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化学-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化学-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化学-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化学-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PAGE第二章第四节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羧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鲁科版教材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4节《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从内容上看,本节知识涉及三种与羧基有关的物质:羧酸、羧酸衍生物(酯)、取代羧酸(氨基酸)。由于学生在必修2中对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结合本节知识所在位置,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预测和演绎,分析羧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并和以前所学的羰基和羟基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羧基与羰基、羟基性质上既有一致的地方,又因为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而有特殊之处”。因此,本节知识,既是新知识的形成,又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总结和提升。二、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课标解读1.认识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2.根据羧酸和酯的结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等反应类型。3.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了解常见的羧酸和酯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1、通过回顾旧知、预习教材,能用语言描述出羧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并对常见的羧酸进行分类和命名,能说出常见的羧酸及其物质性质。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能推测出羧酸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并能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三、学情分析有机第二章学生只学习了卤代烃和醇的新授,没学酚和醛酮糖类。因此,本节羧酸着重以醇为支撑点,进行横向对比,着重介绍羧酸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必修2中对乙酸的知识已经有所渗透,因此,此处可以借助乙酸的性质进行纵向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羧酸性质的理解。学生对有机反应类型的知识已经有所建立,但对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尚未触及,因此,在此应引导学生释放出已学反应类型的信号之后建立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观念。在学生已经拥有的乙酸,醇的命名,醇的性质,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由浅入深的理解和学习,以期能实现学习目标。四、教学目标【教师】1,引导学生回顾必修二中乙酸的知识,从而引入本节课对羧酸的学习。2,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阅读,从而带动学生对羧酸的定义、分类、命名、物理性质和常见羧酸等进行学习和认识。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从而从结构上分析羧酸具有的化学性质并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总结。五、学习目标【学生】1、通过回顾旧知、预习教材,能用语言描述出羧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并对常见的羧酸进行分类和命名,能说出常见的羧酸及其物质性质。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能推测出羧酸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并能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六、教学重点羧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七、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PPT课件八、教学过程(一)回顾乙酸的知识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课前回顾】引发学案由学生课前填写填写学案联系必修2的知识进行铺垫【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互换学案进行订正回顾旧知(二)阅读教材,对常见羧酸的定义、分类、命名、物理性质进行了解。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问题引导】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阅读教材81—82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问题解读】由浅入深解决提出的问题1,你如何形容羧酸的结构?2,从哪些角度可以对羧酸进行分类?3,你还记得醇的系统命名法吗?4,羧酸的熔沸点和醇相比有何规律?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评价】设计合理的目标评价,对阅读教材后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及时了解学情(具体内容在学案中)完成目标评价并回答,认真听讲,订正答案,有质疑可以提出。对《学习目标一》进行检测(三)合作探究,从羧酸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探究羧酸的化学性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思维引导】介绍羧酸的结构,引导学生对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听讲建立有机物的性质分析思路【小组讨论】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断键位置2,反应类型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碰撞思维的火花【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的思维回答对丙酸结构的分析及反应类型分析锻炼主观能动性【过渡】从羧酸的性质1开始:酸性听讲【小组讨论】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结合必修2中学过的乙酸的性质,讨论一下羧酸的酸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蜡油中,为何不能保存在植物油(如花生油)中?3、生活中常用醋来除水垢,你能写出用食醋除水垢的原理吗?4、醋酸有腐蚀性,生活中若不小心被浓醋酸烧伤皮肤该如何处理?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对羧酸的酸性进行升华【解决问题】提问,拓展回答并思考【过渡】引出羧酸的性质2:取代反应【听讲】结合必修二的乙酸对酯化反应进行讲解听讲加深对酯化反应的理解和认识【动画演示】演示酯化反应的原理观看动画【解释】提问:如何做鱼能去腥且有香味?利用酯化反应解释加酒和醋能去腥加香!【引申】介绍α-H的取代反应听讲了解α-H的取代反应【提问】(CH3)3CCOOH和氯气能否发生α-H的取代反应?集体回答【过渡】引出羧酸的性质3:还原反应听讲对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加深认识【讲解】解释羰基难加成,因此采用较强还原剂进行还原思考【目标评价】完成学案中的目标评价解答目标评价对《学习目标二》进行及时反馈【点评】点评学生目标评价完成的情况并给予鼓励订正,质疑【总结】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自我升华回到生活【回到生活】解答菠菜豆腐汤和排骨加醋的问题回到生活,知识升华【作业】略学情分析有机第二章学生只学习了卤代烃和醇的新授,没学酚和醛酮糖类。因此,本节羧酸着重以醇为支撑点,进行横向对比,着重介绍羧酸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必修2中对乙酸的知识已经有所渗透,因此,此处可以借助乙酸的性质进行纵向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羧酸性质的理解。学生对有机反应类型的知识已经有所建立,但对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尚未触及,因此,在此应引导学生释放出已学反应类型的信号之后建立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观念。在学生已经拥有的乙酸,醇的命名,醇的性质,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由浅入深的理解和学习,以期能实现学习目标。效果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先问自己一声:这样做的效果会怎样?要紧紧围绕有效和高效这一核心要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当然这里所说的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效果,内容即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等。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可获知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否畅通,亦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

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反思有机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部分,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乙酸及羧酸类教学是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的重要代表物。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教材编排及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醛等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及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因此乙酸教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考纲知识要求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尤其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及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本节课时的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食醋引入,为了使教学更接近生活和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结构决定性质,尤其是官能团,对教学程序做了调整:首先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认识。当学生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然使学生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认识,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其次乙酸的酸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最后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的条件理解,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做了适当的改进(在饱和碳酸钠中加指示剂;增加了乙酸乙酯在水、nacl、na2co3中的溶解度表;增加了乙酸、乙醇、乙酸乙酯的沸点比较表)和乙酸乙酯产品的分离和提纯,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讲授酯化反应的原理时,给学生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和平衡移动原理。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结合考纲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分组学习并指导学生设计多种能证明乙酸酸性和酸性强弱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达到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和设置,突出了酯化反应过程、条件和实验装置特点的分析推理和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的演示实验氛围,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的熏陶。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是以自然现象、科学实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实验原理,现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通过乙酸的结构特点及官能团,乙酸的性质及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的教学,进行羧酸类渗透教学,让学生体会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结构决定性质,官能团决定性质,同一类有机物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学习和设计实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要有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积极探索。为学生建立幸福、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我学习,我快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鲁科版教材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4节《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从内容上看,本节知识涉及三种与羧基有关的物质:羧酸、羧酸衍生物(酯)、取代羧酸(氨基酸)。由于学生在必修2中对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结合本节知识所在位置,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预测和演绎,分析羧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并和以前所学的羰基和羟基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羧基与羰基、羟基性质上既有一致的地方,又因为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而有特殊之处”。因此,本节知识,既是新知识的形成,又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总结和提升。《乙酸羧酸》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OO1.下列哪种有机物的分子中含有4种官能团( )OOA、CH3C—OH B、—C—OH OOOOC、HC—H D、HC—OH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丙烯酸与油酸 B、甲酸与油酸C、硬脂酸与软脂酸 D、软脂酸与油酸3.下列各种有机物中,在不同的条件下,既能发生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OCH3 CH3OA、CH3—C—CH2OH B、CH3—CH—C—HCOOHC、CH3—CH—COOH D、CH3—CH—COOHBr CH34.能将苯酚水溶液、硫氰化钾溶液、乙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鉴别开的一种试剂是( )A、溴水 B、石蕊试液 C、氯化铁溶液 D、金属钠5.由—CH3、—OH、、—COOH4种基团两两组合而成的有机物中,能跟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6.取某一元醇12.5g,跟乙酸混合后,加入浓硫酸并加热,若反应完毕时,制得某酯11.17g,又回收该一元醇4.3g,则该一元醇为( )浓H2SO4△A、C5H11OH B、C6H13OH C、C7H15OH D、C浓H2SO4△7.向酯化反应: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的平衡体系中加入H218O,过一段时间后18O原子存在于( )A、只存在于乙酸的分子中 B、只存在于乙醇的分子中C、只存在于乙酸和乙酸乙酯分子中 D、只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分子中8.只含C、H、O三元素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的CO2的体积比为1:2,这类有机物中( )w.w.w.k.s.5.u.c.o.mA、分子量最小的化合物分子式是CH2O2B、分子量最小的化合物分子式是CH2OC、含相同碳原子数的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18的整数倍D、含相同碳原子数的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16的整数倍9.某种有机物ag跟过量的金属钠发生反应,得到AL气体。该有机物ag跟过量小苏打反应也得到AL气体(同温同压)。则此有机物可能是下列中的( )A、HO—CH2—CH2—CHO B、HO—CH2—CH2—COOH CH3C、COOH D、CH3—C—OHCOOH CH310.将等物质的量的乙酸、乙二酸、某种饱和一元醛的混合物41.6g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6.72L氢气(标准状况)。则该醛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 )A、5 B、4 C、3 D、2二、填空题(44分)w.w.w.k.s.5.u.c.o.m11.A、B、C、D、E5种有机物,分别由C、H2种元素或C、H、O3种元素组成。已知:(1)A能氧化得到B,E氧化得到A(2)B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3)D在一定条件下跟水反应能得到E,且D可跟氢气加成得到C。(4)5种有机物各1mol分别完全燃烧,都能得到44.8LCO2(标准状况)。这5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A,B,C,D,E。OCH2OCH2OHHO—C-OHCHO(1)A跟过量NaOH完全反应时,A和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A跟新制的Cu(OH)2反应时,A和被还原的Cu(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A在浓H2SO4作用下,若发生分子内脱水,所生成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13.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将,然后轻轻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2)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4)实验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填“大”或“小”),有 气味。(5)若实验中反应温度不当,使反应温度维持在140℃左右,此时副反应的主要有机产物是 。(6)与书中采用的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本实验采用了球形干燥管代替了长导管,并将干燥管的末端插入了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在此处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有:① ,② 。COOHO14.乙二酸和乙二醇在不同条件下反应,会生成三种不同的酯,其中普通酯由1个乙二酸分子和1个乙二醇分子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4H6O5的普通酯,另一种是分子式为C4H4O4的环酯,还有一种是高分子酯。试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 、 COOHO15.科学家把药物连接在高聚物上可制成缓释长效药剂。如阿斯匹林O—C—CH3可连接在高聚物上,就形成了缓释长效药剂,其中的一种结构简式为:OCH3O[CH2—C]O=COCH2CH2—O—C=O O—C—CH3试回答:(1)缓释长效阿斯匹林载体的结构简式为。(2)服药后,在人体内通过水解作用可以缓缓释放阿斯匹林的化学方程式为 。(3)原高分子载体可由 (写结构简式)发生加聚反应而制得。三、计算题(16分)16.有A、B、C三种饱和一元羧酸,它们的分子量之比为23:30:44,把5molA,3molB和2molC混合均匀后,取此混合物5.86g,恰好与1mol/L100mLNaOH溶液完全中和。试求A、B、C的结构简式。w.w.w.k.s.5.u.c.o.m17.在1.01×105Pa,150℃时,将10mL某种有机物和50mLO2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物质的量相等的CO2和H2O(g)。恢复至原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比反应前减小了。完全燃烧后的气体通过足量的碱石灰,气体体积变为15mL。试通过计算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以及可能的机构简式。一、1——5DACCCA6——10CAACBC二、11、CH3CHO CH3COOH CH3CH3 CH2=CH2 CH3CH2OH12、(1)1:2 (2)1:2 O—CH2(3)O=C——OHCHO13、(1)浓硫酸慢慢加入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