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_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_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_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_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3-202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16〕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单项选择题1.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专制

B.罗斯福崇尚方案经济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职能2.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调整,也是一次体制创新。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其借鉴意义有(

)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③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④倡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

1933年,美国完全失业人口达1700万,半失业者不计其数。针对这一问题,罗斯福采取的社会保障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输出劳动力

C.以工代赈

D.调整工业生产4.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以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5

罗斯福在四次总统竞选中,拥护他的多数是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黑人等广阔下层人民。以下不属于罗斯福竞选总统得到支持的原因是(

)A.改革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制定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

C.制定?工业复兴法?恢复生产

D.调整农业、以工代赈,建立社会福利保障6.

哈佛大学同学福莱尔写信给罗斯福总统:“那些‘没事找事’的工程所造就的成群的受益人,他们拿着铁锹上班,干这些无用的活……〞福莱尔意在(

)A.批评政府兴办公共工程

B.建议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C.要求政府整顿银行系统

D.推动政府重视高新技术产业7.

“罗斯福上台后,短时间内就促使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立法。胡佛政府领导下实行的援助农场主、小户人家和工业的小心翼翼的方案,被空前地扩大了,以致面目一新,无从识别。〞这段话的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

)A.使美国彻底克服了经济危机

B.使市场经济变成了方案经济

C.与胡佛政府的政策差异不大

D.是对胡佛政府政策的大胆突破8.

罗斯福的新政一开始就以雷霆手段博得了社会舆论的普遍好评,连摩根家族也成认: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对罗斯福总统的崇拜,他就任总统一个星期的成就简直匪夷所思,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过程。这主要因为(

)A.罗斯福新政胜利在望

B.整顿金融业树立了新政信心

C.美国人都崇拜罗斯福

D.罗斯福找到解决危机的良方9.

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的恢复和开展。以下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号召工人接受低水平工资以降低本钱

B.大幅提高进口关税率以保护本国市场

C.鼓励国内各行各业充分发挥生产能力

D.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10.

20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曾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其不能够反映出的情况是(

)A.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B.华尔街股市崩溃引发了经济危机

C.胡佛总统采取的政策恶化了经济危机

D.表现了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11.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财富集中在少数人和大企业手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1929年,占美国人口1%的富人拥有的财富超过美国全部国民财富的三分之一。上述现象对美国造成的影响是(

)A.经济的持续繁荣开展

B.埋下经济危机的隐患

C.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D.民主政治转变为富人专制12.

“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雇佣了25万失业男靑年投入植树造林工程中去•到1942年时,造林大军增加到275万人,这个方案可谓一箭双雕.〞对材料中“一箭双雕〞的含义理解有误的是(

)

①扩大了救济面②保护了环境③减少了政府支出

④消除了失业现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3.

1931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方案大纲中提出: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开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这说明该方案(

)A.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

B.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

C.表达了国家的干预性

D.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14.

罗斯福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为哪一项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为0.67美元。新政的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美国商品的出口,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②不利于中国商品的出口,诱发了中国金融和工商业的动乱A.①②都不对

B.①对,②不对

C.①不对,②对

D.①②都对二、材料题15.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剧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请答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关键信息"广泛的行政权""授予",意指罗斯福运用行政权解决经济危机。2.答案:D解析:联系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可以得出,1929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在社会经济开展,贫富差距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爆发的,故①②正确;而危机后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故③正确;而在罗斯福新政过程中所采取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稳定了社会秩序,故④正确。应选D。3.答案:C解析:针对失业问题,罗斯福采取的社会保障措施是(1)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2)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3)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AD不属于新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B那么不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因此选C.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要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开展产生的重大影响。4.答案:A解析:联系罗斯福新政中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的内容,即可解答此题。应选A。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期间,其新政措施关注到社会下层人民的利益,B项表达了美国工人、弱势群体的利益;C项表达了美国企业主的利益;D项表达了美国农民、工人、失业者、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A项表达的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与题意不符。应选A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施行新政6.答案:A解析:7.答案:D解析:8.答案:B解析:9.答案:D解析:10.答案:B解析:11.答案:B解析:12.答案:D解析:13.答案:C解析:材料表达胡佛向国会提交复兴方案大纲,说明并非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错误;胡佛在复兴方案大纲中提出的措施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复兴方案大纲及内容表达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复兴方案大纲中开展联邦公共工程有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但材料未表达方案实行的效果,故D项错误。14.答案:D解析:银价上涨,钱不值钱,美元贬值,利于美国商品出口,利于美国经济复苏。1934年美国的白银购置方案造成中国白银灾难性的外流,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不利于中国工商业的开展,为改变这一局面,1935年中国实行“法币政策〞,禁止白银流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