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教学校本教材_第1页
陶艺教学校本教材_第2页
陶艺教学校本教材_第3页
陶艺教学校本教材_第4页
陶艺教学校本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韩店镇肖镇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单位韩店镇肖镇小学年级五年级学科陶艺姓名张文杰目录陶艺课程开设的概况………………3陶艺课程的现状及开设的意义……………………6小学陶艺课程安排计划……………8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10泥条盘制方法………………………10泥板成型法…………15徒手捏制法…………22拉坯成形法…………28雕塑挖空法…………32韩店镇肖镇小学陶艺课学生评价表………………33儿童上陶艺课,连续两节课(90分钟),对于儿童而言,这相当漫长,儿童陶艺制作,制而不厌,作而不疲,既培养了自制力、意志力,又陶冶了高尚的情操。陶艺制作让儿童从朴实的泥土中发现惊人的美,是脑力与体力协调结合的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塑造,不仅有利于增强儿童开发大脑敏感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以锻炼身手的灵巧性。通过实践,我们相信,儿童通过长期的陶艺教育,其创造能力受益终身。普及陶艺教育,使受教育者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中华民族更加有希望。最后希望有更多的人支持,从而认识陶艺,喜欢陶艺,接触并学习陶艺。陶艺课程的现状及开设的意义一、新课程背景下,研究陶艺教学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曾提出:“对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内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陶艺逐步为校园所创导。实践证明:陶艺教育的价值很高,它为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提高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辟了无限的空间。二、国内外陶艺教学研究促使陶艺教学研究专业化在国外,陶艺教学在技法、制作上有独特的表现。它与其它材料结合极大地拓宽了陶艺的范畴。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问题,使得教学丰富多彩。我国现在的陶艺教学已有一定的深化,但总体还是很薄弱。人教版、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中虽有陶艺课程的涉及,且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连续性,但12册内容铺开面太广,让教者和学者无法有统整的思路和学习上的经纬脉络联系。上阶段全国陶艺课题使我校师生在实验课、个案研究,总结经验方面积累了大量案例、资料。如果说我校校本教材《工艺》中(此校本教材获常州市小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评选二等奖。)的部分陶艺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塑型能力,而今的课题提出更利于陶艺教学研究的专业化,更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三、小学陶艺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新课标下的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学生跟着美术专职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对陶艺是会有所感觉有所悟。但是陶艺教学需要投入,一些认真态度欠佳的教师,怕陶土给教学带来脏、乱、麻烦等,就绕过此内容,改上其他主题。加上一些兼课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决定了陶艺教学难以执行。一些城市边缘或农村小学的学生,没有条件甚至没有机会接触陶艺。其原因有二:1.陶艺的黏土购买不方便、有些家庭无经济条件购买;2.由于一部分美术教师对陶艺课接触比较少,不知如何教学生,也不知如何利用农村的特有资源创造条件为陶艺教学服务。另外,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制约着教师发展及对陶艺教学的思考。四、小学陶艺教学及校本教材研究,引发学校关注:新课程理念下,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学生学陶、玩泥的需求,深知陶艺教学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树立学校美术学科形象服务的。学校组织教师编写陶艺讲义、教材,建立课外陶艺兴趣小组,甚至僻出教学时间为学生陶艺活动提供保障。一部分学校精心编制的陶艺校本教材,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材的充实和拓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派了用场。但是也有些教材则缺乏基础性、系统性、整体性,对本校学生或一定区域内学校的学生陶艺学习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校本教材编出的后续工作,缺少人力、资力的投入,更难以进行教材的研究及实施后的统整。小学陶艺课程安排计划弗洛伊德曾说过:“每一个游戏着的儿章都在创造一个他自己的世界,是在以一种使自己快乐的新方式重新安排他世界里的东西,并赋予了极大的感情,他创造了他极认真对待的幻想世界。”儿童的陶艺制作,不像成人那样刻意地追求某种高难度的技艺或深刻的理念,更不像工匠作坊制作那样规规矩矩如出一炉,儿童的陶艺作品是儿童在没有受任何理性的束缚,只是根据自己内心的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直接感知,运用他们所利用的材料进行最直率的表现。作为陶艺学习的最初起点,把陶艺教学与情操的陶冶、文化的修养、科学技术的探究结合在一起,陶中有艺,艺中有思想、有情感、有文化、有科学。陶艺课程作为现代教育中开发和培养设计人才创造性设计思维的一种造型基础,因而也是丰富多彩和生动的造型训练课。其次,它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创造美于自我,施净洁于人心。所以陶艺教学不仅可以作为学校课程的一种补充存在,也是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情操陶冶的重要途径。陶艺教育是将艺术性、科学性、文化性、休闲性等融为一体并赋予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教学理念的一种教学活动。陶艺教学,给孩子创设一个快乐活动的乐园,为孩子提供了一片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的天地。针对各年龄段儿童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差异,结合现代教育、陶艺教学的特点,我们特将本期课程安排如下:1——3年级:这阶段的孩子有着极其丰富的想象能力,但动手能力跟不上,所以这阶段前期的作品主要是在老师详细讲解下操作完成主题作品,然后再在细节上加入自己的创新自己的思想。第一节:QQ企鹅第二节:大象第三节:向日葵第四节:雪人第五节:小铃铛第六节:圣诞老人第七节:笔筒第八节:麻花藤条篮子 第九节:老爷爷/老奶奶第十节:疯狂的小鸟第十一节:水果盘第十二节:沙滩上/草地上4——6年级:想象力非常丰富,并且这个阶段的孩子相对比较能够准确地将自己想象、设计的东西表达出来,这个阶段教学过程中制作难度加大,并且更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让孩子们多观察事物构架,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让这些行为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转变为其性格中的一部分。第一节:小兔子第二节:小丑第三节:麻花条花瓶第四节:玫瑰花第五节:长颈鹿第六节:圣诞老人第七节:雪人第八节:平安挂件第九节:青蛙第十节:“我”第十一节:疯狂的小鸟第十二节:海底世界以上为本期课程内容安排,部分作品会做成吊坠、挂饰,或以木板贴画的方式来完成;其中一、两节课内容或因节日改为制作与节日相关的物品。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1、泥条盘制方法无论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是尼罗河边的陶罐,泥条盘制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瓷造型方法之一。就是把泥搓成长条,再圈积成型。此法是制陶的技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已经大量使用盘制泥条的方法成型。日本的绳纹古陶也是利用泥条盘制的方法成型。泥条盘制的方法应该说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它几乎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古人创造出在辘轳上拉坯以前,泥条盘筑法可以制作较大型的器物,比如大缸、罐子等,现在西双版纳等地的原始部落依然保留这种方法制作日常陶器。国外常常将泥条盘筑和手捏成型一并通称为“手筑”(Handbuilding),指不借助任何工具纯粹用手制作。现代陶艺家之所以喜欢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由于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另一方面是他们更倾向于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搓泥条:方法一:1.取一块稍湿的陶土,大小为刚刚容于两手之中为宜。两手交互前后滑动,手掌靠近的小指部分一面勒紧粘土,一面捻出使其向下延伸。2.揉搓的过程中,感觉双手的手掌稍稍向内倾斜,而用力靠近小指,轻轻用力尽量少摆动。方法二:1.取一团泥,先由粗捏至长条的形状,放在案板上。2.双手五指岔开,手指和泥成45度,用力均匀轻轻前后滚动,由掌心到指尖反复地操作。3.随着泥条的伸长由粗变细,双手逐渐向两侧移动。4.搓泥条的过程中,有时用力不匀把泥条压扁,可以将压扁的泥条拧成麻花状,继续在案上搓动,即可复原。盘制方法:通常泥条成型的作品的做法又有两种。一是泥条盘制成型时,尽量保留泥条捏压的原始形态和起伏关系,着眼与表现泥条的原始粗狂和其丰富的肌理变化之美;另外就是盘制起型后,修整作品使之光整。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按顺序一环一环盘筑,叫做单环盘制;还可以多根泥条首尾相接,逐层盘筑,称为连续盘制。连续盘制法1.将陶土放在转盘中心,一面慢慢旋转转台,一面用手掌侧面拍打,做出适当厚度的泥片为底。泥片下最好垫上纸片或撒上干泥粉,以免泥片粘在转台上。2.将搓好的泥条盘在泥片的周边,用手指挤压泥条的内侧使其与泥片粘接结实。3.第二根泥条接前一根连续盘上,泥条外部也用指尖轻压与底片粘接。注意泥条与痛片之间不可以有气泡进入。4.顺势向上盘起,转动转盘,用指尖将上一层泥条与下层的内外依次挤压粘劳。5.大拇指在内四指在外轻捏坯体,调整作品形状。单环盘制法l.把泥条盘与泥片旋转一周,独立成行,同样指压泥条内侧与泥片粘接。2.上一层平行盘与下层之上独立层行,指压b层内侧与下层粘接,外部不作处理,保留泥条排列效果。3.每做一层随时调整作品造型。做敞口造型,需将上层泥条盘与下层偏外一点,依次向上盘起;收口则反之。注意变化不能太突然,以免塌落变形。4.口部回收后用水拍拍平。佳作欣赏:2、泥板成型法: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叫做泥板成型法。这种方法在陶艺制作中运用广泛,变化丰富。传统的紫砂器就是用泥板成型来制作的。有人形象的称之为“粘土木工”。泥板成型的器物可随陶土的湿度加以变化。比较湿软泥板可以扭曲、卷和等方法自由变化,随意造型;稍干的泥板可以镇粘制作成比较挺直的器物。泥板的厚度随器物制作大小而定,但应注意泥板的厚度要均匀。制泥板:滚压法:先在陶土下垫一块布,用手掌将粘土压扁。然后在粘土的两端各放置一和所需泥板厚度等厚的木条,用摊面棍前后滚压,直至压到和木条厚度相同为止。适于制作较大面积的泥板。拍片法1.拍片法是制作紫砂壶常用的方法,先将粘土放在泥案上,用泥拍的背部从粘土的中间向四周拍打。2.而后将粘土小心翻转过来。3.再用泥拍的正面斜下方用力,均匀有序拍打至所需厚度。4.泥板成型。叶形盘的制作1.摘取一个叶纹比较清晰的植物叶,放到事先做好的泥板上2.用泥滚在叶上滚压,加深纹理,压至叶片微微嵌入泥片。3.用薄刀沿叶片的边缘切下4.轻轻除去多余的泥片5.翻转泥片在叶形周边加上一圈泥条。6.再次翻转轻放至案上7.从中向外按压叶片到靠近垫有泥条的边缘,使之接触到案板。8.揭下叶片9.修整边缘10.加上装饰的瓢虫。11.待坯体干燥至不易变形的程度,取下背面的泥条。12.完成。佳作欣赏3、徒手捏制法:在陶艺的成型技法中,徒手捏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徒手捏制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也一如我们儿时的玩泥巴游戏一样原始、简单。同初学者通过手捏成型的基本方法,可对陶土的干湿泥性有一个基本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成型方法打下基础。徒手捏制造是最简单的练习做陶的方式,它加强我们对泥土的感觉,激发创作欲望和想像力。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并要有一个通气孔。徒手捏制法所选择的泥料要软硬适宜,过于干燥不宜成型也容易龟裂。反之陶土太软作品成型后容易坍垮。此外一件作品也不可捏制过久,因为手温会使陶土的水分蒸发,减少可塑性。手捏成型的作品,由于坯壁薄厚不易控制,一般仅限于小型作品。怪兽成型:1.先将泥揉成一个圆蛇用大拇指开口手指按逆时针方向用力均匀地挤压成筒形。2.装上四肢,也应是空心的。3.提出前伸的大嘴。4.加上眼睛、牙齿、尾巴等细节陶碗制作:陶土团成球状,注意陶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一手平托陶球,另一手大拇指按入陶球的中心,其余四指在外并拢与大拇指相对。3.大拇指深按并留出适当厚度的碗底,口部逐渐向外扩充。扩大幅度不易太大,速度也不可太快,否则口部极易开裂。4.把坯体放在轮盘上,双手一边逐渐捏薄碗壁一边旋转坯体。5.双手用力不易过大,以免碗壁薄厚不均。仔细调整碗的形状。6.外形基本确定后,一手两指进入碗内修整内壁,另一手缓慢转动转盘。7.把碗翻转放到转台上,用一泥条圈成环状放在碗底做足。8.用手指将泥条里外的下边缘向下压,使其于碗体粘和。9.坯体稍干后,放置转台,用木拍调整碗口平整。佳作欣赏:3、拉坯成形法:在快速转动着的轮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粘土里,开洞。借助螺旋运动的惯力,让粘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墙体……这就是拉坯!拉坯成型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成型工艺,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器物更完美、精致,同时可以拉塑出很大型的作品。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已经出现了慢轮辅助成型,后来发展到快轮,从此拉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陶瓷成型工艺的主流!用拉坯的方法可以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它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现代陶艺甚至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切割,再重组成一件新作品;或者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楼空、挤压之后再拼合,创作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包括器皿、容器、雕塑。看别人拉坯也许觉得很新鲜、过瘾,但事实初学者要学习拉坯技术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应用自如的境界。初学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按部就班地练习,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这种制陶法。1.把扶正的粘土起住,用双手的中指指起适当大小的一块。2.双手扶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