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可证明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B.将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上会出现S型菌C.T2噬菌体能利用肺炎双球菌细胞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标记组为实验组,35S标记组为对照组2.科研人员对运动员运动前与运动刚结束时的血糖浓度、血浆pH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检测,发现各项生理指标都处于正常水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调节血糖含量相对稳定,从而保证能量的正常供应B.运动过程中肝细胞的代谢对维持血糖浓度具有重要作用C.与运动前相比,运动结束时血浆的酸碱度会稍微有所下降D.血浆中部分水分和盐分的丢失可改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3.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1.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C.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4.哺乳动物受精卵的前几次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子细胞出现多核现象。经研究发现,受精卵分裂时,首先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之后二者夹角逐渐减小,形成一个统一的纺锤体。科研人员用药物N处理部分小鼠(2n=40)受精卵,观察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实验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两个纺锤体可能分别牵引来自双亲的两组染色体,最终合二为一B.细胞A最终可能将分裂成为1个双核细胞,1个单核细胞C.细胞B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核的染色体条数为40D.药物N能抑制两个纺锤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秋水仙素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部分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DNA复制的模板、原料、能量、酶均来自细菌B.适当保温后进行②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图示实验可以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该实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含有放射性32P6.某RNA病毒在感染人体细胞过程中,能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进入细胞,并在宿主细胞内装配成新病毒颗粒,然后分泌至细胞外(如图),下列关于该病毒入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能量B.需要细胞膜的识别C.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D.该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时穿过两层磷脂分子层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图1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2为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物质A是____,物质C是_____,①~⑤过程中,产生ATP的有______(填数字序号),图中的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过程只能发生在生物膜上。(2)图2中,O→t1段,该植物中C6H12O6的含量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若在t1时刻增加光照,短期内该细胞中C3含量将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t3→t4段,图1中①的变化是__________(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3)据图分析,如何有效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提出两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复制后产生的姐妹染色单体保持相互黏附状态,在分裂期才会分离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黏连蛋白(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连结蛋白)的裂解是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的关键性事件,分离酶(SEP)是水解黏连蛋白的关键酶。下图a、b、c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应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含量变化。(1)据图分析,a图处于分裂__________期,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胞器是细胞内执行重要功能的结构,b中①所示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该细胞器内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A.葡萄糖氧化分解B.CO2生成C.乳酸生成D.O2的消耗(3)分离酶(SEP)的活性需要被严密调控。保全素(SCR)能与分离酶紧密结合,并充当假底物而阻断其活性。据此分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A.分离酶没有专一性B.保全素和黏连蛋白是同一种蛋白质C.保全素和黏连蛋白空间结构有局部相似之处D.保全素和黏连蛋白竞争分离酶的活性部位(4)若在细胞培养物中加入APC抑制剂,则细胞分裂会停留在b图时期,该时期为分裂__________期。由此,结合图中信息分析,AP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稻田养蟹是一种新的复合型农业生态种养模式,此技术能够将农业生产与渔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稻田养蟹生态系统组成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2)水稻与田间杂草的竞争,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等方面。蟹类的存在可以_____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这种竞争,从而使水稻的产量_____________。(3)稻田的杂草主要为双子叶杂草,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将其除去,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生态系统结构分析,稻田养蟹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的复杂性;从生态系统功能分析,稻田养蟹促进了稻田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请说一说稻田养蟹、鱼优点:_________________。10.(10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尝试多种育种技术。科研人员常需要对实验结果分析,大胆假设,推断生物变异原因。请结合实例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我国科研人员从1987年开始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进行太空育种,该育种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该方法能________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2)某育种工作者用X射线照射玉米紫株A后,让其与绿株杂交,发现近千株子代中出现两株绿株(记为绿株B)。为研究绿株B变异原因,让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科学家推测: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缺失基因N的片段(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如果此假设正确,则F1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_。(3)若利用细胞学方法验证(2)题的推测,可选择图中的_____(植株)的______分裂的细胞进行显微镜观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会_________,便于对比观察染色体片段是否缺失。(4)某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不确定,其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若眼色基因仅位于X或Z染色体上,请你用一次简单杂交实验判断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还是ZW型(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水盐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内容,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饮水不足,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该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体的排尿反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膀胱中尿液充盈时,膀胱牵张感受器兴奋,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为__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尿崩症临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透压尿,尿崩症根据病变部位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通过测定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血管加压素)和禁水—加压素实验可以进行区分。抽取患者血液检测抗利尿激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禁水—加压素实验中,患者禁止饮水、注射抗利尿激素检测尿液情况,患者的尿液不浓缩,尿液渗透压仍很低,判断该患者为肾性尿崩症,推测其患病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中必然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由实验过程可知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条件是:由S型细菌的DNA存在;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步骤:首先获得35S和32P标记的T2噬菌体,然后再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然后适时保温后再搅拌、离心,最后通过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高低,从而得出结论。【详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转化因子,A错误;B、将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S型菌的DNA能进入R型菌,因此培养基上会出现S型菌,B正确;C、T2噬菌体的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而不是肺炎双球菌,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两组相互对照,均为实验组,D错误。故选B。2、A【解析】

1、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2、水盐平衡调节【详解】A、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产生,A错误;B、运动过程中血糖的氧化分解加快,血糖的相对含量下降,肝糖原的分解等代谢,使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B正确;C、运动过程中,机体细胞会出现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内环境的酸碱度有所下降,但通过酸碱缓冲物质及多器官的作用,血浆的pH也会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D、运动过程中,由于汗液的分泌等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释放量增多,D正确。故选A。3、C【解析】

1、雾霾的组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

1、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1.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详解】A、雾霾是由于人类排放的大量细颗粒物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B、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如影响光照强度、温度等,B正确;C、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不能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错误;

D、由题意可知,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以雾霾为信息载体,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信息传递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4、B【解析】

分析题图:正常情况下,受精卵第一次分裂过程,开始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最后形成“双纺锤体”,这样形成的子细胞为单核细胞,而每个细胞核中含有40条染色体。而细胞A中纺锤体一端形成双纺锤体,一端没有形成双纺锤体,这样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为单核,另一个为双核,单核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0条,双核子细胞的每个核内染色体数为20条。【详解】A、两个纺锤体共同牵引来自双亲的两组染色体,最终合二为一,A错误;B、细胞A的两个纺锤体一极靠近,形成的子细胞会出现含40条染色体的单核,另一极分开,形成的子细胞会出现各含20条染色体的双核,B正确;C、细胞B的两个纺锤体完全分开,形成的子细胞都会出现各含20条染色体的双核,C错误;D、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药物N抑制两个纺锤体的相互作用,这一过程与秋水仙素作用无关,D错误。故选B。5、B【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①中噬菌体DNA复制的模板是由噬菌体提供的,而原料、能量、酶均由细菌提供,A错误;B、适当时间保温后进行②搅拌的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正确;C、图示只有32P标记的实验,缺乏35S标记的对照实验,因此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细菌最终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少数含有放射性32P,D错误。故选B。6、B【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病毒可以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进入细胞,该过程与人体细胞膜的糖蛋白有关;此后在宿主细胞内装配成新病毒颗粒,然后分泌至细胞外,此过程为胞吐,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毒入侵过程涉及胞吞胞吐过程,该过程不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病毒在感染人体细胞过程中,能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进入细胞”,该识别过程涉及细胞膜的识别,这与细胞膜的糖蛋白有关,B正确;C、胞吞和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错误;D、据题干信息及图示可知,该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方式为胞吞,穿过0层膜,D错误。故选B。【点睛】能结合题干信息和图示过程提炼该病毒侵染机体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ATP、[H]O2①③④⑤①③降低降低增强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解析】

光合作用的具体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4[H]+O2b.ATP的生成:ADP+Pi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C52C3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CH2O)+C5+H2O

2.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题图分析:分析图1,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⑤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表示[H]和ATP,B表示ADP和Pi,C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E表示[H],F表示丙酮酸;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1中,①表示光反应,故物质A表示光反应提供给暗反应的物质,即为[H]和ATP,物质C为O2,①~⑤过程中,产生ATP的过程有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即①③④⑤,其中只能发生在生物膜上的过程为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图中的①③。(2)图2中0→tl段,细胞处于黑暗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葡萄糖,所以细胞中C6H1206的含量降低;若在t1时刻增加光照,则植物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多,会还原更多的C3化合物,而C3化合物的合成速率并未发生改变,故短期内该细胞中C3含量将降低;t3时刻,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五碳化合物固定二氧化碳增加,产生的C3化合物增多,进而会消耗更多的[H]和ATP,产生更多的ADP和Pi,从而提高了光反应的速率,故此推测在t3→t4段,图1中的①过程,即光反应增强。(3)据图可知,适当增加光照和提高二氧化碳供应能够提高光合速率,所以可通过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来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点睛】熟知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以及有氧呼吸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读图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8、间有完整的核膜核仁线粒体BDCD中APC含量上升将使得保全素(SCR)分解,于是释放分离酶,分离酶分解染色单体之间黏连蛋白,为染色单体移动到细胞两极完成DNA均分做准备【解析】

根据图表信息,分析三种蛋白质的相互关系,SCR与SEP结合会抑制SEP发挥作用,二者分离,SEP会促进黏连蛋白的水解。由图可知,a时期APC含量很低,SCR与SEP结合,对应有丝分裂间期。b时期,APC含量升高,与SCR结合,释放SEP,且SCR含量降低,对应有丝分裂中期。c时期,APC和SEP含量进一步升高,且SCR含量降低,对应有丝分裂后期。【详解】(1)据图分析,a图核膜核仁完整存在,处于分裂间期;(2)b中①所示的细胞器有特殊结构—嵴,为线粒体,该细胞器内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CO2生成和O2的消耗。故选BD;(3)A、分离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黏连蛋白的水解,A错误;B、保全素和黏连蛋白是不同蛋白质,B错误;C、保全素和黏连蛋白空间结构有局部相似之处,因为二者可以结合,C正确;D、保全素和黏连蛋白均可与分离酶结合,故二者竞争分离酶的活性部位,D正确。故选CD;(4)b图时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该时期为分裂中期。间期a时,APC含量很低,中期b时,APC含量又升高;APC含量上升,将使得保全素(SCR)分解于是释放分离酶,分离酶分解染色单体之间黏连蛋白,为染色单体移动到细胞两极完成DNA均分做准备。【点睛】本题需要准确判断各细胞状态图像对应的有丝分裂时期,再结合三种蛋白的含量变化判断其相互作用,学生要学会从题干中提取相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9、水稻肥料、空间、水分和阳光减弱增加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是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使稻田中害虫减少,代替或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减轻了农业污染;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减少环境污染【解析】

1、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农业生态工程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能减少化肥的使用。2、生态农业结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功能等知识,将知识形成网络再结合题干信息完成该题的作答。【详解】(1)稻田养蟹生态系统组成中,主要的成分是生产者水稻。(2)水稻与田间杂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主要体现在肥料、空间、水分和阳光等方面的竞争。蟹类可以取食杂草等而达到减弱这种竞争使水稻增产。(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除草的主要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是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从生态系统结构分析,稻田养蟹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生态系统功能分析,稻田养蟹促进了稻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5)稻田养蟹、鱼可使稻田中害虫减少,代替或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减轻了农业污染;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生态农业的知识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0、基因突变(或突变)提高全为紫株6/7B减数(或减数第一次等合理答案)配对(联会)方案一:让白眼雌性与红眼雄性杂交,观察统计后代性状若子代雌性全红色,雄全白(或子代雌性雄性性状不同),则为XY型;若子代无论雌雄都是红色或红眼白眼都有(或子代雌性雄性性状相同),则为ZW型方案二:让红眼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观察统计后代性状若子代雌雄性全红色或红眼白眼都有(或子代雌性雄性性状相同),则为XY型;若子代雌性是白色,雄性红色(或子代雌性雄性性状不同),则为ZW型【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详解】(1)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使种子产生变异,此种育种原理是诱变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诱变育种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缩短育种周期。(2)若假设正确,则产生绿株的原因是染色体变异,即绿株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