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历史-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历史-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历史-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历史-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整体构思篇(1课标分析、2学情分析、3教材分析):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永恒的价值和生命力,所以本节课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具有引领本单元的作用。解读并深入理解其思想,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但本课理论性强,理解起来有难度,怎样让文科生在学习中顺利地接受这部分内容很重要。因为学生对单纯的思想不感兴趣,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材料创设情境,并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近历史,在情境、探究和体验中学习历史。4教学设计:课前预习案阅读教材内容,知道和了解以下问题:1、孔子的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和,是学派的创始人。2、说一说孔子的主要思想:政治和哲学:教育:3、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春秋后期)受到诸侯国的重视吗?为什么?4、简述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5、请你写出孔子和老子的名言和哲理。(至少写出5条)6、找一找一中校园里能体现孔子和老子思想精髓的人文景观。4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案导入新课:课前利用幻灯片展示“曲阜孔庙中的龙柱”,然后设问“龙柱一般在什么地方会有?”“图中的龙柱是在什么地方呢?”绝大部分学生会肯定的回答在皇宫。老师接着介绍图中的龙柱并不是在皇宫,而是在曲阜的孔庙中,据说这十根柱子是由二十个工匠用二十年的时间雕成的,它的工艺水平远远高于皇宫中的龙柱。就连乾隆帝和慈禧太后都为之嫉妒。学生们疑惑的表情,已经表明兴奋点被激活起来。老师顺势引导“这些足以说明封建统治者对孔子的推崇和重视,那么孔子为什么能享有如此高的地位呢?本节课让我们走近孔子和同时代的伟大思想家老子,解读他们的思想,领悟他们的智慧。”通过这种方式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的讲述中,抓住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一下子集中起来,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走,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不着痕迹地实现了课堂导入,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实施打下基础。一、走近孔子:问题思考:据教材和你所了解的知识简述孔子的生平和经历。二、解读孔子的思想主张:问题探究1:阅读材料: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你认为孔子的“仁”的含义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在治国方面如何运用?说说“仁”的现实意义。问题探究3:孔子的思想可谓博大精深,但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三、感悟孔子思想:问题探究4: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就此事,某校甲、乙两个学生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请先思考支持的论据有哪些?整整100天后,2011年4月20日,天安门广场孔子像被移走。在1月14日新华网博客有人说: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据此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小组讨论)问题探究5:相比较而言,这两位思想家你更喜欢谁的思想?说说你的理由。史料搜集篇:史料是重现历史的重要依据,没有史料的历史课堂是空洞的。有效地历史素材,能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有血有肉,变得鲜活起来。因此对于素材性课程资源的搜集、筛选和有效运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能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史料,就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学习《孔子和老子》一课时,因为这两位思想家距离现在久远,学生感觉上很生疏,不太乐于接受,因此在教学中引用了大量的与孔子和老子有关的成语和名言,通过耳熟能详的名言帮助学生走近历史,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三人行,必有吾师矣;三军可夺帅也,大丈夫不可以夺志;以柔克刚、以德报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欲取先予、欲擒故纵、大器晚成、功成身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通过这些材料使学生更加亲近历史,从而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孔子虽然家喻户晓,但对孔子一生到底做了写什么,很多同学还真不清楚,对此,在教学中,引用了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概括的一段材料“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并加上设问:“结合你对古文的理解,谁能解释一下?你对孔子的一生有何认识?你的人生规划又是什么?”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说明:“孔子在不同的时期有自己不同的规划和认识,孔子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和完善自己,那么对于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来说,不同的时期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并向目标奋斗,绝不能虚度时光。”以此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老子的思想深邃而学生知道的又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对此,给学生展示了三组漫画,通过活泼的漫画引导学生理解老子的“道是万物本原”、“辩证法”、和“无为而治”等的思想内涵。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深入浅出的目的。5效果分析、6课后反思:中国古代的思想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授课过程中特别注重了老师的引导,通过引入材料设计小问题,分解教材重难点问题,做到由简到难,化难为简。通过引用大量的图片、材料,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具有立体感,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大量补充了《论语》中的材料,通过历史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解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孔子的思想,特别是仁和礼的深刻含义,以及仁礼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力,以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课堂整体设计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思路清晰、流畅,环环相扣,重难点问题突出。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易到难,深入浅出,既顾及了基础,又解决了重难点问题。7评测练习1.“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A.注重以人为本B.重视研究社会现实C.探究人与自然D.重视人的前生未来2.《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④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④3.《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yì,是奏乐舞蹈的行列)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A.仁爱思想B.忠恕之道C.等级秩序D.以德治民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二、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摘自《论语·为政》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4分)(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6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4分)二、答案要点:(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4分)(2)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6分)(3)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4分)8观评记录:我认为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