体悟古人智慧。杂兴清顾嗣协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度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古瓦砚欧阳修金岂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2.知晓概念,理性认知事物都是__________的,既有正面,又有反面;既有主流,又有支流;既有成绩,又有问题;既有长处,又有短处。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_______、___________看问题,避免片面性,避免走向极端。这种辩证分析方法称为“一分为二”。3.感悟经典,再识观点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勇士耶?莽夫耶?──评漂流的价值自尧茂书单人漂流长江不幸遇难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涌向那每个炎黄子孙心目中的圣地──青海省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冬雪山──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的源头所在。为了骄傲地说一声:“是中国人首先征服长江!”他们没有被前仆者的牺牲所吓倒,也没有畏缩于虎跳峡那几十米的落差,毅然投入这中华民族的大动脉中。漂流壮举,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褒贬各异,称赞者认为这是为国争光。批评者则认为是冒险活动,寻求刺激。我对它的看法是:“赞赏其精神,不解其行动。”首先,我们不能把漂流单纯地看作是年轻人寻求刺激。试想一只古老的皮筏,载着血肉之躯,与“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长江搏击,此等壮举,难道是一般人所能为之吗?他们是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呀!在过去那段令人辛酸的日子里,外国的炮艇轮船在长江上肆意横行,川江航道就是英国人首先打通的。国耻呀!现在,美国人又宣布要首漂长江,于是,以尧茂书为首的一批勇士站起来了,前仆后继,终于完成第一漂的壮举。所以,他们的精神实在可敬,能够催人奋进。但即使是最支持漂流的人,我想,在看到那些伤亡报告的时候也不禁会摇头叹息:“代价是不是太高了?”这是一场战争吗?是的,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战争。而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人,所使用的武器是什么呢?说来令人难以相信,是古老的皮筏。这场战争只能称为人以原始的蛮力与大自然的搏斗,因为人把他最具有威力、最强大的武器舍弃了,那就是人的智慧。就身体各方面的因素而言,人在自然界中是弱者。但是人类还是生存下来了,并成为世界的主宰。这一切,都是因为人能够思维,具有智慧。而漂流的勇士们却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看着那小小的皮筏被巨浪肆意戏弄,我不禁疑惑,这难道就是曾经遨游过太空与深海的人类吗?此为我不解之一。那么之二呢?乃是我对漂流者过虎跳峡的方式感到吃惊。一个橡皮艇,密封的,四周捆上一些轮胎,人就在艇里,任激流冲打,里面的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一旦漏水,便意味着死神降临;否则,功成名就,称为征服长江的英雄。试问,这行动与昏天黑地的赌博者有何区别?(请原谅我用这个词,很明显,两者的目的截然不同,前者是高尚的。)如果说坐在皮筏里靠船桨与长江搏斗是使用蛮力,那么躲在皮艇里漂流又算什么呢?惭愧呀!诚然,漂流者在精神上是足以称之为勇士的,而在行动上呢?只能算是莽夫。进一步想,目前急待漂流的果真是长江、黄河吗?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伟业不也像一条待漂的长河吗?朋友们,凭着自己的才华和胆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到改革的洪流中去搏击吧!在这激流中,我们也能成为漂流的英雄!这篇文章是针对长江第一漂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分析时,作者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既肯定了长江第一漂的积极影响,也点明长江第一漂存在的缺陷:一是使用的工具,二是过虎跳峡的方式。看法独到,分析辩证,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二、研阅思辨,训练“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活动二1.请参照老师示例,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法,完成下列训练.从以下对象中任选一例,分别写出语意相对的两句话。要求有一定的思想意蕴。竹、梅花、石榴、烟花、灯蛾、金钱、流星、风例:烟花——色彩缤纷的烟花,瞬息万变,向人们诠释美丽。绽放虽华丽,终究也只能是仓促的惊鸿一瞥。2.请自选角度评价人物——陶渊明莫隐逸勇担当山东考生59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隐于青山绿水,固然可以获得精神的超脱自在,但这世界需要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与担当。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恬然归隐的思想贯穿始终。沉醉于湖光山色,令人向往,却缺少了心怀天下的担当。历代隐逸之风,与其说是安贫乐道的高风亮节,不如说是消极避世的狡黠与懦弱。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都不是逃避的理由。“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自是人生常态,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以担当的精神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以将倾。“式微,式微,胡不归?”历代文人骚客每逢官场受挫便小舟轻摇,自隐于山色湖光。皓月当空,青松如盖,他们在繁花丛中流连忘返,在朗月轻风中吟诗作对。“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他们在自然之中陶冶性情,逍遥自得。然而剖析他们的心路历程便不难发现“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气节背后,是怀才不遇的悲伤。他们不能在社会中一展才略,便躲进自然天地中自娱自耗,他们有着十年寒窗、博览文史的学识与才情,有着超乎常人的天下意识与宇宙感悟,却因一时的怀才见弃便忘却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绝尘远去,将才华沉埋进一座座孤山。蔡元培面对乌烟瘴气的北大,以担当之精神引进德国的办学理念,在北大提倡学术民主、思想自由。蔡元培用单纯的理想、坚贞的信念驱散了密布的乌云,赋予北大一个兼容并包的全新灵魂。崔永元面对电视界的商业化、庸俗化,孑然一身、矢志不渝,以一己之力对抗浅薄与浮躁,呼唤道德与良知,尽管饱受抑郁、失眠的折磨,他却以担当的精神,坚定信念,坚守良知,为世界带来一丝曙光。蔡元培和崔永元,他们心怀天下之兴衰,不计一己之得失,终会因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而被历史铭记。宋儒张载有云——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正与孙中山先生“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不谋而合。在社会的发展浪潮中,梅妻鹤子固然清高,却缺少了指点江山的豪情与担当。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漫漫人生路,勿忘与担当同行……三、牛刀小试,尝试“一分为二”的写作方法1.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家长的目光只停留在进步与退步之上,无疑给孩子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俗语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只有在父母的认可与表扬中孩子才能建立自信,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充分赞扬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巴金曾说:岁月使皮肤起皱,而失去热情会使灵魂出现皱纹。那就让孩子带着鼓励与赞扬上路吧,让他们更加自信地走向自己的人生舞台!这个议论性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结合材料来看,你是否赞同?请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法,修改这个文段。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事业,这一口号激发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前赴后继,1911年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诞生了。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法,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议论性文段。要求:独立思考写作——组内交流——作业展示2015上海卷高考真题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70分)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他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软硬之道桌上放一只空玻璃杯。放几块冰,加满糖水,这就是人的内心。硬之道硬之两端,有的冰被融,有的冰继续坚定。我仿佛看到了文天祥,看到了他书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的视死如归;我仿佛看到了岳武穆,看到他“何时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的意气风发;我仿佛看到了秋瑾,看到她吟唱“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的侠义豪迈;我仿佛还看到了布鲁诺、伽利略、谭嗣同、邓世昌……他们的内心何其坚硬,铜墙铁弹,烈火绞刑,也难以打碎他们追求真理、勇攀道德高峰的铮铮铁骨。他们内心何其坚硬,他们书写一部部传奇,沉淀下永恒的精神财富。他们,是虽死犹生的伟人。横扫六合的嬴政,怕也是一位内心坚硬的角儿。滥用数百万民力只为修一座坟墓,大兴土木只为修几座宫殿,满大街都是囚犯只为让人“只敢怒不敢言”,“焚书坑儒”也是他的杰作……他的内心太冷酷,太坚硬,以至于硬成了石头。他的硬是非正义的硬,于是他落得“暴君”之骂名,短命王朝在劫难逃。硬之道,该是以真理为盾,以原则以正义为剑,方能战无不胜。软之道软之两头,有的成功,有的失败。重人讥笑中,韩信俯身爬地,缓慢钻了过去。在那一瞬间,我知道他已经褪了一层皮,像一只刚破茧的蝶。那时的韩信,手握宝剑,讥笑他的人手无寸铁,然而他软弱得像只老鼠,从小混混的胯下爬过。是啊,对于负有鸿鹄之志的韩信来说,此时什么都已不重要,只有成功的本钱——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老子有言: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于是当年示弱的韩信,可以在功成名就之后,对跪在面前的当前的小混混说一句:赏你当将军吧。可你见过墙头草吗?无原则的示弱也是不可取的。光绪帝因为软弱,维新变法失败;陈独秀一味退让,共产党在大革命后失去领导权;蒋介石因为过于妥协,日本侵占半壁江山。软之道,把握底线的帆,掌好原则的舵。和谐摇一下,让冰和水和谐。“弱小者,要教之以刚强,强大者,要教之以柔弱。”刘伯温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硬与软在我们心中应该是变动的,是辩证而统一的,该软则软,当硬则硬,达到软与硬的和谐,此时为软硬之道,和谐之道。一个人这样做,才能平衡内心,与人和谐相处;一个国这样做,才能坚持原则,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软硬之道,和谐之道,圣人之道也。课后反思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即科学,技巧和艺术。课改又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整合”,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语文教育知识传递,能力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打造更为优质高效的课堂。《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表达交流”中的第四单元。经过前面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与训练,学生对于议论文写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的辩证分析方法是对前面积累知识的一个提升与升华;也能为下一个板块“辩论”打下基础。教材要求通过训练,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提高作文说理能力,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得出合乎事理的结论。学生学习并运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思考,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