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_第1页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_第2页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_第3页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_第4页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第1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1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植物生长物质(plantgrowthsubstances):指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planthormones或phytohormones):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可移动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1µmol/L)有机物。

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甾醇类。第2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growthregulators):指人工合成的具有类似植物激素生理活性的化合物,能对植物生长发育表现出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种类:生长促进剂、生长抑制剂、生长延缓剂。

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丙酸、吲哚丁酸等;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类似生理效应:如萘乙酸、矮壮素、三碘苯甲酸、乙烯利、多效唑、烯效唑等。第3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2生长素类8.2.1生长素类的化学结构8.2.2吲哚乙酸的代谢和运输8.2.3生长素类的生理作用8.2.4生长素类的作用机理及信号转导途径第4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生长素类的发现:

植物向光性现象(CharlesDarwin,1880):

最早的植物生长物质—生长素的发现。

“ThePowerofMovementinPlants”-Darwinetal.第5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Paal(1919):来自燕麦胚芽鞘尖端促进生长的物质的本质就是化学物质。第6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荷兰的Went(1926):

来自燕麦胚芽鞘尖端输出的“生长物质”的量与胚芽鞘的弯曲程度呈正相关。生长素“auxin”(希腊词,“增加”之意)。燕麦试法(Avenatest)第7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荷兰的F.Kögl和Haagen-Smit(1934):

首先从人尿中提取出了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acid,IAA)。

随后从玉米油、根霉、麦芽等分离和纯化出刺激生长的物质–IAA(C10H9O2N,Mr=175.19)。

已证实,IAA是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中最主要的生长素类物质。第8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2.1生长素类的化学结构

植物体内的生长素类:IAA(indole-3-aceticacid);IBA(indolebutyricacid,吲哚丁酸);4-Cl-IAA(4-chloro-3-indoleaceticacid,4-氯吲哚乙酸);PAA(phenylaceticacid,苯乙酸)等。第9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天然生长素类:Indole-3-aceticacid(IAA)吲哚-3-乙酸4-chloroindole-3-aceticacid(IAA)4-氯吲哚-3-乙酸Indole-3-butyricacid(IBA)吲哚-3-丁酸phenylaceticacid(PAA)苯乙酸第10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人工合成生长素类调节剂:Naphthaleneaceticacid(NAA)萘乙酸2-methoxy-3,6-dichlorobenozicacid(dicamba)2-甲基氧-3,6-苯乙酸2,4-dichlorophenoaceticacid(2,4-D)2,4-二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aceticacid(2,4,5-T)2,4,5-三氯苯氧乙酸第11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2.2吲哚乙酸的代谢和运输

8.2.2.1吲哚乙酸的生物合成*

IAA的合成部位:旺盛分裂和生长的部位(嫩叶、茎端及生长的种子为主)。

生长素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幼嫩种子等)。第12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合成途径:吲哚丙酮酸途径(主要途径);色胺途径;吲哚乙腈途径(十字花科等);吲哚乙酰胺途径(细菌途径)。第13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吲哚乙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4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玉米种子中:

色氨酸的合成需要Zn2+,缺Zn2+时IAA合成不足,引起植物的小叶病(如北方盐碱地上苹果的小叶病)。邻氨基苯甲酸(anthranilicacid)吲哚甘油磷酸(indole-3-glycerolphosphate)IAA拟南芥中:吲哚IAA

(indole)非吲哚前体在植物体内也能合成IAA。第15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2.2.2吲哚乙酸的降解

1.IAA的酶氧化IAACO2+脱羧产物IAA氧化酶辅因子:Mn2+和一元酚2.IAA的光氧化体外:IAA核黄素,光3-羟-甲基氧吲哚及3-亚甲基氧吲哚;或吲哚-3-甲醛和吲哚-3-甲醇A.

脱羧降解;

B.

不脱羧降解第16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2.2.3结合态IAA结合生长素(无活性)水解自由生长素(活性)(1)自由生长素(freeauxin):易于从各种溶剂中提取的生长素。具有生物活性。(2)结合生长素(combinedauxin):通过酶解、水解或自溶作用从束缚物释放出来的那部分生长素。常与一些小分子结合,不易于被提取,无生物活性。第17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结合生长素的功能有:

A.

贮藏形式:如IAA与葡萄糖形成吲哚乙酰葡糖;在种子和贮藏器官中特别多。

B.

运输形式:如IAA与肌醇形成吲哚乙酰肌醇;贮存于种子中,发芽时,比吲哚乙酸更易于运输到地上部。

IAA糖酯和肽等(IAA库),如吲哚乙酰葡萄糖、吲哚乙酰肌醇、吲哚乙酰天冬氨酸等。结合态IAA的形式:第18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C.

解毒作用:如IAA与天冬氨酸形成吲哚乙酰天冬氨酸。IAA过多时,会对植物产生伤害,形成结合状态,具有解毒作用。D.防止氧化。E.调节自由生长素含量:植物体内具活性的生长素浓度一般都保持在最适范围内,对于多余的生长素(IAA),植物一般是通过结合(钝化)和降解进行自动调控的。第19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2.2.4IAA的运输

1.非极性运输:被动的,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

主要以IAA-肌醇等结合态IAA的形式运输,再由酶水解后释放出游离态IAA。

2.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的IAA(游离态)只能运向形态学下端(载体介导的主动运输)。

如胚芽鞘、幼茎及幼根中的IAA,运输距离短。

引起IAA的梯度分布,导致极性发育现象(向性、顶端优势和不定根形成等)。第20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1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2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3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极性运输的主要特点:A.

为主动运输过程(与呼吸作用有关,速度快);B.

可以进行逆浓度梯度运输;C.

受到2,3,5-三碘苯甲酸(TIBA)、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等物质的抑制,此两种物质又被称为生长抑制剂。第24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2.3生长素类的生理作用1促进茎的伸长这是生长素最明显的效应,其原因主要是促进了细胞的伸长。-IAA+IAA第25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低浓度IAA诱导离体茎段伸长;高浓度IAA则抑制其生长。第26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促进根的伸长和发育

极低浓度的IAA(低于10-8mol/L)促进根的伸长;高浓度IAA抑制根的伸长;

AUXs还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形成。如生产上,利用AUXs促进植物插枝生根。+IAA-IAA第27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8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引起植物的向性

向光性、向重力等5促进维管系统的分化

低浓度IAA促进韧皮部分化,高浓度IAA促进木质部分化4促进顶端优势:第29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6促进花与果实发育

发育中的种子AUXs含量很高,子房受精后IAA含量大增;促进瓜类(黄瓜、南瓜等)多开雌花;外施AUXs可诱导少数植物的单性结实,起到保花保果作用。

7增加库的竞争能力

IAA促进光合产物向发育中果实的运输(与活化H+-ATPase有关)。草莓的瘦果中含有生长素,所以可以使果实膨大。第30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2.4生长素类的作用机理及信号转导途径*生长素诱导细胞伸长,必须首先与激素受体相结合,然后通过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最终产生细胞反应。第31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IAA的信号转递途径:G蛋白激活第二信使系统Ca2+

;IP3、DG;H+生理反应生长素-受体(复合物)(产生胞内信使分子传递信号)第32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2.4.1生长素受体—ABP1及信号转导

LoblerM.等(1985)首先从玉米细胞内质网上鉴定出生长素结合蛋白,并被定名为ABP1(Auxin-bindingprotein),二聚体的MW=42kDa(单体MW=22kDa)。可与跨膜的“对接蛋白”结合构成ABP1-对接蛋白复合体。

第33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ABP1的细胞

定位分布:第34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2.4.2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特点:反应速度快(其速率在30~60min达到最高)。IAA―→激活H+-ATPase

―→胞外[H+]↑―→胞间介质酸化―→激活纤维素酶等多种壁水解酶―→壁组分降解―→壁伸展性加大―→细胞扩大

IAA通过增加壁的伸展性来刺激细胞的伸长生长。1.酸生长理论第35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6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基因激活假说

特点:反应速度慢(生长速率在16hrs内保持恒定或缓慢下降)。IAA诱导mRNA胞外[H+]细胞伸长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壁组分合成

持久性生长第37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IAA对早期基因GH3的转录激活模式简图第38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9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3赤霉素类

8.3.1赤霉素类的化学结构8.3.2赤霉素类的代谢和运输8.3.3赤霉素类的生理作用8.3.4赤霉素作用机理及信号转导途径第40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赤霉素类的发现:

异常徒长的水稻苗—“笨苗”/“恶苗病”(黑泽英一,1926),成因: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fujikuroi)的分泌物。

1935年,薮田贞次郎(Yabuta)等从该赤霉菌的分泌物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赤霉素(gibberellin,GA)。1958年,从连荚豆中分离得到赤霉素结晶(GA1)。1959年,赤霉素的基本化学结构被确定--赤霉烷环。第41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3.1赤霉素类的化学结构

赤霉素(gibberellin,GA)是根据化学结构而不是生理功能来确定的,它们是一种双萜,由4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基本结构是赤霉烷环(gibberelane)。

迄今在植物和微生物中已发现130余种GA,其中有80余种来自高等植物,10多种来自微生物,其余为植物和微生物共有。第42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C20-GAs:具有全部的20个碳原子的GAs(~1/3);C19-GAs:失去了第20位的碳原子的GAs;C19-GAs的活性>>C20-GAs;GAs按发现顺序编号。GA3(赤霉菌发酵液中提取):主要的商品化和农用形式;GA1、GA20:可能是活性最强,在高等植物中最为重要。内-赤霉烷环骨架第43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GA1GA3GA29(无活性)GA27(无活性)第7位碳原子上的羧基是GAs所共有的,也是产生活性所必需的,决定了赤霉素呈酸性;在第2位引入一个羟基,就会导致活性的丧失。第44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3.2赤霉素类的代谢和运输

8.3.2.1赤霉素类的生物合成

GAs合成的主要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和果实;茎端和根尖。

GAs合成的前体:甲羟戊酸(mevalonicacid,MVA)(甲瓦龙酸);

重要的中间产物:GA12-7-醛(GA12-7-aldehyde)--具有赤霉烷结构的化合物,以GA12-7-醛为中心,再合成其他的GAs。第45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甲瓦龙酸到GA12

的生物合成过程甲瓦龙酸牻牛儿牻牛儿焦磷酸(GGPP)内根-贝壳杉烯GA12–7-醛GA12焦磷酸王古王巴内根-7α–羟基贝壳杉烯第46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GAs合成的两个阶段:1.由MVA到GA12-7-醛的合成

该过程为所有植物共有。FPP和GGPP是重要的枢纽,由此产生多种萜类化合物,其中GGPP是所有双萜类化合物的前体。2.由GA12-7-醛合成其它GAs

首先,GA12-7-醛的第7位上的醛基被氧化为羧基,生成GA12。在GA20-氧化酶催化下,第20位碳原子被除去,生成C19-GAs。第47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研究表明,由GGPP转变为内-贝壳杉烯的过程是在质体内进行的,由内-贝壳杉烯生成GA12-7-醛再转变为GA12和GA53的过程是在内质网中进行的,由GA12和GA53转变为其它的GAs的过程是在胞基质中进行的。第48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3.2.2赤霉素类的代谢(1)通过2-β-羟化反应而不可逆地失去活性。(2)与糖基形成结合物而失去活性,作为一种贮藏方式(如:GA的葡萄糖苷或葡萄糖酯),水解后形成游离的活性GA。(3)外施赤霉素缓慢酶降解。8.3.2.3赤霉素类的运输:

非极性运输方式(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速率为0.5~50mm/h。第49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3.3赤霉素类的生理作用1促进茎的伸长

GAs促进节间的伸长。

外施GAs可将植物的矮生型突变体恢复为正常的野生性状。第50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促进种子萌发、打破休眠

诱导淀粉酶等(糊粉层细胞)产生,促进种子萌发;

GAs在种子萌发中的主要作用是动员贮藏物质;3促进开花

GAs促进瓜类雄花发育;

GAs促进多种长日照植物或需低温的植物在不适宜的环境下开花。第51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3.4赤霉素的作用机理及信号转导第52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3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4细胞分裂素类8.4.1细胞分裂素类的化学结构8.4.2细胞分裂素类的代谢和运输8.4.3细胞分裂素类的生理作用8.4.4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及信号转导途径第54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细胞分裂素类的发现:Skoog等(1955):培养烟草髓部组织久置的鲱鱼精子DNA细胞分裂加快新鲜的鲱鱼精子DNA高压灭菌促进细胞分裂新鲜的鲱鱼精子DNA不促进细胞分裂第55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1956年,Miller等从灭菌的鲱鱼精子DNA中分离到一种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物质--N6-呋喃甲基腺嘌吟(N6-furfurylaminopurine)。可刺激培养组织细胞的分裂,被命名为激动素(kinetin,KT)。O.Miller等(1963)从幼嫩玉米种子中、D.S.Letham等(1963)从李子中分离得到类似KT活性的物质--6-(4-羟基-3-甲基-反式-2-丁烯基氨基)嘌呤[6-(4-hydroxy-3-methyl-trans-2-butenylamino)purine],俗称玉米素。

1965年,Skoog等建议使用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第56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4.1细胞分裂素类的化学结构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都是腺嘌吟在N6位置上取代的衍生物,在植物和微生物中已发现20多种。

天然的细胞分裂素:

玉米素(zeatin,Z),高等植物体内分布最广泛;

二氢玉米素(dihydrozeatin,[diH]Z);

反式-玉米素核苷(trans-zeatinriboside,[9R]Z);异戊烯基腺嘌呤[6-(2-isopentenyl)adenine,iP];

……第57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腺嘌呤及其衍生物:腺嘌呤激动素(KT)异戊烯基腺嘌呤(iP)二氢玉米素(diHZ)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9R]Z)6-苄基腺嘌呤(6-BA)第58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4.2细胞分裂素类的代谢和运输

8.4.2.1细胞分裂素类的生物合成CTKs的主要合成部位:

根尖,茎端及生长中的种子和果实细胞内的微粒体。CTKs的合成前体:主要是AMP、ADP、ATP重要的中间产物:异戊烯基腺苷单/二/三磷酸第59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异戊烯基焦磷酸(iPP)腺苷-5’-单磷酸(5’-AMP)异戊烯基腺苷-5’-磷酸盐[9R-5’P]iP异戊烯基腺苷[9R]iP异戊基腺嘌呤iP玉米素Z第60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4.2.2细胞分裂素类的结合物、氧化和运输CTKs的结合物主要有三类:与葡萄糖、氨基酸(丙氨酸)、核苷形成结合物。如:N-葡糖苷(失活形式);

O-葡糖苷(贮藏形式);

9-丙氨酰玉米素(失活形式);

玉米素核苷第61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CTKs的降解:通过细胞分裂素氧化酶/脱氢酶的氧化作用。CTKs的运输:非极性

根尖合成的CTKs由木质部导管运输到地上部分;叶片合成的CTKs通过韧皮部运输。第62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4.3细胞分裂素类的生理作用

1促进细胞分裂、扩大和形态建成

愈伤组织培养中,[CTK]/[IAA]比值接近时不分化;[CTK]/[IAA]比值高时促进芽分化;[CTK]/[IAA]比值低时促进根分化。第63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延缓衰老

施用外源CTKs延缓蛋白质及叶绿素的降解、延缓衰老;CTKs延缓衰老的可能原因:吸引营养物质向CTKs浓度高的部位运输;抑制与衰老有关的基因表达。3CTKs其他生理功能

促进细胞扩大;解除顶端优势;促进结实和气孔开放……第64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4.4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及信号转导第65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5脱落酸8.5.1

脱落酸的化学结构8.5.2

脱落酸的代谢和运输8.5.3

脱落酸的生理作用8.5.4

脱落酸的作用机理及信号转导途径第66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脱落酸的发现:

槭树将要脱落的叶子

--一种促进休眠的物质(Wareing,1963年):休眠素(dormin)。

将要脱落的未成熟的棉桃中--一种促进脱落的物质(Addicott等,1964):脱落素Ⅱ(abscisinⅡ)

休眠素和脱落素具有相同的化学结构(一种倍半萜化合物),属同一种物质!1967年的国际植物生长物质会议上将其命名为脱落酸(abscisicacid,ABA)。第67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5.1

脱落酸的化学结构

脱落酸(abscisicacid,ABA)是单一的化合物,是一种倍半萜结构,分子式是C15H20O4。

ABA具有两种旋光异构体:

右旋型(以+或S表示);左旋型(以-

或R表示)。

两种几何异构体:顺式(2-cis)和反式(2-trans)。人工合成的ABA是右旋和左旋各半的混合物。植体内的ABA主要是顺式右旋型,只有(+)-ABA才具有促进气孔关闭的效应。(+)-ABA和(-)-ABA均能抑制种子发芽和蛋白质合成。第68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ABA的化学结构:cis-ABAtrans-ABA第69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5.2

脱落酸的代谢和运输

8.5.2.1脱落酸的生物合成

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根尖、成熟的花、果实与种子等,细胞内合成ABA的主要部位是质体。

ABA的合成前体:甲羟戊酸(mevalonicacid,MVA)--直接途径;叶黄素(xanthophyll)--间接途径。

第70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甲瓦龙酸(C6)(MVA)异戊烯基焦磷酸法呢焦磷酸(C15)(FPP)ABA(C15)直接途径(高等植物?)黄质醛(C15)(xanthoxin)间接途径(高等植物!)紫黄质(C40)(violaxanthin)ABA醛(C15)第71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5.2.2脱落酸的运输

ABA的运输:非极性运输,主要以游离的形式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运输。植物组织中ABA的消长幅度与周转速率非常高。

ABA可以与糖结合,形成ABA-葡萄糖酯和ABA-葡萄糖苷。第72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5.2.3脱落酸的降解

主要是通过氧化作用。ABA红花菜豆酸4’-二氢红花菜豆酸第73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5.3

脱落酸的生理作用1促进种子成熟

ABA能促进营养物质的积累并诱导成熟期种子的程序化脱水。

ABA促进胚在发育后期积累大量的蛋白质,即胚形成后期富有蛋白(lateembryogenesisabundants,LEAs),其中一部分为种子贮藏蛋白,另一部分则与种子发育后期的脱水有关,称为脱水素。第74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促进气孔关闭

原因:激活保卫细胞质膜上外向K+通道,K+外流;水势升高,水分流出,膨压下降,气孔关闭。第75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ABA可抑制核酸的合成和转录,阻止已存在的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赤霉素和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调控:

GA参与调节α-淀粉酶mRNA的转录和α-淀粉酶的合成,促进谷类籽粒萌发;ABA在种子的成熟和萌发中通过直接拮抗GA的效应,抑制核酸转录及α-淀粉酶等水解酶的合成来抑制萌发。3促进器官脱落和休眠甲瓦龙酸FPP长日照短日照GAABA(促进生长)(抑制生长、促进休眠)第76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4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ABA被称为胁迫激素。在各种逆境下,植物内源ABA水平都会急剧地上升;

最典型的例子是叶片受干旱胁迫时,ABA迅速增加,引起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抗旱能力增强。第77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5.4脱落酸的作用机理及信号转导(引起气孔关闭)水分胁迫时:

ABA↑―→ABA受体―→

IP3

―→打开胞内Ca2+通道―→胞内pH↑―→激活质膜外向K+通道―→细胞水势↑―→细胞失水、膨压↓―→气孔关闭第78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6乙烯8.6.1乙烯的化学结构8.6.2乙烯的代谢和运输8.6.3乙烯的生理作用8.6.4乙烯的作用机理及信号转导途径第79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乙烯的发现:

照明煤气灯漏出的气体能促进植物落叶(Girardin,1864)。暗中生长的豌豆幼苗的“三重反应”:照明气中的乙烯引起的(俄国D.N.Neljubow推断,1901年)。1934年,英国R.Gane证明乙烯是植物的天然产物;1935年,美国W.Crocker认为乙烯是一种果实催熟激素,同时调节营养器官的生长。直到20世纪60年代,乙烯才被确认为植物内源激素之一。第80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8.6.1乙烯的化学结构

乙烯(ethylene,ETH)是最简单的气态烯烃(CH2=CH2

),其显著特征是介导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并促进植物器官成熟与衰老。气相色谱仪证明乙烯在植物体内是普遍存在的。第81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6.2乙烯的代谢和运输

8.6.2.1乙烯的生物合成*

乙烯的合成部位:植物体各部分均大量合成ETH,以成熟组织、老化组织产生的ETH最多。(细胞内乙烯合成的具体部位—液泡膜内表面)

乙烯的合成前体:甲硫氨酸(methionine)

乙烯合成的直接前体:l-氨基环丙烷-l-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acid,ACC)。第82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乙烯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干旱、成熟、衰老、伤害IAA、水涝+成熟、乙烯+AOA、AVG-缺氧、解偶联剂、自由基、Co2+-ACC合成酶甲硫氨酸(Met)乙烯S-腺苷甲硫氨酸(SAM)蛋氨酸腺苷转移酶O2乙烯形成酶5’-甲硫基腺苷(MTA)5’-甲硫基核苷(MTR)腺苷(Ade)MACC(N-malonyl-ACC,N-丙二酰-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第83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乙烯的生物合成有3步反应:1.甲硫氨酸SAM,由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催化;

该步反应需要ATP参与。2.SAMACC,由ACC合酶催化;

ACC合酶为乙烯合成的限速酶,干旱、水涝、伤害以及成熟、衰老等因素能诱导其生成。3.ACCETH,由乙烯形成酶催化,此酶活性依赖于膜的完整性。第84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6.2.2乙烯的降解和运输乙烯的降解和代谢:

氧化降解为CO2,或者氧丙环(ethyleneoxide)和1,2-亚乙基二醇(ethyleneglycol)。乙烯也可以形成可溶性的代谢物,如与葡萄糖结合。

乙烯的运输:

通过扩散运往其他部位(短距离);或以ACC的长距离运输。第85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6.3乙烯的生理作用

1调节营养生长

ETH的三重反应(黄化豌豆幼苗):

①抑制茎的伸长生长(矮化)②促进茎加粗生长(加粗)③使茎失去负向地性(变弯)

这种习性可能是幼苗生长时避免障碍物,改变生长方向的适应手段。第86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促进花的分化

ETH能诱导菠萝等凤梨科植物开花;

促进黄瓜等瓜类植物雌花发育;

诱导小麦和水稻的雄性不育;

3促进果实成熟香蕉、苹果及鳄梨等多种呼吸跃变型果实的成熟与ETH释放有关;第87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4促进器官脱落

低浓度ETH即能促进纤维素酶及其他水解酶的合成与转运,导致器官脱落;5促进次生物质排出

ETH促进橡胶树乳胶、漆树的漆等次生物质的排出,增加产量。第88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6.4乙烯的作用机理及信号转导

8.6.4.1乙烯的作用机理

乙烯可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纤维素酶、果胶酶、过氧化物酶等水解酶的合成,是促进离层细胞分解、导致果实呼吸跃变的主要原因。第89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6.4.2乙烯的信号转导及其对基因的诱导第90页,课件共98页,创作于2023年2月8.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