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八下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

:1.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史实;

2.以四次侵华战争和三个重要条约为历史线索,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3.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反抗侵略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复习重点:

1.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三个重要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三、复习过程:

导语: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上一节历史复习课。PPT1播放视频一《战狼2》里冷锋为什么能凭一面中国国旗就顺利通过交战区?导语:国旗代表的是中国,中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上是军事强国之一。打仗的双方要想成为国家的主人,必须有中国的同意。所以,冷锋能凭一面中国国旗就顺利通过交战区。为什么把枪都扔了,只要一面中国国旗就足够了,不需要枪。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令我们自豪!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中国近代史,却是一段充满了血泪与抗争的屈辱史。PPT2给同学们梳理一下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PPT3今天一起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PPT4复习目标找一名学生读一遍。简单评述:遵循目标复习历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第一部分知识:列强的侵略

PPT5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找学生上黑板写:从四次侵华战争的起止时间,侵略国家等,下面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做。PPT6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三大丧权辱国的条约。学生翻课本复习。PPT7--11练习第二部分:中国人民的反抗:PPT12展示反抗图片PPT13反抗侵略战争的分类PPT14反侵略民族英雄群体PPT15反侵略民族英雄个体PPT16--17达标练习PPT18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PPT19对应的答案中国就是这样由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从中我们有什么启示呢?PPT20观看另一段视频。《厉害了,我的国!》从墨子号实验卫星,到拥有自主产权的大飞机…中国车、中国港、中国桥、中国路等各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充分展现了中国综合实力的快速提高!厉害了,我的国!启示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是中国战败的根源,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必须努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才有底气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PPT22--27达标测试PPT28小结感谢同学们的参与和倾听,希望同学们在复习历史的时候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最后祝同学中考一帆风顺!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这节复习课本身内容很多,任务艰巨,引用的视频——1是《战狼2》中:冷锋手持国旗顺利通过交战区;2是《厉害了,我的国!》片花,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本课通过插入历史图片的方式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我采用的是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围绕主题“侵略与反抗”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进行知识建构。通过展示小组的设计内容,并进行补充,有利于学生把知识系统化。学生分析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经验教训后,指出:由于中国社会制度中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中国人民的反抗没有改变被侵略的命运,引发学生思考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不忘历史,奋发图强!完成情感教育目标。在练习题设计,涉及了世界历史中的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对于刚入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所以在引导学生做这方面的练习的时候,应适当放低要求。

效果分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运用《战狼2》的冷锋手持国旗顺利通过交战区的视频导入复习课,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通过交战区前,冷锋的团队把枪都扔了,以此告诉学生,不需要任何枪支,只需要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就一定能通过交战区。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体会中国的强大。然后话锋一转,回顾中国的近代史,充满着屈辱和反抗。从而进入本课的复习。因此,以“侵略”和“反抗”,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回顾列强侵华发动的四次主要战争和三大条约,让他们感受近代中国遭受的屈辱!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教学应提供给学生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在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内容形成线索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三大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认识侵略者的本质。通过以学生填写表格的方式,梳理三大条约的内容,认识了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巨大利益,分析列强通过哪些方式获得侵华权益,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本质。

其次,学生梳理中国人民在反抗列强侵略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事件,从而分析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达到使学生接受爱国教育的目的。通过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英雄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使学生树立起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心。

教材分析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产品销售市场,掠夺原料,瞄准了政治上腐朽。在本单元的第一课,鸦片战争中提到这方面的内容。清朝乾隆以来,经济上闭关自守,以天朝上国自居,所以已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接连被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的国势日益沉沦,而中国人民却顽强抗争,他们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

本主题就是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两方面介绍了中国近代初期的这一段历史。这是一段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段民族的抗争史,更是一段民族的觉醒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单元四次侵华战争和三大条约,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从中了解本单元的民族英雄,并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我采用的是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围绕主题“侵略与反抗”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进行知识建构。通过展示小组的设计内容,并进行补充,有利于学生把知识系统化。学生分析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经验教训后,指出:由于中国社会制度中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中国人民的反抗没有改变被侵略的命运,引发学生思考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不忘历史,奋发图强!完成情感教育目标。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下属于三个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是()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2016•南充)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A.英国、法国B.英国、美国C.俄国、日本D.英国、俄国3、《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既是《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同时又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A.深圳B.珠海C.厦门D.汕头6、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7、“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8、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有了新进展,发现了一枚刻有“云中白鹤”的印章,专家认为该印章是致远舰管带的私人物品。盖印章的主人是()A.刘步蟾B.林永升C.邓世昌D.方柏谦9、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10、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15年临沂中考)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1)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2分)(2)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2分)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3)“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2分)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2分)(4)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2分)“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课后反思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设计了两个在眼下比较新鲜的视频播放,以《战狼2》冷锋手持中国国旗顺利通过交战区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个是《厉害了,我的国!》,把刚刚复习的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和今天各方面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的新中国做了对比,生动形象,鲜明突出得出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突出了学生主体的主题地位。该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抓住“侵略”和“反抗”两个关键词,每复习一个环节,紧跟上检测练习,通过本课不同层次的练习设问,巩固重难点,拓展思维能力,并检查学生的听课效果。经过全体学生的思考、讨论,研究分析、对比,使每一个学习者都经历了一个主动性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解决疑难,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反思

。课标分析理清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利于学生掌握本课复习的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课标要求:(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4)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