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堂实录

一、读题,质疑。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老师谈话:刚才同学们读了课题,就让我回想起来了我们这个学期学的《爬山虎的脚》,谁来背背你喜欢的部分(学生举手背)。师:《爬山虎的脚》重点写了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它是怎么爬的。那大家看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猜猜应该怎么写?学生:也应该是写爬山虎。学生:重点写爬山虎的绿。师:看课题,我也觉得应该像你们说的这样写。那我们赶紧看看课文儿写了什么?二、整体感知课文。课文读完了谁来告诉我,课文是不是写爬山虎这种植物呀?生(齐答):不是。师: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呢?生:写了“我”作文得了奖。师:主要是写这件事吗?生:不是,主要写了叶老先生给“我”批改作文。生:写了“我”到叶老家去做客。师:如果把这两个同学的答案合在一起,那就准确了。师:(老师出示填空):叶老给我批改作文,让我————;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把我————。师:谁能把空补充完整。生:叶老给我批改作文,让我学会了许多东西。师: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吗?生:叶老给我修改作文,让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师:大家把这个填空题齐读一下。三、学习叶老给我修改作文的部分,感受叶老对文的认真。师质疑:为什么“我”从叶老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生:老师,从第三自然中可以看出。师:那你把这段读一下。生读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叶老的认真呢?生:“密密麻麻”生:“到处”生:密密麻麻,到处都写出了叶老给我修改的地方很多师:请大家看到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你想说什么?生:密密麻麻,一点都不夸张生:叶老改得太仔细了,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师:文章里面的“我”当看到这密密麻麻的修改之处时,有一个词反映“我”当时的心情,是——生:“愣住了”师:为什么愣住了?生:看到几页纸上被修改的密密麻麻愣住了。生:看到叶老改的地方太多了,愣住了。师:从这里我们看出来叶老修改的认真,了解到了文章里面的“我”此时的心情了吗?生:知道了师:那自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请个别同学读,齐读。师:我们乍一看就看出来叶老修改的太认真了,接下来我们仔细去看看,他是怎样去修改每一句话的。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师:说说这一段叶老给我改了什么?生:把《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师:为什么这样改?生沉默师:(老师拿起一本书示范),我们说这本书有几张纸呀,一张,两张,三张……那么这个“张”重点是告诉数量,而一幅画像,这个幅更注重表达画的内容。叶老根据文章内容,不是想告诉我们画了几张画,而是重在告诉我们画的画,所以改成《一幅画像》更准确些。师:这里有一句说“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是怎么样的修改?生:跟《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的修改一样。生:把句子改成准确的地方很多。师:对了师:第四段还举了一个例子。谁来说说。生:把“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师:为什么这么改?生: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改成包书纸就不会令人误解了。师:看到课文后的资料袋,叶老还改了什么?生:有的要调换顺序。生:有的改了标点符号。生:有的又加了字,又去掉多余的字……师:可见不管是整体上看修改的《一张画像》,还是逐字逐句的看,都能感觉到叶老对文字修改的认真,还有那些词汇可以形容叶老?生:一丝不苟。生:严谨。生:三眼一板师:三眼一板,对吗?生(众笑):三眼一板是写很呆板的,不能用。师:大家再读黑板上的填空,读:叶老给我批改作文,让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春风拂面”的“拂”是什么意思?生:吹起来的意思师:对,“拂”就是吹,那“春风拂面”呢?生:“春风拂面”就是春风吹到了脸上师:结合课文想想,是什么春风拂面?生:是叶老先生对文章一丝不苟地批改,“我”深受感动。生:是叶老那种工作态度,“我”深受教育。师:那仅仅是吹在脸上吗?生(齐说)是吹在了心里。师:大家真是太聪明了,来,我们齐读——(师生齐读)叶老给我批改作文,让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你们自由读读第五段,生自由读师:这一段写了什么?生:叶老给我写的评语,让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师:文章里面的“我”肖复兴,从叶老的批改中深受教育,也有了写作的信心。那在座的各位,我们在写作文或改作文方面有什么收获吗?生:改作文要像叶老先生一样一丝不苟。师:怎么改?生:逐字逐句地改生:写好每一句话生:用得准确规范生:写作文要像肖复兴一样全是具体事实,说真话。生:写得亲切自然生:写自己感动的事师:就是平时老师讲的写真情——生(齐说)实感师:大家把叶老给“我”修改作文的部分,自由读读,学习后相信会有更多的感受。生读四、“我”到叶老家做客,学习叶老待人的真诚。师:我们接下来学习第二件事,“我”到叶老家做客,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你们自由读。生自由读师:“我”到叶老家做客,几次提到了爬山虎?生(齐答):两次师:谁来读读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生个别读师:文章的题目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现在还是第一次提到,这里为什么写爬山虎呢?生:因为是肖复兴到叶老家看到的。师:是看到的,你们仔细想想这里仅仅是写爬山虎吗?生:不是师:我们曾学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叶老先生写的,所以当肖复兴看到爬山虎的时候,想到的谁?生:叶圣陶师:是呀,我到叶老家,虽然还没见到叶老,但一看到爬山虎就像看到了叶老先生一样。你们再把这句话读读,找出描写“我”内心感受的词语生读生:闪烁师:再找找生:跳跃师:跳跃是什么心情生沉默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先了解一下叶圣陶。(出示资料叶圣陶的生平简介和作品)师:第六自然段提到: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心情怎样?生:高兴生:激动生:兴奋师:在没见到叶老之前,叶老给“我”批改文章,已经让我春风拂面了,现在又要会见我,此时“跳跃”的就是作者“我”会见叶老的那颗激动,兴奋,高兴的心情呀!你们再读生读师:作者有没有直接说,刚进叶老家的心情生:没有师:没有直接写,但把自己的心情融入到景物当中,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法。(板书

借物抒情)师:我们再来学习第二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请个别生读师:这里有一个比喻句,谁找找?生:把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比作一片浓浓的湖水。师:这浓浓的湖水是什么?生:叶老待我很亲切生:叶老待人亲切、认真、质朴,对“我“充满了关怀。生:叶老能像大人一样平等的接待“我”。师:这里是写爬山虎吗?生:也是借物抒情师:表什么情?生:其实作者此时的内心已经装满了浓浓的湖水。生:作者内心感到了虎虎有生气。师:对呀,这里也是借爬山虎表达了叶老真情亲切的对待我,我内心深受感动,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谁来读出“我”的心情生个别读,多请几个,试着读出情感。齐读。出示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师:我们都说冰雪融化,这里“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指什么?生:被叶老真诚地待人感动了生:“我”能放下顾虑自由的和叶老交谈生:被叶老的人品感染着师:现在大家明白这里为什么写爬山虎了吗?生:知道了师:我们再读读(配乐读)生齐读五、学习最后一段,感情升华。师:大家自由读读最后一段生自由读师:为什么说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呢?生:因为见到了叶圣陶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师介绍肖复兴后来的成就师:因为肖复兴就是以叶圣陶先生为榜样,他认为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师: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那绿着的是什么?请大家按要求说说。我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生:我忘不了叶老对我作文的批改,忘不了那次到叶老家的做客,忘不了叶老的音容笑貌。生:我忘不了叶老对我的教诲,忘不了那次真诚的谈话,忘不了那种对文章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我忘不了叶老对文的认真,忘不了他对我的教诲,忘不了他对我的那颗期待之心。……师: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那份绿,浓缩了叶老对“我”教育的感激之情,对“我”成长的激励,那片绿成了肖复兴心中永远抹不掉的回忆。大家齐读课题。六、拓展师:这篇文章让我们深受感动,其实感念师恩的文章很多,下面我们就来欣赏部分片段。如今,我已年过古稀。随着年龄的增大,常常忆及悠悠往事。每当回忆自己的中学时代,半个世纪前在乐山四中读高中时,教授我班俄语课的黄可芳老师的音容笑貌,便会立即浮现在我脑海中,内心充满了对他的无限思念和感激。

。2、布置学生回去读有关感念师恩的文章。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缺少对叶圣陶和肖复兴认识了解,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学生通过学习能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但是很难从叶老修改作文与邀我做客上真正体会叶圣陶的人品,这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在反复朗读中自主感悟。效果分析一、凭借教材,实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教材中,作者在叙述叶老怎样修改我的作文时,蕴含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既具体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水平。在教学中我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从中学习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叶老先生修改的作文及其对作者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我也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让学生体会如何作文,更让学生体会如何做人。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安排:先出示自学提纲:1、拿到叶圣陶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画出相关句子,然后读读。学生根据我出示的自学提示,快速读课文去找到答案。三、整合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教材与多种文本的有机融合。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充分运用已有的资源,如:《一张画像》的原文及修改文、学生自己的习作等,把语文学习从课本延伸到其他相关文本,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在开放中丰富教学资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材分析第七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使我受益匪浅,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写在叶老家做客时,作者两次提及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一是下午刚进院时看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二是黄昏时分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两番景色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表面是写景色之美。实则把作者对两代人的共通共融暗藏在文字的背后,更会让人回味悠长。课文最后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点明了题目,道出了这两件小事对作者的影响之深。评练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shān()掉fān()开眼lián()tuījiàn()cí()语wò()手kètīnɡ()rónɡqià()zàorè()huánɡhūn()二、比一比,再组词。篇()荐()删()燥()洽()糊()遍()存()册()躁()适()胡三、照样子,写词语。绿葱葱(ABB式)密密麻麻(AABB式)四、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试试吧!()的湖水()的本子()的爬山虎()的小精灵()的摇曳()地修改()的光点()得仔细五、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推荐——()确切——()蕴含——()摇曳——()楷模——()非凡——()呈现——()融洽——()六、选词填空。果然居然1、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要见一个初中生!2、我想远处那个人一定是爸爸,走近一看,()是他。亲热亲密亲切3、乡亲们围着子弟兵()地问寒问暖。4、叶老先生的()之中蕴含着认真。5、小红是我最()的朋友。七、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1、纸上到处满是红色的圈。2、我每天晚上收听广播和电视。3、我们全校师生和班主任都参加了义务劳动。4、我非常庆贺,自己见到了一位人品与作品教堪称楷模的大作家。5、经过老师的帮助,终于有了进步。八、根据原文填空,并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1、我们的交谈很,仿佛我不是小孩,而,一个他的。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质朴之中包含的,把我小小的心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仿佛——。2、刚进里院,一墙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像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3、落日的余晕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如同,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显得。综合应用九、课内阅读。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1、联系下下文理解下列词语。融洽:摇曳:沉郁: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叶老家院子里的爬山虎的?你体会到了什么?3、作者认为“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非凡”指,“意义非凡”的原因是。4、“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的含义是:。十、课外阅读。找海龟“妈妈,我的小海龟跑掉了。我到处找都没找到它。”六岁的小伊芙急切地对妈妈说。她的妈妈,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正坐在地板上,身边尽是书。“伊芙,你在哪里跟小海龟玩的?”“院子里,”小女孩说,“小猫要惹它,它藏起来了。”妈妈站起来,拉住女儿的手:“走,带我到丢失海龟的地方去看看。”伊芙把妈妈引到一条狭窄的小路上。“就在这里,”她说,“嗬,可怜的小海龟。”“你没有见到它有多久了?”“五分钟吧。”小女孩回答。“那么,它不会走出五米远的。你就在离这里半径五米的圆圈里仔细找找看。”伊芙双膝跪下,翻开厚厚的落叶,拨开密密的草丛,不久就在妈妈指定的范围找到了小海龟。她惊叫了一声,抓住了它。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大名鼎鼎:急切:2、照例子写四个词语。例:厚厚的3、居里夫人向女儿伊芙问了两个问题,一是,二是,使小伊芙迅速地找到了小海龟。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拓展提升十一、课文写的是一位中学生和一位老作家的交往,题目却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你觉得这个题目合适吗?为什么?十二、有许多成语中有方位词,如“东张西望”中的“东、西”,请试着完成下列词语。前后南北前后南北《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时,在导入新课以后,我直接切入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之后,知道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指的就是叶老家院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