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_第1页
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_第2页
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_第3页
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_第4页
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十份信念,十份努力,十份胜利。学习成果要想成果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语文的学问点,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初三语文必考学问点

记叙挨次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进展先后挨次)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开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方: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给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亮而剧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楚,节奏鲜亮,增加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相互衬托,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剧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留意,启发思索。

(8)反问:态度鲜亮,加强语气,剧烈抒情。

初三语文五单元重要学问点

南州六月荔枝丹

一、词语积累

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绡(xiāo):生丝织的绸子。

醴(lǐ)酪(lào):甜酒和奶酪。酪,半凝固状的乳制食品。

不了了之:用不去了结的方法去了结。

钻牛角尖:比方费劲讨论不值得讨论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这里没有贬义,是说仔细钻研的精神。

绛(jiàng):深红色。

渣滓(zǐ):物品提出精华之后剩下的东西。

龟(jūn)裂:呈现很多裂纹。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花期:植物开花的时期。

完全花:花的四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俱全的花。

花序: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两大类。前者如聚伞花序,后者如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

阙下:即都下,指宋王朝的首都开封。阙,原来是宫门前两边供眺望用的楼,又泛指帝王的宫殿。

造化:自然,自然 。

幅员:领土面积。幅,宽度;员,四周。

因地制宜:依据当地实际状况,实行适当的(措施)。

啖(dàn):吃。

萌蘖(niè):指植物长出新芽。萌,生萌,发芽。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二、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1901年生,浙江省海宁县人。当过学校老师、中学老师、编辑。他创作、编写、翻译了29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科学专著有《鸟类讨论》《一般鸟类》《鸟类概论》《世界禽鸟物语》《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等。1980年出版《生物学碎锦》,《南州六月荔枝丹》即选自该书。

三、内容结构

(一)主要说明荔枝果实的形态特点。(1-10)

1.从对学校时学过的《荔枝图序》质疑写起,引出下文。(1)

2.荔枝的形态特点(2-9)

①荔枝的外部形态(2-5)

A.荔枝外壳构造

B.荔枝外壳的颜色

C.荔枝的外形

D.荔枝的大小及重量

②荔枝的内部构造(6-9)

A.荔枝的壳膜

B.荔枝的果肉

C.荔枝的贮藏

D.荔枝的果核

3.荔枝的花(10)

(二)主要介绍有关荔枝的其他学问(11-13)

1.荔枝的产地分布

2.古代的荔枝书谱

3.荔枝的生长习性及生长北限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1、用心:“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宋代哲学家张载认为,人假如没有远大理想,就不会专心做事,即使学习,也不会胜利。这句话强调学业胜利的两大重要因素:一个是立志,一十是用心。二者缺一,终将不成。志向是人学习与奋斗的动力,用心是实现目标、真正把握本事的基本要素,二者相互依靠,相得益彰。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诗词时,由于用词多晦涩难懂,假如不用心学习,是很难学会的。

2、留心:“生活到处皆学问,细节之处见真章。”

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每天与人交谈、在纸上写字,其实都是接触语文、学习语文的过程,所以只要留心生活,生活到处有语文。尤其是在写(作文)的时候,许多同学表示没有可以写的题材,也没什么发挥的空间,这就是没有留心日常生活导致的,其实只要细细留心,你也可以写出“凌晨三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这样令人惊艳的(句子)。

3、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有的孩子从小就学习千字文、三字经进行语文启蒙,所以他们不会说“乌云来了,所以要下雨了;露水会结成霜。”,而是会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所以他们尝过海水之后不会惊异海水是咸的,也不会惊奇为什么飞的鸟有羽毛,游的鱼有鱼鳞,由于他们知道“海咸河淡,鳞潜羽翔”。由此可见(语文学问)积累的重要性。

4、熟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许多孩子表示,写作文的时候往往写个二三百字就没什么话好说了,有的吭吭哧哧还能写到四五百字,牵强交卷,而有的孩子就只能写这么多,作文分值占四五非常,顶多能拿个二三非常,非常苦恼。造成作文字数不够的缘由很简洁,语文学问的学习不仅需要积累,还需要熟记,只有记住一些好的((名言)名句),记住一些名人(典故),才会对写作文有所助益。

5、运用:“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

刚说过熟记,接下来我们(说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