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心得_第1页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_第2页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_第3页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_第4页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我其实是很少看名人传记,可能是对成功学的认知,心里有一个迂腐的偏见,过于笃定是有“幸存者偏差”,而对《苏东坡传》则是情有独钟。一个偶然机会,在书架上看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因对先生才识性情的小崇拜,忍不住拿起翻看,于是就闯进了苏东坡的精彩世界。

苏东坡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无论是其诗词字画的造诣,还是流传于民间的闲情逸事,都是让人津津乐道。而学生时期的各个阶段,语文课上也是有东坡的诗文为伴的,只不过那时限于人生阅历,且又是囫囵吞枣地被动学习,我并未享受到其间的大乐趣。

于读书,我一向并不自律也无甚规划,一任随心所欲,遇到东坡的文字,恰也似瀚海拾珠,偶有所得却总会有一种欣喜。《苏东坡传》却似一缕金丝线,串起了我对苏东坡的许多美丽记忆的片段。

林语堂先生在序文中说,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我很理解这种情态,他是真喜欢苏东坡,虽是在写苏东坡,其实也是他自己处世哲学和家国情思的自然流露。我很喜欢《苏东坡传》,但还是写不出一二三,仅是把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所思所想拿来分享吧。

01

苏东坡生活的年代距今一千多年,想要去了解他的生活并不容易,好在是和他相关的文字留存颇多,而我一直在四川生活,也有机会游历巴山蜀水,进而能够睹物移情。苏东坡出生于四川眉山的乡绅家庭,祖上并不如何显赫,但似乎从这一时代起,山川灵气集于苏家。提起“三苏”,我总想到小李飞刀里李家的“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也许只因他们是高山仰止,皆是我的信仰中人。

苏东坡六岁入学,少年天才已呈现,他和同窗陈太初是最受老师喜爱的。老师是道士,陈太初中了进士,后来也做了道士。我猜测老师是有私相传授的,苏东坡也兼具道士的修为和专业技能,后来闲居黄州时,练气、炼丹,原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也乐此不彼。

苏东坡从老师处修得仙气,又受父亲苏洵博学和治学严谨的影响,学业上是一路开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读书人一生执着,苏家父子亦不例外。兄弟俩皆在家乡完婚,随后父子三人一块穿剑阁、越秦岭,迢迢万里进京赶考。

02

自古是把巴蜀才俊出川比作鲤鱼跃龙门,一是四川天府之国、气候温润,有王者气却也适宜潜龙勿用;二是陆路出川和水路出川皆是要历经艰难险阻的升华蜕变。往年我读李白的《蜀道难》,心里是向往的,有对未知和神秘的好奇,也有对巴山蜀水间留存历史故事的无尽想象,甚至一想到蜀道行,蹦出的场景是郭襄的访终南、过秦岭、细雨骑驴入剑门。

2021年春节,我从江西返回四川的路途,顺道在三峡短暂驻足。正是在三峡景区里的三游洞,我与三苏在时空的轨迹里交织,此刻仿佛看到他们出夔门,过三峡时,在三游洞里谈人生、讲抱负。苏洵的严苛教育,苏轼、苏辙始终践行着,一门三杰,始终正气浩然,心系国家和人民。外面的世界是山长水阔、精彩无限,而一念功名,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往后三苏间聚少离多,但彼此的父子、兄弟情深,却也在他们流传的诗词和书信中展现在我们眼前,他们也将无限的精彩中留在了祖国各地。

03

苏东坡刚出道,在文坛的声望已直逼霸主欧阳修。他也是颇有女人缘,深受历朝皇后的赏识,并在未来的坎坷仕途中也屡被她们保护。

苏东坡有治世大才,也有干一番大事业的热情,可仕途却甚是波折,也许源于正直不肯妥协。他是光风霁月的无心可猜,有不满会有感而发,刚猛激烈。如他诗中说的“猿鸣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往后他一直处在政治漩涡中,和心直口快不无关系。

和苏东坡相比,苏辙性格刚毅沉稳,在官场也走的更远。虽是彼此天涯一方,兄弟俩始终是心心相念。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冬,苏东坡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想起当年弟弟苏辙此地送别自己的场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遂想起弟弟给自己写的《怀渑池寄子瞻兄》。感慨之下写下了这篇佳作回信。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中有苏东坡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也有对前尘往事的深情眷念,更有对仕途的美好憧憬。

可随着王安石变法的推进,文坛、政界的各位大佬也相继走上了贬谪之路,苏东坡兄弟也在其列。王安石做事的决心和执行力都无可挑剔,他对阵韩琦、富弼、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三苏等各路大咖而丝毫不落下风。王安石和苏东坡都是我心中的神人,他们虽是政见不合,私底下却是互相佩服的,彼此落难时也未落井下石。

《苏东坡传》里对王安石的负面评价颇多,我却也不完全认同。改革变法,阻挠重重,王安石的固执己见、打压政敌,也是强力推行变法的必然结果,未必是有私心。

王安石是有名的邋遢,政治抱负已把自己占满,对生活的琐碎是无所住而不生其心。苏东坡则是有情趣、爱生活,心中常有江山风月,却也豁达无我执。王安石的勇猛精进,志愿无倦,是我年少求学时期的励志楷模。而苏东坡的乐观随性,却是人近中年,面对纷乱复杂,依然保持初心的精神信仰。

04

贬谪的日子,似乎百无聊赖,苏东坡沉浸在美酒、美景,大概是太过思念自己的发妻了。在密州有一个夜晚梦见了自己的亡妻王氏。在一番痛彻心扉的痛苦之后,写下了首千古绝唱的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这首词里我看到了苏东坡的精神痛苦和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也许他的亡妻王弗,是因为感应到苏东坡即将有大麻烦,继而太过担心,才出现在了他的梦里。在苏东坡以千古绝唱般的悼亡词悼念亡妻之后,同年,大概是许久未回家,思乡又念亲人,想起彼此天涯的弟弟苏辙,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05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宦海沉浮,苏东坡辗转于庙堂之间,奔波在江湖之远。对这么热爱生活的人,世界这么大,是要到处走走看看的。苏东坡在黄州、杭州等地都有做出一番大业绩,更是留下许多传世佳作。其实,最打动我的是他被贬岭南时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东坡的奔赴岭南,路途充满凶险,路线和慧能从九江出逃往岭南是很一致的。除去山穷水恶、毒虫猛兽,更有山贼、强盗出没。而梅岭之险,并不输剑门,多少往来客在此踌躇寸难行。慧能渡尽劫波、翻越梅岭,让禅宗一门在南华寺开枝散叶。苏东坡翻越高山深谷、头顶云天,出了梅岭,看到了“岭南万户皆春色”,从此“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一个吃货,到了一个饮食百无禁忌之地,自然是如鱼得水。此去经年,东坡已服水土,心无挂虑,一心钻研酿酒和美食,为把广东建设成美食之都而殚精竭虑。

尾记

读《苏东坡传》时,想法多多,有对他人格才情的仰望,也有为他诗词里的父子、兄弟和夫妻情深而感动落泪。想要将他的家风故事分享好,却发现落笔时的思路清晰、行文流畅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