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微生物演示文稿_第1页
真核微生物演示文稿_第2页
真核微生物演示文稿_第3页
真核微生物演示文稿_第4页
真核微生物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核微生物演示文稿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优选)真核微生物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真核微生物的特征: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植物界:藻类动物界:原生动物真核微生物菌物界:粘菌假菌真菌:单细胞-酵母丝状真菌-霉菌食用菌-覃菌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几类真核微生物的区别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第三节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真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霉菌酵母菌覃菌(蘑菇)丝状真菌单细胞真菌大型真菌真核微生物的种类约占微生物总数的95%以上。从个体形态、群体形态、营养吸收、代谢类型、代谢产物、遗传特性、和生态分布诸方面,真核微生物都展现出一幅多样化的画面。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三、真菌的细胞结构1.细胞壁功能:固定细胞外形,抗渗透压。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葡聚糖(80一90%)蛋白质、脂类。葡聚糖多以几丁质(N-乙酰氨基葡萄糖),少数为纤维素形式存在,多以β(1,4)、β(1,3)或β(1,6)键相连,所以结构稳定。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主要真菌类群细胞壁的区别:几丁质:多数真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几丁质-纤维素:极少数,如接合菌中的卵菌等纤维素:少数,如接合菌中的节水霉。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结构:研究粗糙脉孢菌的结果表明,其成熟菌丝细胞壁由3层组成,内层为几丁质层,中间为蛋白质和葡聚糖网层,外为葡聚糖层。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磷酸甘露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葡聚糖酵母细胞壁构造示意图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2.细胞质膜和内质网膜有些菌种特征性地含有淄醇,可能与膜的硬度有关。内质网上有核糖体,其沉降系数为80S;而线粒体中为70S。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3.细胞核nucleus核较小,2~3µm,由核膜包围,膜上有孔。内含染色体、核仁、核质。核中DNA占总量的80~99%,其余在线粒体上。核仁富含RNA。但是与其他真核细胞不同的是,真菌细胞核的核仁在有丝分裂中并不消失。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4.细胞器cellorganelles

线粒体mitochondria微体microbody液胞vacuole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线粒体mitochondria

在幼嫩菌丝尖端没有,线粒体中含有线形或环形的DNA,长15~30µm。线粒体有融合和分裂现象,其分裂与核不同步。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微体microbody细胞中被单层膜包围的一些球形/卵圆形小体,其中主要含有接触酶,还有乙醛酸循环酶系,降解细胞壁多糖酶及其他氧化酶类。在寄生真菌中较多,0.2~1.5µm,与内质网、线粒体有时相连。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液胞vacuole:细胞内较大囊泡,多为透明球形,在老龄细胞中较大。菌丝尖端无液胞。液胞内含低浓度溶液,如多聚偏磷酸盐等。功能:提供生长所需膨压,维持细胞一定形状。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5.贮存物质

脂球糖原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6.鞭毛flagella

尾鞭式:细丝状,越到尖端越细;茸鞭式:羽毛状:侧生多细毛。鞭毛可生于细胞一端或中腰处,一根或两根。鞭毛结构为9+2式,化学成分为蛋白质。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真菌鞭毛9+2型结构示意图微管蛋白微管动力蛋白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内质网液泡核线粒体高尔基体泡囊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第二节酵母菌(Yeast)一般特点1.单细胞;2.多数无性繁殖为出芽;3.多能发酵糖类产能;4.细胞壁含甘露聚糖;5.有些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6.生活在含糖量高、酸度较大的环境。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一、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一般为单细胞的子囊菌,经常生长在含糖的基质上,如水果、蔬菜、花蜜,也可从土壤、牛奶和动物排泄物中分离到。少数是动植物致病菌。一般呈卵圆形、圆形或圆柱形。1~5×5~30m。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形态和细菌菌落相似,表面湿润、粘稠,比细菌菌落大而厚些,多数呈乳白色。第一家养的微生物:食品,发酵,单细胞蛋白,制药工业,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二.形态和构造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三.繁殖方式

Reproduction(一)无性繁殖(Asexualreproduction)1.芽殖(Budding)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芽,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体继续长成新个体。2.裂殖(fission)少数酵母菌可以象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割分裂而繁殖,例如裂殖酵母。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芽殖是主要方式,如果酵母菌生长迅速,芽细胞连续出芽而形成串生的细胞,称之为假菌丝。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少数酵母菌可以象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割分裂而繁殖,例如裂殖酵母。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二)有性繁殖(Sexualreproduction)

子囊(ascus)

子囊孢子(ascospore)假酵母:酵母菌中尚未发现其有性阶段的酵母。真酵母:产子囊的酵母菌为真酵母。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子囊和子囊孢子形成的过程1)两个性别不同的单倍体细胞靠近,相互接触2)接触处细胞壁消失,质配3)核配,形成二倍体核的接合子:A、以二倍体方式进行营养细胞生长繁殖,独立生活;下次有性繁殖前进行减数分裂。B、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囊孢子,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就成为子囊。子囊孢子萌发形成单倍体营养细胞。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四.Yeastcolony

与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厚,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多为乳白色,少数呈红色。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Sacchromycescerevisiae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第三节丝状真菌-霉菌(Mould)霉菌(mold)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

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一、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在自然界分布极广;霉菌同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1.食物、工农业制品的霉变:全世界平均每年由于霉变而不能食(饲)用的谷物约占2%。2.有用物品的生产:风味食品、酒精、抗生素(青霉素、灰黄霉素)、有机酸:(柠檬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等)、酶制剂:(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维生素、甾体激素等。饲料发酵、生物化肥、杀虫农药(白僵菌剂)等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二.细胞的形态及构造(一)菌丝体和菌丝结构菌体(thallus):真菌的个体称为菌体,由营养部分和繁殖部分组成。菌丝(hyphae):菌体营养部分基本单位,菌丝直径4~6µm,也有个别较粗的。长度无限,可分枝,菌丝体(mycelium):大量菌丝交织形成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菌丝分为:无隔菌丝:只在形成繁殖器时,如孢囊梗时产生横隔,或菌丝受到伤害断裂时,或死亡时也产生横隔,隔为封闭式。如水生的鞭毛菌类和接合菌类真菌。有隔菌丝:菌丝中有等距离的隔,如较高等真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孢子梗canidiophore:产生分生孢子;孢囊梗sporangiophore:产生孢子囊;子囊果ascocarp:产生子囊孢子;担子果basidiocarp:产生担孢子。假根rhizoids吸器(吸胞)haustoria菌丝束

mycelialstrands菌索

rhizomorphs菌丝陷井

hyphaltraps菌核sclerotia2.菌丝特化结构产孢体sporophore: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产孢体sporophore:由菌丝分化形成的能产生和支持孢子的结构,形态特殊,种类多。如:

孢子梗

canidiophore:产生分生孢子;

孢囊梗

sporangiophore:产生孢子囊;

子囊ascocarp:产生子囊孢子;

担子果

basidiocarp:产生担孢子.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青霉的孢子梗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毛霉的孢囊梗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担子菌的担子果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子囊果漆树钩丝壳(Uncinulaverniciferae)的闭囊壳和附属丝康振声等,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p39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假根rhizoids菌丝向基质生长的须根状结构,常见于鞭毛菌类和接合菌类等低等真菌中,在其上方着生孢囊梗和孢子囊,假根起支撑和吸收营养功能。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华中农大:p23吸器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菌丝束mycelialstrands:许多未经分化的菌丝平行排列,聚集成束,起输送水分和养分作用。常见于较高等真菌。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菌索

rhizomorphs:大量菌丝平行、集聚分化成根状的特殊组织。菌索直径可达4mm,分布在地下或树皮下,起吸收营养和蔓延作用。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菌丝陷井hyphaltraps:

捕虫霉目和半知菌中一些菌种产生的特殊结构,可以用粘着或机械方式捕食微小动物、原生动物、根足虫或线虫等。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菌核菌丝聚集分化而成的团块状的结构,在不良条件下可长期存活。菌核大小不一,大的10~15cm,小的几mm或更小,形状圆、长圆或不规则。条件适合可萌发,产生菌丝、分生孢子、子囊果或担子果。许多产生菌核的真菌是植物病原菌。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三、无性繁殖和无性孢子

asexualreproduction真菌的无性繁殖包括了菌丝断裂和无性孢子真菌的无性孢子有:1.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3.分生孢子4.厚壁孢子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一游动孢子单细胞,无细胞壁、有鞭毛、可游动的水生孢子,产生于游动孢子囊内,该类孢子主要分布在鞭毛菌中,大小为5~9µm。鞭毛着生有三种类型:后生单鞭毛,前生单鞭毛,腰生双鞭毛。某些种类还有“二游现象”。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JWebster:p83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二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

孢子生于孢子囊内,单细胞,有壁,不游动,圆或近圆形;每个孢子内含一个或多个核。该类孢子主要分布在接合菌。黑根霉菌

孢子囊及孢囊孢子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三分生孢子conidia

菌丝分割或缢缩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的成串或丛生的无性孢子。在真菌中大量产生,最为普遍。分生孢子梗或孢子可着生在子座、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上。这些都是分类依据。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四厚壁孢子chlamydospore:某些真菌在菌丝顶端或中间产生的单个/数个,/圆/椭圆形,颜色较暗,壁加厚的细胞。可抵抗不良环境。

总状毛霉的厚壁孢子Trichodermaviride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一、有性孢子形成过程的特点:有性过程一般分为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有性孢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可分为3种不同情况:四、有性繁殖(sexualreproduction)和有性孢子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配子→质配→核配→合子(双核)→休眠→核配→减数分裂→游动孢子(2N)有性孢子

减数分裂萌发→孢子囊→无性孢子→萌发休眠→→→萌发

营养体(2N)

减数分裂

配子减数分裂→

(N)有性孢子→萌发1.合子2.接合孢子3.卵孢子4.子囊孢子5.担孢子休眠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

可分为3种不同情况以有性孢子的存在状态—N/2N1.合子(双核)2.接合孢子(2N)3.卵孢子(2N)4.子囊孢子(N)5.担孢子(N)

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

三.有性孢子类型1合子2卵孢子3接合孢子4子囊孢子5担孢子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腐霉的生活史图1菌丝2孢子囊3泡囊4游动孢子5游动孢子休止6萌发7雄器和藏卵器8质配9核配10卵孢子11萌发1~3卵孢子形成过程3康振声等,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p115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

匍枝根霉(Rhizopusstolonifer)的生活史1.菌丝2.假根、和孢子囊3.孢囊孢子4.孢囊孢子萌发5.原配子囊6.配子囊7.幼接合孢子8.成熟的接合孢子9.接合孢子萌发10.芽生孢子囊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1~3接合孢子形成过程31康振声等,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p`25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子囊孢子产生过程示意图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1.菌丝顶端钩状体2.钩状体3.核配后的子囊母细胞产囊器受精丝雄器火丝菌的子囊盘1.营养菌丝2.产囊体3.雄器4.受精丝5.产囊丝常见与常用真菌:p17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

子囊常被许多不孕的菌丝细胞所包围而形成有一定形态的子囊果:子囊壳、闭囊壳、子囊盘常见与常用真菌:p17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

锁状联合的生成过程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担子形成过程1双核菌丝顶端细胞2核结合3,4核分裂5形成担孢子6担孢子释放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

五.真菌菌落真菌孢子或菌丝片断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形成的群落叫菌落。霉菌菌落大多是绒毛或絮状,正、反面有不同颜色,正面颜色为孢子或孢子囊颜色,反面是基内菌丝颜色,菌落表面往往有不同结构。酵母菌落类似于细菌菌落。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Penicilliumsp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7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7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第四节真菌代表类群1.真菌分类系统:(Ainsworth1983年第七版分类系统)

粘菌门(Myxomycota)真菌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界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真菌门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半知菌亚门(Deuteromymtina)

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73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2.常见真菌类群的代表1.鞭毛菌亚门

大多数是水生,少数是两栖和陆生。腐生或寄生。可引起植物病害。营养体是单细胞个体,或无隔菌丝。无性繁殖:游动孢子囊和孢子囊,萌发产游动孢子,或少数直接产生芽管。有性繁殖:游动配子的结合、配子囊接合和菌丝结合。瓜果腐霉分泌丰富的果胶酶、纤维素酶。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74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腐霉属(Pythium):分布在水中和土壤中,腐生或兼性寄生,可引起植物苗期的严重病害,如根腐病和猝倒病等。常见的重要菌种有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能侵染瓜类、豆类、薯类和各种蔬菜等。游动孢子成熟后冲破孢囊,游散,它们常呈肾状,在凹陷处有两根侧生鞭毛。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75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腐霉的生活史图1菌丝2孢子囊3泡囊4游动孢子5游动孢子休止6萌发7雄器和藏卵器8质配9核配10卵孢子11萌发瓜果腐霉的孢子囊梗和游动孢子囊瓜果腐霉的卵孢子康振声等,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p5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76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2.接合菌亚门腐生于土壤、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菌丝无隔,有少数例外。无性繁殖:多数产生不游动的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等。有性絮殖:为同型或异型配子囊配合,产生接合孢子。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77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毛霉属Mucor:分布在土壤、肥料中,也见于蔬菜、水果和各种淀粉性食品上。有分解蛋白质和淀粉的能力,可供制造腐乳;有些菌种常见于酒曲中,能糖化淀粉;有的能转化甾族化合物和产生有机酸。常见的重要菌种有高大毛霉M.mucedo、总状毛霉、鲁氏毛霉M.rouxiamus等。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78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常见与常用真菌:p55,56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79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经常出现在淀粉质食品上,引起馒头、面包等发霉变质。分解淀粉的能力强,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淀粉酶和糖化酶,存在于酒药和酒曲中。能分解蛋白质供大豆加工用。有的菌种能转化甾族化合物,产生脂肪酶和有机酸,是发酵工业重要的菌种。常见约有匍枝根霉(R.stolonifer)、米根霉(R.oryzae)和中华根霉(R.chinensis)等。

与毛霉的主要区别在于根霉有假根和匍匐丝。根霉属Rhizopus: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80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匍枝根霉的生活史1.菌丝2.假根、和孢子囊3.孢囊孢子4.孢囊孢子萌发5.原配子囊6.配子囊7.幼接合孢子8.成熟的接合孢子9.接合孢子萌发10.芽生孢子囊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8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3.子囊菌亚门这类真菌种类繁多,形态差异很大.子囊菌的营养体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大多数具有发达的菌丝体。生长在朽木、土壤、腐烂的水果和蔬菜、动植物残体、粪便等上面。有些能引起植物病害,少数能寄生在人、畜和昆虫体上。无性繁殖:分生孢子。有性繁殖:子囊和子囊孢子。可用于生产有机酸和抗生素,或用于酿造工业,还有些可以食用。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8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脉孢菌属Neurospora旧称链孢霉。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卵圆形,呈桶红色,成串生,并可分枝,呈分生孢子团块,生于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脉孢菌由于广泛用来研究遗传学和代谢途径而出名。常见的菌种有好食脉孢菌(N.sitophila)和粗糙脉孢菌(N.crassa)等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83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华中农大,4thed:p29本文档共92页;当前第84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58分4.担子菌亚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